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8—2018-10采用PKP治疗的7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伤椎Cobb角。结果 71例均获得平均11(6~21)个月随访,1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椎体中央高度较术前增加,伤椎Cobb角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切口小,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共对26例胸腰椎OVCF患者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行PKP治疗,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56~78岁,平均66岁。共有伤椎35个。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7.96±0.95分,后凸Cobb角为18.42°±5.98°,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为19.08±2.28mm,中部高度为17.02±1.72mm。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行VAS评分,并摄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中柱高度,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PKP手术,手术时间15~75min,平均34min;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3~6ml,平均4.8ml。未出现神经损伤、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等并发症,伤椎内骨水泥分布良好。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42±0.39分和2.01±0.37分,Cobb角分别为7.77°±0.77°、8.71°±0.81°;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2.00±1.73mm、21.28±1.24mm,中部高度分别为20.80±0.75mm、19.64±1.12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伤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6例,其中61例82个椎体接受PVP治疗,男21例29个椎体,女40例53个椎体,年龄65~96岁,平均78.3岁;45例55个椎体接受PKP治疗,男17例21个椎体,女28例34个椎体,年龄68~90岁,平均77.1岁。术前及术后1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伤椎高度,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PVP组术前和术后1d VAS分别为6.7±1.4分和2.1±0.7分,PKP组分别为6.9±1.2分和2.2±0.9分,每组术后VAS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55例、PKP组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2.4±1.8mm和9.2±2.2mm,术后12个月随访伤椎高度分别丢失0.8±0.5mm和1.9±0.8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28例33个椎体,PKP组15例17个椎体,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随访期间PVP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9例,PKP组6例,两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效果均较好;PKP的复位效果优于PVP,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术后椎体高度再次丢失较明显;两者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同一椎体一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对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7-06采用一侧PVP与对侧PKP治疗的31例(33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以及椎体前缘、椎体中部、PVP侧与PKP侧高度变化。结果两侧骨水泥注入量以等量注入为原则,单侧注入平均3.2(1.5~4.0)ml。单个椎体手术时间22~35 min,平均30 min。本组5例(椎)发生骨水泥渗漏,PVP侧4例,PKP侧1例。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椎体前缘、椎体中部、PVP侧与PKP侧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侧PVP与对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对椎体的复位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01采用PKP治疗的15例胸腰椎转移性骨肿瘤。比较术前及术后3 d疼痛VAS评分及椎体高度。结果 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均为椎体外侧渗漏,未发现椎体前方渗漏。术前疼痛VAS评分为(7.20±0.77)分,术后3 d为(2.53±0.92)分;术后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40,P0.001)。术前椎体高度为(19.90±2.44)mm,术后3 d为(20.00±2.43)mm,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0,P=0.070)。结论采用PKP治疗胸腰椎转移性骨肿瘤可以取得改善疼痛症状、维持脊柱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该手术看似与常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相似,但其实存在许多不同特点,需要重新学习并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184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分为PVP组(98例)和PKP组(86例)。比较2组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s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功能障碍评分(ODI)。结果 2组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术后1周和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伤椎椎体压缩率和后凸Cobb's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KP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均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与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有良好止痛效果。PKP较PVP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效果更为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12诊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PVP治疗51例,采用PKP治疗9例。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1周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12个月VAS评分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伤椎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且术后12个月伤椎Cobb角较术后1周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伤椎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但术后12个月伤椎椎体高度较术后1周有所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且创伤较小,操作简单,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3—2016-01采用PKP治疗的30例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记录骨水泥注入总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结果 30例(67椎)骨水泥注入总量为364.5 ml,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5.44±0.78)ml。术后4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率5.97%),椎间隙渗漏1例,椎旁渗漏3例。30例获得6~8(7.05±0.85)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1例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再骨折率为3.3%。术后1 d 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Cobb角小于术前,末次随访时Cobb角大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其短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中使用分步筑墙法注入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03采用分步筑墙法PKP手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26例(28椎),术中使用分步调制骨水泥及分次推注骨水泥的方法。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的伤椎前、中柱高度、Cobb角、VAS评分、ODI指数。结果术中每个椎体推注骨水泥(5.3±1.6)ml。术后X线片显示骨水泥填充良好,2例发生骨水泥侧方渗漏,1例椎间隙渗漏,早期1例前方渗漏,未出现骨水泥渗漏进入椎管。病检结果: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骨、死骨组织、骨组织伴钙化。本组26例术后均获随访8~28个月,平均17.9个月。术后3 d及术后1年时伤椎前、中柱高度、Cobb角、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d与术后1年随访时,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中采用分步筑墙法注入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骨不连能明显缓解疼痛和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自2009-06—2014-12采用PKP治疗OVCF 46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4.7个月。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由术前的平均(47.2±11.6)%恢复到术后的(72.5±15.4)%;VAS评分术前为(8.5±1.3)分,术后为(2.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70.4±11.3)%,与术后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符合微创概念及老年人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11年5月,应用自行设计的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32个椎体)。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57~85岁,平均76.9岁。骨折累及节段:T112个,T1211个,L17个,L25个,L33个,L44个。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对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在X线片上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骨水泥渗漏及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术后腰背部疼痛均明显减轻。30例患者于术后1周和6个月获随访。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8.2±1.3)、(1.5±0.9)和(1.9±0.5)分,ODI分别为82.4%±15.0%、17.8%±9.5%和23.0%±8.6%,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9.5±3.2)、(24.8±3.0)和(24.0±2.6)mm,中部高度分别为(18.5±3.4)、(23.7±3.7)和(22.8±3.5)mm,Cobb角分别为(14.9±7.5)、(7.6±6.0)和(8.3±6.0)°。术后1周及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近期内可有效恢复骨折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矫正畸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6月采用PKP治疗31例(3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10例,女21例;年龄64~80岁,平均70.7岁。均为轻微外伤所致,病程1~13 d。病变椎体位于T128例、L19例、L212例、L42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症状;摄X线片测量病变椎体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行骨折复位及预防椎体塌陷评估。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中透视见11例椎体(35.5%)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渗漏至椎体前侧3例,椎体侧方4例,沿穿刺通道渗漏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1.5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1±1.2)、(2.5±0.6)、(2.3±0.8)分;Cobb角分别为(30.2±5.3)、(21.3±3.6)、(23.5±3.8)°;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3.98±4.62)、(22.03±4.93)、(22.56±4.34)mm。术后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预防椎体塌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57~84岁,平均71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lO年.术前行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中取椎体内组织进行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伤椎前缘相对高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7个月.术前与术后1 d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分别为(34.7±3.1)%和(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70.2±2.5)%,与术后1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及ODI评分分别为8.7±0.4和89.1±2.7,术后1 d分别为2.3±0.7和31.7±3.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0.2和29.1±2.7,与术后1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指标数据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椎体成形组和椎体后凸成形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变化,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微创优点,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较好的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7例共169个椎体,分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疼痛强度视觉模量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矫正程度、骨水泥渗漏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视觉模量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改善,伤椎高度恢复,椎体后凸部分矫正,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疼痛指数无加重;但两组间比较,治疗效果及骨水泥渗漏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单侧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来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3月,7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所选患者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其中T1111例,T1229例,L124例,L28例。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及Cobb角;术后X线及CT扫描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8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比值由术前(45.8±9.8)%恢复至术后(21.5±5.4)%,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4.2±5.5)%,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28.1°±2.8°恢复至术后19.2°±3.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1.2°±2.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9±0.8、37.4±4.9,术后3 d分别为2.3±0.6、28.2±4.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分别为2.2±0.6、27.4±4.2,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适应证主要以骨密度值及椎体压缩形态判定,注射剂量及再骨折风险为并发症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贾璞  李元  唐海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7):481-483,506
目的探讨单一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8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高龄(80岁及其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例,男性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82.2±1.9)岁。共45个椎体,均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压缩骨折椎体后壁均完整。全部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单侧入路、单一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患者平均能在术后第2天下床行走,未发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椎体前缘、中部及后缘平均高度分别由术前的(2.17±0.82)cm、(1.75±0.66)cm、(2.95±0.43)cm增至术后的(2.40±0.73)cm、(2.11±0.51)cm、(3.00±0.45)cm,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 h患者胸腰背痛均有缓解,术前、术后48 h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骨折椎体高度,明显缓解疼痛,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8.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3年8月至2008年6月,治疗椎体后壁完整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5例(48椎),男2例,女33例;年龄64~86岁,平均74.2岁.患椎压缩程度为75.8%~80.1%,平均77.0%.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进针,建立工作通道后放入可扩张球囊,行"扩张-放松-再扩张"渐进式复位,扩张压力不超过150 psi(1 psi=6.89 kPa).复位基本满意或球囊达椎体皮质时停止扩张,取出球囊,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将可显影骨水泥低压注入椎体.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椎体前缘、中部及后缘平均高度分别由术前(0.8±0.1)cm、(0.8±0.2)cm和(2.1±0.8)cm增至术后第3天(1.2±0.3)cm、(1.3±0.2)cm和(2.3±1.0)cm,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28.2°±5.2°矫正至术后19.1°±4.9°.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7.4±1.7)分(5.5~9.4分)降至术后第3天(1.8±1.1)分(0~3.0分).SF-36健康调查评分由术前(33.2±7.1)分提高至术后第3天(42.7±7.9)分.结论 通过改进穿刺复位方法及控制球囊扩张压力,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本组OVCF共468例,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PKP治疗,累及T6~L5共608个椎体.其中男性93例120椎, 女性375例488椎,年龄54~94岁,平均68.2岁.单椎体360例,双椎体76例,三椎体32例.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伤椎高度测定及胸腰段脊柱后凸角度等指标评估PKP术的疗效,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 412例(540椎)术后得到6个月~5年随访,平均3.6年.本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前VAS评分(8.26±0.98)分,术后2天降低到(1.63±0.83)分,末次随访时(1.85±0.89)分(P<0.01).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1.62±0.94)分下降到术后2天的(0.18±0.45)分, 末次随访时(0.21±0.54)分(P<0.01).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3.15±0.83)分改善到术后2天的(1.41±0.56)分,末次随访时(1.47±0.62)分(P<0.01).术后X线检查,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前椎体前、中份高度分别为(19.39±2.22) mm、(19.19±2.06) mm,术后2天改善到(24.47±2.04) mm、(24.38±1.93) mm,末次随访时(23.88±2.25) mm、(23.57±2.12) mm(P<0.01).胸腰段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20.28°±4.64°,术后2天12.2°±4.36°,末次随访时13.12°±3.38°(P<0.01).本组73椎(12%)发生骨水泥渗漏,除2例术后出现神经损害表现经对症治疗缓解外,其余均无不适主诉.末次随访时,18例(4.4%)出现疼痛复发或出现新的疼痛,16例(3.9%)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再次行PKP治疗.结论 PKP治疗OVCF,是一种安全、复位可靠、止痛效果确切的脊柱微创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50岁以上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50~61岁,平均54.5岁,累及T11~L2共36个椎体.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填充物均应用MIIGX3人工骨.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止痛药使用评分、伤椎高度及胸腰椎后凸角度等指标评估PKP术的近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2.5min/椎,出血量平均38.5ml,椎,MIIGX3填充量平均5.0ml/椎,无肺栓塞、MIIGX3渗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2年6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8.5±0.8分,术后2d时降低到2.2±0.8分,末次随访时为2.5±0.8分;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1.8±0.6分下降到术后2d的0.2±0.6分,末次随访时为0.3±0.5分;伤椎椎体前、中柱高度分别由术前的21.5±3.1mm、20.3±2.9mm,改善到术后2d的24.6±2.8mm、24.3±2.1mm,末次随访时为24.4±2.6mm、24.1±2.5mm: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18.5°±4.5°,术后2d改善为13.5°±3.5°,末次随访时为14.0°±4.5°.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影像学复查示术后MIIGX3充填均匀,术后3个月时已基本吸收.为自体松质骨替代.结论:PKP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复位可靠、止痛效果确切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