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产茅膏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西藏产茅膏菜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pH梯度提取和柱层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5个结晶化合物,分别确定为矶松素(1),茅膏醌(2),羟基茅膏醌(3),β-谷甾醇(4),豆甾醇(5)。结论:化合物3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茅膏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对茅膏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水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利用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异柿萘醇酮-4-O-β-D-葡萄糖苷(1)、异柿萘醇酮(2)、表异柿萘醇酮(3)、矶松素(4)、茅膏醌(5)、茅膏醌-5-O-葡萄糖苷(6)、槲皮素(7)、山柰酚(8)、棉花皮素-8-O-葡萄糖苷(9)、3,3’-二甲氧基鞣花酸(10)、鞣花酸(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8,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藏药茅膏菜自然生长生物产量较低,仅依靠野生资源难以满足需要,为保护资源和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本文对茅膏菜生物学特性及种植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为茅膏菜野生资源保护及人工种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唐祖年  李勇文  李园园 《中成药》2011,(9):1594-1595
目的 探讨鲜茅膏菜对家兔的皮肤刺激性.方法 采用家兔完整皮肤刺激性试验法,观察其对皮肤的刺激性.结果鲜茅膏菜的茎叶和球根均对家兔完整皮肤有强大的刺激作用,随敷药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敷药1h后可见皮肤发红,2~3h后皮肤出现明显隆起,4h后可见皮下瘀血(强刺激性).结论 鲜茅膏菜茎叶和球根均对家兔完整皮肤有强大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5.
藏药光萼茅膏菜因其特殊的生长环境要求在西藏的总体储量很低,近年来随着含光萼茅膏菜成分的藏成药的研发及民间医药的广泛利用,其相关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就光萼茅膏菜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在开发新品种、保护野生资源以及发展茅膏菜种植业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羊红膻系伞形科茴芹属植物刻叶茴芹PimpinellathellungianaWolff.药用根或全草。民间用于治疗克山病,家畜伤口及僵猪,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降压等症。药理实验证明全草有扩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降血压及减少心肌耗氧量。本文从羊红膻全草中分离出羊红膻黄酮式A、C(分  相似文献   

7.
茅膏菜搽剂治疗神经性皮炎1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于1992年以来应用茅膏菜搽剂治疗神经性皮炎15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珍珠菜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珍珠菜Lysimachiaclethroid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MS、NMR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珍珠菜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山柰酚3-O-β-D-(6″-p-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5)、异鼠李素(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甲氧基-3-O-β-D-半乳糖苷(8)、quercetin3-O-β-D-(6″-p-coumaroyl)-galactoside(9)、4′-methoxy-5,6-dihydroxyisoflavone-7-O-β-D-glucopyranoside(10)、4′-羟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该组方由至少两种泻根属植物、吐根或茅膏菜属植物提取物和适量酒石酸锑钾组成,植物提取物占75%。将上述植物洗净,用次氯酸钠消毒,干燥,切成小碎片后磨成粉末。用极性溶剂提取,真空下除去溶剂得粉末状提取物,与酒石酸锑钾混合即得。本品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炎、呼吸障碍、吸烟引起的咳嗽和癌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香茶菜膏的质量标准。方法:以齐墩果酸对照品和香茶菜药材为对照,建立本品的薄层色谱鉴剐方法。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燕麦麸皮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用95%乙醇回流提取,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制备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燕麦麸皮分离得到15个黄酮类化合物,依次为山柰酚3-O-(2",3"-O-二对羟基桂皮酰基)-α-L-鼠李吡喃糖苷(1),山柰酚3-O-(3"-O-对羟基桂皮酰基)-α-L-鼠李吡喃糖苷(2),山柰酚3-O-(2’’-O-对羟基桂皮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5),蒙花苷(6),田蓟苷(7),杨梅树皮苷(8),槲皮苷(9),山柰酚3-O-芸香糖苷(10),芦丁(11),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小麦黄素(13),山柰酚(14),木犀草素(15)。结论:化合物1~9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丽红  原忠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6):1337-1339
目的:对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的聚酰胺柱色谱分离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6个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1),山柰酚(2),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5),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6)。结论: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白木香中的黄酮类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木香茎木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别和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白木香苷A1(1),lethediosideA(2),7,4′-二甲氧基洋芹素-5-O-木糖葡萄糖苷(3),lethedosideA(4),7-羟基-4′-甲氧基-5-O-葡萄糖黄酮苷(5),7,3′-二甲氧基-4′-羟基-5-O-葡萄糖黄酮苷(6),7,4′-二甲氧基-5-O-葡萄糖黄酮苷(7),洋芹素-7,4′-二甲醚(8),木犀草素-7,3′,4′-三甲醚(9),羟基芫花素(10),金合欢素(11),芒柄花素(12)。结论:化合物1为新黄酮苷,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分离得到的5-O-黄酮苷化合物1-7具有抑制LPS诱导巨噬细胞生成NO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叶的黄酮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枸骨的叶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光谱学手段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 分别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金丝桃苷(4),3’-甲氧基大豆苷(5),异鼠李素(6),芒柄花素(7),山柰酚(8),槲皮素(9).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15.
蓝萼香茶菜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  王冰  张宁 《中草药》2006,37(8):1142-1144
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var.glaucoca-lyx(Maxin.)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及朝鲜、日本、原苏联远东地区。蓝萼香茶菜为民间药,性味苦、寒,具有健胃、清热解毒、活血等功能,用于治疗胃炎、脘腹胀痛、肝炎初期、感冒发热等。蓝萼香茶菜茎叶中主要含有蓝萼甲素、蓝萼乙素、蓝萼丙素、蓝萼丁素、蓝萼戊素(glau-cocalgxin E)、木栓酮、乙酰熊果酸、齐墩果酸、熊果酸、2α-羟基熊果酸、2α,3α-羟基熊果酸、ent-7β,14α,15β-三羟基-16-贝壳杉烯-3-酮、山香三萜二烯酸、阿江榄仁酸、毛花猕猴桃酸B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珍珠菜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系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中、西南、华东各省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等功效;在民间广泛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虫蛇咬伤、跌打损伤、妇女月经不调等症。为了阐明珍珠菜的活性成  相似文献   

17.
沙戟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新疆产沙戟的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及各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Ⅰ),山柰酚(Ⅱ),芹菜素(Ⅲ),柯伊利素(Ⅳ),异槲皮苷(Ⅴ),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Ⅵ),槲皮素-3-O-α-D-阿拉伯糖苷(Ⅶ)。结论:上述化合物均首次从沙戟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黄酮类成分。方法 淡竹叶提取物采用ODS、MCI、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槲皮素(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7-O-α-L-鼠李糖-3-O-β-D-芸香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1-6)-O-α-L-鼠李糖-(1-2)-O-β-D-木糖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1-2)-O-α-L-鼠李糖-(1-6)-O-β-D-葡萄糖-(1-2)-O-α-L-鼠李糖糖苷(6)、山柰酚(7)、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8)、异鼠李素(9)、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10)、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2-1)-O-β-D-葡萄糖苷(11)、异鼠李素-7-O-α-L-吡喃鼠李糖-3-O-β-D-芸香糖苷(1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3)、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烯-4-羰基-十二烷基(14)...  相似文献   

19.
黔产苗药石吊兰黄酮类成分含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贵州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石吊兰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为石吊兰药材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石吊兰中石吊兰素、总黄酮的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不同加工方法、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石吊兰中石吊兰素、总黄酮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该结果可为石吊兰药材质量标准提升及GAP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夏至草Lagopsis supina全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夏至草提取物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2个黄酮苷元,分别鉴定为芫花素(1)、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从夏至草提取物水部位分离得到10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基)-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基)-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9)、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10)、芦丁(11)、山柰酚-3-O-(6"-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银椴苷, 12)。化合物 34 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12 均为首次从夏至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