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2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6.1 mmol/L)46例和血糖升高1组(6.1 mmol/L〈空腹血糖≤8.0 mmol/L)38例、血糖升高2组(8.0 mmol/L〈空腹血糖≤11.1 mmol/L)27例和血糖升高3组(空腹血糖〉11.1 mmol/L)11例。结果与血糖正常组比较,血糖升高1组心肌酶和心电图恢复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血糖升高2组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恢复时间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病死率升高(P均〈0.05);血糖升高3组CK、AST、乳酸脱氢酶(LDH)和ST段恢复时间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升高(P〈0.05或P〈0.01)。结论非糖尿病AM I患者血糖〉8.0 mmol/L以上时,随着血糖升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石冬梅  谭兰 《山东医药》2014,(23):45-4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04例发病72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行血清葡萄糖测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进行评分,运用改良Rankin残障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结果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43例(41.3%)出现高血糖,高血压(OR=3.655,95%CI:1.218~10.969,P<0.05)、糖尿病(OR=17.714,95%CI:3.568~87.939,P<0.05)、NIHSS评分(OR=2.731,95%CI:1.637~5.458,P<0.05)为急性脑梗死后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 NIHSS评分(OR=0.322,95%CI:0.181~0.572,P<0.05)、高血糖(OR=6.782,95%CI:1.654~26.373,P<0.05)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糖升高,高血糖为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有无糖尿病史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和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3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成四组:既往糖尿病史组、入院诊断为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血糖正常组。对各组进行NIHSS评分、空腹血糖水平检测,并进行半年的短期随访。结果入院诊断为糖尿病组急性期血糖水平最高,与既往糖尿病史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天与第3天血糖水平比较,应激性高血糖组下降最快。血糖正常组第1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其他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入院诊断为糖尿病组第7天NIHSS评分高于其他组(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与入院诊断为糖尿病组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入院后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最高,既往有糖尿病史和急性期血糖正常的患者预后较好,而应激性高血糖和入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预后较差,表明控制急性期高血糖和早期诊断并治疗糖尿病有助于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住院期间血糖升高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86例ACS患者入院4d内进行空腹血糖测定。根据空腹血糖,把患者分为糖尿病血糖异常组(空腹血糖>6·67mmol/L)、非糖尿病血糖异常组、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6·67mmol/L)。结果:496例(63·1%)ACS患者空腹血糖>6·67mmol/L,其中确诊糖尿病患者218例(27·7%),血糖升高组多为高龄女性,住院期间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住院期间血糖升高是影响ACS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对血糖升高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后1年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估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全年我院神经内科收入院的168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病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份、改良的Rankin残障量表(MRS)评估,分别于病后30天、3、6个月、1年进行MRS评估,了解患者病后1年的预后情况。系统评价责任病变血管及病变部位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病后1年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19.6%,其中病死率13.6%,严重残障率6%。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有颅脑近中远段同时受累(OR=5.392,P<0.05)、颅内病变个数>1个(OR=3.077,P<0.05)、基底动脉急性闭塞(OR=11.766,P<0.001)、颅外段椎动脉病变(OR=4.376,P<0.01)。结论不同病变血管、病变部位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不同,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6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77例(进展组)和未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183例(非进展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发热情况、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血脂指标、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体积、TOAST病因学分型及治疗用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发生率、吸烟率、饮酒率、入院时舒张压、血脂指标、TOAST病因学分型及治疗用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高脂血症、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发热发生率和既往卒中或TIA史阳性率、基线NIHSS评分、空腹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非进展组,梗死体积大于非进展组,入院时收缩压低于非进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偏高〔OR=1.31,95%CI(1.02,1.74)〕、既往有卒中或TIA史〔OR=1.14,95%CI(1.01,1.35)〕、基线NIHSS评分偏高〔OR=1.08,95%CI(1.04,1.13)〕、发热〔OR=1.01,95%CI(1.00,1.47)〕、纤维蛋白原偏高〔OR=1.04,95%CI(1.00,1.23)〕、入院时收缩压偏低〔OR=1.03,95%CI(1.01,1.13)〕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空腹血糖偏高、既往卒中或TIA史、发热、基线NIHSS评分偏高、纤维蛋白原偏高、入院时收缩压偏低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治疗和护理,以降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易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并积极探讨其与病情的关系[1~3]。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应激性血糖升高和糖尿病的血糖升高鉴别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作者通过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S)及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早期准确地鉴别二者,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1997年7月至1998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37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 方法1.2.1 FBS及GHbA1C测定: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48小时内检测FBS、GHbA1C。对血糖升高者进行复查,对上述两项均高者于急性期(约1个月)后做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28例AMI患者,按即刻血糖、24h后空腹血糖水平、既往糖尿病病史分成A、B、C、D组。A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B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C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但在病情稳定后未确诊糖尿病;D组:既往糖尿病史,或在病情稳定后确诊糖尿病。观察4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228例AMI患者有139例高血糖,发生率为61.0%,组间比较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发生率,C组及D组较A组及B组明显增高(P〈0.01);D组高于C组,B组高于A组。结论 AMI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且与血糖升高持续时间有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高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内科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82例,其中男110例,女72例,平均年龄(67.30±15.45)岁;以血钠>145 mmol/L为高钠血症诊断标准,分为高钠组46例,平均年龄(75.91±12.59)岁,非高钠组136例,平均年龄(64.38±15.28)岁。采集两组性别、年龄、首诊症状、临床诊断、既往病史等信息,并于入院后0 h、24 h、48 h、72 h、7 d及此后隔日抽取1次静脉血检测血电解质、血肌酐及血糖,记录患者脱水治疗的方案,并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记录新发病灶部位,观察并记录患者入院后30 d内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通过对比高钠组与非高纳组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高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明确高钠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82例患者中,有46例发生了高钠血症,发生率为25.27%,高钠血症出现的中位时间为入院后3.0 d(2.75 d,6.00 d),中位持续时间为3.50 d(3.00 d,4.00 d)。与非高钠血症患者相比,高钠血症患者年龄更大,以意识障碍发病,病变累及基底节丘脑区,既往合并糖尿病、脑血管病,接受脱水治疗的比例都明显升高(P<0.001),而肾功能水平则差于非高钠血症患者(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肾功能水平下降(OR=0.877,95%CI:0.865~0.889,P<0.001)、脑血管病史(OR=3.359,95%CI:1.482~7.611,P=0.004)、脱水治疗(OR=2.348,95%CI:1.066~5.175,P=0.034)和基底节丘脑病变(OR=3.245,95%CI:1.303~8.079,P=0.011)是影响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高钠血症的主要因素。合并高钠血症的脑血管病患者30 d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高钠血症组(78.26%vs 13.24%,86.96%vs 16.18%,P<0.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钠升高受肾功能、病变部位、脑血管病史和脱水治疗等多种因素影响,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卒中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yn)及其各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卒中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后3周的首发或复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576例(脑梗死组),脑出血76例(脑出血组),500例为同期的非脑血管病体检者(对照组)。分析各组MetSyn发生率以及MetSyn和单一组分危险因素与不同类型卒中的相关性。结果①脑梗死和脑出血组患者MetSyn的发生率分别为57.3%(330/576)、39.5%(30/76),两组比较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8%(134/500,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脑梗死组空腹血糖升高、三酰甘油(TG)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50.4%(290/576)、33.5%(193/576)、46.5%(268/576),明显高于脑出血组的35.5%(27/76)、26.3%(26/76)、31.6%(24/76),P均〈0.01;而脑出血组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为88.2%(67/76),显著高于脑梗死组的74.8%(431/576),P〈0.01。③与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OR=3.56,P〈0.01)、MetSyn(OR=2.24,P〈0.01)、空腹血糖升高(OR=1.94,P〈0.01)、HDL-C降低(OR=1.72,P〈0.01)、TG增高(OR=1.44,P〈0.05);与脑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OR=13.41,P〈0.01)。④伴糖尿病的MetSyn患者脑梗死的患病危险度(OR=13.39)是非糖尿病MetSyn患者的6.8倍(OR=1.98)。结论高血压病为缺血性、出血性卒中的共同危险因素;而MetSyn、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02年3月1日~2009年3月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发病至入院并接受评价时间≤24h的急性脑出血患者。收集患者入院随机血糖以及其他与预后相关的临床资料。高血糖定义为入院随机血糖〉18mmol/L。盲法随访患者脑出血后1年的死亡、残疾(定义为改良Rankin评分≥3)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脑出血患者661例。①661例中,高血糖患者194例(29.3%),正常血糖患者467例。糖尿病患者65例(9.8%)。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与入院随机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92,P=0.000)。③与血糖正常的患者相比,高血糖患者1年死亡的风险是正常血糖患者的4.357倍(OR=4.357;95%CI:2.586—7.340),1年死亡/残疾的风险是正常血糖患者的3.117倍(OR=3.117;95%CI:1.888~5.144)。结论入院血糖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入院随机血糖增高可能是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年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92例初次发生STEMI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后测定的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分A组(应激性高血糖组)41例和B组(血糖正常组)51例。平均随访1.5年。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是44.6%(41/92)。A和B组间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8.952,P=0.013)、心功Killip分级越高(OR=3.530,P=0.048)、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越高(OR=9.408,P〈0.001)均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Cox回归对A和B组患者1~2年内发生的死亡风险进行分析,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远期死亡(RR1.532,95%CI1.004--2.337,P=0.048)的独立预测因子。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远期死亡风险是正常者1.557倍(P=0.041)。结论女性、Killip分级、CK.MB增高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STE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加重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对住院期间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从2009年1月到2010年8月间因初发AMI在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93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即刻血糖水平三分位数进行分组,A组:血糖水平处于最小三分位者(入院即刻血糖〈7.69mmol/L);B组:血糖水平处于中间三分位者(7.69mmol/L≤入院即刻血糖〈11.36mmol/L);C组:血糖水平处于最高三分位者(入院即刻血糖≥11.36mmol/L)。分析三组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C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2.84±1.02)VS(1.81±0.67)和(2.12±0.96),P〈0.01]。B组和C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41.9%VS35.5%和9.7%,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性别(OR=0.339,95%C10.122~0.938,P=0.037)、入院时心率(OR=1.034,95%CI1.006-1.062,P=0.018)、CK—MB峰值(OR=I.007,95%CI1.002-1.011,P=0.003)、入院即刻血糖(0R=1.117,95%CI1.035—1.208,P=0.005)是心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入院即刻高血糖是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较差心功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发生AMI的非糖尿病患者,分别调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合并疾病以及口服药物,分析入院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31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性183例,女性133例,年龄47~89(67±12.8)岁。33.23%(105例)患者发生了应激性高血糖。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2.992,95%CI:1.045~8.565,P=0.041),以及他汀类药物使用(OR=2.852,95%CI:1.051~7.741,P=0.040)为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促进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IB水平与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良好转归的关系。方法:15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小时内,首次脑CT扫描出血量≥20ml),在次晨测量FIB,并全面搜集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其他临床指标;采用病程3个月死亡和改良Rankin Score(MRS)作为预后判断指标;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去除其他影响因素,FIB≤4.0g/L是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OR=1.689,95%CI1.018~2.805)。结论:FIB≤4.0g/L是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非增强头部CT上显示的基底动脉高密度征(HDBA)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h内行非增强头部CT检查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03例。根据发病14 d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将患者分为短期预后不良组(30例)和短期预后较好组(73例)。分析HDBA与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其中75例在发病7 d内行头部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检查,分析血管病变程度与HDBA的关系。结果①预后不良组HDBA、糖尿病患者所占比率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短期预后较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BA(OR=0.053,95%CI:0.013~0.213,P<0.01)和入院时NIHSS评分(OR=0.705,95%CI:0.521~0.955,P<0.05)是影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③75例行血管检查的患者中,28例为HDBA组,47例为非HDBA组。HDBA组和非HDBA组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71.4%(20/28)和6.4%(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DBA可能是影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蒙古满洲里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时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至2011年内蒙古满洲里市南区医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脑梗死严重程度分轻、中、重度,同时按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将全部患者分为A(空腹血糖7.0~11.1mmol/L)、B(空腹血糖11.1~16.7mmol/L)、C(空腹血糖≥16.7mmol/L)三组,观察高血糖与病情严重程度、脑CT扫描梗死灶大小和急性期预后的关系。结果A、B两组患者之间的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所占人数及不同预后所占人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16.7mmol/L的患者,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所占人数及不同预后所占人数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糖尿病并发脑卒中者临床症状的轻重及病情转归情况与患者血糖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血糖≥16.7mmol/L是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急性期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老年男性高血压和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收集70例脑梗死(脑梗死组)、62例脑出血(脑出血组)、58例非卒中(对照组)老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每组再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史进一步分层,3组依次有高血压病史分别为40、42、32例,无高血压病史分别为30、20、26例。清晨空腹取血,分别测定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在控制高血压、脂质异常后,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按有无高血压病史进行分层后比较胰岛素抵抗,3组中无论有无高血压病史,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合并卒中患者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与血压正常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控制了高血压、脂质异常等因素之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OR=1.495,95% CI:1.102-2.028)。结论高血压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而增加卒中发生的风险。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老年男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中国囡内卒中医院感染相关文献的Meta分析,探讨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和病死率。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09年4月)、万方数据库(1999年1月-2009年4月)和Medline—Pubmed(1965年1月-2009年4月)为文献检索源,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29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其中,3篇为前瞧性研究,26篇为回顾性研究,均未没市病例对照。②出血性卒中(OR=1.93,95%CI:1.59~2.36)、老年(〈60/≥60岁:OR=0.44,95%CI:0.40~0.49;≤60/〉60岁:OR=0.52,95%C1:0.43~0.63)、吸烟史(OR=1,54,95%CI:1.25~1.90)、饮酒史(OR=1.43,95%CI:1.15~1.77)、心脏病史(OR=4.92,95%CI.3.54~7.01)、糖尿病史(OR=3.69,95%C1:2.86~4.76)、意识障碍(OR=6.21,95%CI:4.51~8.55)、吞咽障碍(OR=6.43,95%CI:3.34~12.35)、气管插管(OR=19.48,95%CI:9.84~38.56)、气管切开(OR=33.35,95%CI:14.46~76.96)、机械通气(OR=26.70,95%CI:8.53~83.60)、留置胄管(OR=5.84,95%CI:2.56~13.29)、留置尿管(OR=6.38,95%CI:1.82~22.37)、预防性应用抗生素(OR=5.93,95%CI:2.81~12.49)及H2受体拈抗剂(OR=4.34,95%CI:2.21~8.52)是影响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②有医院感染的书中患者病死率较无感染者增加4.44倍。结论出血性卒中患者较缺血性卒中有更大的医院感染的风险;老年、既往有不良生活习惯和慢性疾病史,病程中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行侵袭性操作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卒中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有医院感染卒中患普的死亡风险较无感染者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发病后7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分为END组与非END组,END定义为NIHSS评分较基线水平增加≥3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74例(22.6%)发生END,254例(77.4%)未发生END.END组男性、高血压、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脑干或小脑梗死、入院前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患者构成比以及入院前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END组(P均<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高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非END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优势比(odds ratio,OR)2.1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40 ~4.325);P=0.02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2.486,95% CI 1.932 ~6.021;P=0.036)、高半胱氨酸(OR 2.787,95% CI 1.194 ~6.902;P=0.036)和C反应蛋白(OR 3.416,95% CI 1.552~10.650;P =0.032)较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白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较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