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评估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在基层医院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哮喘门诊定期就诊的哮喘患者181例应用ACT测试,每月1次,观察哮喘患者的控制情况及治疗的依从性。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前、应用ACT6个月后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并同时进行ACT评分。结果每月1次坚持应用ACT 181例,使用率100%:坚持规范化治疗170例,治疗依从性93.9%:症状完全控制率48.6%,部分控制率28.2%。应用ACT前FEV1%pred为51.57±17.46,ACT评分16.33±3.51。应用ACT6个月后,FEV1%pred为73.41±15.02,ACT评分22.40±3.13。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651、35.536,P〈0.01);ACT与FEV1具有良好相关性(r=0.80,P〈0.01)。结论ACT是一种简单且可信度高评估工具,能提高患者哮喘控制率及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基层医院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在社区基层医院老年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28例老年哮喘患者随诊监测,在患者进行肺功能测试时进行ACT,同时由医师根据2009年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评估标准,对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评价ACT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老年哮喘患者全部能够完成ACT,128例患者在随诊研究期间同时进行ACT及医师哮喘控制情况评估共482例次。ACT得分与医师评估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647,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354,P〈0.05;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哮喘控制水平和治疗调整方案不同的患者之间ACT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T方法简单、经济、有效,可以用于我国基层医院的哮喘控制评估,同样适用对社区基层老年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3.
王毅  魏咏梅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7):1306-1308
目的评估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在社区基层医院老年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28例老年哮喘患者随诊监测,在患者进行肺功能测试时进行ACT,同时由医师根据2009年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评估标准,对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评价ACT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病情控制程度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哮喘患者66例作为哮喘组、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哮喘组患者测定肺功能,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根据ACT评分将哮喘组分为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结果哮喘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控制组明显高于未控制组(P<0.05),部分控制组与控制组和未控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第1秒用力肺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百分比(FEV1%)预计值较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均明显升高,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维生素D缺乏所占比例均较高,而控制组维生素D正常所占比例较高。不同控制水平的哮喘患者间血清25(OH)D水平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25(OH)D与肺功能参数FEV1%预计值之间存在正相关(r=0.643,P<0.01)。结论哮喘患者血清维生素D普遍偏低,且与病情控制程度及肺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临床相关性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地区142例哮喘患者进行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测定,了解患者的认知情况、治疗现状和肺功能状况,并建立相应的个人数据库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2例哮喘患者中,有97例合并过敏性鼻炎(68%),其中60例为鼻炎发病在先,占哮喘合并鼻炎患者的61.9%。哮喘合并鼻炎组和单纯哮喘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哮喘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哮喘合并鼻炎组的组间比较显示鼻炎史显著长于哮喘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哮喘组相比,鼻炎合并哮喘组的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哮喘组相比,哮喘合并鼻炎组患者的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iong flow,PEF)显著下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量减低,小气道敏感指标肺活量为75%时最大呼气流量(MEF75%)和MEF50%显著降低,而脉冲振荡频率在20Hz时呼吸阻力(R20)增高。过敏性鼻炎与哮喘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s=0.604,P<0.01)。结论过敏性鼻炎多在哮喘之前发生,其与哮喘严重程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引发哮喘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ACT评分显著低于单纯哮喘患者,并且过敏性鼻炎进一步导致了肺通气功能的下降及气道阻力增加,提高了哮喘的控制难度。  相似文献   

6.
周宁  曹洁  陈宝元  朱宝玉  邓园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20):1566-1569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临床相关性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天津地区142例哮喘患者进行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测定,了解患者的认知情况、治疗现状和肺功能状况,并建立相应的个人数据库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2例哮喘患者中,有97例合并过敏性鼻炎(68%),其中60例为鼻炎发病在先,占哮喘合并鼻炎患者的61.9%.哮喘合并鼻炎组和单纯哮喘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哮喘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哮喘合并鼻炎组的组间比较显示鼻炎史显著长于哮喘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哮喘组相比,鼻炎合并哮喘组的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哮喘组相比,哮喘合并鼻炎组患者的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iong flow,PEF)显著下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量减低,小气道敏感指标肺活量为75%时最大呼气流量(MEF75%)和MEF50%显著降低,而脉冲振荡频率在20 Hz时呼吸阻力(R20)增高.过敏性鼻炎与哮喘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s=0.604,P<0.01).结论 过敏性鼻炎多在哮喘之前发生,其与哮喘严重程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引发哮喘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ACT评分显著低于单纯哮喘患者,并且过敏性鼻炎进一步导致了肺通气功能的下降及气道阻力增加,提高了哮喘的控制难度.  相似文献   

7.
8.
顾颖  卢慧宇  林雯 《临床肺科杂志》2016,(11):2012-2014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哮喘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采用FeNO分析仪和肺功能仪测定FeNO及FEV_1%的水平,同时分析FeNO与FEV1%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患者治疗前FeNO为(69.35±26.51)ppb;吸入信必可治疗4周后FeNO为(34.01±21.49)ppb;健康对照组FeNO为(16.28±8.80)ppb。哮喘组治疗前、后的FeNO指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指标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前FEV_1%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及对照组(P0.05);FeNO与FEV1%无直线相关性。结论 FeNO的水平能够反映哮喘患者慢性气道炎症,并且在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方面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3、IL-4水平与哮喘控制的关系.方法 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26例,每例随诊12周,每4周为一个观察点.检测患者血浆IL-13、IL-4水平,结合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肺功能检测数值评价哮喘的控制水平;检测2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13和IL-4的水平.结果 哮喘患者血浆IL-13、IL-4水平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但始终高于正常对照组,哮喘患者随诊12周时IL-13和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哮喘组患者ACT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各观察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但是随诊4周的肺功能与8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患者血浆IL-13、IL-4水平与目前用来反映哮喘临床控制水平的指标(ACT评分、肺功能)呈负相关(P<0.05).结论 哮喘患者血浆IL-13、IL-4水平与哮喘控制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CT)前三项(ACT-3)与ACT在判断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水平时的一致性,以获得更为简便的哮喘控制评估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为南方医院门诊诊断为哮喘的患者102例,患者正在接受或未接受规范化哮喘治疗.所有患者完成ACT评分及肺功能检查.ACT评分≤1 9分定义为哮喘未控制,ACT评分≥20分定义为良好控制.分析ACT与ACT-3两者的相关性及与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CT与ACT-3判断哮喘未控制的价值,并通过kappa系数评价ACT 3与ACT判断的吻合度.结果 入选的患者ACT-3与ACT的相关系数为0.919(P =0,000).ACT-3、ACT分别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等肺功能指标呈止相关,相关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T-3判断哮喘未控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P=0.000).当ACT-3≤11分时,为最佳截断点,判断哮喘未控制的敏感性为94.52%,特异性为93.10%.ACT-3≤11分和ACT≤19分判断哮喘未控制的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0.858(P=0.000).结论 ACT-3能用于评价哮喘患者控制水平,以ACT-3≤11识别哮喘未控制时与ACT≤19有极高的一致性.当ACT无法完整获取时可以考虑使用ACT-3.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中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认为ACT适用于基层医院评估哮喘患者的临床控制情况。Nathan等[1]设计的ACT问卷,涉及5项内容,包括活动受限、喘息症状、急救药物的使用频次和患者对哮喘控制的自我评估。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CT)前三项(ACT-3)与ACT在判断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水平时的一致性,以获得更为简便的哮喘控制评估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南方医院门诊诊断为哮喘的患者102例,患者正在接受或未接受规范化哮喘治疗。所有患者完成ACT评分及肺功能检查。ACT评分≤19分定义为哮喘未控制,ACT评分≥20分定义为良好控制。分析ACT与ACT-3两者的相关性及与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CT与ACT-3判断哮喘未控制的价值,并通过kappa系数评价ACT-3与ACT判断的吻合度。结果入选的患者ACT-3与ACT的相关系数为0.919(P=0.000)。ACT-3、ACT分别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等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T-3判断哮喘未控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P=0.000)。当ACT-3≤11分时,为最佳截断点,判断哮喘未控制的敏感性为94.52%,特异性为93.10%。ACT-3≤11分和ACT≤19分判断哮喘未控制的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0.858(P=0.000)。结论 ACT-3能用于评价哮喘患者控制水平,以ACT-3≤11识别哮喘未控制时与ACT≤19有极高的一致性。当ACT无法完整获取时可以考虑使用ACT-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在老年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调查我院28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确诊患者,其中观察组144例,经肺功能检查确诊,对照组142例患者经身体特征确诊,分析两组患者的误诊率。结果经跟踪调查发现观察组中有10例患者不是支气管哮喘,误诊率6.9%;而在对照组中有21例患者不是支气管哮喘,误诊率为1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误诊率低,对临床指导治疗支气管哮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吸入呋塞米对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例经、中度发作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组吸入生理盐水5ml,B组吸入呋塞米50mg(5ml,10mg/ml),C组吸入0.1%沙丁胺醇溶液5ml。观察三组患者吸药后15min肺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 吸药后15minB、C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在呼气流量(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变应性鼻炎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临床控制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析39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性鼻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和肺通气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变应性鼻炎VAS评分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0.591,P<0.05),与ACQ评分呈正相关(r=0.599,P<0.05).变应性鼻炎VAS评分与FEV1%pred、PEF% pred、FEF25% pred、FEF50% pred、FEF25%75% pred均呈负相关(r=-0.473,-0.581,-0.591,-0.567,-0.494,P<0.05).结论 在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变应性鼻炎症状越重,哮喘控制越差,肺通气功能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