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错配修复、微卫星不稳定性与散发性结直肠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与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4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和四个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结果:4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sh3、hmsh6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0.4%和25%,四个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率分别为D2S123(12.5%)、BAT-26(18.8%)、D17S261(10.4%)、D17S799(8.3%),hmsh3、hmsh6 基因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多为分化不良的吕,多位于右半结肠,而与患者的性别、淋巴结转移、Ducks分期无关。结论: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是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是除LOH致癌途径以外的又一新的致癌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结直肠癌病人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的类型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6~2018年1394例结直肠癌病人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MMR蛋白;MSI基因检测106例dMMR病例,46例肿瘤细胞呈异质性表达的pMMR病例和147例随机选择的pMMR病例;分析错配修复蛋白缺失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关系;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MMR蛋白缺失发生率占总结直肠癌病人的7.6%,缺失类型主要为MLH1、PMS2双缺失,占总缺失的55.7%;MMR蛋白缺失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发生部位、大体分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和临床TNM分期均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无关(P=0.47);dMMR结直肠癌病人具有典型的临床病理特征:MMR蛋白缺失在年龄<50岁、右半结肠、肿瘤直径>6 cm、腺癌伴粘液腺癌或粘液分泌的混合型癌、低分化腺癌和TNM分期Ⅰ/Ⅱ期组的发生率高;免疫组化和PCR-毛细管电泳法在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结果一致性为98.7%。结论 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dMMR)在结直肠癌的主要类型为MLH1、PMS2双缺失,具有典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其发生率低于西方报道;免疫组化和PCR毛细管电泳法的检测结果显示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lncRNAs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通过诱导免疫逃逸、驱动上皮间充质转化、增加化疗及靶向治疗抗性、促进血管新生等影响结直肠癌的进程。古今医家认为结直肠癌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本虚为正气亏虚, 标实为痰、湿、热、毒、瘀等病理因素交互为患, 外泌体lncRNAs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与中医学对结直肠癌“正虚邪实”病机的认识高度契合。通过梳理近年来外泌体lncRNAs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为未来中西医结合防治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DNA错配修复系统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结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涉及到一系列遗传学改变。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存在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胃癌等当中,MSI是错配修复基因的异常造成的。DNA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可以解释90%以上的HNPCC,少部分的HNPCC肿瘤和散发性MSl 的肿瘤可由其他途径所致,比如基因的甲基化。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微转移早期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伟  郑民华 《上海医学》2006,29(12):890-893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为50.8/1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在欧美国家则居第2位。美国每年约有新发病133 200例,每年有50 000人死于结直肠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其发病率占第3位,死亡率占第2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仍有50%患者死于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即使Dukes A期和B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和转移率,其原因可能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即已存在肿瘤微转移有关。有研究显示,30%~40%的患者虽然临床上难以检测出转移灶,但已存在微转移。因此,尽早检测和发现微转移,并施以针对性治疗,是提高结直肠癌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现就结直肠癌微转移的基本概念、发生机制及早期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两种血管生成因子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②方法制作7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非肿瘤结直肠黏膜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iNOS、eNOS的表达。③结果iNOS在结直肠癌表达阳性率高于非肿瘤结直肠黏膜(x^2=43.166,P〈0.001),eNOS在结直肠癌表达阳性率低于非肿瘤结直肠黏膜(x^2=11.354,P〈0.001)。结直肠癌组织iNOS表达阳性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x^2=18.141、4.748,P〈0.01);eNOS阳性率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病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OS阳性组的MVD值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P〈0.05);eNOS阳性组的MVD值与阴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结论检测iNO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判断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有价值;抑制iNOS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可能成为抑制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途径。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CILP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CILP2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探索CILP2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官方网站上下载结直肠癌的RNA-seq数据及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提取CILP2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样本中的表达量数据,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根据CILP2在结直肠癌样本中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将结直肠癌患者划分为高、低表达两组,使用χ2检验分析CILP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CILP2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ILP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利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探索CILP2在结直肠癌中参与的信号途径。结果:结直肠癌样本中CILP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CILP2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LP2的表达与患者的原发肿瘤分期(P=0.014)和淋巴结转移分期(P=0.016)显著相关。CILP2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且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中黏蛋白1和2的表达及其与微转移关系的研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中黏蛋白1和2的表达,术后随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发现,黏蛋白1和2的阳性表达率在转移淋巴结均为100%(84/84),在无转移的淋巴结分别为21.5%(74/344)和13.4%(46/344),显示微转移率随Dukes分期上升呈显著递增.检测发现,有9例患者分期从Dukes A或B期上调到Dukes C期.随访发现,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术后转移和复发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结论 黏蛋白1和2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可靠指标.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可以提供更准确的Dukes分期,合并微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转移和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在健康状态下具有维持肠道正常结构,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调节肠道免疫应答等重要功能.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结构或数目的改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了解肠道菌群参与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有助于指导临床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及做好预防工作.目前肠道菌群在结肠癌中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将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菌群结构变化和致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人体肠道多种微生物菌群可以维持宿主的内环境稳态。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中起着不同的保护性作用或致病性作用。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了解肠道菌群参与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有助于临床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及治疗。而微生态制剂对人体能发挥保护作用,可用于预防及辅助治疗结直肠癌。肠道菌群对于人体健康关系重大,值得更多、更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的分子基础诊断及其临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普通人群中患结直肠癌的几率约为5%~6%[1],按流行病学分类,结直肠癌分为遗传性结直肠癌和散发性结直肠癌,其中遗传性结直肠癌约占结直肠癌发病总人数的20%,遗传性结直肠癌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疾病,目前研究表明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细胞角蛋白CK20及CEA检测53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周围淋巴结509枚。结果5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21例有淋巴结微转移(39.6%)。微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深层组织的微转移阳性率高于浅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3、PT4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PT1、PT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规检查淋巴结为阴性的结直肠癌,微转移检测可能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EphB4受体及其相应的配体EphrinB2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结直肠癌组织72例,以正常结肠组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phB4和EphrinB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结肠粘膜和结直肠癌组织中,EphB4受体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5%,73.6%,EphrinB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4%,69.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中,EphB4受体和EprinB2配体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EphB4和EprinB2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结论 EphB4和EphrinB2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相应的配体EphrinB2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结直肠癌组织72例,以正常结肠组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phB4和EphrinB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结肠粘膜和结直肠癌组织中,EphB4受体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5%,73.6%,EphrinB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4%,69.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中,EphB4受体和EprinB2配体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EphB4和EprinB2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结论EphB4和EphrinB2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AT10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FAT10 mRNA在51例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癌旁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RT-PCR法检测FAT10在结直肠癌组织病例中表达阳性率为68.6%,在结直肠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6%和13.7%;(2)结直肠癌组织FAT10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FAT10表达水平与未转移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伴肝转移组的结直肠癌与无肝转移组结直肠癌FAT10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FAT10表达水平还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FAT10水平随分期升高而升高。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所在部位、肿瘤大小及病理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性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FAT1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对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无表达或弱表达;测定FAT10的表达可能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潜能;结直肠癌组织中FAT10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提示FAT10基因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高血糖对结直肠癌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10年以上糖尿病史的结直肠癌患者为实验组(n=31)和结直肠癌无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n=60),分析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情况、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的特点。结果无糖尿病组伴有高血压者16.7%;结直肠癌伴2型糖尿病组为2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糖尿病组淋巴结或器官转移率为21.7%,合并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组为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高血糖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TNM分期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较单纯结直肠癌患者更易发生转移,2型糖尿病增加了结直肠癌转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管蕾  丁岚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834-1835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的平均发病年龄是62岁,高发年龄段为62岁~79岁,除非有诱发因素存在,其50岁以下的发病率<20%. 大约75%的CRC是散发性,而遗传性的占5%.从分子学病因的特征和分子致瘤过程来看,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RC)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两个主要的基因组不稳定性途径是"传统的"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N)/或非整倍体通路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途径[1].  相似文献   

18.
微小RNA(microRNA)是一类细胞内源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对靶基因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作用,广泛参与多种重要生物学进程.研究发现,microRNA(miRNA)表达异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密切关联.本文总结了血浆与粪便miRNA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的突破性研究进展,并分析了miRNA在结直肠癌预后及疗效中的标记物潜能,就miRNA作为新型结直肠癌临床生物标记物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9.
COX-2、错配修复酶、MSI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其中结肠癌是当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第3位,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结直肠癌是第2大致死性恶性疾病,每年有超过150 000的新发病例,并且有55 000名结肠癌患者死亡;在美国,结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2大原因;在亚洲国家结直肠癌变得日趋普遍[1]. 胃癌就诊病例几乎均为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过25%.探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途径,寻找有效的预防方法,抑制或逆转其发生发展,从根本上切断肿瘤的来源已成为新近肿瘤二级预防的策略.本文就消化道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错配修复酶、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以期对肿瘤的发生途径加以探讨,为寻找相应的预防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中细丝蛋白A(FLNa)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临床病理意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腺癌患者癌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FLNa的表达水平,用D2-40作为标记计数LMVD,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FLNa与LMVD相关性。结果 FLNa在结直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癌组织的LMVD值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FLNa表达水平和LMVD值与肿瘤的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肠壁浸润深度具有相关性;FLNa表达阳性组的LMVD值低于FLNa表达阴性组。结论 FLNa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微淋巴管生成可能共同参与了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FLNa的低表达促进了微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