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按不同内固定方法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应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B组实施鹰嘴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随访期内X线片提示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按Aitken和Rorabeck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A组优良率:86.67%;B组优良率:9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关节面恢复不平整,断钉,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对鹰嘴骨折患者,应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和鹰嘴钩钢板固定两种方法均可达到较有效固定目的,应根据患者骨折特点选择适宜内固定方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肱三头肌肘关节脱位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AO-C3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8—2015-12诊治的48例C3型肱骨远端骨折,采用经肱三头肌肘关节脱位入路内固定23例(A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内固定25例(B组)。结果 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A组(94.5±3.5)分,B组(89.5±2.5)分,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P=0.038)。结论采用经肱三头肌肘关节脱位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3型肱骨远端骨折术中显露满意,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放置操作容易,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张力带钢丝和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1—2012-07采用张力带钢丝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尺骨鹰嘴骨折78例。31例ⅡA型骨折中,采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21例(张力带A组),钢板内固定10例(钢板A组)。47例ⅡB型骨折中,采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12例(张力带B组),钢板内固定35例(钢板B组)。结果 78例均获得平均33(12~89)个月随访。张力带A组与钢板A组的DASH、MEPS、VAS评分及肘关节丢失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带B组与钢板B组的DASH、MEPS、VAS评分及肘关节丢失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带组克氏针移位率(P=0.032)和内固定物取出率(P=0.008)明显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和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避免了术后出现疼痛和功能受限,但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克氏针移位率和内固定物取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4—2017-06诊治的80例AO-C型肱骨远端骨折,40例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内固定(A组),40例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钢板内固定(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结果 8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A组与B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相比,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在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粉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文  马建林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12):748-749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尺骨鹰嘴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尺骨鹰嘴粉碎骨折。结果本组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结果,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粉碎骨折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眭杰  方文  童立苗 《中国骨伤》2008,21(1):60-61
目的:比较尺骨鹰嘴钢板和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2种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63例,张力带内固定组(A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15-62岁,平均48.9岁。尺骨鹰嘴钢板内固定组(B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25~67岁.平均50.6岁。按Delee,JC(1984)分类方法,A组1A型5例,1B型8例,2型14例,3型7例,4型1例;B组1A型3例,1B型5例,2型6例,3型11例,4型3例。比较两组固定方法的疗效。结果:6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参照庞桂根疗效评价标准,B组:优20例,良7例,可1例,差0例;A组:优23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尺骨鹰嘴钢板和张力带都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尺骨鹰嘴骨折治疗体会,为临床选择尺骨鹰嘴骨折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分别采用"8"字钢丝、张力带钢丝、TiNi记忆合金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的86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依据庞桂根等的远期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组优良率61.8%,B组91.7%,C组93.8%;B组和C组的优良率接近,显高于A组。结论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8"字钢丝不应作为常规首选;张力带钢丝为有效可靠选择;TiNi记忆合金固定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20例)与张力带内固定(16例)治疗尺骨鹰嘴骨折36例的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5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张力带内固定者3例出现克氏针松动,刺激局部皮肤,1例出现骨折再移位。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定:A组优18例,良2例;B组优10例,良5例,可1例,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尺骨鹰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过程中,解剖型锁定钢板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张力带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尺骨鹰嘴接骨板与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尺骨鹰嘴骨折50例,分为接骨板治疗组(16例)和张力带钢丝治疗组(34例).结果获得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随访结果为:钢板组优14例,良1例,可1例;张力带组优30例,良2例,可2例.结论尺骨鹰嘴接骨板和张力带钢丝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和鹰嘴V形截骨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并探讨操作细节。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36例AO/OTA C3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外侧柱锁定板垂直放置内固定治疗。17例(A组)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和关节面通过提拉牵引肱三头肌和尺骨鹰嘴进行显露;19例(B组)采用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和关节面通过鹰嘴截骨和肱三头肌翻转进行显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随访记录患者患肘疼痛情况、力量、活动度和稳定性,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价肘关节总体功能。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5.0±10.4)min、(121.0±12.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0,P=0.123)。两组患者均获1年以上随访,A、B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3,P=0.405)。两组各有1例术后发生异位骨化;A组未发生切口感染,B组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静脉应用抗生素2周后治愈;两组均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肱骨远端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A、B组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分别为(102.0±12.6)、(99.5±1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1,P=0.501)。A、B组MEPS评分分别为(82.9±7.3)分和(81.3±7.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P=0.507);两组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42,P=0.659)。结论在C3型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中,通过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提拉尺骨鹰嘴可以显露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和关节面,复位后行稳固固定,可取得与鹰嘴V形截骨入路治疗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和鹰嘴V形截骨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并探讨操作细节。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36例AO/OTA C3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外侧柱锁定板垂直放置内固定治疗。17例(A组)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和关节面通过提拉牵引肱三头肌和尺骨鹰嘴进行显露;19例(B组)采用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和关节面通过鹰嘴截骨和肱三头肌翻转进行显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随访记录患者患肘疼痛情况、力量、活动度和稳定性,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价肘关节总体功能。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5.0±10.4)min、(121.0±12.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0,P=0.123)。两组患者均获1年以上随访,A、B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3,P=0.405)。两组各有1例术后发生异位骨化;A组未发生切口感染,B组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静脉应用抗生素2周后治愈;两组均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肱骨远端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A、B组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分别为(102.0±12.6)、(99.5±1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1,P=0.501)。A、B组MEPS评分分别为(82.9±7.3)分和(81.3±7.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P=0.507);两组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42,P=0.659)。结论在C3型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中,通过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提拉尺骨鹰嘴可以显露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和关节面,复位后行稳固固定,可取得与鹰嘴V形截骨入路治疗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克氏针张力带、重建钢板联合张力带及鹰嘴解剖钢板固定尺骨上段合并鹰嘴骨折3种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8个自愿捐献的新鲜成人尸体肘关节标本,均为男性;年龄26~43岁,平均34.8岁。于尺骨上段及尺骨鹰嘴分别截骨制作尺骨上段合并鹰嘴骨折模型。每个标本分别采用克氏针张力带(A组)、重建钢板联合张力带(B组)及鹰嘴解剖钢板(C组)3种方式对骨折端固定。采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记录载荷-位移曲线,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采用骨折端压缩位移为2 mm时所加的载荷值进行评价。结果实验过程中未出现克氏针退出、钢板螺钉断裂、标本破坏,标本与夹具固定无松动。3组标本均表现为位移随载荷增加而逐渐增长,但B、C组的载荷-位移曲线斜率明显高于A组。当骨折端压缩位移为2 mm时,A、B、C组的所加载荷值分别为(218.6±66.9)、(560.3±116.1)、(577.2±137.6)N,B、C组所加载荷值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5,P=0.763)。结论尺骨上段合并鹰嘴骨折多为不稳定骨折,重建钢板联合张力带、鹰嘴解剖钢板固定均能满足要求,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不够牢固,临床上应避免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尺骨鹰嘴截骨Hobert螺钉固定治疗肱骨远端B3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16例肱骨远端B3型骨折患者均采用尺骨鹰嘴截骨的方法显露,Hobert螺钉固定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复位后张力带固定.对手术入路、内固定的使用、术后并发症及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3周.肘关节平均活动范围5°(伸)~143°(屈).参照Cassebaum标准: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7.5%.结论 尺骨鹰嘴截骨Hobert螺钉、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远端B3型骨折暴露充分,固定可靠,适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2种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骺骨折,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13-12应用2种方法治疗42例MorreyⅢ型尺骨鹰嘴骨骺骨折。依据年龄、体重分为2组,采用克氏针联合吸收线治疗27例,采用单纯可吸收线"∞"字结扎治疗15例。结果 2组获得随访(13.21±6.56)个月。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内固定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的骨折愈合率为97.67%,Mayo评分优良率86.05%。结论儿童尺骨鹰嘴骨骺骨折的诊断存在一定难度,MorreyⅢ型骨折常需手术治疗。2种可吸收张力带法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骺骨折均有效,可避免二次住院取内固定,短期疗效满意,可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岁以上获随访患者58例,患者均为AO分型中的C型骨折,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成A组(肱三头肌舌形瓣组)20例及B组(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38例,评价两组术后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方面差异,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组间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58例患者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1.6±11.9)个月。骨折愈合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B组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均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术后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评分优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对于老年C型肱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肱骨髁间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共7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根据采用的手术入路分为内外侧联合入路组(A组,n=36)、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B组,n=36)。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X线暴露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少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肘关节功能评价及格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方式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时间少,X线暴露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好,优于内外侧联合入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伴或不伴尺骨茎突骨折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2010年5月收治的182例伴或不伴尺骨茎突骨折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5例伴尺骨茎突骨折(A组),107例不伴尺骨茎突骨折(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42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3例;B组分别为63例及44例。A组尺骨茎突骨折均未作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其中A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B组为20个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A组4例(5.3%)、B组6例(5.6%)患者出现腕关节尺侧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P=0.802)。X线片示两组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A组愈合时间为(10.9±2.7)周,B组为(11.6±2.3)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0,P=0.062)。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腕关节屈伸、桡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及手握、捏力均相似(P>0.05)。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A组优24例,良43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89.3%;B组优35例,良57例,可10例,差5例,优良率8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03,P=0.839)。A组闭合复位外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以上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对于伴尺骨茎突骨折的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复位对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骨折治疗中Cable-pin系统和克氏针张力带(tension band wiring,TBW)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尺骨鹰嘴骨折病人36例,根据所使用内固定种类的不同分为Cable-pin系统治疗的Cable-pin组(19例)和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的TBW组(17例),对每组病人术中情况、远期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3.00±4.68)个月。Cable-pin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2.3)周、78.9%和10.5%,TBW组分别为(16.0±2.2)周,58.8%和,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le-pin组在手术出血量、术中耗时分别为(66.4±11.0)ml和1.5±0.6)小时,TBW组分别为(71.6±9.8)ml和(1.6±0.5)小时,两组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时,Cable-pin系统利于骨折愈合,固定可靠及并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髌骨针张力带固定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olton Ⅲ、Ⅳ型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12诊治的82例Colton Ⅲ、Ⅳ型尺骨鹰嘴骨折,41例采用切开复位髌骨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针组),41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结果 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6(6~24)个月。髌骨针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与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方面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髌骨针组与锁定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比较,髌骨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Colton Ⅲ、Ⅳ型尺骨鹰嘴骨折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术后疼痛缓解更快,肘关节功能恢复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尺骨鹰嘴骨牵引与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手法整复配合骨牵引治疗(牵引组,51例)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内固定组,51例)。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3个月按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牵引组优良率98. 0%,闭合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98. 0%,两组优良率相同。结论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操作简单、创伤小,对于伸直型骨折尤其对于学龄期前后儿童治疗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