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3例老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情况,评价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延迟绝经、高血压、糖尿病、重复癌及近亲癌症不影响老年子宫内膜癌预后(P〉0.05)。Ⅰ~Ⅲ期的子宫内膜癌2年生存率分别为90.24%、77.78%和5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G1~G2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87.71%、77.78%和75.00%,差异无显著性(P〉0.05)。≥1/2肌层浸润的2年生存率为39.09%,显著低于〈1/2肌层浸润的100.00%(P〈0.01)。宫颈转移的3年生存率为27.27%.低于无转移的83.30%(P〈0.05)。附件转移的2年生存率为50.00%,显著低于无转移的80.26%(P〈0.01)。腹腔冲洗液有癌细胞的1年生存率为25.00%,显著低于无癌细胞的96.46%(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上述因素均不能非为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而存在。[结论]FIGO分期、深肌层浸润、宫颈转移、附件转移及腹腔冲洗液有癌细胞和老年子宫内膜癌预后密切相关,但不是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4.
5.
6.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后老年女性,但近年来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2005—01/2008—12收治的子宫内膜癌5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其发病率渐趋上升,自精确的手术—病理分期问世以来,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模式颇受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对Ⅱ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进行评估,旨在提高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制定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以指导临床正确认识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处理.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收治的74例临床Ⅰ期的子宫内膜癌病例资料,分析其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差异.结果 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手术前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的符合率分别为93.2%、94.5%、90.9%和85.3%.深肌层浸润是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升高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对深肌层浸润的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应警惕手术病理分期升高:需结合术后的病理结果对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决定术后辅助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总结子宫内膜癌Ⅲ期术后辅助放化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子宫内膜癌Ⅲ期术后辅助放化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完成放疗剂量和化疗疗程,无一例因放化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死亡.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达古拉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8):751-75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在40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中,重点加强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切口管理,同时重视心理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通过上述护理干预,使患者康复快,并发症少。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进行良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病理特点及高危因素,探讨该类患者是否可以保留卵巢。方法:分析2000—01/2007—12在我院诊断并手术治疗的1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资料。结果:12例发生卵巢转移,≤40岁者卵巢转移发生率为14.3%。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深肌层受侵、宫颈受侵、盆腔淋巴结受侵者卵巢转移率升高。结论:卵巢转移多限有高危因素者,对早期无高危因素特别是≤40岁年轻患者可考虑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诊疗特点,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附件转移的关系。【结果】组织学分级越高、肌层浸润越深、淋巴转移率越高,附件转移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年龄、术后不同病理类型间的附件转移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各病理类型、组织学各分级、肌层不同浸润深度、附件有无转移的淋巴结转移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附件转移与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相关,对无附件转移高危因素的年轻早期患者可考虑保留远离癌灶侧卵巢;腺鳞癌、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对合并以上淋巴转移高危因素者,治疗上应选择盆腔淋巴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分析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初期曾误诊的15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阴道不规则出血12例,月经紊乱(周期缩短、经期延长)6例,痛经3例,性交出血1例,白带增多6例,白带异味2例,下腹胀痛2例,腰酸2例;均面色苍白,贫血貌。经妇科检查结合阴道超声表现,初步诊断为子宫肌瘤5例、子宫腺肌病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本组误诊时间1~3个月。拟行手术治疗,术中剖视子宫,见鱼肉样不规则内膜病变组织,经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癌,腺癌13例、腺角化癌2例。15例确诊后,给予经腹全子宫+附件切除7例和次广泛子宫及附件切除术8例,并术后辅以放疗。15例术后随访1年均存活且未复发。结论 子宫内膜癌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患者及接诊医师重视程度不足,未及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导致本病误诊及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对怀疑本病者及早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避免早期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156例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水平,对本院1989.5-1994.5收治的156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本组绝经前妇女占40.4%,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增多,故对有上述表现者应行诊刮,避免漏诊。绝经后组多为低分化浸润肌层发生转移者较多,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分析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有症状或存在高危因素的100例妇女,所有入选对象均行诊刮病检和在诊刮病检前行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取材满意率、诊断结果、出血量及疼痛感觉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脱落细胞细胞学检查出血量为(06.±07.)mL ,显著低于诊刮或宫腔镜下诊刮术法出血量为(87.±93.)mL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53.71,P <00.5);脱落细胞学检查法较诊刮或宫腔镜下诊刮病检疼痛程度低( P <00.5)。脱落细胞学检查法筛查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78.%(7/9),特异性为989.%(86/87),阳性预测值为875.%(7/8),阴性预测值为977.%(86/88)。【结论】脱落细胞学检查出血量明显低于诊刮或宫腔镜下诊刮病检出血量,且疼痛感方面也显著低于诊刮病检,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并具有标本易于获取,易被患者接受,能反复操作,无创伤,制片简单等优点,适应子宫内膜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血清CA125判定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探讨血清CA12 5判定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价值。方法 :189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病例 ,检测治疗前、治疗后以及复发、再转移病例的血清CA12 5水平。结果 :1)分别以 35U/ml、17U/ml作为绝经前、后的血清CA12 5阳性诊断标准 ,阳性率分别为 37.5 %、6 4 .4 %。 2 )绝经前、后病例 ,如果治疗前血清CA12 5分别超过 70U/ml、2 5U/ml则 5年生存率低、预后不良(P <0 .0 0 1)。 3)治疗后血清CA12 5仍大于 2 0U/ml,特别是大于 2 8U/ml病例全部死亡。 4 )绝经前、后病例 ,如果治疗前血清CA12 5分别超过 4 0U/ml、30U/ml,则对于预测是否有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有意义。 5 ) 82 .6 %的复发、再转移的病例血清CA12 5超过 2 0U/ml;治疗前血清CA12 5阴性病例 ,在发生转移时 6 8.8%血清CA12 5升高。结论 :血清CA12 5对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判断和治疗经过的监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对及时诊断、恰当治疗预后不良病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子宫内膜癌误漏诊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5-07~2005-07共收治子宫内膜癌45例,其中误漏诊11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35~60岁,平均49岁。其中未孕4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5例,卵巢肿瘤合并子宫肌瘤1例,卵巢肿瘤例、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子宫腺肌病1例,上节育环后子宫出血1例。临床表现;阴道出血7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