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作为肿瘤研究的新平台,通过从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间的网络调控,对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在筛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特异性标记物中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黄开荣  郑文  谭金龙 《实用癌症杂志》2010,25(3):299-299,303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一经发现大多已到中晚期,所以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我们就CEA、CA19-9联合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赵东霞  王丽芳  卢安 《肿瘤学杂志》2019,25(10):910-915
摘 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中较常见,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早期诊断率低,预后较差。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近年来研究显示,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中HMGB1过量表达。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HMGB1可以主动或被动释放至细胞外,引起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促使肿瘤细胞发生转移、浸润。HMGB1有望成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全文就HMGB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SGF、CA19-9、CEA、AFP四种肿瘤相关抗原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3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及150例正常体检者,应用放射免疫法及比色分析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的TSGF、CA19-9、CEA、AFP进行检测.结果:TSGF、CA19-9、CEA、AFP四种肿瘤相关抗原联检,在早期恶性肿瘤的诊断中敏感性提高10%以上,阳性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TSGF、CA199、CEA、AFP四种肿瘤相关抗原联检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筛查方面,能达到提高敏感性、准确性,减少漏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SGF、CA19.9、CEA、AFP四种肿瘤相关抗原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3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及150例正常体检者,应用放射免疫法及比色分析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的TSGF、CA19-9、CEA、AFP进行检测。结果:TSGF、CA19-9、CEA、AFP四种肿瘤相关抗原联检,在早期恶性肿瘤的诊断中敏感性提高10%以上,阳性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TSGF、CA19- 9、CEA、AFP四种肿瘤相关抗原联检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筛查方面,能达到提高敏感性、准确性,减少漏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远远高于其它系统恶性肿瘤,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细胞移位是相当多病理生理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越来越多地研究认为肿瘤细胞通过化学趋化因子及其相应受体介导的化学趋化机制调节其生长和转移,趋化因子在恶性肿瘤中具有多方面作用,归纳为:①诱导白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调节免疫功能,尤其是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②引导肿瘤细胞迁移到特定部位;③调节血管生成;④直接活化肿瘤细胞,调控其恶性肿瘤相关的功能表现。近年研究发现,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构成的生物轴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实体瘤的生长、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CXCL12/CXCR4生物轴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间关系密切,CXCL12的刺激促进CXCR4的表达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转移;CXCR4持续高表达预示肿瘤的复发及预后不良;在CXCL12作用下,肿瘤细胞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亦显著增强,这些效应被CXCR4的抗体所拮抗。未来研究寄希望通过拮抗影响肿瘤转移的CXCL12与CXCR4等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来阻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将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相关MG抗原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PCR法。结果 未经手术的恶性肿瘤组MG抗原阳性率(72.7%)与经手术摘除瘤体的患者组阳性率(11.1%)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抗原阳性与瘤体存在密切相关,血清胃癌MG抗原检测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随访和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D-二聚体在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中的诊断、预后判断方面作用进行概述,并就D-二聚体升高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方面的作用,如早期治疗、提高患者预后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贲门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加上贲门在解剖和生理方面的特殊性,纤维内窥镜诊断早期贲门癌较困难,本文报导91例贲门癌首次诊断误诊率57.14%,早期贲门癌仅占6.59%,多数病人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内窥镜检查结合细胞学,X线检查是发现早期贲门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因组中的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首次被提取于人膀胱移行癌细胞株的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抗原1(urothelial carcinoma associated 1,UCA1)在结直肠癌、食管鳞癌、胃癌等多种消化系统实体肿瘤组织中都呈现异常表达,其在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UCA1有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DNA(mt-DNA)是核外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近期研究结果显示,mt-DNA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且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因此进一步研究mt-DNA在消化系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对于筛选和鉴定肿瘤分子标志物用于抗肿瘤药物靶点、癌症诊断及预后分析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近年mt-DNA与消化系恶性肿瘤的潜在联系、临床应用及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是较为公认的治疗方式,但疗效仍有待提高。尼妥珠单抗作为中国第一个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应用于鼻咽癌、神经胶质瘤、胰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且生存获益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关注到其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本文拟对尼妥珠单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Many 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t tumor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Increasing evidence has revealed that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 is involved in cancer initiation and tumor progression.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 are a predominant constituent of the TM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regulation of various biological behaviors and influence the prognosis of digestive system cancer. TAMs can be mainly classified into the antitumor M1 phenotype and protumor M2 ph...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福建省仙游县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Excel、SPSS软件对2014—2018年仙游县居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整理,采用死亡率、标化率(根据2000年中国普查人口数据计算)以及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仙...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胰腺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术后5年生存率不超过5%。而且缺乏可靠的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因此,寻找胰腺癌特异性的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循环miRNA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循环miRNA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6月至2021年06月我院收治的184例多原发恶性肿瘤病例资料。结果:184例MPMN中,78例为同时性肿瘤(synchronous MPMN,SMPMN),106例为异时性肿瘤(metachronous MPMN,MMPMN);男性78例,女性106例。最常见的肿瘤依次为消化系统肿瘤、乳腺癌、妇科肿瘤,其中消化系统肿瘤最常见为结直肠癌。SMPMN组中第一肿瘤分期以中晚期为主,而MMPMN组中第一肿瘤分期以早期为主,68%的MMPMN在原发恶性肿瘤诊断后5年内出现第二原发恶性肿瘤。MMPMN组生存时间较SMPMN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消化系统肿瘤相关MPMN预后较其他部位相关MPMN预后更差;乳腺癌相关MPMN预后优于其他部位MPMN。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第一肿瘤分期、吸烟史、SMPMN或MMPMN是影响MPMN生存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第一肿瘤分期是影响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MPMN的生存率有所提升。原发恶性肿瘤诊断后通过随访以及定期检查早期能够发现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中晚期第一肿瘤、SMPMN、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