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多见于初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恐惧心理的产生大部分是因为对献血知识及献血过程不够了解,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不但会影响献血者的情绪,而且会引起献血反应而使采血中断。因此,在献血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就此分析导致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并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偿献血已成为每个健康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由于人们对无偿献血认识程度不同及一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在献血时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给无偿献血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多见于初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恐惧心理的产生大部分是因为对献血知识及献血过程不够了解,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不但会影响献血者的情绪,而且会引起献血反应而使采血中断。因此,在献血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笔者就此分析导致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并加以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心理疏导地减少献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4.
献血反应是采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症状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胸闷、出冷汗、脉细等。分析献血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和心理变化,可有效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发生率,保证献血的身心健康,现将献血反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无偿献血这一新生事物已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但笔者发现,许多市民往往信心十足地来献血,最后却不能如愿,究其原因,主要为献血反应所致。如何在献血过程中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是摆在采血护士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笔者运用心理护理法,收到良好效果。现结合几年工作实践,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6.
赵金光 《甘肃医药》2010,29(2):218-219
目的:了解不同献血人群与献血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从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分析不同献血人群与发生献血反应的关系,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献血反应的发生及反应的程度与献血人群有关。结论:保障献血者安全献血,在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基础上,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我市指标无偿献血逐渐过渡到街头自愿献血.献血反应时有发生,给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良影响。笔者认为献血反应的发生除与献血者的心理因素、疲劳、空腹、睡眠不足及献血环境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外界气温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我们发现当外界气温超过30℃时.街头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为此,进行了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玉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254-254
一般健康成人每次献血200~400ml无碍身体健康,不会引起献血反应的发生,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随着献血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水平的提高,运用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现对献血过程中出现的献血反应进行分析和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柳州市106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益康 《广西医学》2010,32(2):239-240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心理情况。方法对106例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心理反应分析。结果献血前出现紧张、恐惧等严重反应者,则出现较严重的献血心理反应(P=0.000);第一次献血者发生紧张、恐惧等严重心理反应的比率明显高于第二、第三次献血者(P=0.000)。结论献血前有心理紧张、恐惧者,容易发生献血反应,对这类献血者应做好安抚工作,以防止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运用医学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和心理变化,解除他们对献血产生的恐惧和顾虑,并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无偿献血中献血量与献血反应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献血知识的大力宣传,作为省会的石家庄市市民对无偿献血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献血模式也很快由计划献血转变为自愿无偿献血.省血液中心在文化广场和火车站分别建立了两个采血屋,本着对临床患者输血安全和保证献血者身体健康的原则,我们提倡初次献血者或再次献血者一次献400 mL血.近年来志愿献血者多次献血和一次选择献400 mL血的人数正逐年递增,本文对2002年10月~2004年12月期间两个采血屋志愿献血者的献血量和出现献血反应情况进行了统计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佳  肖瑞卿  李兵 《重庆医学》2006,35(8):736-737
目的 通过对流动采血车献血员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以探讨尽可能减少、避免献血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 对我站2004年1月-2005年6月共432例流动采血车上献血反应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紧张176例,占41%;劳累、睡眠不足112例,占6%;饮食不当75例,占17%;环境因素引起48例,占11%;技术因素21例,占5%。结论 加大时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改善献血环境能够减少、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献血不良反应是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当中受到心理状况、采血环境、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因素影响而产生情绪紧张、焦虑、恐惧或疼痛刺激等状况.其主要症状体征为:面色苍白、头晕冷汗、意识丧失、脉搏缓慢、惊厥抽搐等.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献血反应比率为1.77%和2.48%[1] .迪庆州中心血站地处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香格里拉县境内.  相似文献   

14.
278例献血反应与献血体位关系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美秋  丁喜成  刘彩 《中外医疗》2008,27(21):84-84
目的 探讨献血反应与献血体位的关系.方法 分为两组进行观察,分删为坐位献血组11264人和卧位献血组10506人.结果 坐位献血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23%,明显高于卧位献血组的0.26%,两组此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卧住献血方式发生献血反应几率较低,是较为理想的献血体位.  相似文献   

15.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血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挫伤了一些人对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扩大献血队伍,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观察了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些献血者在献血中或献血后1~2 s内突然感到头晕、头昏,继而暂时意识丧失数秒至数分钟,这种献血反应系由一时性大脑广泛供血不足所致的一组暂时性临床综合征,在平卧数秒至数分钟后症状可自行缓解,预后良好。为杜绝此种情况发生,我们在活动采血车上对不同体位献血的献血者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献血反应发生机制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献血反应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 ;引起献血反应的原因有神经精神因素、献血者的一般生理状态、环境因素等 ;献血者的恐惧、紧张、忧虑或低血糖状态等可诱发机体的应激反应 ,通过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作用引发献血反应 ,还可造成过度呼吸使血浆PCO2 下降引起献血反应。1 献血反应分型按临床反应程度献血反应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种类型。1 1 轻度献血反应 患者神志清楚 ,主要症状有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呼吸急促、叹息或呵欠 ,感觉发热。1 2 中度献血反应  典型的轻度献血反应症状的加重。最初可表现为轻度…  相似文献   

19.
《献血法》实施以后,各地血站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在站内采集个体献血到走出血站在街头采集自愿献血,场所和环境的改变给我们的采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必须面对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化层次、不同经济基础的献血,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各不相同。为了保证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对献血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丁珂  马宜兴 《医学争鸣》2006,27(16):1476-1476
1 临床资料 2002-01/2004-12我中心血站共采集无偿献血者35 929例,年龄18~47岁;献血者职业包括干部、学生、军人、农民、工人及其他(无职业者或未标明职业者)等,文化程度以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