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眭承志  周军 《中医药学刊》2005,23(1):92-93,173
既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多从“虚损”角度,以补肾健脾为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一假说进行理论推断,重点阐述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变化与血瘀的相关性。绝经后妇女的脏腑病机特点和血瘀的关系,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进行推论,同时论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证”形成特点与雌激素的关系,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意义。以“血瘀”立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和治则,另辟途径,目的在于开拓新的思路.以丰富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进而为今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齐振熙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350003福州)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减少,易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1]亦称为Ⅰ型骨质疏松症。尤其多发于绝经二年以上,年龄70岁以下的妇女,...  相似文献   

3.
补肾填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补肾填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施杞,谢可永(200032)关键词补肾填精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编者按: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较高,已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据报道,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脊椎和前臂骨折,女性要比男性高6~8倍,北京...  相似文献   

4.
妇骨宁颗粒剂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妇骨宁颗粒剂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刘宇新辽宁省中医研究院(沈阳110034关键词妇骨宁颗粒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发病率高,危险性大,难治性中老年疾病[1]。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15~20年,早期无特殊表现,常常是在发生骨折后...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老龄化社会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为了探索更加高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从病症结合的角度运用中医和蒙医的理论,在中、蒙医相互印证中,进一步辨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证、病机,同时根据临床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方药佐证中、蒙医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支撑和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益癸汤治疗过早绝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早绝经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益癸汤治疗)与对照组(HRT人工周期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主要症状与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2%,对照组总有效率90.0%,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血清激素水平均有显著改变(P〈0.01),症状亦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益癸汤对过早绝经患者血清激素水平与主要症状均有显著的调节与改善作用,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是治疗过早绝经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7.
针灸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称1型骨质疏松症,是指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是公认的六大疾病之一。绝经后骨吸收及骨形成均加速,呈高转换型骨代谢,故易引起骨质疏松症。其特征是全身性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身材变矮或驼背、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绝经后发病为主要表现。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不可避免的骨质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74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危者进行双能X线吸收仪骨密度检测,对符合标准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多项Logit模型.结果:模型最终引入的变量有绝经年限、体重指数、鱼类膳食、是否变矮、是否绝经和生产次数.结论:绝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低体重指数也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鱼类膳食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性,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1 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后果[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低骨量、骨结构退变以及骨脆性增加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升高骨骼系统疾病 (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区分成为与绝经相关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与增龄相关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中 ,对于绝经后妇女而言 ,早期既要受到绝经的影响 ,晚期又要同时受到绝经与增龄的双重影响。因此 ,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防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终点 ;显然 ,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是骨…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Oateoporosis OP)是一种多病因所致疾病,并已成为目前社会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的发生率更高,国内学者发挥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利用补肾类方药,以补肾、健脾、活血为治则,对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做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仅对近几年的补肾类方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与人体成分分析指标的关系,从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福清地区绝经后女性受试者144例,分为骨质疏松症组78例、非骨质疏松症组66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检测骨密度,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人体成分,并通过调查问卷登记受试者基本信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体脂肪率、肌肉量、骨骼肌量及肌肉分布的相关性。结果:根据人体成分分析检测统计骨质疏松症组肌肉量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32),骨骼肌量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11)。骨质疏松症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体脂肪率和非骨质疏松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组的骨骼肌/身高平方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33),骨骼肌/肌肉量小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06)。在门诊为主体的受试者中,骨质疏松症组下肢肌肉评价低于非骨质疏松症组(P=0.026)。骨质疏松症组体脂肪率、肌肉量/身高平方、上肢肌肉评价、躯干肌肉评价与非骨质疏松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年龄、绝经年龄、肌肉量、骨骼肌...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且50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远远高于男性。我们从2004年1月~2005年12月用治疗及观察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6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指主要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亦称为Ⅰ型骨质疏松症。中国传统医学对其有独特的认识与治疗方法,中医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不少成果。故通过对单味中药、复方制剂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三方面临床研究报道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目前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有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生化检查及骨代谢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生化检查及骨代谢标记小原范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因好发于绝经后妇女而命名,是由于雌激素的急剧减少导致骨吸收异常亢进而发生的。为了探求其预防方法,必须致力于绝经前或绝经早期患者骨量的测定,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再者,如能与定期骨量测定相...  相似文献   

15.
“一源三歧”是指冲、任、督脉同出于胞宫而循行路径不同,并且与肾具有密切的联系,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协同调节的作用,可以调节人身之气血阴阳,对于认识和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女性绝经期以后的一种常见疾病,中医学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病机在于肾虚,肾为先天之本、一身阴阳之本,与人体气血阴阳密切相关。基于此,通过探讨“一源三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潜在联系,分析冲、任、督脉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并从调理冲、任、督脉角度来探讨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见实性证素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通过证候辨证素量表测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见证素,每组30例,并选取正常人群对照组,运用核磁共振氢谱(HNMR)技术分析其血清的差异代谢物。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各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代谢物。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各组可区分并且存在较为明显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为甲酸,为临床治疗以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多注重从肾虚角度论治。文章探讨了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着重阐述了血瘀症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的关系。通过文献查阅与分析,认为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内在联系,但需要进一步通过动物与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8.
赵勇 《四川中医》2003,21(6):19-21
在探讨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治疗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补肾键脾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生物力学的影响,并对其效应机制进行分析,从而在强调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之重要性的同时,为该病的科研及防治寻找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药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未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通过对近10年国内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目前对中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味中药的实验研究和复方中药、中成药的临床研究。结论中药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有效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常见类型,随着人类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重视,中医药治疗显示出较大优势。中医治疗主要从肾虚、脾虚、肝郁、血瘀等病因入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辨证论治。本文通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论治方向进行综述,以期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