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肺血栓栓塞症并发胸腔积液三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有关肺血栓栓塞症 (PTE)合并胸腔积液的报道较少 ,现报告 3例PTE并发胸腔积液患者。例 1 患者男性 ,5 0岁 ,入院前 2周咳嗽、咳白色粘痰 ,两侧季肋部疼痛 ,1周前痰中带血丝 ,每日数口。既往高脂血症 11年 ,脑血栓 10年 ,冠心病 5年余 ,5年前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未予溶栓。 5个多月前发生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成功 ,双下肢静脉血管造影及肺通气 灌注扫描(V Q)发现“双下肢深静脉回流不畅 ,双肺多发血栓栓塞”。 1个月前左下肢肿痛 ,1周后自行缓解。查体 :BP :10 5 80mmHg(1mmHg=0 133kPa) ,HR :10 …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大面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以及溶栓治疗的疗效,以降低漏诊和误诊率,提高生存率。方法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33例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患者就诊经历了2家或以上医院才得以确诊,首诊科室以急诊科、呼吸科和心内科为主。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心脏疾病、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其次为晕厥,出现"三联征"症状极少。100%患者经肺CTPA确诊。尿激酶与rt-PA两种溶栓药物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968,P〉0.05)。结论急性大面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诊断意识有待于提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对于有晕厥患者,应考虑本病可能;肺CTPA可做为确诊首选检查。确诊后立即规范化溶栓等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肺血栓栓塞症实验室检查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便、快捷的实验室检查手段可协助临床医生对肺血栓栓塞症(PTE)做出诊断,减少对昂贵的影像学检查的需要。血浆D—二聚体已被证明是一项对于排除PTE最有用的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和死腔量的测定有助于对疑诊患者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血浆肌钙蛋白和脑钠肽可能有助于识别患者的右室功能不全和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4.
肺血栓栓塞症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 ,其发病率、病死率及临床误诊率均高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本文对 38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自 1998年至今在我院住院的经临床病史、体征、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及肺CT与肺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的 38例PE患者 ,男 30例 ,女 8例 ,年龄 2 9~ 82岁 ,其中 2 3例合并有下肢静脉血栓 (DVT)或静脉炎 ,慢性心肺疾病患者 8例 ,近期外科手术者 5例 ,恶性肿瘤者 2例。临床首发症状为胸痛者 33例 ,呼吸困难 37例 ,咳嗽 15例 ,咯血 9例 ,… 相似文献
5.
6.
7.
肺血栓栓塞症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1993年元月~2002年12月确诊的18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容易误诊,本组误诊率达52.9%,本组有11例死亡,病死率61.1%,6例患者经手术、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存活,1例自动出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本组肺血栓栓塞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的警惕性,仔细查找病因,常规X线、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血管超声等均有助于其诊断,但肺灌注显像及螺旋CT更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一种类型。急性PE是常见危重症,特别是急性大面积PTE病死率非常高。未经治疗的急性PE病死率高达30%;但如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病死率可降至2%~8%。现对我院2004—2011年收治的8例急性大面积PTE患者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谢万木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6):508
慢性肺血栓栓塞症(简称慢性肺栓塞)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被认为是急性肺栓塞的远期并
发症。近年来,随着对慢性血栓认识的深入以及介入、手术等治疗技术的发展,慢性肺栓塞和CTEPH患者的诊治进
展迅速,患者预后显著改善。但另一方面,慢性肺栓塞和CTEPH的诊治相对复杂,而国内医师对其认识相对不足,临
床不规范诊治的情况并不少见。文章重点阐述慢性肺栓塞和CTEPH的基本概念及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伴发晕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伴发晕厥时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评价其治疗转归。方法:516例急性PTE患者,按照是否伴发晕厥分为2组,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4d的症状、体征,并进行心脏超声、核素肺灌注显像和(或)CT肺动脉造影检查,在治疗后14d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516例急性PTE患者中有67例出现晕厥,发生率13.0%。PTE伴晕厥者以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TE为主,心悸的发生率高于无晕厥者(P<0.001),低血压或休克、P2亢进和发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晕厥者(P<0.01);右心室功能不良在PTE伴晕厥者中多于无晕厥者(69.6%vs40.4%,P<0.001),核素肺灌注显像7个以上肺段受累者(73.3%)多于无晕厥者(48.1%);CT肺动脉造影(CTPA)显示,PTE伴晕厥者有94.7%累及中央肺动脉,而无晕厥者有74.3%累及中央肺动脉(P=0.001);治疗后14d,PTE伴晕厥者死亡4例(6.1%),明显高于无晕厥者(P=0.002)。结论:PTE伴晕厥者多有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右心功能障碍,肺血管堵塞面积较大,容易发生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在欧美国家是一种常见病 ,美国估计每年约 70万患者 ,每年约有 5~ 2 0万人死于 PTE,居全部死因的第三位。以往认为 PTE在我国是少见病 ,但近年来一系列的临床和尸体解剖资料证实 ,我国 PTE并非少见 ,关键问题是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严重不足。 1997~ 199 相似文献
12.
13.
肺血栓栓塞症十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帮助临床进一步认识肺血栓栓塞症(PTE),对10例PTE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方法:收集近十年来的8例PTE尸检资料及2例外科肺血栓活检资料与临床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例PTE中,年龄3.5-72岁(平均33.3岁),来自先天性心脏病4例,心、肺恶性肿瘤各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下肢静脉炎1例,另2例肺动脉血栓来源不明。10例中仅2例无心肺血管原发疾病,其临床PTE诊断与病理符合,余8例均未被临床诊断。结论:从本资料分析原有心血管病、心、肺肿瘤及合并肺炎(肺脓肿)患,其PTE常被临床漏、误诊。多争取病理检查,对临床医生进一步认识PTE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94例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肺血栓栓塞症 (PTE)是静脉血栓栓塞 (VTE)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nousthrombosis,DVT)较常见的严重近期并发症。常见诱因包括手术、外伤、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肿瘤、口服避孕药、妊娠、长期卧床、长途旅行等[1] 。因此 ,PTE不是局限于某一专科的疾病 ,各科医师均应警惕PTE的发生。未经治疗的PTE患者病死率为2 5 %~ 30 % [2 ] 。所以 ,提高对PTE认识 ,减少误诊、漏诊 ,使PTE患者得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十分重要的。遗憾的是 ,尽管近年来对PTE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治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因…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常因胸痛或不明原因呼吸困难而就诊,因其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所以很容易误诊或漏诊,造成严重后果。部分APTE患者可因急性右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导 相似文献
16.
肺血栓栓塞症25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分析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近2年肺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多数肺栓塞患者均存在基础疾病,有肺栓塞危险因素者20例(80%),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20例(80%),胸部X线异常18例(72%),心电图异常22例(8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60%),6例(24%)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所有病人都接受了抗凝治疗。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胸片、心电图等不具有特异性,提高对肺栓塞的警惕性,综合分析,可及时正确地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7.
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一种微创、见效快、并发症少的方法 ,尤其是对于肺动脉主干及大面积PTE患者 ,通过对血栓抽吸、搅碎及较小剂量的溶栓药物可获得非常满意的疗效。本治疗过程包括肺动脉取栓、局部溶栓。与全身溶栓比较 ,介入治疗的优点是用药剂量小 ,出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1996~2010年江苏省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中老年病例的危险因素、易患因素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变迁。方法对我院1996~2010年间280例确诊为APTE的中老年病例的发病特点、诊治及其转归进行临床回顾性评估分析。结果 APTE好发年龄为50~80岁,占发病的77.5%,以冬春季节为多。APTE临床表现仍以胸闷气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占60.7%。D二聚体〉0.5μg/L占88.5%,仍是高敏感性检查指标。结论 APTE发病与易发因素有关,对其认识加深,重视高敏感性检查指标的筛选,结合快速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可提高APTE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