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比较ChildA级、单个、直径≤5cm肝细胞肝癌行肝移植与肝切除术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肝移植中心2007~2011年期间行肝切除术及肝移植术的ChildA级、单个、直径≤5cm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3例患者,其中肝移植组36例,肝切除组227例。肝移植组与肝切除组患者术后1、3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7%、85.3%及81.0%和80.6%、59.8%及50.8%,肝移植组高于肝切除组(P=-0.003);术后1、3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87.5%及83.1%和96.9%、83.8%及76.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伊=0.391)。以肿瘤直径〈3em为标准再予以分析,其肝移植组与肝切除组术后1、3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3%、92.3%及92.3%和80.2%、62.5%及50.5%,肝移植组高于肝切除组(P=-0.019);术后1、3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91.7%及91.7%和97.7%、87.5%及79.5%,2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470)。结论ChildA级、单个、直径≤5cm肝细胞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率高于肝移植,但两种治疗方式的术后总体生存率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71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手术切除加门静脉取栓术的病例资料,分析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效果。结果71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25.2d(11~60d),平均手术时间230min(95-420min),平均失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740ml(100-3500ml)和420ml(0-4600m1),平均肝门阻断时间为8.7min(0-35min),术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5.3个月,1年生存率为51.7%,2年生存率为34.5%,3年生存率为6.9%。全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均治愈,无围术期死亡患者。结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癌切除和门静脉取栓是安全的,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情况。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切除的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类型包括:右三叶切除术、左三叶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肝方叶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等。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肝动脉造影,未发现肝癌复发者给予预防性化疗,发现复发者给予化疗栓塞后分别给予再次手术、射频或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果全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1%(15/112)。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腹腔积液、肝功能衰竭、胆汁漏、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5%(5/112)、3.6%(4/112)、2.7%(3/112)、1.8%(2/112)、0.9%(1/112)。全组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89.6%、56.8%、41.0%、32.7%。结论肝癌行手术切除后的密切检查、随访,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肝蒂横断法解剖性肝段切除治疗肝细胞肝癌(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我们应用肝蒂横断法解剖性肝段切除治疗3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肝癌患者均顺利完成肝蒂横断法解剖性肝切除,无术中死亡。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20ml(80~1000m1),其中80.5%(29/36)不需输血。肿瘤平均最大直径7.6cm(3~20cm)。术后30d内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无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d,1年复发率为13.8%,1年生存率为86.1%。结论肝蒂横断法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癌安全可行,提高了手术根治率。该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无需使用昂贵的特殊器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0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总结103例肝门部胆管癌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行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行根治性(‰)切除43例,根治性切除率为41.7%,非根治性(R,,R2)切除60例(58.3%),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手术死亡8例。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29.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6%、42.0%、20.9%,明显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34.1%、10.2%、0(P<0.05)。本组近5年术前减黄治疗42例,合并肝切除达53.8%,根治性切除率达45.7%,中位生存期24.7个月,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作根治性手术切除能更好延长患者生存期,使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随着近年来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行切缘冰冻病理检查、联合肝切除等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不阻断肝血流状态下的肝癌肝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不阻断肝血流状态下的肝癌肝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998年采用不阻断肝脏血运状态下的肝癌肝切除术194例患者,就患者的肝病背景,癌灶资料,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本组行不规则肝切除98例(50.5%),肝叶切除41例(21.1%,其中方叶切除6例),联合脏器切除30例(16.5%),肝段切除22例(11.3%,其中Ⅳ段切除11例);左半肝切除3例(1.5%)。(2)行肝癌切除手术时间2.4h,术中平均输血649ml,61例未输血(31.4%)。(3)本组手术并发症18%(34/194),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结论 (1)完整血运状态下可行包括半肝,方叶,Ⅷ段等大块及复杂疑难部位的肝切除。(2)手术时间短,失血少。(3)对肝脏的损害轻,手术并发症少,该方法是一简便,有效的肝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的适应证与手术疗效。方法对23例腹腔镜巨脾切除病例与53例腹腔镜普通大小脾脏切除及35例开腹巨脾切除病例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本组腹腔镜巨脾切除23例,其中3例同时行腹腔镜巨脾切除伴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9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无手术死亡,其中2例中转开腹。巨脾组和普通组相比,手术时间长[(142±29)min vs(92±18)min]和术中出血量多[(540±90)ml vs(210±80)ml](P均〈0.05).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置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方面没有差异。巨脾组与开腹组相比,术后腹腔镜引流置管时间[(4.7±0.5)d vs(7.7±0.9)d]和术后住院时间[(5.7+0.5)d vs(8.4±0.9)d]短,术后并发症少(4.3%vs11.4%)(P均〈0.05),但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肝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26例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实施肝切除术。术前做好机体功能评估.积极治疗并存疾病,加强功能锻炼,以期达到手术的要求;术后加强监护、并发症的护理及基础护理。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膈下积液10例,肺部感染4例,腹腔出血3例,胆漏2例,经及时处理均治愈;患者平均住院16.7d。结论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行肝切除手术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可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有利于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治疗肝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肝囊肿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腔镜治疗肝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3例(7.1%、3/42)行肝囊肿切除,31例(73.8%、31/42)行肝囊肿开窗引流术,8例(19.1%、8/42)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联合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历时30—100min,平均48min,术中出血量5—65ml,平均20ml,术后住院6—9d,平均7.8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有3例使用止痛药,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病人40例,失访2例,随访率95.2%(40/42),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原症状均消失,随访病人中无肝囊肿复发。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囊肿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肝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8年来我们共收治32例肝脏恶性肿瘤切除后肝内复发患者。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其中再次手术切除14例(43.75%),经随访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7%,66.8%.33.3%,其中5例现尚存活。在再次手术切除中,应注意麻醉、切口、手术技巧、切肝量等方面的问题.才能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巨大肝癌(直径≥10cm)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治疗结果。方法 分析我院手术治疗大肝癌103例的效果。比较巨大肝癌与直径<10cm一般肝癌切除组(34例)、以及巨大肝癌的切除组(68例)和非切除组(35例)的手术并发症、生存率。结果 巨大肝癌切除组与一般肝癌切除组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异,手术并发症、死亡率三组间也无差异。一般肝癌组、巨大肝癌切除组与非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4%、53.73%、23.76%;72.8%、47.84%、21.26%及32.56%、11.37%、5.45%。后两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应持积极态度,一期切除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同时施行综合治疗可提高巨大肝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治疗非边缘部位小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期间34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非边缘部位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32例在不阻断肝血流情况下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62±65)min(100~220 min),术中出血量为(295±166)ml(100~750 ml)。术后并发肝创面出血2例、腹水2例,无胆瘘、感染、CO2气栓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为(6±2)d(4~9 d)。术后随访(23±7)个月(5~42个月),13例出现肝内非原位复发,术后1年生存率为90.6%(29/32),无瘤生存率为75.0%(24/32)。结论腹腔镜肝切除对部分非边缘部位小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考虑作为肝癌治疗的选择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输血对大肝癌切除术后近远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输血对大肝癌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大肝癌切除术病例,结合随访分析输血对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本组大肝癌围手术期输血率为74.6%。近5年输血量及输血率较5年前显著减少(P〈0.01)。不输血组并发症率低于输血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肝门阻断、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肝门阻断、输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是决定术后并发症的4个独立的预测指标。本组大肝癌1、3、5年总存活率为67%、44%和34%,1、3、5年无瘤存活率为51%、31%和31%。不输血组和输血组的总存活率以及无瘤存活率无显著差别。结论输血是决定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但输血对大肝癌切除术后存活率无显著影响。肝脏外科医生应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尽可能避免大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的输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 1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84例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显示肿瘤位于左半肝12例、肝左外叶9例、右半肝3例、肝右前叶11例、肝右后叶11例、肝Ⅴ段8例、肝Ⅵ段6例、肝Ⅶ段6例、肝Ⅴ和Ⅵ段8例、肝Ⅶ和Ⅷ段4例、肝Ⅳ段5例、肝Ⅰ段1例.术前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直径为5.1 ~6.0 cm 46例、6.1 ~7.0 cm 12例、7.1 ~8.0cm 9例、8.1~9.0cm 7例、9.1~ 10.0 cm10例.根据术前评估肿瘤大小、位置、肿瘤距肝脏表面的距离及与重要管道结构的关系及术中探查结果选择性行解剖性或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行腹部影像学和血清学复查,复查时间为术后第1年每3个月1次,第2年每4个月1次,第3年每6个月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84例患者中8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为9.5%(8/84),76例成功施行腹腔镜肝切除术.30例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54例患者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40±132) min,术中出血量为(432±340) mL,围手术期输血率为10.7% (9/84),肿瘤直径为(6.5±1.5)cm,切缘距肿瘤距离为(1.6 ±0.9)cm,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0±0.5)d,术后住院时间为(11±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0%(16/84).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肝细胞癌,其中高分化癌18例、中分化癌57例、低分化癌9例.83例患者(除1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 ~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80%,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和56%.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选择性应用于大肝癌患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规则性或非规则性肝癌切除术治疗单发小肝癌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诊治的58例单发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实施规则性切除术者纳入对照组(n=28),实施非规则性切除术者纳入观察组(n=30),术后均随访3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肿瘤直径、切缘大小,测定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并对比术后1~3年内两组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80.23±1.66)min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切除肿瘤直径(6.13±1.32)cm、切缘大小(2.71±0.15)cm小于对照组,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Alb(32.18±1.06)g/L、ALT(26.29±0.11)μmol/L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TBIL(18.29±1.33)μmol/L、DBIL(13.24±1.20)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2年、3年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单发小肝癌具有手术时间短、切缘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优点,术后肝功能恢复较规则性肝切除术好,术后3年内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与规则性手术比较无显著差异,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小肝癌(直径≤3 cm)患者,根据治疗 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组(A组,47例)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组(B组,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 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第2天AST和CRP水平,以及住 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29.1±12.3)min vs(127.5±29.6)min, P<0.001]、术中出血量[(5.3±2.1)mL vs (138.3±37.5)mL,P<0.001]、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0.9±0.3) vs (3.1±0.7),P=0.010]、下床活动时间[(0.7±0.2) d vs (2.3±0.9) d, P=0.021]、进食时间[(1.1±0.1) d vs (2.4± 0.6)d,P=0.045]、住院时间[(7.3±2.4)d vs (12.3±3.7)d,P=0.012]和住院费用[(23 872.8±2 159.5)元 vs(31 563.7±3 547.6)元,P=0.033]优于B组;且并发症中胆瘘(2.1% vs 13.8%,P=0.040)和肝功能不全发 生率(4.2% vs 19.4%,P=0.027)均低于B组。A组和B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0% vs 93.7%、 72.5% vs 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治疗直径≤3 cm的小肝癌时,超声引导下射频 消融术比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恢复更快;两者总体治疗效果相当,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1989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1 22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于我院行肝切除术,挑选其中年龄≥60岁、有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的1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年龄<60岁的135例患者作对照.结果 老年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1...  相似文献   

18.
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初步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不同肝切除方式分为精准组(54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和随访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精准组和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35±608)ml和(929±1044)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2,P>0.05);术中输血量分别为(222±381)ml和(542±785)ml,两组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0,P<0.05);术后AST分别为(158±121)U/L和(292±347)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8,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2%(1/54)和18%(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54)和24%(12/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4%(8/33)和42%(20/48);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5%(28/33)和77%(37/48),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在准确的术前评估后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打击较小,术后恢复更快,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中从下腔静脉右侧入路建立肝脏悬吊技术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间120例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LRH)的肝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传统LRH(传统组,n=60),另一组从下腔静脉右侧入路建立肝脏悬吊系统行LRH(悬吊组,n=60)。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率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死亡病例;悬吊组手术时间、肝门Pringle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均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两组中转开放、切缘大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后6个月生存率(76.7%)低于于悬吊组(92.0%),12个月生存率(58.3%)也低于悬吊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下腔静脉右侧入路建立肝脏悬吊系统的LRH能够充分显露肝断面,有效降低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Liver resection represents a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The extent of hepatectomy for HCC involves maintaining a tricky balance between radical resection of tumors and preservation of sufficient liver parenchyma. Generally, removal of the right hepatic vein often involves resection of the whole posterior right lobe, which may prevent patients with impaired liver function from maintaining a functional reserve and could also limit the future liver remnant from curative hepatectomy. As a common anatomic variation, preservation of the inferior right hepatic vein (IRHV) may enable preservation of liver segment 6, even when the right hepatic vein has to be remo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port our experience with IRHV-preserving major right hepatectomy.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1, eight trisegmentectomies 5-7-8 and two segmentectomies 4-5-7-8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IRHV-sparing technique on patients with HCC and significant fibrosis or cirrhosis. Data including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preoperative evaluations, postoperative outcomes, and follow-up results were collected and evaluated.

Results

All patients survived and recovered from hepatectomy.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higher in cirrhotic patients. The 1-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was 80 %, and the 1-year disease free survival rate was 60 %.

Conclusions

IRHV-preserving major right hepatectomy increases the resectability of HCC. 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is recommended to facilitate protection of the IRHV. This technique is safe with careful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meticulous perioperative care. The short-term outcome of IRHV-preserving liver resections is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