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TOD)与血压增高程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高血压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分析了84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负荷[1](一定时间内收缩压和舒张压超过正常范围的次数所占的百分率)改变情况,以期探讨血压负荷(Load)对高血压病各期的评价。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高血压病组:均为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共84例。所有病例均经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年龄34~68(53.2±14.5)岁,男52例,女32例。依据1993年WHO/ISH制定的高血压分期标准进行分组。期组38例,期组26例,期组20例。正常血压组:为健康体检者,共30例,…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及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其发病率及危险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1,2 ] ,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与偶测血压之间关系密切。但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表明动态血压比偶测血压 (CBP)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更强 ,而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又比 2 4h平均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近年来对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特点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简要综述如下。1 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正常健康人 2 4h血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  相似文献   

3.
动态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评价高血压初期重复性的动态血压节律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对有重复性动态血压节律的137例患者进行高血压靶器官检查.结果根据血压节律分为勺形组(n=106)和非勺形组(n=31),非勺形组左房内径(LA)显著大于勺形组(35.7±4.0 vs 32.6±3.8),E/A值显著减小(0.95±0.32 vs 1.1±0.34);左室构型组成比方面,非勺形组正常构型者明显少于勺形组,向心性重构者或左心室肥厚者明显多于勺形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IMT增厚发生率非勺形组均大于勺形组.结论有重复性的、持续时间较长的非勺形动态血压节律是加重心脏及大动脉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动态血压监测对防治靶器官损害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梦宁  司芩  张文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260-2261,2291
目的以动态血压监测为研究手段,探讨动态脉压变化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预防、逆转和保护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袖带法动态血压监测仪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昼夜血压波动情况的监测,同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高血压对靶器官(心脏)损害的渐进情况。结果随着年龄增长,脉压呈显著性增加趋势,脉压升高是LVMI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动态血压可客观准确地监测动态脉压波动。从而有效防治靶器官损害。结论动态脉压是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动态血压监测更能反映高血压靶器声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动态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无靶器官损害者51例,并靶器官损害者68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显示,无靶器官损伤者血压流动曲线与正常人相似,基本呈“勺型者”(dipper)心脑器官损害者的nSBP,nDBP及nSBP/nSBP,nDBP/dDBP较无靶器官损害者明显增高,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1)。肾脏损害者其24hSBP,24hDBP,dSB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变化对靶器官损害情况。方法 应用A&D公司TM2420/2020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41例血压正常老年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24h老年高血压昼夜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I,Ⅱ,Ⅲ期昼夜血压负荷及夜间下降率分别为,Ⅲ期〉Ⅱ期〉Ⅰ期和I期〉Ⅱ期〉Ⅲ期。结论 老年高血压的昼夜血压化对靶器官损害程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进展。方法对24h动态值、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24h血压负荷等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关性加以分析整果展现ABPM在上述方面评价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最新成果。结论24h动态血压均值与心发症的相关性较偶测血压为优;夜间血压降低减弱或消失的高血压病人与较高的心血管意外发生率血压变异性与心血管损坏的严重性相关,而不依赖于血压水平;血压负荷是比血压水平更为精确的危险预测脂标。ABPM诸指标与高血压病病人心、脑、肾损害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其预测因子和具。  相似文献   

8.
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如体温、心率、血压等,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躯体活动的影响下,按照一定的规律周而复始地循环。如果这种生理规律发生紊乱,往往意味人体生理功能失调或疾病的产生。国内外有关文献已证实,动态血压(AmbulatoryBloodPre...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方法ABPM6100监测仪,设定程序为昼20min、夜30min充气测量1次血压,记录并储存结果。结果单纯性高血压组异常节律发生率明显低于合并心、脑、肾TOD组。异常节律中TOD以非杓型改变为主(占41.0%).反杓型及超杓型分别为20.8%、6.5%。在脑血管损害病变中反杓型及超杓型的发生率分别为23.8%、7.5%。各组昼夜血压正常节律发生率与异常节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并发TOD的昼夜血压节律异常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OD、年龄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关。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治疗时,应注意纠正昼夜血压节律的紊乱。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其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BPM检测了30例血压正常者和110例EH各期思考的ABP值;并对EHⅠ-Ⅱ期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表明:血压正常者和EHⅠ-Ⅱ期患者具有相似的血压昼在变化;EHⅢ期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小甚至消失;血压正常者、EHⅠ-Ⅱ期及Ⅲ期三组间非杓型者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EHⅠ-Ⅱ期患者的ABP均值和血压负荷值的大部分参数分别与IVST、LVPWT、LVMD呈显著正相关(P<0.05)。ABPM的信息与EH的TOD显著相关,可预测EH的TOD。提示在降低ABP均值的同时,需降低血压负荷值,并调整血压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2.
王安伟  张亚西 《四川医学》2013,(10):1556-155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等资料,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18)和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79),比较2组间及靶器官损害组内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靶器官损害组的年龄及病程大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伴3个靶器官损害组病程、24h SBP、24h DBPV大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24h SBP及24h DBPV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受损量有相关关系.结论 病程、24h SBP、24h DBPV是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及程度重要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严红 《广西医学》2003,25(8):1339-134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高血压病血压节律正常 (杓型组 )和异常 (非杓型组 ) 2组老年患者各 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组间在体重指数、偶测血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等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非杓型组 2 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较杓型组升高 (P <0 .0 5~ 0 .0 1) ;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 (P <0 .0 5 ,0 .0 1) ;无症状腔隙性脑梗塞的个数及发病率均高于后者 (P <0 .0 5 ) ;无痛性心肌缺血次数增多 ,总持续时间延长 (P <0 .0 1,0 .0 5 ) ;尿蛋白检出率亦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4.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现代医学》2002,30(4):276-279
动态血压监测(ABPM)诸指标与高血压病病人心、脑、肾损害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其预测因子和研究工具。大量研究证明:24h平均动态血压,日间血压无均值,夜间血压均值与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较偶测血压为优;夜间血压降低减弱或消失的高血压病人与较高的心血管意外发生率相关;血压变异性与心血管损坏的严重性相关,而不依赖于血压水平;血压负荷是比血压水平更为精确的心血管危险预测指标;ABPM在预测高血压无症状脑血管损害方面较诊室随测血压为优;微量清蛋白尿是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标志,尿清蛋白分泌率与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及24h日间,夜间平均血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费民毅  季章荣 《上海医学》1998,21(7):400-401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提供了高血压病人24小时中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为探讨血管压力容易超负荷对高血压并发心、脑靶器官损害评估,我们对1995年11月~1997年5月住院的178例高血压患者做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2 动态血压监测和靶器官损害20世纪60年代初,高血压即被确定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专家们充分认识到对于高血压病不能仅限于诊断高血压、控制血压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善诸多紊乱因素,以预防和逆转心、脑、肾的损害。防治高血压的目的主要是保护靶器官,这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1999年WHO关于高血压的处理指南明确规定,将靶器官损害作为高血压危险程度与分层的重要依据。随着近年来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的渐趋成熟,人们可敏感地评价血压变化对靶器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I-Ⅲ期高血压病186例(男105例,女81例,年龄38-71岁),采用美国Sapcelab90217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义,根据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10%或<10%的标准,将高血压患分为杓型组(86例)与非杓型组(100例),所有患均行心脏彩超检测,头颅CT检查以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高血压杓型组无并发症患占32.5%,脑卒中患占19.7%,非杓型组无并发症患占20%,脑卒中患占62%,两组患在高血压并发症方面有极显差异(P<0.01),24h动态血压监测各参数两组病人在夜间平均血压及昼夜血压差值方面有显性差异(P<0.01),其余指标无显统计学差异(P>0.05),左室 舒张末径、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及尿微量白蛋白,两组间均有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非杓型组靶器官损害程度较杓型组更为严重。因此,积极开展24h动态血压监测,尽早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改善非杓型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变化功能,对防止高血压的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8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和靶器官损害组,中医辨证分为4个证型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靶器官损害组血压昼夜节律显著减弱;肝火亢盛型24h平均收缩压异常增高,痰湿壅盛型24h平均舒张压明显增高,阴虚阳亢型昼夜收缩压节律明显异常,阴阳两虚型双重昼夜节律异常。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密切。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多为高血压病早期正盛邪实阶段,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多为高血压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亮  崔兰 《吉林医学》2007,28(16):1731-1732
随着近年来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技术的渐趋成熟,人们可敏感地评价血压变化对靶器官的影响。临床上ABPM常用的参数有平均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等。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动态脉压增高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事件密切相关,并且其相关性独立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脉压(pulse pressure,PP)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是心、脑、肾靶器官病变严重程度最佳预测因子。本文对高血压病动态PP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高血压(EH)靶器官损害(TO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25例资料完整符合入选标准的ABPM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血压正常者106例,单纯EH498例,合并TOD721例,其中53%心脏损害,16%脑损害,9%肾损害,22%多脏器损害。(2)EH患者TOD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男性更易出现心脏和脑的损害。(3)动态血压(ABP)对EH患者TOD的发生比偶测血压有更紧密的联系,随着ABP的增高、昼夜规律的紊乱、血压负荷的增加,TOD增多。(4)当ABPM白天〉18/11.33kPa,夜间睡眠〉16/10kPa时,TOD明显增多。(5)动态收缩压变化对脑影响明显,舒张压变化对肾影响明显,部分心绞痛患者可能与夜间血压升高有关,而左室肥厚可能在TOD中出现较早。(6)AB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