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良Salter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良Salter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姜世平,葛宝丰,张功林,张军华,王世勇我科自1989年以来,采用改良Salter术式治疗5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取得良好效果。方法外科显露及髂骨截骨同Salter截骨术。在截骨术中,尽可能远的行骨膜下显露。用...  相似文献   

2.
股骨截骨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股崩溃截骨与髓臼成形在纠正先天性髋脱位畸形中的作用。方法:以股骨短缩去旋转截骨为主的一期综合手术矫正先天性髋脱位的全部畸形。结果:术后2年随访评分,手术矫正的32髋中,优25髋,良3髋,优良率87.5%,可2髋,差2髋。结论:关节间的压力和髋臼的包容差是引起并发症的关键所在,以股骨短缩去旋转截骨为主的综合手术是大龄先天性髋脱位纠正畸形的理想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盆Salter截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渐发脱位的原因.方法 采用骨盆Salter截骨治疗63例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7例术后发生渐发脱位,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89个月.术后发生渐发脱位7例中,3例因术后关节囊松弛,不能有效维持关节稳定性,通过佩带髋外展支具后髋关节恢复稳定;2...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对1985年~1995年手术治疗的106例(128侧)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了随访,发现有7例再脱位。根据X线片上髋臼指数、头滴骶比值、股骨头上移程度,对再脱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再脱位与多因素作用有关,主要是手术后髋臼指数回升,髋臼内软组织残留,股骨颈前倾角过大和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压力过大。提示防止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应针对造成再脱位的原因,采用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alter截骨术结合部分改良术式治疗1.5~3岁幼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CDH)的疗效。方法应用Salter截骨术结合部分改良术式治疗幼儿CDH 48例(51髋)。结果本组获3~60个月随访,平均42个月,术前髋臼平均指数33°(28~42°),术后髋臼平均指数14.5°(11~20°)。结论 Salter截骨术结合部分改良术式治疗幼儿CDH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效果肯定;同时结合部分改良术式的联合应用使幼儿CDH的诊治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截骨与髋臼成形在纠正先天性髋脱位畸形中的作用。方法:以股骨短缩及旋转截骨为主的一期综合手术矫正先天性髋脱位的全部畸形。结果:术后三年随访评分;手术矫正的30髋中,优23髋、良3髋,优良率86.7%,可2髋,差2髋。结论:关节间的压力和髋臼的包容差是引起并发症的关键所在。以股骨短缩及旋转截骨为主的综合手术是大龄先天性髋脱位纠正畸形的理想手术。  相似文献   

7.
改良关节囊旁髂骨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改良关节囊旁髂骨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切开关节囊,加深加宽髋臼,复位股骨头,股骨近端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短缩截骨,降低关节囊内压力;关节囊旁髂骨截骨骨块及短缩截骨块嵌入髋臼上缘,增加股骨头的包容,结果:经1.6-5.6年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4例,良19例,可5例,差2例,手术优良率88.3%,结论:改良关节囊旁髂骨截骨术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是儿童常见先天性疾病,目前仍有许多CDH患者就医较晚,如何提高这些大龄CDH的治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院自1997年5月至2000年10月应用髋臼成形术+股骨粗隆下截骨术联合治疗此病13例,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13例14髋,均为完全脱位。男2例,女11例,单侧12例,双侧1例。年龄6~14岁,平均9.6岁。髋臼指数40度~60度,前倾角40度~90度,颈干角140度~160度。 二、手术方法 经髋关节前外侧入路,常规切断内收肌、髂腰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股骨粗隆下截骨短缩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7例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中CroweⅢ型2例,CroweⅣ型5例。采用股骨粗隆下截骨短缩结合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5例进行了髋臼结构性植骨。术后随访Harris评分、肢体长度、步态、Trendelenburg征以及放射学改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9.1个月,股骨截骨处及髋臼植骨均愈合,旋转中心平均下降53mm(39~63mm)。Harris评分由术前35.9分(32~42分)转为术后84.6分(68~96分);其中疼痛评分术前为14.3分(10~20分),术后为40.3分(30~44分)。屈髋活动度术前平均为85.7°(60°~125°),术后为84.3°(70°~100°)。1例Trendelenburg征术后持续阳性;2例术后出现股神经损伤表现,术后6周恢复。无感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短期随访表明,股骨粗隆下截骨短缩结合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找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90年~2000年手术治疗的99例(128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了随访,根据X线片上髋臼指数、CE角、前倾角的测量,对再脱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4例再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手术中髋臼指数矫正不够及术后回升,髋臼内间充物残留,股骨颈前倾角过大。结论:在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行手术治疗时,一定要仔细进行术前准备,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手术计划;手术时应考虑到会引起再脱位的各种因素,尽量纠正。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为0.38%,对于错过早期治疗或早期治疗失败的病例,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手术治疗,本院从2000年7月~2005年2月共收治此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1例,经Pemberton髋关节囊周围截骨术结合股骨旋转截骨术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1977年5月-1983年10月,曾一期采取切开复位、髋臼造顶和股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CDH)75例,其中26例33个髋关节获得平均12.7年的随访。没有文献中的Mckay临床评定标准和SeverinX线评定标准对本组病例做了疗效评价。其临床优良率为85%,X线优良率为73%;术前髋臼指数平均为35度,术后降到18.1度,术前股骨头上移平均为3.5cm,术中短缩股骨2.1cm,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发病率为4‰~10‰。严重脱位、新生儿期漏诊或治疗不当,常导致患儿成年后因真臼或假臼的骨关节炎而就诊。对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如股骨截骨、髋臼截骨、髋关节融合和髋关节成形术等,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最终需要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这类患者大多为中青年,髋臼和股骨上段解剖结构严重畸形,手术难度大,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女,36岁,农民,因土塌方砸伤右髋部90天入院。于3个月前干活时被塌方的土块砸伤双下肢,摔倒在地,以右侧为重,伤后右髋部痛,不能活动、上半身未砸伤。经外院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经牵引复位治疗无效而转入本院。查体:一般状况尚可,神态清醒,心肺无异常,右髋部轻度畸形。关节活动受限,压痛明显。右膝关节僵硬,右下肢肌肉萎缩。X线片示: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前下方一约3×1cm~2骨缺损。入院后经骨牵引2周,行手术治疗。手术将股骨头部骨折片用螺钉内固定,髋关节复位粗隆间骨…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2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先天性髓关节脱位术后再次脱位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本院收治的26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病例,探讨再脱位的原因,并结合2次手术的随访资料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2次手术正确处理引起脱位的病理改变,随访2年以上,髋关节复位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1例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正确分析每一例患儿引起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选择恰当的术式、正确的手术操作来矫正这些病理改变、充分合理的植骨是预防再脱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一期Salter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截骨在3~8岁延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LDH)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2008年4月对3-8岁之前未经治疗的34例(39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无术前牵引的一期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共34例(39髋),男5例,女29例;右髋16例,左髋17例,双髋3例;按照Tonnis分级,Ⅱ级4髋,Ⅲ级16髋,Ⅳ级19髋,术前髋臼指数平均33°(28°~42°);手术年龄平均4.5岁(3~8岁).[结果] 术后病人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5年(2.5~4年3个月),术后改善髋臼指数平均15.5°(10°~20°),1髋(2.5%)半脱位,1髋(2.5%)发生股骨头坏死征.按照Mckay临床评定标准,其中优11髋(28%),良23髋(59%),可3髋(8%),差1例(3%),优良率89%.Severin X线评定标准:优13髋(33%),良23髋(59%),可2髋(5%),差1例(3%),优良率92%.[结论] 一期联合手术无需术前牵引,能同时纠正髋关节软组织和骨性病理改变.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关节功能优良率.减少患儿痛苦及住院时间.效果优良,值得在适合的病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患者,男,22岁,因重物砸伤致右髋、右大腿肿胀、腹股沟区疼痛1.5 h,于2009年5月17日收住入院.患者为建筑工,在搬运重物时,重物倒塌,砸伤右髋、右大腿,当即致右髋和右大腿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当时患者无昏迷、胸闷气促、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比较单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与联合股骨粗隆下旋转缩短截骨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对采用单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或Pemberton髋臼成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旋转缩短截骨手术治疗且获随访的141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7例采用单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治疗(单纯髋臼成形手术组),男12例,女45例,年龄3~8岁;84例采用Pemberton髋臼成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旋转缩短截骨手术治疗(联合手术组),男15例,女69例,年龄4~9岁。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年进行Severin放射学评价,并采用Mckay临床评定标准评价2组疗效。结果:单纯髋臼成形手术组患者随访30~52个月,平均38个月;联合手术组患者随访32~51个月,平均37个月。单纯髋臼成形手术组7例再脱位,4例股骨头坏死,5例关节僵硬;联合手术组无再脱位、股骨头坏死、患肢缩短,2例关节僵硬。术后2年McKay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单纯髋臼成形手术组优27髋,良18髋,可12髋;联合手术组优52髋,良25髋,可7髋。联合手术组疗效优于单纯髋臼成形手术组。Severin X线评定标准结果:单纯髋臼成形手术组优27髋,良15髋,可15髋;联合手术组中优53髋,良22髋,可9髋。联合手术组优于单纯髋臼成形手术组。结论:与单纯髋臼成形手术相比,联合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在术后减少严重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联合手术组患者对术后综合结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