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血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约50%的肿瘤患者发生贫血,晚期及接受放化疗患者因骨髓造血系统进一步抑制,贫血发生率高达90%,严重影响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及生活质量。本研究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放化疗相关性贫血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疗效与贫血之间的相关性,为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至2014年01月于我院就诊的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明确入选患者化疗前后的贫血的发生率及贫血与患者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表现出贫血征象;化疗的周期数、同步放化疗及补铁治疗与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呈显著相关;化疗后贫血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低于无贫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两年生存率方面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可导致贫血发生率的升高,影响近期化疗疗效,但不影响患者2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胃癌术后患者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不仅是瘤床复发,9%-54%的患者还有腹腔复发。对于复发、转移的胃癌患者,全身化疗可以起到姑息治疗作用,目前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Fu化疗是常用方案之一,有效率42%~50%。我们在此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适形放射治疗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15例,旨在通过放化疗的协同作用,提高局部控制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实体肿瘤放化疗中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实体肿瘤患者放化疗时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2年9月收治的11例出现该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患病率6.4%,术后行放化疗者占63.6%(7/1l),血小板增高者占45.5%(5/11),纤维蛋白原增高者占36.4%(4/11)。治疗结束后完全恢复者占63.6%(7/11),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者占36.4%(4/11)。结论:在实体肿瘤患者放化疗中,特别是对术后行放化疗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及积极防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持续增高是出现该并发症的危险信号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2年生存率和局部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92.0%,90.0%,98.%)与对照组(88.0%,84.0%,96.0%)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2年生存率和局部无进展生存率(92.0%,8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6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有望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3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并于放疗第1天起应用尼妥珠单抗,同时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23例既往未接受过放、化疗的患者有效率87.0%,1、2a总生存率分别为67.0%和45.9%;10例复发和(或)转移的患者有效率90.0%,1a生存率23.3%,中位生存期8.2个月。主要毒副反应有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胃肠道反应、放射性气管炎,毒副反应程度较轻,均可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疗效较好,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7.
贫血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中,其发生率超过90%。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近年来被成功地应用于改善癌症患者的贫血,然而其应用的安全性,特别是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如何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荷瘤小鼠化疗相关性贫血模型的建立,评价r-HuEPO在治疗癌性贫血小鼠时是否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为r-HuEPO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应用于宫颈癌同期放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2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同期化疗+放疗,试验组给予同期化疗+参麦注射液+放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的5年后无病生存率及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5年后无病生存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9.00%),且试验组患者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应用于宫颈癌同期放化疗中的疗效显著,可以提高生存率,避免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能减轻放疗及化疗急性口咽粘膜反应,有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的方法。方法:12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放化疗方式两组相同。治疗组在放化疗中用复方漱口液漱口,对照组在放化疗中用朵贝尔液漱口。结果:放疗第4周急性严重口咽粘膜反应(Ⅲ-Ⅳ级)发生率治疗组为70%,而对照组为9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31。第6周急性严重粘膜反应(Ⅲ-Ⅳ级)发生率治疗组为50%,对照组为60%,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主要对Ⅳ级急性粘膜反应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放化疗时用复方漱口液漱口,可减轻鼻咽癌患者治疗中的急性粘膜反应,有利于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0.
同步放化疗治疗高龄食管癌45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高龄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毒副反应及耐受性观察。方法:45例失去手术机会的老年食管癌分为两组。放化疗组22例,单放疗组23例。结果:放化疗组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有效率为56.5%,统计学处理有差异(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食管炎,骨髓抑制等,程度多为Ⅰ-Ⅱ度,大部分病人可以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高龄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较单纯放疗疗效好,老年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化疗的配合模式.方法:把符合入组标准的9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A、B、C三组,A组为直接同步放化疗组,放化疗后行辅助化疗4-6个周期;B组为同步放化疗前行诱导化疗2个周期,放化疗后行辅助化疗2-4个周期;C组为同步放化疗前行诱导化疗4个周期,放化疗后行辅助化疗0-2个周期.比较各组的疗效与毒副反应.结果:随访率95.7%,A、B、C组的有效率(ORR=CR+ PR)分别为67.7%、83.3%、66.7%,B组的有效率略高,无显著性差异(P=0.56).A、B、C三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3%、71.4%、78.5%和37.6%、36.9%、38.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9个月、17.9个月和20.5个月(P =0.763).治疗毒性方面,3组患者恶心呕吐反应程度相似,A组患者中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比例(32.3%)少于B、C组(分别为50.0%、51.5%),A组患者发生3、4级骨髓抑制比例(29.0%)少于B、C组(46.7%、51.5%),A组患者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比例(67.7%)多于B、C组(53.3%、48.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化疗的配合尚难以确定其固定模式,诱导化疗的选择与应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行同期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在本院行D2根治术、术后病理分期T3~4N0~1M0或TxN2~3M0期的6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同步放化疗35例、术后单纯化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年总生存率,2年无病生存率及2年远处转移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2年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82.3%vs.79.0%,P>0.05),但与术后单纯化疗相比,术后同步放化疗组的无病生存率增高(75.5% vs.56.7%,P<0.05),局部复发率降低(17.1% vs.40.0%,P<0.05)。与术后单纯化疗组相比,术后同步放化疗组中发生3级或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增高(40.0%vs.13.3%,P<0.05),3级或4级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增高(40.0% vs.16.7%,P<0.05)。结论局部晚期胃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较术后单纯化疗可以减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但总生存获益不明显,同时3级或4级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术前放化疗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路军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5):897-899
手术治疗是可切除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对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显示了良好的疗效。但是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存在较多的局部区域复发,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个大型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提示,无论是食管鳞状细胞癌还是腺癌,联合应用同步放化疗及手术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常用的同步化疗方案为顺铂及氟尿嘧啶方案,而放疗剂量及靶区不一。研究显示同步放化疗后病理例完全缓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因而疗前预测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敏感性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选择对放化疗抗拒的食管癌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治疗,避免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时机的延搁。目前的常规临床检查手段难以预测及早期判别同步放化疗的疗效,联合应用分子生物标记物有望选择放化疗敏感的患者接受术前放化疗,而对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则直接接受手术治疗,从而实现食管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手术及放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50% ~70%的消化 道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机体的高代谢及应激反应等出现营养不良风险,对于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风险会进 一步增加。 放化疗引起的厌食、恶心、呕吐及吸收功能障碍等易导致患者体重丢失和营养不良风险增加或出现营养不良,增 加放化疗不良反应风险,导致放化疗疗效降低,甚至治疗中断,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因此,营养治疗对放化疗肿 瘤患者至关重要。 近年来,免疫营养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已成为肿瘤营养治疗的一个 发展方向。 免疫营养有助于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炎症水平,增强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及敏感性, 提升化疗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但免疫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报道不一,仍待深 入研究。 本文就国内外免疫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探索免疫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 放化疗患者的理想治疗策略,对于未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转归提供潜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63例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及预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乳腺癌脑转移3种治疗方法(放疗、化疗、放化疗)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分析。方法:放疗20例、化疗11例、放化疗32例。结果:放疗组、化疗组和放化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0%、27.3%、59.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2月、5.7月、8.9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5%、36.4%、59.4%。放化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放疗组及化疗组(P<0.05);而放疗组疗效与化疗组的疗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化疗是治疗乳腺癌脑转移较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伴上腔静脉综合征肿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措施。方法 对22例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肿瘤患者采用放化疗同步治疗,其中肺癌19例;恶性淋巴瘤3例。结果 完全缓解9.1%,部分缓解81.8%,总有效率90.9%。结论 恶性淋巴瘤、小细胞末分化肺癌疗效较好,有效率为100%。仅有少数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及内胃肠道反应,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TSGF测定在食管癌患者治疗前后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TSGF测定在食管癌患者化疗后,放化疗后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化学比色法测定106例正常组和食管癌各组患者血清TSGF。结果 正常组、治疗前组、化疗后组、放化疗后组和术后组的血清TSGF阳性率分别为10.0%、82.6%、38.9%、36.0%和25.0%。结论 对TSGF值持续高水平表达的食管癌患者,可检测血清TSGF,对观察治疗疗效和判定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比较同期减量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的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病理证实为Ⅲa,Ⅲb期(非恶性胸腔积液)不能手术的初治NSC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同期放化疗组(A):2周期紫杉醇(减半量)+顺铂(11P)方案化疗,于放疗第一天同期进行。放疗用三维适形放疗,放疗至总量60Gy-70Gy。同期放化疗结束后继续Te(全量)方案巩固化疗3周期。序贯放化疗组(B):入组后先行放疗,放疗方案同A组,放疗结束后行Te(全量)方案化疗4—5周期。采用WHO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和放化疗毒副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A组近期有效率为80.0%,B组为57.5%(x^2=4.71,P〈0.05),A组Ⅲ,Ⅳ度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5%,42.5%,52.5%和57.5%明显高于B组的25.0%,17.5%,30.0%和17.5%(P〈0.05);A,B组Ⅲ,Ⅳ度急性放射性肺炎,脱发发生率分别为32.5%,7.5%和20.0%,27.5%(P〉0.05)。结论TP方案减量同期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近期疗效较序贯放化疗组高,副反应经积极对症治疗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前患者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住院接受辅助化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贫血的发生率及贫血的发病程度,从单因素、多因素两个层面针对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手术方式、病理组织类型、血清白蛋白水平等诸方面对贫血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232例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前患者,贫血发生率53.5%。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的贫血构成比显著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5);女性患者贫血构成比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Ⅲ、Ⅳ期患者的贫血构成比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不同手术方式贫血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5g/L的患者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低于35g/L的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比数比(OR)26.422,95%可信区间(CI)5.716~122.129]、血清白蛋白(OR4.987,95%CI1.840~13.514)、病理分期(OR4.590,95%CI1.488。14.163)、手术方式(OR9.440,95%CI2.313~38.535)是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前患者合并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前贫血的发生与年龄、血清白蛋白、手术方式、分期等因素有相关性。高龄、营养不良、全胃切除、中晚期患者更易发生贫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5-FU化疗同步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食管癌患者85例.根据放化疗方案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放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发生转移、局部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3年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同步放化疗组总的有效率(35例,87.50%)高于放疗组(31例,6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发生转移4例(10.0%),低于放疗组的13例(28.8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治疗后放射性食管炎(29例,72.50%)高于放疗组(21例,46.67%)(P<0.05).同步放化疗组治疗后发生Ⅰ级放射性肺炎7例(17.50%),放疗组发生5例(11.11%);同步放化疗组发生血液毒性26例(60.50%),放疗组发生24例(53.33%).两组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和血液毒性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不良反应且不影响治疗进程.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3年随访中位生存期26个月显著高于放疗组患者的19个月(log-rank P <0.001).结论:顺铂联合5-FU化疗同步放疗治疗食管癌在不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同时,明显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