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行PCI的AMI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行PCI,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3级血流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FC、c Tn 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7d、14d观察组LV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行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促进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恢复,对AMI治疗和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采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组入院后均给予负荷剂量,PCI后均给予常规剂量维持,替罗非班持续泵入36 h。观察2组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检测PCI后72 h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酶谱各指标水平,统计2组PCI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PCI后TIMI血流分级均显著高于PCI前(P均0. 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PCI后72 h血清hs-CRP、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PCI后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 0. 05)。结论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罗非班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用于STEMI患者PCI疗效相当,不增加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替格瑞洛可显著减轻炎症及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可作为一线STEMI患者PCI后抗栓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66例,采取对照分析方法,对照组(n=33)给予血栓抽吸导管下行PCI手术方案,观察组(n=33)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EDD、LVESD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3级血流占比、ST段回落50%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AMI患者采取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实验室标志物、血栓积分等临床指标,对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行PCI治疗的48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单纯行PCI治疗,观察组26例在行PCI治疗的同时行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观察2组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冠脉血流均有改善,但观察组TIMI血流3级及TMPG3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LVEDV及LVEF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可明显增加老年AM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改善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29例患者采用PCI术中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为实验组,29例患者只采取PCI干预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冠脉开通效果,观察术后2周内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各脏器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TIMI校正帧计数和冠脉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了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因A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患者共63例,以单纯行PCI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抽吸+替罗非班组在就诊距球囊扩张时间(D—B)、围手术期大出血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复流率、术后再梗、24小时后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心衰、住院期间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行直接PCI前应用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PCI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PCI术后予以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冠脉造影TIMI血流以2级、3级为主,冠脉血流达TIMI 3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血栓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未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血栓,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用通心络胶囊和替罗非班可抑制架内血栓形成,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心血管事件,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PCI术中及术后冠脉及静脉内给予尼可地尔和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40例。联合组和替罗非班组均于PCI术中冠脉内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kg,随后予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至PCI术后48 h;联合组在应用替罗非班基础上PCI术中冠脉内给予尼可地尔负荷量0.06 mg/kg,随后予尼可地尔2 mg/h持续静点48 h。术后3组均予常规冠心病Ⅱ级预防药物治疗。统计3组PCI术后冠脉TIMI血流3级比率及校正的冠脉TIMI血流帧数,并在术后6,10,14,18,24和48 h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E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找出其中峰值浓度,术后24 h及4周后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联合组和替罗非班组术后冠脉TIMI血流3级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PCI术后冠脉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及48 h内CK、CK-MB峰值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联合组和替罗非班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8 h内联合组SOD峰值浓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ET和hs-CRP峰值浓度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3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和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周,联合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及LVESD、LVEDD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LVEF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而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不仅可通过抗血小板和抗血栓作用明显改善心肌微循环,而且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微循环血管和抗氧化、抗炎及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血管内皮功能等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心肌损伤和坏死,可改善心功能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曹建成  郭璐  孙启银 《新中医》2022,54(15):48-5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无复流的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82 例行PCI 术的AM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术前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比较2 组无复流发生率,比较2 组手术前后心肌酶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的变化,比较2 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无复流发生率为21.95%,对照组为43.9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组cTnI、CK-MB 水平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cTnI、CK-M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组SOD 水平均较术前升高,MDA 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4.39%,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可有效降低行PCI 术的AMI 患者术后无复流发生率,降低心肌损伤程度,有效调节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脉内早期联合注射参麦注射液及替罗非班注射液预防急诊介入术中冠脉无复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在导丝通过闭塞病变且相关血管远端有血流后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缓慢推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结果:观察组PCI后血流恢复TIMI 3级及术后2 h心电图ST下降幅度≥70%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出血率、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冠脉内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及替罗非班注射液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无复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并分析不同时机给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PCI)后冠脉血流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需行PCI手术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观察组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观察并记录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计数(CTFC)、90 min ST段回落百分比、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TFC、90 min内ST回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2组术后TIMI血流0~1级、2级、3级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心脏性猝死、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使用替罗非班能有效降低PCI后血流灌注状态,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启东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共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在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治疗14 d,比较2组近期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SF-36评分、实验室指标水平,随访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和SF-36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内皮素-1(ET-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K-MB、cTnI、BNP、sICAM-1、ET-1、hs-CRP及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替罗非班能够显著减轻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和心肌损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并有助于预防远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安心通络方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安心通络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主要证候评分及血浆sICAM-1、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疲倦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及脉细涩评分和血浆sICAM-1、CK-MB、cTnI、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心通络方联合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调节sICAM-1、CK-MB、cTnI及BNP水平,并有助于避免远期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9月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替罗非班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及术后静脉输注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36h~48h。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术。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帧计数,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TIMI血流改善,盐酸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56.8±13.3)%vs(51.7±11.4)%。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且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AMI行PCI术后无复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10μg/kg,3min内缓慢推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5ml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5min、10min采用通用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血流分级评价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情况,观察术后2h、12h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术后7天内出血情况及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10min TIMI 3级血流恢复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心电图ST段均明显下降,12h后治疗组仍有明显改善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7天内出血率及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AMI行PCI术后无复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治疗冠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采取替罗非班与三磷酸腺苷(AT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PCI术中无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和ATP组,每组30例。替罗非班组采取替罗非班治疗,ATP组采取AT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观察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ABP)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无复流恢复时间,同时检测两组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对比替罗非班组,ATP组TIMI血流分级3级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K-MB、H-ABP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替罗非班组,ATP组指标均降低(P<0.05);ATP组较替罗非班组无复流恢复时间显著缩短(P<0.05);治疗前两组IL-10、hs-CRP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替罗非班组相比,ATP组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对PCI术中无复流患者给予ATP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改善预后,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6例ACS患者中,应用抽吸导管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8例为血栓抽吸组,另外28例为常规PCI组。比较2组患者基础资料、PCI资料、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等。结果 2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血栓抽吸组心肌呈色分级3级获得率较高(P0.05),血栓积分和cTNT峰值浓度较低(P均0.05),5d LVEF较高(P0.05),1个月后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住院期间和术后随访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iver CE血栓抽吸是治疗ACS合并血栓负荷病变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提高PCI的治疗成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短期改善ACS患者左室功能,但长期预后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36例行急诊PCI术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在球囊扩张病变血管后经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予0.15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24 h,对照组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PCI术后即刻校正的TIMI帧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以及术后随访半年时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CTFC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MPG分级2级以上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LV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诊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可以改善心肌微循环水平的灌注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防作用及对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PCI术,实验组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替罗非班及参麦注射液,比较2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检测2组术前及术后3 d血清肌钙蛋白(c Tn I)及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统计2组治疗后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c Tn I、LDH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 05),且实验组c Tn I、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MDA水平显著下降而SOD及NO水平显著上升(P均0. 05),且实验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 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无复流发生率,同时改善其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