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为县高沟镇汪场村是洲滩亚型血吸虫病流行村,2006年初达到疫情控制。当年查出钉螺面积41hm2,活螺平均密度0.38只/0.11m2,居民血检阳性率12.51%(135/1079人),人群感染率为0.09%,当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和病畜,也未发生急性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进贤县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后的疫情趋势,评估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进贤县2008-2011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分析比较疫情控制、传播控制、传播阻断3类地区人群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2008-2011年进贤县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疫情控制地区抗体阳性率仍高于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疫情控制地区粪检阳性人数从2008年的29例下降到2011年的1例。2008年疫情控制地区和传播控制地区查出感染性钉螺点分别为63处和5处,2011年较2008年分别下降了95.23%和80.00%。结论 进贤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防治措施有效,疫情稳定。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湖北省重流行区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为2008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达标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疫情尚未控制的16个县(市、区)人群、家畜病情和疫情档案资料等方面工作情况开展预评估。结果现场抽查16个县(市、区)47个村中,嘉鱼县中堡村、复阳村人群粪检阳性率〉5%,其余45个村粪检阳性率均〈5%;江陵县吴桥村、叶新村,荆州区谢古村、横街村,松滋市德胜垸村,阳新县梅潭村,荆州开发区窑湾分场等7个村耕牛粪检阳性率〉5%,其余40个村粪检阳性率均〈5%。2004年以来,16个县(市、区)中,有3个县在2005年各发生一起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人群病情档案资料规范的有12个县(市、区),较规范的有3个县(市、区),不规范的有1个市。家畜病情资料规范的有3个县(市、区),较规范的有7个县(市、区),不规范的有6个县(市、区)。2007年人群查病,每个村人群感染率均〈5%的有7个县(市、区),其他9个县(市、区)尚有〉5%以上的村,其中洪湖市228个、潜江市92个、松滋市50个,位于前3名。2007年家畜查病,每个村家畜感染率均〈5%的有4个县(市、区),其他12个县(市、区)尚有〉5%以上的村,其中洪湖市178个、监利县146个、江陵县106个,位于前3名。结论至2007年,湖北省有10个县(市、区)现场考核人、畜病情指标符合国家疫情控制标准要求,4个县(市、区)初步能够达到,6个县(市、区)尚未达到国家疫情控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2005年3月安徽无为县汪场村被确定为国家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开展为期5年的疫情监测工作。现将2006年汪场村的疫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旨在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疫情现状。 方法 方法 按照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 确定的抽样调查方法, 在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各抽取3个疫情相对较重的乡 (镇), 每个乡(镇) 抽取1个疫情相对较重的流行村作为调查现场。调查常住人口和散养家畜病情, 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同时, 查阅各县 (市、 区) 近年来感染性钉螺调查结果和当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结 结果 果 现场共抽查81个乡 (镇) 81个村。累计血清学检查34 293人, 阳性1 086人, 平均阳性率为3.17% (0.65%~9.58%);累计粪检1 068人, 平均阳性率为0.37% (0~4.0%), 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01%。累计调查家畜3 057头 (只), 其中牛 438头, 羊2 550只, 其他家畜69只, 均未查到阳性。累计调查钉螺60 944框, 捕获活螺11 261只, 解剖全部活螺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7个县 (市、 区) 均在调查前2年以上未查出感染性钉螺, 平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年限为2.9年 (2~6年); 均已2年以上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平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年限为4.9年 (2~9年)。 结论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人畜病情较低, 已查不出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6.
目的查清荆州市血吸虫病重点项目实施两年后的疫情现状,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每乡(镇、场)抽取3个村,每个村人群病情调查≥500人,并开展牲畜查病及查螺。结果抽取473个村,有效村数453个,有效村占上报村数的95. 77%。抽样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3. 87%。与2004年对应村分层构成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调查表明全市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仍有32%的抽样村处于疫情未控制状态。共抽查4个县(市、区)耕牛2 437头,感染率为7. 84%,部分县(市、区)耕牛感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全市抽样村完成查螺任务且资料完整的有353个,查出有螺村284个,占80. 5%,钉螺面积分布广泛,个别村钉螺感染率较高。结论重点项目实施后荆州市人群血吸虫病疫情有了大幅度下降,但耕牛感染率较商,钉螺面积较大,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回升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8.
1998年前,按高、中、低度各抽1个流行村连续跟踪监测。高、中度流行村用Kato—Katz法查病,并计虫卵数,低度流行村用免疫学(IHA)查病。1999—2000年,按防治工作方案现行分类要求,对一、二类村抽取10%以上不同类型流行村为疫情监测点,比例不足1个流行村的至少抽取1个,先用免疫学筛查,阳性者用Kato—Katz法查病,并计虫卵数。  相似文献   

9.
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技术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以消灭钉螺为重点,以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为防治目标,这在我国的水网和丘陵地区已取得巨大成功。同时,对压缩湖区和大山区大面积的钉螺,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湖区和大山区钉螺孳生环境复杂,部分地区灭螺措施难以实施,导致灭螺效果难以巩固。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血吸虫病防治目标的转变随之带动全球防治策略和措施的调整,我国及时调整了血防目标与策略,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分三步到位的防治目标:疾病控制、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以及与之相应的防治策略;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血防模式,并制…  相似文献   

10.
大理市血吸虫病疫情回升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大理市 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 5年间的疫情变化。 方法 收集 1995~ 2 0 0 0年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数据 ,并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 结果  1995~ 2 0 0 0年 ,大理市人群粪检阳性率逐年升高 ,每年均有 14岁以下血吸虫病患者和新感染者。 1996~ 1998年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 ,耕牛粪检阳性率处于波动状态。1996年有螺面积扩大 ,1997~ 2 0 0 0年阳性螺点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每年大于 2 0 0点 )。 结论 大理市血吸虫病疫情呈回升趋势 ,可能的原因包括服药率低 ,家畜流动频繁及灭螺不力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掌握余干县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余干县2008-2012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分析血 吸虫病病情、 螺情变化趋势。 结果 结果 2008年后, 全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逐年下降, 现已呈现低感染状态, 连续5年未发现 急性感染病例。2012年, 仍有88个村耕牛感染率>1%, 感染性钉螺面积10 hm2 。 结论 结论 余干县要如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 控制目标, 必须加大力度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对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进行分析, 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趋势。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江陵县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 对人群、 耕牛病情和钉螺情况等进行分析, 计算人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 钉螺感染率等疫情指标。结果 结果 人群 血吸虫感染率由2004年的10.22%下降到2013年的0.63%, 下降幅度为93.84%。其中, 2009-2013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 的下降幅度较大, 为76.92%。耕牛感染率呈总体下降趋势, 由2004年的7.59%下降至2013年的0, 下降了100%。活螺框 出现率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17.53%、 100%。结论 结论 通过10年防治, 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已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但 依然存在传播风险, 应继续加强实施以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和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该县制定今后一个阶段血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和县2008~2013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监测点数据及面上防治管理信息资料,纵向分析全县6年间血吸虫病流行态势、疫情分布和流行特点。 结果  全县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人群感染率已降至0.27%,较2008年下降了73.3%,晚血病人数降至27例,较2008年下降了55%,2011年以后全县连续3年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全县耕牛感染率下降明显,2013年下降为0,较2008年下降了100%;全县有螺面积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13年底全县钉螺面积为802.68hm2,较2008年上升了9.1%,阳性螺面积逐年下降,2012年以后,全县未查出阳性钉螺;钉螺复现与新发现情况一度出现上升,2011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2011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活螺密度降至0.16只/0.11m2,较2008年下降了56.8%;有螺村数、有螺环境数及阳性螺环境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阳性螺环境数下降幅度较大;村级和镇级传播控制达标升类工作有序推进。 结论  和县血吸虫病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通过对2006~2014年枞阳县血吸虫病疫情分析,总结防治经验,为今后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枞阳县2006~2014年防治年度报表等相关防治资料,统计分析逐年的人、牛病情以及螺情指标。 结果  2006年病原学阳性率4.20%,其后降至1%以下,2013、2014连续两年未检出血吸虫感染者,2011年以后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耕牛血吸虫感染率2006年为9.34%,其后降至0.95%~3.98%,2012年底28个重点村耕牛全部淘汰。2006~2014年累计新发现、回升钉螺面积228.32hm2、17.86hm2(以江、洲滩环境为主);净消灭钉螺面积123.87hm2,为2005年实有钉螺面积的5.97%;全县有螺环境的平均活螺密度在0.417 3~1.182 1只/0.11m2之间波动,不同环境类型的活螺密度无统计学差异;2006~2011年感染性钉螺面积呈下降趋势,2013、2014连续两年未检获感染性钉螺。 结论  通过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枞阳县血吸虫病疫情得以有效控制,但螺情依然严峻。今后应在持续加强传染源控制的同时,加大螺情控制力度,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安徽省当涂县2006~2012 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2 年当涂县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年报及疫情监测点资料。结果 2006~2012 年人群血检阳性率、急感病例数、耕牛感染率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耕牛存栏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钉螺面积变化不大,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同样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通过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当涂县血吸虫病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有螺面积徘徊不降,提示今后要加大综合治理灭螺力度,提高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星子县血吸虫病疫情现状,为制订下一步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县9个二类以上疫区村中,5个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居民筛检,阳性者再以Kato-Katz法进行检查;另4个村用Kato-Katz法进行居民病原学检查;采用顶管孵化法检查耕牛感染情况;所属草洲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结果全县二类以上疫区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最高为4.43%,最低为2.12%;耕牛感染率最高为4.45%。10块草洲有5块查出阳性钉螺,阳性钉螺密度最高达0.006 5只/0.1 m2。结论星子县已达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应进一步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力度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7.
2006-2010年枞阳县血吸虫病疫情分析显示,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维持在较低程度, 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急性血吸虫病每年仅有散发; 但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维持在较高程度。提示应继续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尤其是要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 降低感染性钉螺密度, 减轻血吸虫病对人畜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2005-2011年江陵县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 为制定全县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 的要求, 每年在监测点开展人畜查治病、 查灭螺和相关因素监测, 对7年的病情和螺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2005年相比, 2011年江陵县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 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从 1.83%和11.67%下降到0.91%和0, 活螺密度、 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由4.02、 0.014 5只/0.1 m2 和0.36%下降到 0.70、 0.000 3只/0.1 m2 和0.04%。7年间, 监测点建沼气池183户, 建无害化厕所193座, 进行扩大化疗634人次, 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66人次, 药物灭螺总面积为83.67 hm2 , 开展学生健康教育2 160人次, 发放宣传单 (画)2 746张, 出板报48期, 在有螺环境竖立警示牌45块。结论 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仍处于不稳定状态。需加大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力度, 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