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密闭式管路法对降低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危险性的效果。方法:将80例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方法,观察组采用密闭式管路法进行透析。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率、透析前后血清C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导管周围皮肤感染率、患者透析后血清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操作法相比,密闭式管路法对降低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危险性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组)42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模式组)42例,对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率及护理前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导管卫生保持习惯、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导管卫生保持习惯均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感染中的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相关习惯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避免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效果并归纳临床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人住我院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2组均采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透析方法,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感染例数、发生血栓栓塞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观察组的血栓栓塞率、感染率及导管脱落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导管平均留置时间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效果较好,辅以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制订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观察24例采用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并分析易感因素。结果5例(20.83%)发生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感染真菌均为假丝酵母菌,药物敏感试验提示氟康唑敏感性最高;氟康唑导管内滴注治疗3例有效;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与近期抗生素的应用、导管置入时间有关(均P<0.05)。结论 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不可忽视,了解其临床特点、易感因素,采取针以性预防措施,对减少感染发生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真菌血症;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7-0063-0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密闭式管路法对降低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危险性的效果.方法 以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嘉兴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5例,分别采用传统操作法和密闭式管路法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器凝血状况、开始透析及3个月后C反应蛋白水平和导管相关感染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器凝血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个月后C反应蛋白值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管路法可以降低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危险性,减轻护士工作量,是一套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期间导管感染、导管脱落、出血、血栓及流量不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我院自制卫生习惯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卫生习惯。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卫生习惯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中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导管感染、脱落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患者充分透析需要理想的血管通路,对血管条件不良的患者,除动静脉内瘘外,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是理想的血管通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感染仍是导管通道最大的威胁。如何加强抗感染能力是当前护理血管通道研究的方向[1]。护理操作的标准化,大大减少了出口部位、隧道的感染、血液扩散性感染[2]。我科通过护理干预,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08-2010-03我科收治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7~75(平均53.5)岁。均为颈内静脉置管,每周透析2~3次,导管使用时间2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以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导管组)与动静脉内瘘(内瘘组)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差异,探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海军总医院肾脏病科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新建立导管组透析患者39例,新建立内瘘组透析患者40例,血管通路均使用3个月以上,随访36~48个月,观察2组透析患者入组年龄、最大血流量及观察终点前一月内每周红细胞生成素总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透析前实验室指标、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ea reduction ratio,URR),以及观察期间2组感染、血栓、死亡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导管使用时间(21.5±7.7)月,内瘘使用时间(29.8±10.3)月,导管组与内瘘组患者比较,实验室检测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瘘组透析患者最大血流量、通路使用时间、Kt/V、URR、EF均显著高于导管组(均P<0.05),导管组感染率、血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内瘘组(均P<0.05)。结论导管组与内瘘组患者营养状况相当,均可达到充分透析,尽管导管组血液透析患者有更高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仍为维持性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极好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9.
王琴 《全科护理》2012,10(27):2525-2526
[目的]总结30例带cuff血液透析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探讨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以我院30例颈内静脉留置带cuff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导管的使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导管内血栓形成13例,导管扭曲1例,导管脱出1例,除2例重新置管外,其余病例经相应处理后均恢复。[结论]通过正确使用长期留置导管,早期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从而延长长期导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进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护理方法,以减少导管感染,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2010年2-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对照《中国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改进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比较改进前后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2例发生导管感染,1例置管经皮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0%;对照组有10例导管感染,3例置管经皮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3.3%;两组导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03,P<0.05).结论 改进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可降低使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延长置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例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1296次血液透析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规程,实施导管维护流程的情况下,2例发生轻度感染,及时控制,无1例拔管。结论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护理,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可能出现的导管血栓形成、导管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延长了置管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将40例长期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封管;观察组每月定期用尿激酶溶栓,观察血流速度、静脉压,导管功能和透析充分性.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血流速度显著提高(P<0.05),静脉压显著下降(P<0.05),导管功能良好,患者透析充分.认为对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定期使用尿激酶溶栓,可预防导管血栓形成和改善导管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规律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对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6例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观察组在常规导管护理的同时,每月定期1次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透析前抽吸导管通畅情况,透析中血流速度、回路静脉压、血流不畅需导管干预的例数及因栓塞更换导管的例数.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抽吸导管通畅情况、透析中血流速度、回路静脉压、血流不畅需导管干预的例数及因栓塞更换导管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律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地维持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功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医院收治的1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收集和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现状及一般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184例透析病人中发生导管性血流感染24例,其中按导管日计算感染率2.55次/1000导管日,股静脉导管感染17例,颈内静脉导管感染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置管部位、基础病史、留置时间、插管次数、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球蛋白(GLO)、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肌酐(SCr)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均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置管部位、基础病史及留置时间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置管部位、基础病史及导管留置时间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次数及透析时间,导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透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期间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对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治疗者积极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透析次数,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效果良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观察1年,分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共6例患者出现导管出口处皮肤与隧道浅层感染(8例次),该6例患者均年龄较大,病情相对较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发生原因均与局部污染后处理不当、不及时相关。结论导管出口处局部污染是导管相关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培养患者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局部清洁、及时正确处理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28例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制订护理对策.结果 38例病人中,有9例发生堵管32例次,3例发生导管感染5例次,7例发生皮肤感染11例次次发生皮肤感染.结论 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对长期留置导管进行积极护理,正确处置并发症,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时间.  相似文献   

18.
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丧失的原因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丧失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留置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99例,根据透析充分性要求及维持充分透析的最低体外循环血量,判断导管功能丧失的原因及表现结果99例患者108例次留置导管使用了144个患者月,平均使用14.9个月,发生导管功能丧失57例143次,经及时判断处理后,达到血液透析要求139次,干预不成功予以拔管4例。论严格导管使用方法,正确判断导管功能丧失的原因和防止导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临时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血栓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例,患者自动静脉内瘘成熟后改用动静脉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2次,拔管时观察临时颈内静脉导管管内血栓的情况。结果 8例患者的临时静脉留置导管的动、静脉管中均有血栓,4例无血栓。结论透析患者在初次使用成熟内瘘前,要做充分的评估,确定其可行性,在穿刺成功后,建议放弃对临时静脉留置导管的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20.
定期尿激酶溶栓对长期留置导管透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0例长期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封管;观察组每月定期用尿激酶溶栓,观察血流速度、静脉压,导管功能和透析充分性。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血流速度显著提高(P〈0.05),静脉压显著下降(P〈0.05),导管功能良好,患者透析充分。认为对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定期使用尿激酶溶栓,可预防导管血栓形成和改善导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