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肝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60岁以上肝癌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1次/12 h,连续3 d),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两组均根据镇痛需要追加药物曲马多使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不超过3分。使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测试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并检测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多个时间点血S-100β蛋白、炎症细胞因子、皮质醇及血氨含量。 结果:两组围手术期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POCD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5% vs. 25.0%,P<0.05)。两组皮质醇、IL-4及血氨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均P>0.05);两组S-100β蛋白、IL-6、TNF-α、IL-1β、CRP水平在术后不同时间范围内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均P<0.05),但其中观察组术后S-100β蛋白、IL-6水平的升高程度分别在24和48 h内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帕瑞昔布钠有助于改善老年肝切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机制可能与其降低S-100β和IL-6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2月67例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肝切除组37例,开腹肝切除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围手术期及随访数据资料。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切口长度(5.65 cm vs.18.33 cm)、禁食时间(1.53 d vs.2.74 d)、止痛药用量(136.20 mg vs.290.75 mg)、术后住院时间(7.52 d vs.13.65 d)均有明显优势(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段血管阻断技术在精准肝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精准肝段切除的6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16例,年龄45~ 66岁.均经病理学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结果 67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手术均获得成功.肿瘤直径2~6 cm,行肝Ⅲ段切除病例22例,肝Ⅳ段切除病例10例,肝Ⅵ段切除病例35例.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时间73 min;术中出血量50 ~ 200 ml,平均出血量86 ml,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出现切口液化6例,经换药后痊愈,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胆漏、出血、腹腔感染及肝脏衰竭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11d,平均时间7.8d.术后随访3个月,无肿瘤复发患者.结论 肝段血流阻断技术在肝癌患者精准肝段切除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轻了肝脏损伤,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1989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1 22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于我院行肝切除术,挑选其中年龄≥60岁、有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的1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年龄<60岁的135例患者作对照.结果 老年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虚拟肝切除技术在肝癌切除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对13例肝癌病人术前行常规Flash3D增强扫描,用3D-Doctor软件行包括下腔静脉、门静脉、肝静脉和肝短静脉的三维影像重建,测量全肝体积、肿瘤体积、拟切除的肝脏体积、余肝体积和余肝体积/标准肝体积(SFLVR).结果 7例行右半肝切除,6例肝段/叶切除.肝脏三维重建后均能从各个角度显示肝内静脉走向及与肿瘤的空间关系,肿瘤体积为(348±214)ml,拟切除肝体积为(676±375)ml,余肝体积为(714±261)ml,SFLVR为62%±19%.术后并发症包括肺1例肺部感染,中等量腹水6例,大量腹水2例,其中1例肝功能不全.结论 虚拟肝切除技术能直观显示肝脏静脉以及与肿瘤的关系,预测肝切除量,对制定肝脏手术方案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解剖性肝切除是治疗肝细胞癌的合理术式,肝脏离断方式是关系到肝脏手术成败的关键技术。肝脏的切除线和切割平面应选择在肝段、肝叶之间的乏血管区;入肝血流控制是常用的减少出血的方法;超声刀、Endo-GIA、超声吸引装置(CUSA)等能量外科器械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但其各有优缺点。术者应采用最熟练的断肝方法,选择合适的能量外科器械辅助手术,是保证肝脏离断顺利、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小肝癌手术切除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ang Y  Liu Y  Feng Y  Zhou N  Gu W  Huang Z  Zhao H  Ji X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8):451-453
目的探讨影响小肝癌手术疗效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手术切除的82例瘤径≤50cm的小肝癌。其中HBsAg(+)60例,合并肝硬变71例。78例肝细胞癌的高、中、低分化分别为15、53和10例。行联合肝段切除13例,肝段切除14例,局部肝切除55例。结果手术病死率为12%,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7%、725%、543%。高、中、低分化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99%和411%。术后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28%、407%、715%。结论小肝癌具有与大肝癌相同的肝病史,早期发现和限量肝切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由于影像学扫描技术进步、对解剖学认识的加深和肝实质离断器械的革新,肝切除无论从开放手术还是腹腔镜肝切除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普及。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国肝切除的技术进步,我们认为仍然有必要遵循中国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病人的特点,结合现代肝切除的理念,进一步规范我国的肝切除技术,并做出一定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肝癌患者常规肝切除术后的再行肝移植术与直接行肝移植术的生存状况.方法 2001年4月至2006年3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实施417例肝移植术,其中97例肝癌患者符合Milan标准:71例首次治疗即行肝移植术的患者纳入首次肝移植组;26例因切除术后肿瘤复发(n=20)或肝功能失代偿(n=6)行挽救性肝移植的患者归为挽救性肝移植组.比较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及生存状况.结果 首次肝移植组和挽救性肝移植组行肝移植的年龄(50.0岁vs.49.7岁)、性别及肝硬化病因(乙型肝炎或/和丙型肝炎)无明显差异.挽救性肝移植组行肝癌切除至实施肝移植术的中位时间为2.5年.两组患者的病理分析肿瘤数目(1.37个vs.1.50个)、手术时间(7.92 h vs.8.56 h)、术中失血量(1981.69 ml vs.2626.92 ml)及输血量(1981.69 ml vs.2626.92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最大直径(2.81 cm vs.2.05 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8,P=0.028).中位随访时间14.63个月,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959).结论 移植前的肝肿瘤切除术不增加手术难度和影响生存率.肝癌患者在当前供肝紧缺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肝癌切除.若术后肝癌复发不能切除或肝功能失代偿再实施肝移植术也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以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手术风险.方法 选择肝右叶肝癌患者56例,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后入路法行肝肿瘤切除.实验组先选择性阻断右肝动脉血流,再游离肿瘤所在肝右叶,当游离完成后再结合门静脉阻断,行肝肿瘤切除.对照组不先行阻断肝动脉血流,其他手术步骤与实验组相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肝硬化、HBsAg、AFP、门静脉主干癌栓、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切除范围均无明显差别.实验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272±113)ml比(547±22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结论 选择性阻断右肝叶的入肝动脉血流技术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Wu LQ  Qiu FB  Zhang S  Zhang B  Guo WD  Cao JY  Wang ZS  Hu WY  Han B  Yang JY  Cui ZJ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9):784-788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肝切除术的502例HCC患者术后1~2个月的评估结果与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关系.其中男性419例,女性83例,年龄14~82岁,平均54岁.结果 综合术中所见、病理学检查、随访和术后2个月评估的结果,显示术中肉眼可见血管癌栓、姑息切除、切缘病理阳性、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持续阳性、术后1个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肿瘤血管染色并在1个月后肝脏CT扫描相应区域有碘油沉积(TACE阳性)和术后1个月肺转移是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位无瘤生存时间<6个月.高危组(n=106)的1、2、5年总体生存率为52%、25%、8%,无瘤生存率为22%、9%、3%;非高危组(n=396)的1、2、5、10年总体生存率为97%、85%、56%、35%,无瘤生存率为84%、67%、42%、31%.高危组患者大多数为大肝癌、分化程度较差、肿瘤侵及肝包膜和伴有卫星灶者,TNM分期大多数处于Ⅲ、Ⅳ期.结论 术中肉眼可见血管癌栓、姑息切除、切缘病理阳性、区域淋巴结癌转移、术后血清AFP值持续阳性、术后TACE阳性和术后1个月肺转移是HCC肝切除患者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具有这些危险因素之一时意味着肿瘤残留,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消灭肿瘤、延长总体生存期的目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igh risk factors for tumor recurrence in short term after hepatectomy for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Five hundreds and two patients with primary HCC underwent hepatectomy were included from January 1997 to December 2008.Among these patients,males were 419 cases and females were 83 cases. The age was 14 to 82 years (average age 54 years). The results of evaluation on 2 months after resection and tumor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were analyze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ve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and the evaluation on 2 months after hepatectomy, the patients with vascular invasion, palliation resection,cutting edge pathologic residual tumor,lymph notes metastasis,serum AFP level continuing higher after resection or (and) positive TACE (tumor dyeing on TACE within 1 month and a deposit of lipiodol on CT scan) were high risk factors (high-risk group, 106 cases,21.1%) ,the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as 22% ,9% and 3% (1,2 and 5 year) and overall survival was 52% , 25% and 8%. On the non-high risk group patients, the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as 84% ,67%, 42% and 31% (1,2, and 5 year) and overall survival was 97% ,85%, 56% and 35%. The bigger tumor,poor differentiation,tumor invading to liver capsule, satellite focus and TNM Ⅲ-Ⅳ stage in high-risk groups were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non-high-risk groups. Conclusion The vascular invasion, palliation resection,cutting edge pathologic residual tumor, lymph notes metastasis, serum AFP level continuing higher or (and) positive TACE within 2 months after resection are high risk factors for HCC patients in short term after hepatectomy,which mean tumor remna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在治疗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8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H组、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组.结果 86例中LH组36例、OH组50例.两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止痛药使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7.608、-2.396、-13.073、-4.283、x2=35.765,均P<0.05),LH组优于OH组;术后第1、3天两组血清ALT、AST、ALP、r-GT、LDH及术后第5天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分别为-3.465、-3.236、-3.470、-6.812、-4.837和-3.998、-2.894、-4.286、-7.887、-5.388、6.131、7.292,均P<0.05);术后第5天ALT、AST、ALP、r-GT及术后第1、5天TBIL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4.795、-2.155、-3.442、-4.194、-2.712、-1.600,均P<0.05),OH组高于LH组.手术时间、切除方式、总并发症及1年和3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3,分别x2=0.066,0.026,0.468,0.156,0.106,2.732,均P>0.05),LH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50.0%,OH组为25%(x2=2.732,P=0.098).结论 LH治疗肝癌是安全的且近期疗效优于OH,远期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与开放肝切除术(OLR)治疗高龄肝细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52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OLR组(n=26)行开腹手术,LLR组(n=26)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远期生存率。结果:LLR组手术时间长于OLR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O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LLR组ALT、TBIL水平低于OLR组,ALB水平高于O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年、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可靠,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的同时降低了对肝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外科手术过程无血切肝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过程中无血切肝技术的应用及手术中失血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138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再按照失血量分为4组,研究各组的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肝功能Child-Pugn分级、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长期存活率。结果手术过程输血量随出血量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出血量〉800ml时显著上升;手术后1周的肝功能(Child-Pugn评分)A级的在出血量少的前两组分别为93.7%和88.6%,而出血800~1200ml组为72.6o,4,出血〉1200ml组低至57.9%;肝功能分级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手术后住院天数随出血量增加,手术后恢复时间也增长;病人长期存活率出血量〉800ml组长期存活率显著低于出血量少组(P〈0.01)。结论无血切肝技术是控制手术过程中失血的有效方法,出血量的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预示手术后平稳恢复、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肝细胞癌(HCC)合并糖尿病(DM)实施肝切除术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1992年1月至2005年4月间410例肝细胞癌及36例合并糖尿病手术病人临床资料,用SPSS软件对其临床病理资料与术后生存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M的HCC病人的年龄明显高于无DM的HCC病人(P=0.002),合并DM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DM组(P=0.001),而术后生存时间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417);DM是影响孤立性大肝癌(SLHCC)病人的术后生存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DM并不影响HCC手术的整体预后,因而,也对HCC病人包括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影响不大。但对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与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45例,将其分为2组,LH组21例,OH组24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与生存率,评价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LH组显著高于OH组(分别x2=3.973,x2=4.862,均P<0.05),近期并发症发生率LH组(2例)显著低于OH组(9例)(x2=4.746,P<0.05);总住院天数LH组为(17.3±5.0)d,OH组为(21.5±5.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7,P<0.05).2组患者随访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2,P >0.05).LH组的无瘤生存率为52.4%,显著高于OH组(25.1%,x2=4.543,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均为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法,腹腔镜术式近期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两组总体生存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切除术后1年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HCC行肝切除的528例患者术后1年生存结果和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302例,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为84%.1年内死亡原因主要为HCC复发转移(78.1%,75/96)及与原发的肝病相关合并症(19.8%,19/96).大肝癌(P =0.047)、血管癌栓(P=1.118)、组织学中低分化(P =0.001)和病理切缘肿瘤残留(P=0.004)者是HCC患者1年内HCC复发转移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有门静脉高压症(P =0.001)是预示术后肝病相关死亡的独立因素.非RO切除的患者是1年内死亡(占59.3%)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影响HCC切除术后1年生存的主要因素是HCC复发转移与原发的肝病相关因素,非R0切除是导致原发性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死亡的最主要的因素,术前伴有门静脉高压症是影响HCC患者术后肝病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细胞癌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W  Li JD  Shi G  Li JS  Dai Y  Wang XF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1):806-8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影响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间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的10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复发时间,做Log-rank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预后因素预测能力,并做风险等级划分.结果 至随访截止,75例出现术后复发.早期复发(≤2年)63例(84.0%),晚期复发(>2年)12例(16.0%).总体1、2、3、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8.5%(49/101)、62.4%(63/101)、70.3%(71/101)、74.3%(75/101).多因素分析显示切缘肿瘤细胞阳性、巴塞罗那肝癌中心(BCLC)分级和肝硬化程度是HCC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不同风险等级术后早期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98,P:0.000).年龄≥60岁和肿瘤包膜形成是HCC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不同风险等级术后晚期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79,P=0.004).结论 HCC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不同.切缘肿瘤细胞阳性、BCLC分级和肝硬化程度影响术后早期复发,而年龄≥60岁和肿瘤包膜形成是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预后因素等级划分有助于预测HCC患者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CC)发病隐匿,病死率高.肿瘤标志物对于HCC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炎性指标与HCC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探讨术前炎性复合指标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比值(AAR)、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与HCC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