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蕾  王丽娟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2,14(3):141-142,157
目的:了解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的原因,为预防再狭窄发生提供根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CI术200例(分为再狭窄组100例,无再狭窄组100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易患因素,术后最小管腔开放直径( minimal luminal diameter,MLD)、支架长度等因素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的男性、吸烟、PCI术后MLD< 3.5 mm、支架的长度>40 mm、糖尿病和高血压比例都显著增加.结论:男性、吸烟、MLD< 3.5 mm、长度>40 mm、高血压、糖尿病与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实行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施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Logistic多因素对其进行逐步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再狭窄的发生和患者吸烟与否、是否患有糖尿病、在进行第二次的冠脉介入治疗之前LDL-C的水平有关系,即正相关,与之相对应的危险度是12.45、11.45及5.62,同时与支架是否为药物涂层成负相关,其危险度为0.02。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极其容易发生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症状,为避免或减少该症状,可以使用药物支架。对LDL-C的水平进行控制并戒烟是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避免支架内再狭窄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8~12个月随访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136例,其中男性835例,女性301例,年龄(61.61 ±12.32)岁.根据随访造影结果支架相关病变血管是否狭窄及程度将其分成ISR组(n=72)和非ISR组(n=1 064),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临床合并症、用药情况以及介入治疗相关参数等,分析可能导致ISR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资料造影随访显示ISR发生率为6.3%.与非ISR组比较,ISR组患者在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术后服药依从性差、长病变和多支病变、支架直径和长度及最小管腔直径(MLD)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大剂量他汀类患者的比例,在非ISR组与ISR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是临床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与未控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治疗依从性以及支架治疗病变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颈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一些再狭窄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择了50例在笔者医院行CAS的患者,收集并分析与支架内狭窄可能相关的临床,影像和手术操作等资料,平均随访2.8年.结果 50例患者中男性占72%(36/50);平均年龄63.1±8.3岁,52处狭窄病变放置60枚支架,术后发生ISRS 7例(13.46%),其中置入两枚支架者ISRS 50%(4/8),置入一枚支架者ISRS 6.82%(3/44)(P<0.05);术后有残余狭窄ISRS 45.45%(5/11),无残余狭窄ISRS 4.88%(2/41)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支架内再狭窄与置入支架数量及术后残留狭窄相关(P<0.05).结论 支架置人数量和支架术后残余狭窄可能是ISR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狭窄病变选择适宜的支架以及尽量减少支架后残余狭窄对防止术后再狭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当今用于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治疗急性闭塞及再狭窄的防治新方法之一,是近年来介入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进展。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临床治疗上的广泛应用,支架内再狭窄已成为制约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是指支架  相似文献   

6.
陈慧斐 《当代医学》2014,(23):12-13
目的:分析研究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126例冠心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A组,n=37)和未再狭窄组(B组,n=89)。结果 A组患者在吸烟(〉20支)(24.32%)、高血压(72.97%)、糖尿病血(35.14%)、血尿酸(410.89±80.11)μmol/L、血清总胆红素(11.45±3.98)μmol/L、直径长度(31.09±3.32)mm、直径(2.88±0.28)mm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 mm)、尿酸过高、糖尿病、胆红素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123例病人进行冠脉造影复查随访,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等多个定量指标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123例患者共155处病交植入支架,复查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76例(97处病变)。再狭窄与支架术后残余狭窄、术前参考血管直径、血胆固醇有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受多因素影响,控制血脂,避免冠状动脉内小支架应用以及术后即刻疗效满意对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和随访冠脉造影的病例1012例,按随访结果分为支架再狭窄线338例,无再狭窄组674例,并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病变特征及手术操作相关参数。结果:再狭窄危险性增高的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复杂病变(B2/C),慢性阻塞性病变,再狭窄病变,长病变,小血管病变,重度狭窄病变和长段支架置入,其相对应的比数比(Odds Ratio)分别为1.42,1.21,1.39,1.84,1.35,1.76,1.92,1.22,1.82,置入Multilink支架相对于Palmaz-Schatz,Wiktor,NIR,S670,Bestent支架再狭窄的危险性减少(OR为0.85),结论: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变特征选择冠脉内支架置入的适应征和适当类型的支架。  相似文献   

9.
张珂瑞  李勇 《医学综述》2022,(1):105-1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支架内再狭窄(ISR)已成为影响PCI疗效的主要因素.ISR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生是患者自身相关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相关因素、介入相关因素和遗传相关因素等作用引起内皮损伤及功能失调,导致病理性内膜增生,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标准化治疗策略.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同时提出管理方法。方法将11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按照发生再狭窄情况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分析发生支架再狭窄的原因。结果产生支架再狭窄危险的原因有尿酸浓度、胆固醇、术前狭窄等,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支架再狭窄的情况。结论导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现再狭窄危险的因素有很多,对此我们要找出发生此类情况的原因,同时采取相应的管理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国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吸烟关系。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352例中,选择连续65例(86个冠脉狭窄病变)术后3~16个月随访重复冠脉造影者,冠脉定量分析(QCA)术前、术后和随访复查冠脉造影图象,并分析再狭窄发生率及随访时内径丢失与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关系。结果 再狭窄发生时间与吸烟史、多个易患因素、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前降支病变、随访期尿酸呈正性相关,与支架置入呈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 32P 放射治疗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假性内膜增生和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对成功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30例患者,将不同剂量的 32P 放射源经5F管推送入冠状动脉支架术部位.在放射治疗前、结束时和随访6个月后分别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0例支架成形术全部成功.全组平均后期管腔缩减径为(-0.03±0.53)mm,缩减指数为-0.09±0.51.血管内超声显示,放射治疗结束时和随访6个月后平均内腔面积分别为(5.52±1.86)mm2和(5.61±1.53)mm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弹力膜腔面积分别为(14.11±3.86)mm2和(14.37±2.44)mm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 32P 放射治疗能有效预防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内膜假性增生和再狭窄.  相似文献   

13.
安徽阜阳农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李文俊  宁彬 《安徽医学》2011,(9):1316-1319
目的评价阜阳农村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与三支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拟诊冠心病患者612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300例,余作为非冠心病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组及其亚组三支病变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明显差异。三支病变与非三支病变组比较,糖尿病、年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a)存在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蛋白(a)为冠脉三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农村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 对2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CHD均以老年多见(χ2 =15.204,P<0.001));<60岁男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803,P<0.01);283例CHD患者仅高血压与其它各危险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等级相关及回归分析仅高血压与CHD有显著相关(r =0.993,t=15.654,P<0.001).男性CHD以合并高血压及吸烟因素居多,女性CHD以高血压及糖尿病因素居多,男女CHD对比吸烟、糖尿病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23.916、χ2 =11.740,P<0.001).高TG、低HDL-C与高TC、高LDL-C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性别、年龄随着危险因素数目的 增多CHD增加,合并2个危险因素组最多见,为35.3%,2个以上危险因素组冠心病并未随着危险因素增多而增加.结论 老年、高血压是CHD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是男性CHD主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是女性CHD主要的危险因素;男女CHD患病率与年龄有关,<60岁时男性CHD发病率高于女性;血脂异常中高TG、低HDL-C为CHD主要的危险因素;CHD合并2个危险因素最多见.CHD的防治不仅要重视高危人群,也要加强低危人群的宣教和预防,综合干预和积极控制已明确的危险因素,可能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男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危险因素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男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差异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男性组 (63例 )和女性组 (2 6例 ) ,分析两组患者病变支数的特点并就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男女患病比例为 2 .4:1 ,男性组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为 33 .3 %、44 .4%和2 2 .2 % ,女性组分别为 1 5 .4%、30 .8%和 53 .8%。女性组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者高于男性组 ;吸烟、饮酒和低HDL者低于男性组 ,两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男性患者以单支、双支病变为多 ,女性患者以三支病变为多 ,两组危险因素相比女性组高血压和高胆固醇为主要危险因素 ,男性吸烟、饮酒、低HDL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15 9例中男 89例 ,女 70例 ,平均年龄 (5 9.6± 9.2 3)岁 ,有典型心绞痛或不典型胸痛的高血压病患者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坐位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纤维蛋白原、吸烟量、冠心病家族史等多种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 (冠脉评分 )进行多变量分析 ,患者均行冠脉造影 ,84例冠状动脉造影狭窄≥ 5 0 % ,诊断为冠心病。结果 多元逐步回归及多元lo 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舒张压、吸烟等级与冠心病独立相关 ,冠心病的相对危险率(OR)分别为 :纤维蛋白原 >5g L为≤ 5g L的 4 .36 2倍 ;空腹血糖 >6 .1mmol L为≤ 6 .1mmol L 7.6 5 4倍 ;舒张压≥ 90mmHg为 <90mmHg的 2 .6 77倍 ;吸烟级别 =3级为 <3级的 6 .5 0 2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舒张压、吸烟等级与冠心病独立相关 ,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与冠脉狭窄评分独立相关。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吸烟等级、舒张压与冠心病独立相关 ,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中药通脉愈心浓缩丸预防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疗效观察的基础上,研究通脉愈心浓缩丸防治再狭窄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1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加通脉愈心浓缩丸组(治疗组,61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0例)。疗程均为6个月,追踪观察患者有无心绞痛复发、心电图异常,并通过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评价再狭窄的发生。并对观察病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再狭窄率为9.8%,对照组再狭窄率为23.3%,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血清NO高于对照组,而血浆ET低于对照组。结论:具有化痰祛浊、活血通脉功效的通脉愈心浓缩丸对预防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ET、升高NO、改善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凝血功能、活化血小板以及C反应蛋白与血管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于术前、术后3d及术后12个月检查凝血功能、活化血小板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术后血管再狭窄及无再狭窄患者的凝血功能、活化血小板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选择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凝固法;血小板活化指标中P选择素(CD62p)、糖蛋白(GP)Ⅱ b / Ⅲ a 受体复合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3d及术后12个月的血清凝血功能指标、活化血小板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再狭窄组术后12个月时凝血功能、活化血小板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狭窄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导致血浆凝血功能激活,活化血小板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而且上述指标随访期间高表达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年龄与冠心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非冠心病患者132例为对照,比较两组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按年龄分组,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间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冠心病发病相关(OR=0.415,95CI(0.214,0.698));青年人群中,家族史、hs-CRP、poA-I/apoB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年组中,家族史、血脂异常、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组中,吸烟、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TG、apoB、RDW、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是冠心病的影响因素之一,排除年龄影响后,载脂蛋白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