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发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内异症)临床诊治中常见、难以处理、需管理的一项重要问题。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eeply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经彻底切除后很少复发,前次手术残留的病灶被认为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复发的患者盆腔粘连严重、病灶侵入深,手术并发症多,为再次手术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对于术者的技术水平要求则更高。因此,二次手术必须基于细致的风险、收益评估方可实施。加强术前及术后各个环节治疗方案的评估,强调有计划的终身管理。  相似文献   

2.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可导致不孕,具体机制不详。对DIE相关的不孕,单纯药物治疗不能提高妊娠率,反而会延迟受孕时间。手术治疗则可提高妊娠率,但手术的风险较大。DIE导致不孕的妇女推荐先行两个周期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术,无效后再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在腹膜下浸润深度超过5mm,主要分布于直肠子宫陷凹、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隔、膀胱及肠道.病史及临床症状仍然是DIE诊断的主要线索;妇科检查是DIE诊断的主要手段;阴道超声、核磁共振成像及直肠超声尤其是内镜直肠超声是DIE诊断和分型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手术治疗是DIE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在腹膜下浸润深度超过5mm,主要分布于直肠子宫陷凹、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隔、膀胱及肠道。病史及临床症状仍然是DIE诊断的主要线索;妇科检查是DIE诊断的主要手段;阴道超声、核磁共振成像及直肠超声尤其是内镜直肠超声是DIE诊断和分型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手术治疗是DIE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1例术前均行MRI检查,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D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DIE患者中,15例MRI术前诊断明确,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与MRI检查完全吻合。按受累部位病灶数计算MRI诊断的准确率32.5%,妇科检查检出阳性率24.4%,阴道超声术前确诊1例,诊断准确率1.2%;3种术前检查方法比较,MRI诊断的准确性高于阴道超声及妇科检查。结论:MRI检查可以对DIE术前诊断和累及范围作出准确的评估,并能在临床手术方案制定上提供指导,较妇科检查、阴道超声等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DIE)是指病灶浸润深度≥5mm,可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痛及性交痛等症状。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高。药物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术后药物治疗可以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7.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指浸润深度≥5 mm的EMs病灶,可累及盆腔不同部位,主要位于后盆腔,如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阴道直肠隔和结直肠等。疼痛是其主要临床症状,且形式多样,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深部性交痛及泌尿消化系统相关的疼痛等。目前DIE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手术困难、手术安全、术后并发症较难避免等均是非常棘手的问题。研究者据此提出的保留神经功能的病灶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等方法正在被探究中。综述DIE的治疗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指浸润深度≥5 mm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盆腔内异症的一种重要类型。由于常常累及重要脏器如肠道、输尿管以及膀胱等,而且与疼痛、不孕关系密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加上治疗困难,手术治疗风险大,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复发机会多,因而成为内异症研究和治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ly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最严重的类型,其伴随的周期性的排便痛、便血、肠绞痛、腹泻腹胀,甚至肠梗阻等肠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但临床重视不足。目前,手术仍然是有症状的DIE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关于手术对患者肠道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术后新发的肠道功能紊乱尚没有明确的临床研究。影响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术前需通过多种方法详细评估其肠道功能,联合多学科协同制定治疗方案,并在术后进一步探讨可能改善肠道功能的方法,从而改善患者肠道症状,促进其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浸润深度≥5 mm,常与其他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存。常见于骶子宫韧带﹑子宫直肠陷窝﹑阴道穹窿﹑直肠阴道隔等处。主要症状是疼痛和不孕。其诊断主要依靠超声、磁共振及CT,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妇科检查。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6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1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1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55例(随访率90.2%),平均随访时间42.7个月(12~74个月)。术后痛经缓解率分别为1年53.1%、2年51.1%、3年66.7%,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非经期下腹痛、肛门或直肠痛和性交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例有生育要求者13例妊娠(44.8%);其中8例合并不孕症者4例妊娠(50%)。结论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及排便痛等症状。由于疾病本身及其治疗过程,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DIE现阶段的治疗目的。该文主要从DIE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性生活和排便功能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接受单孔腹腔镜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切除术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复发率及术后生育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6.25±90.95)min,术中出血量(98.75±63.61)mL;术后无需镇痛类药物。出院后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注射联合地诺孕素序贯治疗,2例术后自然受孕分娩,1例不孕症患者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后成功分娩。1例复发。结论 如选择合适的病例,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不孕的独立影响因素从多个环节影响妇女的生育能力。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对疼痛的改善、相应脏器损伤的修复和阻止进一步进展有明显的作用。手术虽可能不增加自然妊娠率,但可改善体外受精结局。具体手术方式、手术路径与是否合并其他因素(如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密切相关。辅助生殖技术是提高妊娠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BE)是指子宫内膜样的腺体及间质侵犯肠管,其浸润深度达肠壁固有肌层,属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一种。BE可导致慢性腹痛、排便痛、性交痛、周期性便秘、便血、腹泻、肛门坠胀感等临床症状。BE的发病机制尚有争议,病史、查体及必要的影像学辅助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对于严重的BE患者,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BE)为一种少见、复杂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单纯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有效解决育龄期妇女疼痛及不孕等问题,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尚无统一的手术标准。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对当前BE手术治疗的新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病灶分布的特点和腹腔镜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8月到2012年5月以DIE为手术指征患者79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腹腔镜诊断后切除各个部位的DIE病灶。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分别计算腹腔镜诊断不同部位DIE病灶的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敏感度(SEN)和特异度(SPE)。结果 取得盆腔DIE病灶组织274份,其中后盆腔242份(88.32%),左侧(27.73%,76/274)多于右侧(24.45%,67/274)。盆腔DIE病灶以骶韧带最常见(39.42%,108/274),依次为直肠(16.06%,44/274)、阴道直肠隔(12.04%,33/274)、阴道后穹窿(9.12%,25/274)。腹腔镜诊断DIE的PPV为98.83%(254/257),SEN为92.70%(254/274)、NPV为45.95%(17/37)、SPE为85%(17/20)。肠壁和阴道后穹窿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100%(47/47和25/25),阴道直肠隔为96.97%(32/33),左、右骶韧带分别为83.64%(46/55)和90.56%(48/53),左、右输尿管分别为83.33%(10/12)和66.67%(4/6)。结论 腹腔镜下诊断盆腔DIE病灶的病理诊断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摘要: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一组浸润深度≥5mm的子宫内膜异位病变,多分布于后盆腔,常累及输尿管、膀胱等重要器官。DIE具备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疼痛(包括痛经、性交痛、排便疼痛和慢性盆腔痛)是其主要临床症状。DIE的解剖分布及病变的范围与临床疼痛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根据病灶分布、临床表现以及处理预后的不同可分为腹膜型?卵巢型及阴道直肠隔型3种。腹膜型内异症根据病灶浸润腹膜下的深度又可分为浅表型和深部浸润型,其中浸润深度≥5mm或累及重要脏器如肠道、输尿管以及膀胱等的定义为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eeply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DIE与疼痛症状密切相关,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手术切除病灶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但由于DIE常伴有盆腔粘连和重要脏器受累,安全有效的病灶切除难度较大。目前,探讨DIE发病机制以及诊治规范是内异症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1DI…  相似文献   

20.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指任何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发生在腹膜下浸润深度超过5mm的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病灶主要分布在子宫直肠陷凹(CDS),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包括痛经、性交痛、大便疼痛和慢性盆腔疼痛等)主要症状的一种特殊类型。DIE的诊断主要依靠妇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DIE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妇科内窥镜技术的进展以及妇科临床医师对DIE的深入研究,腹腔镜下手术DIE病灶切除目前在国内逐渐开展,为此,本文探讨近年来DIE的诊治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