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广州市6~11岁女生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6~11岁女生问题发生情况,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Aehenbaeh儿童行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对广州市760名小学女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有效问卷760份,6~11岁女生行为问题发生率14.7%。家庭环境因子与行为问题因子两组变量存在相关关系,Y3(矛盾性)的得分越低,则X1(抑郁)、X5(攻击性)的得分越低;Y1(亲密度)得分越高,则X3(社交退缩)的得分越低;Y2(情感表达)的得分越低,则X4(多动)、X3(社交退缩)的得分越高。结论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学龄女童的行为问题影响较大,改善家庭环境,可避免和减少学龄期女童的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表中文版(FES-CV)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358名6~11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而影响女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为矛盾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为了降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且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杭州市长江实验小学一到六年级全部在校学生103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标准化版的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检测所有调查对象的行为问题,家庭环境量表对调查对象的家庭环境进行评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对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中与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的各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共1039名儿童,其中有193名儿童有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8.6%。经多元性回归分析,儿童品行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成功性、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呈正相关性,儿童品行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娱乐性、娱乐性和亲密度呈负相关性;儿童多动指数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成功性和母亲惩罚严厉具有正相关性,儿童多动指数与家庭环境的知识性、组织性具有负相关性:儿童学习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成功性、父亲偏爱被试呈正相关性,与家庭环境的知识性和母亲偏爱被试具有负相关性;儿童身心障碍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正相关性,与亲密度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家庭环境的多种因素会对儿童的行为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父母应重视这些因素,避免矛盾和争吵,为儿童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芜湖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心理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由父母填写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芜湖地区6 381名3~16岁儿童进行测查。结果:芜湖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5.25%,三县儿童的行为问题显著高于市区;市区儿童家庭的亲密度等八项因子分显著高于三县,而矛盾性显著低于三县;较家庭环境中的其他因素相比,家庭的矛盾性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其余较为密切的有知识性、组织性、亲密度。结论:精神环境良好的家庭,其子女行为问题较少,家庭成员之间矛盾冲突越多,其子女的行为问题亦越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癎与非癫癎性发作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科动态脑电图室监测到发作的45例患儿.结果经动态脑电图证实,40例初诊为癫癎性发作的患儿中,32例(80%)确诊为癫癎,8例(20%)为非癫癎性发作;5例初诊为非癫癎性发作的患儿中,2例(40%)确诊为癫癎3例(60%)为非癫癎性发作.结论动态脑电图对鉴别癫癎及非癫癎性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P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家庭环境量表(FESCV),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相关数据并分析其关系。结粜: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11.26%。在家庭环境量表10个分量表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与中国常模相比,除亲密度、成功性和宗教道德观3项外,其余7项均差异显著。中国常模与对照组相比也有7项差异显著。儿童行为问卷总分与家庭环境量表的知识性、成功性和组织性分量表呈负相关,与父母文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家庭成员间缺乏帮助和支持,情感交流的低表达。经常处于矛盾状态,对知识和成功的渴求性差。家庭活动中责任不明确以及父母文化程度低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6~11岁女生问题发生情况,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对广州市760名小学女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有效问卷760份,6~11岁女生行为问题发生率14.7%.家庭环境因子与行为问题因子两组变量存在相关关系,Y3(矛盾性)的得分越低,则X1(抑郁)、X5(攻击性)的得分越低;Y1(亲密度)得分越高,则X3(社交退缩)的得分越低;Y2(情感表达)的得分越低,则X4(多动)、X3(社交退缩)的得分越高.结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学龄女童的行为问题影响较大,改善家庭环境,可避免和减少学龄期女童的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银川市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银川市三所小学592名学生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和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越低,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越高;家庭环境的矛盾性越高,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越高;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儿童生活在单亲或再婚家庭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必须重视家庭环境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学龄前癫癎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学龄前癫癎儿童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特点.方法:采用韦克斯勒儿童和学前儿童智力量表,测定学龄前癫癎组<8岁23例、学龄期癫癎组8~10岁23例;青春期癫癎组10~16岁23例和对照组23例儿童的智力;采用癫癎儿童生活质量父母问卷(QOLCE)对其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按量表评分标准评分,得分高的生活质量好.比较各组儿童的HRQOL.结果:学龄前组的操作智商和总智商低于对照组(P<0.05),与学龄期及青春期组无统计学差别,四组间言语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OLCE调查结果有身体功能、认知、社会功能(除外耻辱感)、行为、总的健康和自评生活质量中的11个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情感健康和社会功能中6个分量表得分高于8~10岁和(或)≥10岁组(P<0.05或P<0.01).结论:学龄前癫癎儿童生活质量低于正常儿童,主要表现在身体功能、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方面,而心理障碍不如其他年龄组癫癎儿童明显.  相似文献   

10.
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奎硫平和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改善疗效相当,奎硫平组对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损害小于氯丙嗪组,对社会功能的提高优于氯丙嗪组.结论奎硫平比氯丙嗪能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单亲家庭子女自尊、行为问题及家庭环境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状况,探讨家庭环境对其影响。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儿童和家长进行测试。结果:单亲家庭子女自尊调查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单亲家庭男孩在抑郁、交往不良、社会退缩、多动、攻击和违纪、女孩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性问题以及残忍等行为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亲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以及组织性与完善家庭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与孩子的自尊、行为问题显著相关。结论:单身家庭子女的心理状况以及教育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家庭环境与儿童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及父母个性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n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杭州市452例学龄儿童进行了调查评定。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文化性、道德性、组织性及母亲个性N分高与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结论:改善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预防和矫治儿童行为不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学习困难儿童与家庭行为及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学习困难(LD)儿童与家庭环境、行为特点及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 CV)、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小学生学习适应量表(AAT)分别对 160名学习困难的儿童及 120名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LD组儿童的家庭在亲密度(7. 28±1. 54vs7. 93±1. 21)、情感表达(5. 81±1. 62vs6. 42±1. 43)、知识性(5. 29±1. 74vs5. 77±1. 86)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 05),而矛盾性(2. 78±1. 71vs2. 33±1. 52)则高于对照组 (P<0. 05)。LD组儿童在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评定中学习动机(68. 24±15. 31vs74. 32±19. 62)、学习期望 (69. 33±16. 24vs76. 43±18. 77)、意志力(49. 85±7. 71vs54. 81±10. 37)、学习方法(36. 71±6. 74vs41. 43±6. 56)及家庭环境(72. 41±18. 47vs81. 82±19. 71)上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学习困难与学习方法、学习期望、多动违纪、家庭知识性及性别有关。结论 LD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儿童的行为特点及学习适应性与学习困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学习成绩、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学习成绩、家庭环境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验评估法、家庭环境量表和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 9.5~ 12岁 2 87名儿童的学习成绩、家庭环境和自我意识进行评定。结果自我意识总分学习困难组 ( 5 8.76± 11.0 1) <学习中等组 ( 64 .5 9± 7.87) <学习优秀组 ( 69.80± 7.5 1) ,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和控制性 6个因素与自我意识相关。结论学习成绩、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学习成绩 ,可有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宝山区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宝山区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上海标准化版本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对宝山区9所幼儿园共1090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5岁儿童中以社交退缩、分裂样、忧郁、攻击性、性问题、躯体诉述6症状作男女对照并对有行为问题儿童作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总行为问题检出率达17.06%,男童为14.31%,女童为19.96%,男女比为1:1.325(P>0.05)。各项行为检出排序,男童为忧郁、社交退缩、分裂样、躯体诉述、攻击性、性问题;女童 为分裂样,社交退缩、攻击性、性问题、忧郁、躯体诉述。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出生低体重儿、体弱多病、住院、早产、剖腹产、胎位不正、保胎、母亲生活无规律等密切相关(P<0.01)。结论:4-5岁儿童行为问题中男女性别间无差异,儿童行为问题 危险因素是主要来自内外生存条件及母亲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与母孕期、围生期、婴幼儿期不良生物学因素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相关数据并分析其关系.结果: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11.26%(父母问卷)和8.50%(教师问卷),若合并计算,发生率为16.72.在家庭环境量表(FES-CV)10个分量表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和组织性以及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婴幼儿期是否经常患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选入回归方程.结论:家庭成员间缺乏帮助和支持,情感交流的低表达,经常处于矛盾状态,对知识的渴求性差以及家庭活动中的安排和责任不明确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成因.婴幼儿期经常患病与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夜间遗尿症儿童气质与家庭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夜间遗尿症儿童的气质纬度及家庭环境特点,为其综合干预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专科随访相结合的方式.选择5~6岁夜间遗尿症儿童94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夜间遗尿症儿童的气质纬度和家庭环境特征.结果 夜间遗尿症儿童气质维度方面的活动水平、反应强度、坚持度及反应阈得分[分别为(3.89±0.83)分,(4.02±0.88)分,(4.25±0.57)分,(3.11±0.67)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66±0.78)分,(3.59±0.79)分,(4.04±0.58)分,(2.94±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及注意分散度得分[分别为(4.57±1.08)分,(4.51±0.94)分,(4.77±0.75)分,(4.42±0.84)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80±0.84)分,(4.90±0.89)分,(5.25±0.80)分,(4.65±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特征方面病例组在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方面的得分[分别为(5.62±1.68)分,(4.83±1.74)分,(5.85±1.77)分,(3.94±1.87)分,(4.72±2.20)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3±1.39)分,(5.56±1.41)分,(6.46±1.90)分,(4.72±2.04)分,(5.36±2.32)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控制性的得分(4.51±2.08)分高于对照组(4.03±1.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夜间遗尿症儿童有独特的气质特点,其家庭环境不良.在对夜间遗尿症儿童进行综合干预时,应改善其家庭环境并结合其气质特点进行,以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型抗癫痫药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1991年国际抗癫痫协会制定的分类标准,且脑电图有明确的痫样放电波的癫痫患儿64例,从加药剂量到目标剂量缓慢加药,开始量为1mg/(kg·d),每周加量0.5—1mg/(kg·d),直到目标剂量(4—8)mg/(kg·d),此后维持此剂量,并酌情调整。连续服药1年以上,以癫痫发作减少次数作为评定疗效。结果癫痫缓解的有效率为79.7%,副作用包括厌食、嗜睡、少汗、感觉异常等,停药后可自行消失。结论托吡酯治疗不同类型小儿癫痫的疗效肯定,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