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成为共识的今天,靶向治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EML4-ALK是近期发现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新的分子亚型.在亚洲、女性、无或轻度吸烟、肺腺癌患者中的高检出率及ALK抑制剂PF-02341066在Ⅰ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的良好疗效使EML4-ALK成为非小细胞肺癌又一靶向治疗点.  相似文献   

3.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个致癌基因,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生过程。以EML4-ALK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成为治疗NSCLC的焦点,包括crizotinib在内的多种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临床前期研究及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中疗效显著。然而,随之出现的耐药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现对EML4-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克服耐药的新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每年新发肺癌患者中有大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而其中又有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1]。近年来随着对癌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以特定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针对EGFR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而开发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  相似文献   

5.
<正>肺癌全球每年新增病历约160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85%[1]。EML4-ALK在肺癌中的阳性率大致约7%[2],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基因突变很少同时存在。针对这一NSCLC新的靶点,本文就EML4-ALK及其特征、致病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等综述如下。EML4、ALK、EML4-ALK简介EML4位于人类染色体2p21,由三部分组成:氨基酸末端碱基区、疏水的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区、WD重复区;ALK位于人类染色体2p23,含29个外显子,全长728kb,具有RTK三个部分:跨膜区、胞外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存在可导致肿瘤发生与发展的驱动基因突变,包括EGFR、ALK、ROS1、KRAS、c-MET、HER2、RET、NTRK、PIK3A等,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模式已经从基于组织病理分型的传统化疗、放疗,发展到基于分子病理分型、个体化的分子靶向治疗模式。分子靶向治疗相较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EML4-ALK融合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K-ras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98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18、19、20、21外显子)基因和K-ras(12、13、61密码子)基因的突变.用荧光PCR法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的表达.用x2检验来分析EML4-ALK融合基因与EGFR、K-ras基因在NSCLC中的相关性.结果 98例样本中6例有EML4-ALK基因表达,表达率为6.1%,32例(32.7%)发生了EGFR基因突变,21例(21.4%)发生了K-ras基因突变.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与患者年龄有关(x2=5.35,P=0.021),与性别(x2=0.48,P=0.491)、吸烟(x2=0.11,P=0.739)、组织学类型(x2=1.65,P=0.648)、腺癌分化程度(x2=1.59,P=0.452)无关.98例患者中,未发现有EGFR基因突变、K-ras基因突变和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同时存在的病例.结论 EML4-ALK融合基因代表了NSCLC的一个新的分子亚型,EML4-ALK融合基因与NSCLC患者年龄相关.EML4-ALK融合基因的表达与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不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国内外受到了热捧.目前国内临床使用最多的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但在临床使用TKIs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病例,故寻找新的治疗靶点非常重要.融合基因ALK、ROS1、RET是最近在NSCLC中发现的一类新的分子遗传变异类型,它们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在NSCLC的发生、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EML4-ALK基因的表达率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用荧光PCR法检测我院98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ML4-ALK基因的表达。结果98例NSCLC患者中检测出6例有EML4-ALK基因的表达,表达率为6.12%。6例阳性患者中,4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不吸烟者4例,吸烟者2例;年龄〈50岁者5例,≥50岁者1例;5例为腺癌患者,1例为腺鳞癌患者;5例为中分化患者,1例为低分化患者,高分化患者中未发现阳性。结论EML4-ALK融合基因代表了NSCLC的-个新的分子亚型,表达EML4-ALK融合基因的NSCLC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织中棘皮动物微管样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echinodcriB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like4-anaplasticLymphomakinase.EMIA.ALK)融合基因与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synthase,TYMS)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57例NSCLC组织中EML4-ALK融合基因、TYMSmRNA的表达。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MIA-ALK融合基因阳性率占4.28%(11/257),在不吸烟患者中较高(P〈0.05);TYMSmRNA高表达占63.42%(163/257)。与未检测到EMIA-ALK融合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EMIA-ALK融合基因阳性与TYMSmRNA表达水平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MIA-ALK融合基因阳性患者TYMS倾向低表达,可能从-线化疗药的培美曲塞中受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不同分子靶点药物的研发,实体肿瘤的靶向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给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带来希望。分子靶向治疗精确作用于肿瘤组织,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抗肿瘤作用准确,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期。目前,已有5类NSCLC靶向药物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分别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及阿法替尼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克唑替尼、色瑞替尼及艾乐替尼等,免疫靶向治疗药物派姆单抗和阿特朱单抗,  相似文献   

12.
<正>ROS1融合基因是在2007年由科学家们[1,2]通过应用络氨酸激酶蛋白组学技术从一个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筛选肿瘤致癌基因时与赖皮动物微管样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同时被发现的另一个融合基因。作为新的独特分子亚型代表,ROS1融合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生率约为1%~2%,远远低于EGFR基因突变率和ALK基因重排变异率(分别为10%~40%,3%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与老年人有关的疾病也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这对医疗保健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挑战。癌症是一类与年龄相关的恶性疾病,超过70%癌症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1]。  相似文献   

14.
肺癌全球每年新增病历约160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85%[1].EML4-ALK在肺癌中的阳性率大致约7%[2],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基因突变很少同时存在.针对这一NSCLC新的靶点,本文就EML4-ALK及其特征、致病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肺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针对肺癌的药物研究也进入基因分子生物学时代.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倡个体化治疗,即针对不同个体及致病基因,采用相应的分子靶向或化疗药物才能获得更大收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基因和化疗的分子预测标志物以及相应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李明  陈小东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8):1143-1145
非小细胞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化疗、放疗和手术等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经过多个Ⅲ期临床试验,已经有单靶点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但是效果亦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机制和靶向药物研究的深入,联合靶向治疗成为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已占各种癌症病死率之首。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其中约25%-30%就诊时已是疾病晚期,约40%-50%已有远处转移,因而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全身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第三代抗肿瘤药物(吉西他滨、长春瑞滨、  相似文献   

18.
肺癌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针对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在敏感基因突变的患者中,通常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靶向治疗的基础是基因突变检测,病理组织是最佳标本来源.但相当部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能耐受有创检查而无法获得组织学标本.因此,寻找能够有效替代组织标本、创伤小、可多次获取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组织标本可替代检测样本的驱动基因检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肿瘤精准医学研究的持续进展,一系列肺癌相关致癌驱动基因相继被明确,全球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通过靶向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携带相应驱动基因NSCLC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因此肺癌的分型由简单的组织病理学分类,细化为以相关致病基因为主的分子分型,治疗也从传统的细胞毒性治疗渐渐转化为以分子分型为主的个性化精准靶向治疗,避免了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产生损伤。现对NSCLC中少见的六类驱动基因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密度定量分析对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1个月后瘤体缩小的NSCLC患者治疗前后的CT资料及血清学资料,然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瘤体缩小但癌胚抗原升高)和对照组(瘤体缩小但癌胚抗原降低),分别观察测量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肿瘤的密度变化.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9,P =0.013).两组治疗前后CT密度变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 =4.979,P=0.026).结论 NSCLC经过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尽管肺部实体肿瘤缩小,但是病灶密度增高以及癌胚抗原升高均为疗效欠佳的反映,定量分析病灶密度变化可以为疗效评估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