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初步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提高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植骨融合率,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方法:对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整复,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经病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及后外侧植骨治疗。结果:术后1周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20mm恢复至平均35mm,占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94.5%;后凸Cobb角(病椎术后上下终板连线的夹角)由术前的平均27°矫正至平均4.5°。23例术后6个月以上的患者Cobb角丢失不超过1°,椎体前缘高度丢失不超过2mm,椎体植入骨碎块全部成活,有骨小梁形成。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后路经椎弓根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手术矫形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自2006年8月~2010年3月对1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采用经椎弓根截骨脊柱短缩矫形术式治疗.结果 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术前JOA评分平均(13±1.75)分,术后平均(20.98±2.40)分,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改善率0.504±0.121.术后Frankel分级5例由C级恢复到D或E级,9例由D级恢复到E级;术前后凸Cobb角(34.20±10.43)°,术后Cobb角(2.94±2.73)°,术后平均畸形矫正率85%以上.末次随访显示所有椎间截骨面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并发症.结论 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具有减压充分、矫正率高,而且创伤较小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有限截骨矫形并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8-07-2013-12采用有限截骨,椎弓根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deics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法)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量X线侧位片Cobb角,评价后凸畸形的纠正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40.1°,术后8.4°;VAS评分术前平均7.2分,术后2.9分;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3.4分,术后24.1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植骨牢固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有限截骨矫形可获得满意的减压及矫形效果,重建脊柱序列和稳定性,是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后外侧融合对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60例均为单一节段无脊髓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30例,行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并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行后外侧融合;B组30例,仅行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未做植骨融合。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比较各项指标的结果。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腰椎JOA评分法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各项指标及其矫正度和丢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脊髓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后外侧融合与否对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植骨与非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试验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47.3±12.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术。对照组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50.2±11.2)岁;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12个月伤椎的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Nab评分及术后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及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VAS及前缘高度百分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6);术后1周及术后3、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Cobb角均有显著降低(P<0.001)。根据MacNab评分,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伤椎植骨组30例,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治疗;单纯固定组26例,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Cobb角以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分变化。结果 5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0月,平均(15.8±3.7)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组内比较,两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时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植骨组明显优于单纯固定组。两组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能减少椎体高度丢失以及后凸畸形的复发加重,降低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78例)和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固定,7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高度百分比、矢状位Cobb角、椎管面积.采用改良Prolo功能评...  相似文献   

8.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26例,术前检查示伤椎压缩20%~65%,平均压缩45%,后突角23°~35°,平均28.5°。65%患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 a(观察椎体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1±0.4)h,平均透视时间(16±5)min,平均出血(480±40)mL。所有病例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现象,术前AMS评分为(42.5±11.4)分,术后1 a AMS评分为(78.5±10.2)分,术后1 a AMS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且能够维持脊柱稳定性,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65岁以上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椎弓根螺钉稳定性、脊柱融合率、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结果 32例患者获得术后平均1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螺钉稳定性及骨融合良好。VAS评分、Cobb角矫正、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入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2011-03-2015-05收治的26例脊柱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全部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神经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测术前、术后初期(3天内)、末次随访(术后1年左右)时胸腰段Cobb角、腰背痛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以及脊髓神经损伤ASIA分级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下腰痛JOA评分、腰背痛VAS评分及后凸畸形均有明显改善。术前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为28~58°、平均(40.28±5.66)°,术后2~10°、平均(6.12±3.76)°,平均畸形矫正率86.2%,下腰痛JOA评分标准术前评定为(10.38±1.56)分,术后评定为(22.76±2.23)分,腰背痛VAS评分术前5~8分,平均(6.72±0.33)分,术后2~4分,平均(2.93±0.64)分,以上指标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6例C级5例改善至E级,1例为D级,16例D级15例改善至E级,1例仍为D级;至末次随访,Cobb角矫正丢失角度不明显(1~3°),平均(1.85±0.68)°,平均矫正丢失率3.8%,与术后初期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面均于术后6个月左右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脊柱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可重建胸腰段矢状面生理曲度,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和神经减压,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的32例胸腰椎骨折。观察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本组手术时间(72.5±9.2)min,术中出血量(50.4±12.3)ml。32例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弓根钉松动、断裂,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Cobb角及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等优点,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椎弓根椎体去松质骨切除治疗儿童胸腰段半椎体并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自2006年12月~2011年6月收治的儿童胸腰段半椎体并侧后凸畸形7例均行经椎弓根椎体去松质骨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随访6~48个月,平均(24.8±3.5)个月.手术时间160~200 min,平均(182±25) min.术中出血量1200~2000 ml,平均(1520±200)ml.固定融合节段4~10节.脊柱侧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50.5±16.3)°矫正到术后1个月(16.7±5.4)°,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48.9±21.5)°矫正到术后1个月(19.8±10.7)°,3例有神经系统损伤者平均JOA评分由术前(8.0±1.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24.0±1.5)分.结论 儿童胸腰段半椎体并侧后凸畸形应尽早手术干预,经椎弓根椎体去松质骨切除技术能达到满意矫正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及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另一侧椎弓根通道植骨。X线片评价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4(10±2)个月,无内固定物失效,胸腰椎高度和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骨折愈合良好。结论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及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减少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的丢失,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穿刺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6例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Denis三柱分型均为不稳定骨折,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指针明确。在C臂机定位下行椎弓根穿刺,透视穿刺针,正、侧位片确认位于椎弓根内合适位置,切开皮肤约1.5 cm,依次攻丝,植入万向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和固定。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测量Cobb角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切口感染、神经根或者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5~80(60±15)min,术中出血量40~110(85±10)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32个月。VAS术前7.8分±1.1分、术后2.0分±0.6分;Cobb角术前45.1°±3.5°、术后6.3°±3.6°;两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内固定取出后复查X线Cobb角为7.8°±1.4°,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术后1个月ODI评分8.0分±0.6分,取出内固定ODI评分6.5分±0.8分(P0.05)。术后12~26个月取出内固定,无内固定断裂患者。结论后路经皮穿刺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适合无需减压(或椎管探查)的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15.
改良漏斗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郭剑  陈中  李永欢  张斌  李永甫  韩明远 《中国骨伤》2012,25(12):992-996
目的:分析改良漏斗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并联合改良椎弓根漏斗伤椎内植入自体髂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严重压缩性骨折9例、爆裂性骨折26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1~66岁,平均34.6岁。术后通过X线片动态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CT评估植骨效果并最终测定植骨区CT值;神经功能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疼痛按照视觉模拟评分。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37个月,平均19.7个月。无神经损伤加重,术前11例神经功能部分损害者有至少1级的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伤椎内植骨填充良好,6个月内全部融合,植骨区无贯通式腔隙。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50.17±8.26)%恢复至术后(90.79±4.85)%,末次随访时(内固定取除后6个月)为(90.34±4.03)%;Cobb角由术前(28.70±6.24)°恢复到术后(7.26±3.79)°,末次随访时为(7.34±4.05)°。末次随访伤椎植骨区平均CT值均明显高于邻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为1.06分。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复位并联合改良漏斗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简便、安全且经济,伤椎空腔内植骨效果良好,可有效防止伤椎高度再丢失和进行性后凸畸形,最大程度地保留脊柱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0—2017-09诊治的30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进行伤椎置钉与椎弓根植骨。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植入异体骨患者未出现明显排斥反应。术后行CT检查内固定在位,植骨愈合良好。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7~1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27.3±0.4)分,疼痛VAS评分(1.2±0.5)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值(89.9±0.5)%,Cobb角(3.5±0.4)°,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更有利于伤椎高度的维持及患者脊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3年4月5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随机分为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对照组(后正中入路)各2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或椎间cage加后外侧植骨融合两种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差异。方法对腰椎滑脱51例行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27例(A组),行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间cage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24例(B组)。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滑脱角、滑移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椎间隙高度、术后融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后路固定联合椎间cage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在术后椎间隙高度维持、融合率较椎体间植骨融合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者骨折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比:术前为49.2%±15.7%,术后3 d及3个月分别为99.2%±4.5%、91.1%±5.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为32.3°±9.6°,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分别为3.5°±3.4°、3.9°±3.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除5例A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较术前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骨粒经椎弓根植入伤椎及后外侧内固定治疗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A组),并与仅行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治疗的2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B组)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影像学指标、疼痛VAS评分及脊髓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8(15±2.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评估:两组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结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及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