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神经系统常见危重急症之一 ,脑脊液 (CSF)置换又是治疗SAH常用的有效方法。为改进此法以提高疗效 ,作者自 1998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进行了双针和单针鞘内CSF置换治疗SAH的对比研究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同期入院符合如下条件的 6 5例为研究对象 :①经头颅CT和腰穿证实为SAH者 ;②无血液病 ,高热抽搐 ;③排除外伤性和继发性SAH者。随机分为两组。双针组 34例 ,男 19例女 15例 ,平均年龄 4 3.6 (18~ 6 7)岁 ,病程平均 2 1.5(6~ 72 )h ,其中重度头痛 2 3例 ,中轻度头痛 11例 ,颈…  相似文献   

2.
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70例SAH患者作为治疗组应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逆时间选取2001年12月以前采用传统保守治疗的65例SAH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病人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χ2=50.835),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χ2=3.923),但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并不能有效防止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亦不增加发生再出血的几率.[结论]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1999-11~2003-08对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采用人工脑脊液(ACSF)双导管鞘内留置置换,配合常规治疗采用与双针盐水脑脊液置换配合常规治疗的28例进行对比,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多发病、危重病之一。我们应用脑脊液置换治疗 30例 ,疗程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在发病后 1h~ 5d入院 ,均为头部CT证实的住院病人。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30~ 6 0岁 ,平均 4 5岁。其中自发性  相似文献   

5.
周乃强 《临床医学》2011,31(3):61-63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S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置换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变化、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置换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头痛缓解、意识障碍持续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置换组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置换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疗效好,更好地预防并发症发生,可作为治疗SA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的效果。方法:本资料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腰穿后脑脊液置换;对照组30例,仅作内科一般治疗及诊断性腰穿。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快,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摘要 例1:男,35岁.于入院7小时前排便时突感头痛、头晕和呕吐,继之不省人事.查体:意识朦胧,心、肺、腹及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正常.右下肢病理征可疑,颈强直,Kcrnig征( ).脑脊液为绛红色.CT示左外侧裂池及鞍池和大脑前纵裂高密度影.左外侧裂池明显“铸型”.行脑脊液置换第三次后意识清醒,第六次后未再呕吐,第八次时脑脊液转桔黄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脊液(CSF)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SAH病例分成两组,治疗组即CSF置换组27例,对照组即传统保守组22例,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疗效及安全性。结果:CSF置换治疗SAH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少脑积水的发生率。结论:CSF置换治疗SAH方便、有效。治疗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易发生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蛛网膜粘连等并发症 ,而且出血量越多 ,存留时间越长 ,病情就越重。为尽快清除蛛网膜下腔中的血液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自1996年 10月~ 1998年 10月采用脑脊液 (CSF)置换法 ,配合椎管内注射激素治疗SAH 3 0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经头颅CT及腰穿确诊 ,均为原发性SAH。均系本科住院患者。其中男 18例 ,年龄 3 7~ 76岁。平均年龄 5 2 6岁。女 12例 ,年龄 40~ 78岁。平均年龄 5 6 8岁。1 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为突然起…  相似文献   

10.
目前,脑脊液(CSF)置换法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理想方法之一。它能迅速缓解SAH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有效地降低死亡率。1995-1997年,我科采用CSF置换疗法治疗SAH1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我们的临床护理实践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例SAH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为34-68岁。其中10例患者虽神志清楚,但头痛剧烈,恶心呕吐明显,血压较高;4例患者神志处于昏迷状态。对病人采用CSF置换疗法,同时采取脱水、止血、尼莫地平等治疗后,12例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好转,痊愈出院,2例…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直接死因为再出血。我们从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通过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立止血治疗SAH30例病人,与传统治疗对比,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将90例经头颅CT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45例,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头痛缓解时间和意识清醒时间、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恢复良好例数较对照组多(P<0.05),头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意识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三大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SAH具有良好疗效,总并发症发生率少,方法简单,安全可靠,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鄢莉  许圆 《临床医学》2007,27(12):71-7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病死率高、致残率低,临床治疗价值大。SAH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并发症多且凶险,而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开展了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明显提高了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近年来我院对26例SAH患者采用了鞘内置管脑脊液置换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挺  刘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5875-587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其致残率、病死率很高,因此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治疗SAH,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80例均为本院2004年6月~2006年9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和(或)腰椎穿刺等检查确诊。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4岁,平均42.6岁;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8~69岁,平均45.9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6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镇静、止痛、药物(EACA、尼莫地平)等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腰穿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SAH的头痛症状以及脑积水、蛛网膜粘连、脑血管痉挛等主要并发症的症状的发生率、死亡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降低SAH的头痛症状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并发症为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为了探讨更好有效的方法,近年来我们开展不等量脑脊液景换并鞘内注射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曾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778-6779
目的:观察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地赛米松治疗老年人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设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入院后多次施行腰穿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经统计处理,差异有极度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老年人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佳,副作用小,并发症少且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常规腰穿,测初压后放出血性CSF 5~10 m1后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如此重复3次,使终末压为初压的70%左右.结果病人头痛、颈项强直持续天数明显减少,P<0.01,死亡率及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显著减低,P<0.05,并不增加再出血的机会(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用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降低死亡率,且不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