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恩施巴戟(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的根中分得4种化合物结晶,经光谱分析鉴定为:1-羟基-2-羟甲基蒽醌(1-hydroxy-2-hydroxymethyl-anthraquinone),大黄素-甲醚(Physcion)、豆甾醇(Stigmaster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相似文献   

2.
文冠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文冠木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harmadexLH-20柱层析法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文冠木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豆甾醇(4)、大黄素(5)、2,5-二甲氧基苯醌(6)、槲皮素(7)。结论化合物1、2和5为首次从文冠果属植物中分得,并且是首次从文冠果属植物中分得蒽醌类成分,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文冠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研究藏边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用MS、1H-NMR、13C-NMR谱学方法结合化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藏边大黄干燥根与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大黄素(4)、芦荟大黄素(5)、波叶素(6)、胡萝卜苷(7)、d-儿茶素(8)、反-3,5,3′,4′-四羟基茋(9)、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6″-O-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11)、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大黄素甲醚-1和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a和13b)、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4)、蔗糖(15)。同时得到一种大黄酸类似物,因量少未得到最终的结构确定。结论 化合物11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波叶苷(rheoside),化合物13a和13b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从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根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根据光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大黄素(emodin,Ⅲ)、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Ⅳ)、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Ⅴ)、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Ⅵ)、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Ⅶ)、决明酮8-O-β-D-吡喃葡萄糖苷(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Ⅷ)、2,3,5,4′-四羟基芪2-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Ⅸ)、没食子酸甲基酯(methylgallate,Ⅹ)和吲哚-3-(L-α-氨基-α-羟基内酸)甲酯[Indole-3-(L-α-amino-α-hydroxypropionicacid)methylester]。其中,化合物Ⅺ为新的天然产物。上述蒽醌和萘类化合物以及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Ⅻ)、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大黄酚8-O-β-D-(6′-O-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6′-O-malonyl)glucopyra-  相似文献   

5.
蓼科大黄属植物单脉大黄Rheum un iverveM ax im.分布于我国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区[1]。据文献[2]报道在内蒙古民间将其根作土大黄入药,但其他几省区并未见药用。试图通过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来探讨其是否有药用价值。笔者对采自甘肃兰州的单脉大黄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应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M S、1H-NMR、13C-NMR、DEPT等技术,先前从该植物中已分得4个化合物[3](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现又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素(em od in,Ⅰ)、芦荟大黄素(aloe-e…  相似文献   

6.
窄叶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Ⅴ)和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窄叶大黄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华北大黄中非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从 95 %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13个非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大黄酚、大黄素甲醚、β-谷甾醇、大黄素、胡萝卜苷、大黄酸、大黄素甲醚 -8-O-β-D-葡萄糖苷、rheumin、没食子酸、d-儿茶素、蔗糖、1,6-二没食子酰 -O-β-D-吡喃葡萄糖、1-O-β-D-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结论 首次证明华北大黄含有少量大黄酸 ;除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外 ,其他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贺兰山黄芪中的甾类和蒽醌类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贺兰山黄芪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及相关物理常数对照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六个甾类和四个蒽醌类化合物:豆甾烷-3,6-2酮(1),5α,8α-二氧-(22E,24R)-麦角甾-6,22-大黄素甲醚-3β-醇(2),豆甾烷-3β,6α-二醇(3),胡萝卜苷(4),β-谷甾醇(5),豆甾醇(6),大黄酚(7),大黄素(8),大黄素甲醚(9)和芦荟大黄素(10)。结论:化合物1-3,7-10为黄芪属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滇产何首乌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滇产何首乌药材中分离鉴定了 9个成分 ,分别为大黄酚 (1 )、大黄素甲醚 (2 )、大黄素 (3)、芦荟大黄素 (4)、大黄酸 (5 )、大黄素甲醚 - 8-O - β-D -葡萄糖苷 (6 )、大黄素 - 8-O - β -D -葡萄糖苷 (7)、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 2 -O - β -D -葡萄糖苷 (8)和 β-谷甾醇 (9) ,其中的芦荟大黄素 (4)是首次在何首乌中分得。此外 ,对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 ,形成了一种水提取—絮凝沉淀—树脂吸附分离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0.
从东北吉林长白山区产五加科植物刺人参茎、根的氯仿萃取物中分得4个蒽醌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和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Ⅳ)。4种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也首次在五加科植物中发现蒽醌成分。  相似文献   

11.
从恩施巴戟(四川虎刺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的根中分得3种化合物结晶,经光谱分析鉴定分别为5-羟基百眼藤素A(5-hydroxymorindaparvin A),百眼藤素A(Morindaparvn A),1-羟基-2-甲基蒽醌(1-hydroxy-2-methyl anthraquinone);其中5-羟基百眼藤素A为一新的天然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层析,从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x L.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与己知化合物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别鉴定为豆甾醇(I),α-细辛醚(Ⅱ),大黄素甲醚(Ⅲ),大黄素-1,6-二甲醚(IV),大黄素(V),大黄酚(VI),xanthorin-5-nethylether(Ⅶ),牛蒡子苷(Ⅷ),3-羟基牛蒡子苷(IX),3-甲氧基牛蒡子-4“-o-β-D-木糖苷(X),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XI),山奈酚(Ⅻ),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XⅢ),异鼠李素(XⅣ),山奈素-3-O-β-D-葡萄糖苷(XV),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芸香糖苷(XVI)。结论 化合物X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决明发根中一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 《华夏医学》2001,14(4):531-531,535
植物发根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合大量培养、合成次生代谢产物能力慢且稳定等优点 [1 ] ,且在多数情况下 ,发根产生的化学成分与原植物药用部位产生的成分相同或相似。因此发根培养技术在工业化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决明发根与药材决明子所含成分类同 ,有蒽醌和甾醇类化合物 ,从决明发根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 ,经鉴定为黄酮类化合物大黄酚 - 8-甲醚。现代药理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同其它蒽醌衍生物一样具有抑制上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 R)酪氨酸蛋白激活酶 (TPKs)的活性 ,而 TPKs是一些癌变的主要原因 ,因而蒽醌类成分…  相似文献   

14.
从河套大黄干燥根与根工戏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10个蒽醌类成分。经化学方法和波谱学鉴定,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Ⅳ)、大黄酸(rhein,Ⅴ)、大黄酚-1和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1 and 8-O-β-D-glucopyra-nos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沉香药材中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个色酮成分6-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原酮(6-hydroxy-2-[2-(3′-methoxy-4′-hydroxyphenylethyl)]chromone,)和1个三萜类成分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Ⅱ)。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化合物为首次从沉香药材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硫酸二甲酯、重氮甲烷和碘甲烷-氧化银为甲基化试剂,对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甲酯和1,8-二羟基-3-乙酸甲酯-9,10-蒽醌三个结构不对称化合物的C_1和C_8羟基进行单甲基化反应。研究了这些异构体的分离方法,并应用核磁共振NOE效应确定了甲氧基在蒽醌母核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芸香科柑果子属植物(Limoniacrenulata)为一印度传统药物,但尚未进行系统的化学研究。作者对其进行了化学和光谱分析,得到两个新化合物,经结构测定为8-羟基-5-甲氧基-2-甲基蒽醌-3-O-β-D-吡喃葡糖甙(8-hydroxy-6-methoxy-2-methyl anthraquinone-3-O-β-D-glucopyranoside)(Ⅰ)和繖形酮-7-O-α-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大黄中五种主要的蒽醌类化合物对大鼠游离空肠平滑肌条(JSMF)和结肠平滑肌条(CSMF)收缩作用的影响。方法:取正常SD大鼠制备游离JSMF及CSMF,观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对其收缩作用及其结构对药效的影响。结果:大黄素对JSMF及CSMF的收缩有双向调节作用;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酸可抑制JSMF收缩,并呈剂量依赖性;5种蒽醌化合物在浓度超过20μmol/L时,均可抑制CSMF收缩。结论:5种蒽醌化合物对肠道平滑肌条收缩的影响可能与其7位羟基和3位羧基及取代基的极性、立体结构、受体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芦荟属植物中的某些酚类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聚酰胺、硅胶柱色谱,结合溶剂分配及重结晶技术,从芦荟叶汁的浓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酚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与已知化合物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别鉴定为芦荟大黄素(Ⅰ)、大黄素甲醚(Ⅱ)、大黄酚(Ⅲ)、大黄素(Ⅳ)、2—丙烯酸3—(4—羟基苯)—甲酯(Ⅴ)、4—甲基—6,8—二羟基—7氢—苯并[de]—蒽—7—酮(Ⅵ)。结论 化合物Ⅴ和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茵陈蒿汤方源自《伤寒论》,由茵陈蒿、栀子和大黄 3味中药组成 ,该方及其加减方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胆石症、胆囊炎、高血脂症及恶性肿瘤等[1 ] 。本实验利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将茵陈蒿汤分为 ~ 5个部位 ,其中 和 部位对 CCl4 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 s GPT升高及 TP,ALB下降有抑制作用 ,提示具有保肝降酶作用。从活性部位 中分得5个蒽醌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大黄酚 (chryso-phanol, )、大黄素甲醚 (physcion, )、大黄素 (e-modin, )、芦荟大黄素 (aloe-emodin, )、芦荟大黄素 -8-O-β-D-吡喃葡萄糖苷 (aloe-emodin-8-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