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3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了解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对疾病发生机制、康复措施、自我防护、用药方法等康复知识的了解度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既能提升患者对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又能提升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具有的价值.方法:将2019.11到2020.11到我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展开不同的护理方案.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另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后实际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普通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护理后救治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急诊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救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能够提高救治效果,缩短急诊停留时间,提高绿色通道效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语言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MA)患者语言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2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8月~2021年7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M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纳入患者46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在确诊后立即采取早期语言康复护理。干预前后,针对两组患者的语言能力(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评估)、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评估表(SAQOL-39g)评估]进行评价与比较。同时,针对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与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复述能力、自发谈话、口语理解、命名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复述能力、自发谈话、口语理解、命名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QOL-39g量表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QOL-39g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护理总满意率对比中,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MA患者接受早期语言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语言功能,保障生活质量,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采用常规药物护理外加上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自我锻炼。结果: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路径与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救治,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良好率、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能有效缩短急诊停留时间,加快抢救速度,提升预后良好率。  相似文献   

7.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sCNP)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指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给予脑卒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效果情况.方法 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聊城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抽签分两组,每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中医康复护理,将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MFMA)、自理能力(BI)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9.
王彩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109-11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伴随出现了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年龄和损害程度发生改变。其中较为明显的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年轻化趋势明显,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试图归纳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用于指导该类患者的各阶段康复过程,减轻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2例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92例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如加强呼吸道管理、心理干预、患肢的功能位摆放及功能锻炼等措施。住院期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ADL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与年轻化的趋势,临床特征是突变、多变。虽然依靠治疗技术可以减少死亡率,但是致残率仍然居高不下,高达73%~82%,导致患者部分甚至全部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加重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由于康复治疗、护理的出现与发展,特别是早期介入康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肢体  相似文献   

12.
<正>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医院里一组成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医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新型管理模式[1]。它是一种深化整体护理的医疗护理工作模式。笔者观察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临床路径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及经验总结。方法:采集本院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情况进行临床监测及综合调查和分析。并选择同期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同期未实施临床路径的10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路径组与对照组间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平均天费用、患员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可见路径组在各方面均较对照组存在优势,其中住院时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病员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在出院后90天对患员进行随访,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及对比,路径组患者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有助于临床护理路径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能使护理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并促进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2组,其中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依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总花费、满意度以及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满意度则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医疗费方面,2组差异虽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入组时,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the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4周末,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3.53±0.50)分、(4.42±0.9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4,P=0.000);观察组Bathel评分(61.31±11.83)分较对照组的(55.56±10.28)分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P=0.016)。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方法 以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治疗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7月,抽签分康复a组及康复b组,康复a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康复b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组间神经功能障碍情况、负面情绪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康复a组和康复b组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上下相差不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1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护理和临床路径组的疗效.结果 路径组基本痊愈率(82.0%)和总有效率(93.5%)显著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显著低于路径组,健康教育达标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应用中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护理路径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护理路径是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开发的护理标准化工具,是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共同合作,提供最恰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以减轻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照护计划。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在住院病人中应用,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卒中,属脑血管病的一种,系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引起局灶性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研究报道,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有增高趋势,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其致残率在存活者中达80%以上[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急性期有效治疗的同时,是否进行规范、系统地综合护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下协同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青岛市市南区人民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7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n=38)与研究组(n=38)。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下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遵医依从性、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遵医依从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显著低于参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生活质量各指标分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下协同护理后,不仅可以显著增强患者遵医依从性,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还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