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索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33例慢性传输型便秘的病人(STC组)和25例非便秘性结肠(对照组)升、横、降及乙状结肠肌间神经丛内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表达。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结果:STC组结肠HE染色显示肌间神经丛未见明显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对照组各段肠壁肌间神经丛内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含量较恒定(P〉0.05)。STC组结肠各段与对照比较。神经丝蛋白的含量无明显减少(P〉0.05),但出现堆积聚集现象,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100蛋白的含量及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二者呈直线相关(P〈0.02)。结论:STC结肠肌间神经丛的病理改变是全结肠性改变。神经丝蛋白的堆积聚集和神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tathm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8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患者癌旁5cm的正常黏膜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两组采用卡方检验连续性校正,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tathm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9.0%(40/58),在正常黏膜中的阳性率为33.3%(10/30),Stathmin在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r=6.87,P〈0.05);Stathmin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明显(χ^2=0.26,P〉0.05),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有关(χ^2=9.83,P〈0.05)。结论Stathm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阳性的表达,除了与远处转移有一定关系,尚不能作为判断其余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分析不同人群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胶原总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变化。方法 切取104例开腹手术患者腹直肌后鞘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进行染色,比较胶原含量在不同性别、体力劳动组和非体力劳动组、吸烟组和不吸烟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胶原含量与年龄、体重指数及身高的相关性。结果 ①男性和女性间胶原比较:Ⅰ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男性均低于女性(P〈0.01);Ⅲ型胶原含量及胶原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力劳动组与非体力劳动组间胶原含量及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吸烟组和不吸烟组间胶原比较:胶原总量及Ⅲ型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在吸烟组较低(P〈0.01,P〈0.05)。④胶原含量随年龄增加变化趋势:胶原总量、Ⅰ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降低(r=0.341、0.392、0.212,P〈0.001,P〈0.05);III型胶原含量无明显变化(r=0.089,P〉0.05)。⑤胶原含量及比例与体重指数及身高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吸烟、性别和年龄均影响组织胶原含量及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4-3-3σ和热休克蛋白(HSP)2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4-3-3σ和HSP27在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取距肿瘤组织15cm以上,病理证实无癌细胞的癌旁组织作对照)结合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14-3-3σ在对照组和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27在对照组和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和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14-3-3σ与HSP27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14-3-3σ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均P〈0.05)有关,而与性别、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无关(均p〉0.05):HSP2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无关(均P〉0.05)。结论14-3-3σ和HSP27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明显增高.这两种蛋白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腹膜纤维化大鼠腹膜的作用及对腹膜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各12只。28d后,通过腹膜平衡试验及HE染色、Masson染色对大鼠腹膜进行组织结构和功能检测。利用免疫组化对BMP-7和TGF-β1,在腹膜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和姜黄素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超滤量和初始腹膜透析液葡萄糖浓度(D0)与透析液葡萄糖浓度(D1)比值(D1/D0)明显减少,而透析液尿素浓度与血浆尿素浓度比值(Durea/Purea)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的腹膜组织厚度较对照组和姜黄素组明显增加(P〈0.05)。免疫组化可见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GF-β1,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姜黄素组较模型组TGF--β1,表达明显减少(P〈0.05)。BMP-7在对照组中高度表达,而在模型组中表达明显减少(P〈0.05),姜黄素组BMP-7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姜黄素对腹膜纤维化有明显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MP-7的表达,拮抗TGF-β1的作用,从而抑制腹膜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两侧椎旁肌中肌梭与运动终板的病理学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与脊柱侧凸病因学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脊柱病变患者共41例.分3组.其中AIS组20例,平均年龄15.3岁,平均Cobb角56.8^o,顶椎位于T7~T12;先天性脊柱侧凸(CS)组ll例。平均年龄13.9岁,平均Cobb角66.7^o,顶椎位于T7~T12;对照组10例,均为非脊柱侧凸病例,其中l例腰椎滑脱、l例腰椎管肿瘤、2例Scheuermann’s病、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平均年龄17.3岁。经患者知情同意,所有病例均于术中取材,AIS组和CS组取顶椎区两侧椎旁肌,对照组取非病变区两侧椎旁肌。标本分别行HE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ANAE)染色,对3组病例两侧椎旁肌中肌梭的形态结构、梭内肌纤维数目、平均横截面积以及运动终板的类型进行比较。结果:AIS组患者两侧椎旁肌标本共发现19个肌梭,CS组患者两侧椎旁肌标本共发现13个肌梭,对照组两侧椎旁肌标本共发现5个肌梭。AIS和CS组患者凸侧椎旁肌肌梭内的肌纤维数目及平均横截面积显著大于凹侧椎旁肌(P〈0.05)。AIS和CS组凹侧椎旁肌哟型终板数目和病变终板数目均显著多于凸侧椎旁肌(Pl〈0.05)。对照组两侧椎旁肌哟型终板数目和病变终板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两侧椎旁肌中肌梭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终板的类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脊柱侧凸的继发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优化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脾益肠丸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和优化溃结方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组灌胃治疗后,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优化溃结方组、补脾益肠丸组、SASP组与模型组比较,TNF-a含量和TNF-a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优化溃结方组与补脾益肠丸组比较,TNF_a含量和TNF-d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优化溃结方组与SASP组比较,TNF-α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结果表明,优化溃结方可以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TNF-a含量和TNF-α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Ku蛋白表达与膀胱癌发生、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对9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形态计量学分析方法结合临床相关病理资料分析Ku蛋白表达与膀胱癌肿瘤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98例膀胱癌组织中Ku蛋白总阳性表达数为79例(80.61%)。6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Ku蛋白阳性表达数为60例(89.55%),3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Ku蛋白阳性表达数为19例(6J.29%),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分析结果: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2453.05±221.24)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4349.41±307.20)之间积分光密度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肿瘤组织(3605.67±1024.80)与癌旁组织(396.84±60.24)之间积分光密度的差异度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Ku蛋白可能在膀胱癌进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作用。早期Ku蛋白表达增加是膀胱癌发生的一个重因素。晚期Ku蛋白表达下调与膀胱癌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氯化汞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氯化汞(HgCl2)灌胃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病理机制。方法:以8mg/kgHgCl2水溶液灌胃9周,设1周、2周、4周、6周和9周5个观察时间点。试剂盒方法检测肾功能(Scr、BUN)和脂质过氧化情况(GSH、GSH—Px、MDA、SOD),盐酸水解法检测肾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观察肾组织金属硫蛋白(MT)的表达和分布,免疫印记法观察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途径的激活(IκB、P—IκB、TNF—α)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9周模型大鼠血清Scr、BUN含量增高(Scr,P〈0.05;BUN,P〈0.01),肾组织GSH含量、GSH—Px活力明显降低(GSH,P〈0.05;GSH~Px,P〈0.01),MDA含量升高(P〈0.05),SOD活力各组无差异(P〉0.05);肾组织Hyp含量逐渐升高(P〈0.05)。模型大鼠肾组织炎性浸润,肾间质胶原沉积增多,间质增宽,肾小管萎缩,表现出较为典型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肾组织MT表达逐渐减少;IκB表达无差异(P〉0.05),P—IκB、TNF—α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IκB,P〈0.05;TNF—α,P〈0.01)。α~SMA表达增加(P〈0.01)。结论:HgCl2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病变机制在于肾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诱导NF-κB信号途径的活化和肌成纤维细胞活化。最终造成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浆肌层吻合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道浆肌层吻合的可行性。方法中国家兔分成4组,A组(浆肌层吻合)、B组(二层吻合)、C组(一层吻合)和D组(黏膜外吻合),每组10只。每只动物行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回肠端端吻合(2个)和结肠端端吻合(2个)。术后测定吻合破裂压、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术后第3天,A组胃肠道吻合的吻合破裂压、羟脯氨酸含量与B、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第7天,A组吻合破裂压在胃十二指肠吻合中高于B、C组(P〈0.05),回肠吻合中高于B组(P〈0.01),结肠吻合中高于B、C、D组(P〈0.05);胃十二指肠吻合组织羟脯氨酸含量A组高于B组(P〈0.05),和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组的炎症反应在胃十二指肠吻合中与B、C、D组相似,回肠吻合中最轻,结肠吻合中与B组相似。结论胃肠道浆肌层吻合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的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1.
A method for strengthening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inguinal canal by means of suturing the displaced hernial sac duplicature to the inguinal ligament and musculus 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 and the anterior wall--duplicature of aponeurosis of the musculus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is suggested. The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102 patients with middle-size and large inguinal hernia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在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前鞘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年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内蒙古包钢医院20例直疝、20例斜疝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纳入直疝组、斜疝组,收集同期行其他下腹部手术的非腹股沟疝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MMP-2 mRNA及TIMP-2 mRNA在不同疝类型、不同年龄的研究对象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MP-2mRNA及TIMP-2mRNA的表达与年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的MMP-2 mRNA和TIMP-2 mRNA水平不同(P<0.05);直疝组、斜疝组的MMP-2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直疝组患者MMP-2 mRNA水平高于斜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疝组、斜疝组的TIMP-2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直疝组的TIMP-2 mRNA水平低于斜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MMP-2 mRNA及TIMP-2 mRNA的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MMP-2 mRNA与年龄呈正相关,TIMP-2 mRNA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前鞘中MMP-2 mRNA及TIMP-2mRNA水平变化与腹股沟疝形成有关,年龄为腹股沟疝患者MMP-2及TIMP-2水平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患者的胶原蛋白临床表达及代谢。 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间于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铜城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89例,其中直疝组48例,斜疝组41例。另外选取同期体检正常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参与实验的人员中经常抽烟者共68例,其中直疝组30例,斜疝组24例,对照组14例;非经常抽烟者61例。在手术结束时收集与试者的下腹壁腹直肌前鞘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量腹直肌前鞘组织中Ⅰ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将各组间Ⅰ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直疝组和斜疝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Ⅲ型胶原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53、7.331,χ2=5.163,P<0.05、<0.05、0.036)。经常抽烟组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低于非经常抽烟组,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高于非经常抽烟组,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比值低于非经常抽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成年腹股沟疝患者下腹壁腹直肌前鞘组织中胶原蛋白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腹股沟疝患者患病的重要原因;直疝型患者胶原蛋白代谢紊乱程度大于斜疝型患者;经常抽烟者胶原蛋白代谢紊乱程度大于非经常抽烟者,吸烟是导致腹股沟疝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成年男性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我科自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采用腹腔镜术式(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TEP)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疝149例,依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住院号单号为路径组,双号为对照组):路径组(72例)与对照组(77例)。观察组采用腹股沟疝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宣教及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宣教和干预。主要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6 h、24 h疼痛评分、住院总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资料。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路径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术后6 h、24 h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降低了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 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濉溪县医院行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2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对照组应用0.2%罗哌卡因,观察组应用0.3%罗哌卡因。观察2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变化。 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前,切皮时,术后2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麻醉不良反应。血清应激反应指标2组术前0.5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8 h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及腹直肌鞘阻滞的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均可以较好地维持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但是0.3%罗哌卡因更利于患者术后早期镇痛,降低人体应激反应程度,且没有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he stability of the lower abdominal wall may play a consider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guinal hernia. Therefore, the strength of the individual wall layers needs to be quantified. Despite numerous advances in hernia repair, comparatively few systematic biomechanic and morphometric analyses have been performed. Our aim was to establish and apply a standardised procedure for testing the abdominal wall layers stability. Methods. After dissecting the abdominal walls of 16 cadavers into separate layers, we used a spherical punch and a force transducer to investigate the forces necessary to foraminate the layer. In addition, maximum tensile-strength and suction tests and histologic morphometry were performed. Results. The transversalis fascia was torn up on an average of 10.5 N, the peritoneum including pre- and subperitoneal tissue on 46.6 N, the aponeurosis of 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 muscle on 51.7 N, and the aponeurosis of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muscle on 92.6 N. Tensile tests of tissue strips obtained from defined areas showed comparable results. In contrast, surgical mesh revealed values between 60 and 150 N in punching tests. Left-right comparisons, as well as comparisons of the individual areas, revealed considerable intra- and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Conclusions. Biological hernia repair should focus on a reinforcement of the tissue layers with the highest biomechanic stability. Reinforcement of the transversal fascia must be questioned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of poor mechanical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就诊的40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试验组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试验组手术、住院及术后卧床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 2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1 d,且各时间点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止痛药物使用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较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而言,腹股沟疝患者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术中出血减少,且手术时间及康复时间缩短,安全性更好,术后疼痛感减轻,并发症及复发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中,超声引导下的内侧腹横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 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年龄≥18岁、ASA麻醉分级为Ⅰ~Ⅱ级的100例男性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患者前瞻性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切口前同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50例(对照组)、内侧腹横肌平面阻滞50例(试验组)。观察2组术后24 h镇痛剂的消耗量、疼痛评分、术后副作用等。 结果试验组患者第1次要求镇痛剂的时间、术后24 h镇痛剂用量、麻醉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时间节点8、12 h的术后疼痛数字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他时间点1、4、18、24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麻醉方法,可用作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的替代方案,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2,TIMP-2)在不同年龄阶段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前鞘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腹股沟疝患者48例,按年龄段分为4组,对照组无疝患者10例,均为男性。取材部位均为下腹部腹直肌前鞘,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成人不同年龄阶段组织标本中MMP-2mRNA及TIMP-2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MMP-2mRNA表达:对照组1.530±0.612,试验1组1.561±0.222,试验2组2.305±0.213,试验3组2.918±0.392,试验4组3.270±0.259。4个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呈高表达,试验3组及4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及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试验组相互比较,随着年龄增大表达逐渐增高,1组与3组比较、1组与4组比较、2组与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2 mRNA表达:对照组1.021±0.395,试验1组0.996±0.096,试验2组0.813±0.049,试验3组0.504±0.035,试验4组0.374±0.026。4个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呈低表达,试验3组及4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及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试验组相互比较,随着年龄增大表达逐渐降低,1组与3组比较、1组与4组比较、2组与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试验组均值:MMP-2 mRNA为2.513±1.135、TIMP-2 mRNA为0.672±0.313,与对照组1.530±0.612、1.021±0.39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前鞘中,MMP-2mRNA呈高表达,TIMP-2mRNA呈低表达,与无疝者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2者与腹股沟疝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大,MMP-2mRNA逐渐增高,TIMP-2mRNA逐渐降低,70岁以上表达显著,这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腹股沟疝患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4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2例),2组均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对照组术中给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术中给予TAPB复合DEX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持续时间;对比2组麻醉后2 h的神经阻滞、镇痛及镇静评分;统计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 h,2组Bromage、Ramsay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rince-Henr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6.36%(P<0.05)。 结论TAPB复合DEX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镇痛作用较好,可提高其麻醉效果,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