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患者女 ,5 3岁。因畏寒、发热、咳嗽、流涕 1d就诊。体格检查 :T 38.4℃、P 92次 min、R 2 0次 min、BP 18 11KPa。咽部充血 ,扁桃体 1°肿大。心率 92次 min、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肺腹无异常。素体健 (1W前刚接受干部查体 ,心电图正常 )。临床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查血常规 :WBC 12× 10 9 L、N 0 .85、L 0 .15。心电图示 :P波规律出现 ,心率 90次 min ,PR间期 0 .15s,QRS时限 0 .0 9s ,QT间期 0 .33s,Ⅰ、aVL导联呈qR波形 ,Ⅱ、Ⅲ、aVF、V1 、V2 导联呈rS波形 ,V5…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 ,32岁。因胸骨后疼痛伴畏寒发热 5d入院。精神萎靡 ,心界不大 ,心率 98次 min ,律不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双肺呼吸音清晰 ,无干湿罗音。无颈静脉异常搏动及颈静脉怒张。入院心电图 (图 1)示 :窦性心律 ,心率 98次 min ,P -R间期 0 12s,QRS 0 0 8s ,Q -T间期 0 32s。除aVR、V1 导联外各导联ST均凹面向上抬高 0 1~ 0 2mV。aVR、V1 导联T波倒置 ,其余直立。Ⅰ、Ⅱ、aVF、V2 ~V6 导联T波高尖 ,T波振幅≥同导联的R波 ,其中V3、V4 导联T波振幅高达 1 3~ 1 4mV。V6 …  相似文献   

3.
QT离散度是指标准 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QTmax)与最小QT间期 (QTmin)之差[1]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QT离散度的改变与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乃至猝死等密切相关[1,2 ] 。肺心病可同时具有上述一种或几种病理及临床改变 ,势必导致QT离散度的相应变化。为了解肺心病患者的QT离散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我们对 5 1例肺心病患者的QT离散度作了分析研究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肺心病组 :5 1例 ,男 2 9例 ,女 2 2例 ,年龄41~ 83岁 ,平均 (6 5 1± 8 6 )岁。均为我院 1997年 2月至1999年 2月…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 (QTd)是指常规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量度。它代表心室肌复极的不一致 ,是心电不稳的一个标志。本文观察分析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QTd及心率校正后QT离散度 (QTcd) ,旨在探讨老年AMI患者QTd、QTc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AMI组 :选择 3 6例发病 2 4h内就诊住院有Q波AMI患者 ,男 3 1例 ,女 5例 ,年龄 60~ 82 (平均 64 7)岁。入院后 5d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其中 16例出现下列心律失常 :频发室早 (>6次 /min)、成对室早 (PVS)、PVSRonT、室速 (…  相似文献   

5.
QT间期离散度 (QTd)是指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长的QT间期与最短的QT间期之间的差值[1 ] ,近年来临床多有报道。我们利用 3导心电图机 ,在计算机处理技术和软件换算下实现了 12导联同步描记技术 ,测算 3 2例室性心律失常者和3 0例正常人的QTd。现将测算结果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9年 3月~ 12月来院进行心电检测的门诊和住院病人 ,室性心律失常均经常规心电图 (2 2例 )和动态心电图 (10例 )描记证实 ,共 3 2例。男 2 7例 ,女 5例 ,年龄 18~ 48岁。其中频发室早 13例 ,室性并行心律或室性并行性心动过速 8例。自…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16岁。因腹泻、呕吐 7d伴腹胀、四肢无力 1d入院。临床诊断 :急性胃肠炎、低血钾症。心电图诊断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低血钾。补K 前心电图示 :P波形态正常 ,P2、5、8的PR间期 0 .2 6s,P3、6、9的PR间期 0 .36s,P1、4、7之后QRS波脱漏 ,其房室阻滞比例为 3∶2。除aVR、V1 导联外 ,余导联T波平坦或低平。QT间期为 0 .36s。V3导联U波振幅高于T波。心电图诊断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低血钾。补K 后心电图 (血K 4 .5 8mmol L) :PR间期 0 .16s,除aVR导联外 ,所有导联T波均直立。QT…  相似文献   

7.
对 3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者入院时心电图QT离散度 (QTd)作分析 ,评价其与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VR)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近 5年本院内科及急诊科住院 3 8例AMI。男 2 9例、女 9例 ,年龄45~ 80 (平均 63 8)岁 ,均符合WHO建议的诊断标准。排除因使用影响心肌复极药物 ,房颤、房扑及传导阻滞和电解质失衡病人。正常对照者 3 0例。1 2 方法 取入院后首份体表 12导心电图 ,精确测量QT间期 ,导联≥ 10个 ;同 1导联测定 3个心动周期的QT间期 ,取其平均值。根据Bazett公式 (QTc =QT R -…  相似文献   

8.
正常成人QTmax,QTmin在十二导心电图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找出正常成人最大QT间期(QTmax)和最小QT间期(QTmin)在十二导心电图的分布规律,提高QT离散度的敏感性。方法 在582例正常成人进行十二导心电图同步记录检查,找出QTmax和QTmin在各导联的数量和在十二导心电图中的分布规律,统计各导联缺失和不同导联组合缺失时的QT离散度均值,观察其对QTd的影响。结果 582例心电图平均QTd35.3±9.5ms,各导联QT间期均值avL最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分组对比方法 ,分析11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498份心电图QT间期、QT离散度 (QTd)变化以及最大QT间期 (QTmax)出现的导联与梗死部位、梗死时间、梗死导联和对应导联ST -T形态关系 ,旨在了解AMI时影响QTd、QTmax改变的因素。1 资料与方法AMI组 112例 ,男 80人 ,女 3 2人 ,平均年龄 (68 0 6± 11 13 )岁。其中前壁 5 4人 ,后下壁 40人 ,混合 18人。正常对照组 5 2人 ,男 3 9人 ,女 13人 ,平均年龄(62 13± 8 14)岁。AMI入院后按 0~ 2h、2~ 6h、6~12h、12~ 2 4h、2 4~ 48h、48…  相似文献   

10.
健康国人QTU是期离散度的检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建立健康国人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平均值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1 ̄87(39.4±17.3)岁健康国人2078例,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采集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数据并录入软盘,专人在显示顺上进行回放分析。增益放大1mV=20 ̄40mm,纸速放大50 ̄100mm/s。测量QTmax、QTmin按Bazett公式校正QTcmax、QTcmin,计算QTd(QT  相似文献   

11.
QT离散度 (QTd)是指标准 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1 ] ,它是反应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 1项指标 ,对预测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临床价值[2、3] 。本文回顾分析了 5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QTd ,以探讨其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5 8例AMI病人中 ,男 40例 ,女 18例 ,年龄 3 5~ 78( 5 6± 14)岁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和以下条件 :①入院后首次ECG可清晰测量QT间期导联≥ 10个 ;②首次ECG记录前未用影响QT间期的药物 ;③有定期的ECG记录 ,便于…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65岁 ,因反复胸闷、气急加重半月入院。临床诊断 :冠心病 ,陈旧性前壁心梗 ,慢性心衰 ,心功能Ⅲ级 ,高血压病。入院后心电图检查 (图 1)示 :V1 a、Ⅱa与V1 b、Ⅱb为心电图连续记录 ,示窦性心律 ,P波在V1 导呈正负双向 ,Ⅱ导联直立。P -P间期 0 84~ 0 92s,频率 71~ 65次 min ,P -R间期 0 2 0s,R5提早出现 ,呈宽大畸形QRS波 ,时限 0 14s,其前无相关P波 ,随后出现 8个与R5形态一致的宽大畸形的QRS波 ,考虑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VT) ,频率 83~ 12 5次 min。紧随R1 3后可见在V1 导联呈负正双向…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64岁。因反复发作性胸闷、心前区疼痛 7个月 ,加重 3d入院。检查 :BP15 10KPa ,HR 73次 min ,正常心电图(如图A所示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示 :窦律 ,HR 92次 min ,ST段下移 ,以Ⅱ、aVF、V5为明显 ,下移 0 1~ 0 2mV同时伴有Ⅰ、Ⅱ、aVF、V3、V5导联S波明显增深 (范围 1~ 4mm) ,以V3、V5导联为主 ,此外Ⅱ、aVF、V3、V5导联R波略有增高 ,范围 0 5~ 1 5mm(见图B)。立即舌下含硝酸甘油 1片 ,2 0min后疼痛缓解 ,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左旋支狭窄 …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特发性室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QT离散度 (QTd)的变化。一、资料与方法经临床诊断及电生理检查证实的特发性室速 13例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33± 13)岁。病史 0 5~ 12年。术前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 3周以上 ,常规进行各项检查 ,仅 1例经心肌活检证实为心肌炎。其余 12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 13例均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 ,术后 2例复发。采用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测量射频消融前后窦性心律时的QT间期 ,每个导联测量三个QT间期 ,取其平均值 ,得出未效正的QTd。其中T波终点判定按 (1)T波与等电位线的交点 ;(…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 ,45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 ,意识障碍 6次入院。体检 :T 3 7 0℃ ,R 17次 /min ,BP 72 /4 1mmHg ,HR 5 0次 /min ,心律齐 ,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 :二氧化碳结合力 17 1mmol/L、血K+ 3 45mmol/L ,临床诊断 :脑挫伤。心电图 (图 1)示 :窦性P波 ,P -P间期 1 2 2s(49次 /min) ,P -R间期 0 14s。常规导联均显示明显J波 ,除aVR、aVL倒置外 ,其余均为直立 ;多数导联呈圆顶状。J波振幅在V3导联最高 ,达 2 5mV ,时间 0 14s。Q -T间期 0 5 6s。以后病情逐渐恶化至自主呼吸停止 ,由…  相似文献   

16.
该药中毒者QTd增加的报道较少 ,本文对该药中毒者QTd与VA的关系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76例均为住院病人 ,男 5 2例 ,女 2 4例 ,年龄 (43± 12 )岁。入院时行常规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并且通过动态心电图或心电图监护观测。伴VA的A组3 4例 ,不伴VA的B组 42例 ,健康人对照者C组 2 0例 (门诊体检人员 )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47± 8)岁 ,无心、肝、肺、肾等疾病 ,同步 12导心电图及X线检查无心脏病依据。行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检测 (纸速2 5mm s) ,测量 12导联上各导联QT间期 ,QTd的测量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 …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 ,34岁。因胸闷心悸伴心前区隐痛 3~ 4d就诊。临床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氏四联症。心电图 (图 1A)示 :各导联均未见P波 ,R -R间期基本相等 ,心室率 10 0次 min ,心电轴显著右偏 (+12 8°) ,各导联QRS波时限 0 12~0 16s,终末部粗钝 ,aVR呈宽矮挫折r型 ,V1 呈RsR′或M型 ,V2 ~V6 呈rS型 ,且V2 、V3导联S波增深。Ⅱ、Ⅲ、aVF的ST段压低 0 1mV ,Ⅱ、Ⅲ、aVF、V1 的T波倒置 ,Ⅰ、aVL、V2 ~V6的T波直立。加做S5导联 ,仍未见P波 ,QRS波时限增宽 ,R波振幅增高伴明显错折。为…  相似文献   

18.
QT离散度的测量与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T离散度 (QTd)的概念是 1985年由Campbell等提出的 ,但其临床价值直到 1990年才由Day等[1] 证实。QTd指 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变异度增加 ,反映了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同步 ,最大QT值存在于病变区域 ,该区域性的复极化不均匀极易产生多数性折返激动 ,代表着心室电不稳定性 ,是临床上预测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与心室颤动的重要指标。的确 ,QTd从方法学到临床价值均亟待完善 ,对QTd的反对观点也具备其有效性与合理性。但过去十几年中有关QTd的大量临床与…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 ,2 7岁 ,2 0 0 0年 5月 16日肌注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 ,次日感觉“心里不舒服”来诊。图示常规 12导联PⅡ 直立、PaVR 倒置 ,PP 0 68s( 88bpm ,PR 0 18s)。各导QRS波形态、时间及电压正常。TⅠ、Ⅱ、aVF、V4~V6 呈“±”双向型。QT间期0 5 2s。心电图诊断 :窦律、T波改变、QT间期延长讨论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发热、出血为突出表现的一组急性病毒感染[1 ] ,可引起心电图ST -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以及U波异常已有报导[2~ 4] 。该病灭活疫苗为家鼠型 (Ⅱ型 )病毒接种于原代地鼠肾细胞…  相似文献   

20.
QT间期包括整个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该值在体表心电图各个导联间存在着差异。1985年Campbel等发现心电图导联间QT间期差异具有特殊意义,并提出QT间期离散度这一概念[1]。QT间期离散度(QTdispersion,QTd)是指体表12导联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