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急诊科出诊院前急救的40例(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家属送至医院急救的40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病情况、急救方法、急救反应时间、院内治疗情况以及临床并发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75.2±5.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56.2±23.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12.50%、心力衰竭发生率20.00%、死亡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克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能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杨惠淳 《北方药学》2014,(7):145-145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干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为家属或他人送至医院抢救,观察组患者为急诊医护人员出车抢救,入院前进行急救护理干预,以患者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为考察指标,比较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护理不仅能缩短救治时间,还能降低死亡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赵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71-172
目的总结1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与治疗措施。方法将本市内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189例和对照组201例,观察组采用现场急救,对照组患者由家属或同事送来门诊或急诊,比较不同的救治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189例,平均救治时间为10.6min,救治后死亡16例,死亡率为8.5%;对照组患者201例,平均救治时间为45.2min,救治后死亡49例,死亡率24.4%;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治疗预后情况可以看出,经院前急救处理后,观察组好转、治愈例数明显比对照组高;而死亡数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大幅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的时间,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护理流程,实验组运用自行拟订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进行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死亡率、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死亡率、并发症均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且可以有效地防范或减少护理差错,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中心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作观察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发病后未拨打120急救电话直接送往医院)和观察组(发病后从开始拨打120急救电话到医院救治护理)各25例,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救护理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发病后拨打120急救电话获得专业急救护理的疗效,要比没获取专业急救护理好,对此说明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情绪变化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心理干预能否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再梗死率及死亡率。方法将2006年9月-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使用药物溶栓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正常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正常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再梗死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肌梗死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再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为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单位实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均为35例。对A组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对B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院前抢救情况、运送情况,及急诊、球囊扩张、溶栓、住院、下床活动的时间。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大(P0.05)。A组患者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B组患者;急诊时间、溶栓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天数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B组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与运送成功率,均高于B组患者,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为其实行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患者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和运送成功率,加快急救、溶栓、球囊扩张、下床活动的时间,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4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救方法及护理体会。结果干预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组发生护理衰竭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及时的急救与系统的护理可以提高有机磷中毒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周丽琴 《中国药师》2013,16(7):1038-1039
目的:评价院前急救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家属送患者医院就诊方式为对照组,"120"急救车送患者医院救治方式为观察组,每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50例.观察组在入院前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po等常规院前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入院前未予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疗效较对照组好,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院前急救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施行护理干预,即告知患者早期预防、给予心理支持、促进排便、首次排便干预等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便秘发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3.13%,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为9.38%,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5.6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满意度为81.2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溶栓治疗,对照组采取溶栓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与并发症对症护理干预,采用一对一的关注、护理配合和疑问解答。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由家属自行将患者送至急诊室进行治疗,观察组于治疗前接受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效果理想,且住院、救治及溶栓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而且可以有效缩短救治所需时间,有效降低病死率,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熟悉院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流程,探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45例院前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中3例在到达现场前心脏已经停止搏动,抢救无效,死亡;其余42例经及时安全转运回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和溶栓等的治疗。结论重视院前急救与护理,选择合适的急救流程、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护理及后续治疗有重要意义,可提高AMI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救治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9例由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抢救,观察组患者41例实施院前急救和转运途中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情况、并发症及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救治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和转运途中安全管理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状况,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王园 《北方药学》2013,(12):178-17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措施以及实施后对院中整体治疗措施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自行入院,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入院7天后,痊愈10人,好转35人,死亡6人,有效率88.23%,死亡率11.77%;观察组患者入院7天后,痊愈18人,好转29人,死亡1人,有效率97.91%,死亡率2.09%,两组有效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应重视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0例,将进行过院前急救的60例设为观察组,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急救的6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治疗与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近期预后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37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治愈29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78.3%;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院前急救能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出诊急救的55例AMI患者为院前急救组,家属或同事自行送院的50例AMI患者为自行送院组,分析院前急救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前急救组比自行送院组明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显著降低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及AMI患者死亡率,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及时恰当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及术后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67例经过院前急救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设为试验组,55例未经院前急救而是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成功抢救率、病史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结果试验组病死率为8.95%,对照组为18.18%,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抢救及时有效可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成功抢救率,利于后期治疗和恢复。  相似文献   

20.
王海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35-13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63例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患者63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