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进腹前预注阿托品预防胆心反射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三年来162例胆囊切除兼胆总管探查手术病例,其中实验组84例,对照组78例。术中严密观察心率、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进腹探查游离胆囊时,心率均有明显减慢(<60次/min),患者主诉心慌、恶心,需请手术者停止手术,并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纠正;实验组仅4例心率减慢(<60次/min),余患者心率无明显波动,亦无其他不适感。对照组心率减慢例数明显多于实验组。结论:在胆道手术时,通过进腹前预注阿托品,可显著提高麻醉的安全性,防止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系手术中胆心反射与哌啶辅助硬膜外阻滞的关系.方法择期硬膜外阻滞下胆系手术病人48例,随机分为哌啶组(D组)与对照组(C组)各24例.D组于手术切开皮肤前10分钟静脉给予哌淀0.5~1mg/kg.观察两组麻醉前、进腹(探查前)及探查胆囊时血流动力学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统计胆心反射发生率.结果两组探查胆囊时血压、平均动脉压均降低(P<0.01).D组探查胆囊时心率、SpO2明显降低(P<0.01),而C组无明显变化(P>0.05).胆心反射发生率D组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胆系手术中哌啶辅助硬膜外阻滞可增加胆心反射发生.  相似文献   

3.
自拟止呃饮治疗术后呃逆5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学义  钟必强  俞平 《贵州医药》2004,28(6):572-573
术后呃逆为外科手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反射中枢在延髓,且与C3-5颈髓中枢有关,腹部手术刺激牵拉使反射弧中的刺激由膈神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至中枢,从中枢传出的兴奋是通过膈神经的运动纤维传至膈肌使其收缩而引起反射性呃逆。呃逆时腹压升高,易使伤口崩裂,吻合口  相似文献   

4.
胆囊手术中常见恶心、呕吐等牵拉反应发生,尤其在硬膜外麻醉下,有时甚至不得不暂停手术。传统的做法是在切开腹膜探查胆囊之前给予强化麻醉,静脉滴注半量乃至全量的度氟合剂或氟芬合剂等辅助药物,以减轻牵拉反应。但这些药物对机体的呼吸和循环影响很大,且抑制牵拉反应的效果并不很理想。笔者预防性使用格拉司琼注射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系手术中胆心反射与哌口替啶辅助硬膜外阻滞的关系。方法择期硬膜外阻滞下胆系手术病人 48例 ,随机分为哌口替啶组 (D组 )与对照组 (C组 )各 2 4例。D组于手术切开皮肤前 10分钟静脉给予哌口替淀 0 5~ 1mg/kg。观察两组麻醉前、进腹 (探查前 )及探查胆囊时血流动力学及脉搏氧饱和度 (SpO2 )的变化 ,并统计胆心反射发生率。结果两组探查胆囊时血压、平均动脉压均降低 (P <0 0 1)。D组探查胆囊时心率、SpO2 明显降低 (P <0 0 1) ,而C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胆心反射发生率D组明显高于C组 (P <0 0 1)。结论胆系手术中哌口替啶辅助硬膜外阻滞可增加胆心反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胆囊、阑尾、子宫切除手术进腹前静注小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防治盆腹腔神经反射紊乱的临床观察。资料和方法胆囊、阑尾、子宫切除术患者共120例,ASA均I~压级,男56例,女64例,年龄20~65岁,随机分对照及实验两组。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l,阿托品0.sing,胆囊、阑尾、子宫切除手术麻醉平面分别控制在T。~T;。、T。~L。、TS~L4,切皮前10mill,静注皈替陡与氟所利多合剂半量。实验组另在进腹前smin静注麻黄碱10~20mg、阿托品0.25~0sing。应用无创性监测仪观察麻醉前后、静注麻黄碱和阿托品后lmin、牵拉内脏后lmin…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单因素或多因素作用下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与精神紧张、疼痛刺激、过度压迫、牵拉、血容量不足、尿潴留等密切相关。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可防止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0年1月~1993年5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道手术,辅用哌替啶和氟哌啶合剂者135例。临床观察该方法对消除和减轻术中恶心、呕吐、“胆—心反射”,“迷走—迷走反射”的预防及胆道牵拉反应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7例,女88例,年龄20~71岁,体重41~72kg,手术种类:单纯胆囊切除8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5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哌替啶加氟哌利多(度氟合剂)、度氟合计加芬太尼、哌替啶加异丙嗪(度非合剂)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实施胆系手术抑制内脏牵拉反应(胆-心反射),减少对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Ⅲ行胆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Ⅲ组。Ⅰ组:辅用哌替啶加氟哌多利多;Ⅱ组:哌替啶加氟哌替啶和芬太尼;Ⅲ组:哌替啶加异丙嗪。结果Ⅱ组患者牵拉内脏时恶心及牵拉痛明显轻于Ⅰ组和Ⅲ组。结论硬膜外麻醉下实施胆系手术时,辅用哌替啶加氟哌利多和芬太尼,并在手术探查前加用阿托品可有效减轻胆-心反射。  相似文献   

10.
阑尾切除术中患者,经常出现因牵拉内脏引起不适反应,由于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心跳骤停的现象。为了使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麻醉手术期,我们自2002年起采用硬膜外腔应用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减轻迷走神经反射,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方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6岁,因右上腹疼痛18天急诊入院,8年前曾有 类似发作,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结石、胆囊穿 孔、血吸虫性肝硬化”。急诊手术探查,进腹后见右肝下间隙内 无胆囊,有少量脓性分泌物,肝质稍硬,肝缘变钝。肝上间隙亦 有脓性分泌物,且较肝下间隙多,三角韧带及冠状韧带缺如。 剪开镰状韧带,探查肝上间隙,于右肝后方找到胆囊,其内可 们及结石,不能推动。周围有脓性分泌物约50ml,无穿孔。考 虑患者情况不好,不能承受长时间手术,予胆囊造痰后关腹, 术后顺利恢复。3月后行化学溶石治疗,效果差,患者拒绝…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0岁。因上腹部疼痛4天住入内科,治疗期间突然右上腹剧痛,并迅速波及全腹。检查: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腹肌板样硬,肠鸣音消失。腹部透视膈下未见游离气体,拟诊上消化道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急症剖腹探查,行十二指肠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术后第二天又出现全腹剧痛,以右上腹为著,压痛反跳痛明显、肌紧张。拟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再穿孔致腹膜炎。于当晚再次经原切口进腹,探查见十二指肠溃疡下缘有一个2.5×2.5×2cm的肿块,系萎缩的胆囊。原修补的缝线由该肿块穿过,胆汁不断从缝线孔溢  相似文献   

13.
胆心反射是指胆道手术时由于牵拉胆囊或探查胆道时所引起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等现象,而胆心综合征是指由于胆道疾患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活动失调以及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王肇瑞  俞宏伟  贾晓峰 《河北医药》2012,34(11):1693-1693
胆心反射是指胆道手术时牵拉胆囊或探查胆道时所引起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等现象[1].我科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实施91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其中3例患者出现胆心反射,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麻醉因牵拉胆囊可引起胆心反射及恶心呕吐,我们以氟芬合剂为对照,观察恩丹西酮对胆囊手术恶心呕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胆系手术中牵拉胆囊及胆总管操作时常有以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为特征的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严重胆心反射导致心搏骤停的病例时有报道,临床上常用杜氟合剂、安定、阿托品、麻黄素等辅助药来预防及对症治疗.我院自1996年以来,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作为硬膜外麻醉下胆管手术中的辅助药,胆心反射有一定的预防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朱××,女,64岁,因右上腹疼痛,伴发热、黄疸2天于1982年7月24日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9.7×,脉搏112次,血压90/60,巩膜黄染,右上腹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入院当天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胆囊肿大为10×6×5cm大小,呈化脓性改变,胆囊内无结石,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时静脉辅助应用布托啡诺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0例在行硬膜外阻滞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辅用布托啡诺组(A组)和未辅用组(B组),每组60例。分别观察麻醉前及麻醉后10、30、60min的SpO2、MAP、HR,及进腹前、进腹探查时、子宫切除时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SpO2、MAP、HR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在进腹探查及子宫切除时麻醉效果欠佳情况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时静脉辅用布托啡诺对抑制牵拉反应、增强麻醉有一定效果,且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静脉注射治疗术中牵拉痛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ASA1~2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麻醉平面达胸六以上而术中有牵拉痛的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芬太尼2μg·kg^-1、4μg·kg^-1静脉注射。结果芬太尼2μg·kg^-1组有6例患者牵拉痛显著减轻,有15例牵拉痛减轻(可耐受)或无明显减轻,需辅助其它镇痛药或芬太尼加量,芬太尼4μg·kg^-1组在45分钟内19例患者牵拉痛显著减轻或消失,2例牵拉痛减轻(可耐受);副作用主要为呼吸抑制,2μg·kg^-1组有4例SPO2(指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到90%以下,4μg·kg^-1组有16例SPO2下降到90%以下,有显著差异。结论4μg·kg^-1剂量的芬太尼静脉注射能使术中牵拉痛在单位时间内显著减轻或消失,但会产生呼吸抑制,2μg·kg^-1剂量的芬太尼不能使50%以上的病人术中牵拉痛有明显的减轻,也会产生呼吸制。  相似文献   

20.
高明  赵孟磊 《云南医药》1994,15(4):311-312
40例胆囊切除术中两组辅助用药的比较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650032)高明,赵孟磊,刘光 为消除或减轻因硬膜外麻醉时牵拉反射所引起的不利影响,临床上,绝大多长数均要用辅助药。我院常用的辅助药是杜冷丁、非那根(简称杜非组)和杜冷丁、氟哌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