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外护增对脐血细胞重建千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对人脐血造血细胞重建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祖细胞集落测定、造血细胞体外液体扩增培养和脾结节形成法等技术,研究体外扩增的人脐血细胞和新鲜脐血细胞输注对致死性照射小鼠体内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新鲜脐血细胞移植相比较,扩增的人脐血细胞同样能够处长小鼠生存时间,更快地加速外周血常规恢复,同时脾脏有多系细胞组成的造血结节(CFU-S),移植后第30天骨髓中培养出粒单系祖细胞(CFU-GM)和焊增性红系祖细胞(CFU-E),且CFU-S、CFU-GM和CFU-E计数在两实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人脐血扩增的造血细胞同新鲜细胞一样能够在致死性照射小鼠体内重建造血,体外扩增培养并未影响其早期的造血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代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VEGF,SCF和TPO)体外诱导ES-D3细胞造血分化的效率,探讨体外高效诱导胚胎干细胞生成造血干/祖细胞的方法。方法:取6~8周昆明鼠骨髓制备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饲养层。采用二步诱导法,先将ES-D3细胞诱导分化为拟胚体(EB),再将EB置于4种体系下诱导分化造血干/祖细胞;第1组:自发分化对照组;第2组:细胞因子组(VEGF加SCF加TPO);第3组:BMSC饲养层组;第4组:BMSC饲养层加细胞因子组(BMSC加VEGF加SCF加TPO)。诱导分化1周的部分细胞行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培养7d和14d的各组细胞中干细胞特异抗原(CD34)、祖细胞特异抗原(c-kit)、粒细胞表面抗原(CD11b)、红系细胞特异抗原(Ter119)阳性表达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CD34、c-kit、CD11b、Te〉119阳性细胞。RT-PCR检测造血转录因子GATA-2、FIk-1、SCL、p-H1和p-major珠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7d生成的细胞均表达造血CD34和Pkit,诱导14d生成的细胞表达单核巨噬细胞、CD11b和Te〉119,且诱导细胞表达造血转录因子(GATA-2、SCL、β-H1、β-major)基因mRNA,培养在特定条件下可形成造血祖细胞集落。从生成造血细胞和造血集落的数量分析,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与细胞因子合用时诱导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与细胞因子合用,体外可以促进ES-D3细胞的早期造血分化,产生的造血前体细胞可进一步形成造血集落并分化成熟,表达与造血转录和早期造血分化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输注促进化疗后造血功能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输注促进化疗后造血功能的恢复赵杰易永林姚程骨髓基质细胞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利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ABMSC)体外扩增再回输,于常规化疗后的白血病患者,以修复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缩短骨髓抑制期。一、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4.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微孔法从大鼠骨髓提取内皮祖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CD133,不同浓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处理内皮祖细胞后,采用Transwell迁移系统检测内皮祖细胞迁移能力。结果分离出的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免疫荧光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和CD133 双阳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呈浓度依赖性促进内皮祖细胞迁移,对照组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各处理组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呈浓度依赖性促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5.
许力  毛平 《内科》2009,4(2):202-204
目的观察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并加以鉴定,并探讨不同来源血清和细胞因子对其成纤维系祖细胞(CFU-F)产率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骨髓,进行BMSC原代培养。传代后分别观察其生长特性,绘制贴壁率,测定生长曲线,并应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采用体外长期液体培养法观察CFU—F的产率。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生长良好,倍增时间约为40小时,传代后12小时贴壁率达85%以上;胎牛血清较脐血清和马血清能促进CFU-F的增值和分化。与未加细胞因子对照组相比,单用细胞因子SCF,SDF-1均可促进CFU—F的增殖,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加入SCF,SDF-1可明显的促进CFU-F的增殖,并优于单用SCF和SDF-1(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BMSCs生长稳定,传代后细胞适应性强;胎牛血清中可能较脐血清和马血清存在较多的对CFU—F有促进作用的生长因子;SCF可协同SDF-1促进CFU-F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3(IL-3)、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其联合应用对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F)形成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骨髓基质细胞粘壁培养的方法,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进行培养2周时的CFU-F计数和培养4周时贴壁细胞的增殖状态观察。结果:GM-CSF、SCF及TNF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体外加入苛些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基质细胞具有明显的扩增作用,提示基质细胞在体外适当细胞因子作用下扩增后进行回输,有可能成为促进造血损伤修复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7.
骨髓基质细胞与骨髓造血功能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基质细胞功能随造血的需求而发生生理性变化。目前研究发现仅少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同时伴有骨髓基质细胞功能异常,但单一基质细胞功能缺陷似不可能导致骨髓衰竭,但可加重病情,影响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铁过载对脐带血(UCB)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及造血支持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损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CB-MNCs)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向培养液中添加200 μmol/L的枸橼酸铁胺(FAC) 24 h建立铁过载模型.分为MNCs-CTL组、MNCs-FAC组、MSCs-CTL组、MSCs-FAC组,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物质(ROS)水平变化、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造血支持作用.结果 对UCB-MNCs进行铁过载,MNCs-FAC组造血集落形成单位(CFU-E、CFU-GM、BFU-E、CFU-mix)计数显著低于MNCs-CTL组(P<0.05),MNCs-FAC组造血干细胞(CD+34)、髓系造血细胞(CD+33)、红系造血细胞(GlyA+)比例及计数均显著低于MNCs-CTL组(P均<0.05);MNCs-FAC组的凋亡率高于MNCs-CTL组(P<0.05).MSCs-FAC组的群体倍增时间明显长于MSCs-CTL组,且其凋亡率亦高于MSCs-CTL组(P<0.05).结论 铁过载可抑制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诱导其凋亡,也可抑制MSCs的增殖能力,诱导其凋亡,降低其造血支持能力,且此过程中ROS升高.  相似文献   

9.
取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胸骨骨髓,Ficoll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种植在猪去细胞主动脉瓣叶表面2周,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分化结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种植情况.结果 经体外培养的入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纤维网状支架表面形成一层基本连续的细胞层.认为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组织是良好的纤维支架,可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上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基质细胞是造血微环境的主要成分,对造血起不可缺少的调节和支持作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会受一以不同程度损害,供体基抽细胞移植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辅助治疗可改善受体造血微环境,突破异基因移植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从而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骨髓基质细胞概念及特征,体外骨髓基质细胞转化为神经于样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作为载体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应用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方法,为基因治疗提供载体细胞.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人骨髓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其CD90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似成纤维状,原代细胞呈集落生长,并可表达CD90,传代后细胞形态较一致,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CD90表达越高,第3代可达94.31%.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通过体外培养纯化获得,随着传代次数增加,纯度越高,该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环孢菌素A(CsA)体外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造血祖细胞的作用。在骨髓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sA,观察其对粒-单核祖细胞(CFU-GM)和红系祖细胞(CFU-E)的增殖作用。结果显示,CsA在体外可显著促进MDS患者CFU-GM,CFU-E增殖,且随CsA浓度的增加而加强;高浓度CsA对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组的作用明显高于难治性贫血(RA),环型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组,提示应用CsA治疗MDS时需达到足够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对脐血粒—单系祖细胞(CFU—GM)、红系爆式祖细胞(BFU—E)及红系祖细胞(CFU—E)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技术,研究HCMV—ADl69株对脐血CFU—GM、BFU—E及CFU—E集落生长的影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集落细胞中HCMV—ADl69 DNA。结果:①HCMV—ADl69对CFU—GM、BFU—E及CFU—E均有抑制作用。②其抑制作用与HCMV浓度有关,高浓度(1:10,1:100)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集落产率明显下降(P<0.01),集落维持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而低浓度组(1:1000)无此作用。③经PCR检测发现病毒感染组CFU—GM、BFU—E及CFU—E集落细胞中有HCMV—ADl69 DNA存在。结论:①HCMV—ADl69可抑制CFU—GM、BFU—E及CFU—E集落的生长。②造血祖细胞是HCMV—ADl69的宿主细胞之一,HCMV—ADl69能直接感染造血祖细胞。HCMV感染患儿出现的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5.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血管新生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及体内移植后在缺血区新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分离5—6周龄的小鼠胫骨、股骨,用预冷的DMEM/F12培养基冲洗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后12~16d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体外诱导分化鉴定分离的细胞,用传代的细胞进行生长曲线测定,观察其接种贴壁率、分裂指数,检测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并建立下肢缺血模型。荧光标记的体外扩增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被移植入缺血组织。移植后2周,荧光显微镜及内皮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查荧光阳性细胞与染色阳性细胞的时空关系。结果体外传代培养的单个核细胞倍增时间约为42h。传代10h贴壁率达90%以上。分裂指数曲线与生长曲线相似。细胞周期显示约83%的细胞处于G1期。结论 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稳定,传代后的细胞适应性强,增殖较快,表现出较早期细胞特点,在体外及移植入体内缺血区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有望用于改善组织缺血。  相似文献   

16.
造血干/祖细胞(HSPC)体外扩增是近年来血液学研究的热点,其目的是在体外对来源于外周血,脐血以及骨髓等少量的HSPC进行扩增以产生满足临床需要的足够数量的HSPC,同时进行体外定向诱导和扩增晚期髓系祖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应用于临床的造血支持和肿瘤的免疫治疗等。同时,这一技术在基因治疗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能。本文就近年来HSPC体外扩增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成内皮细胞分化能力及在缺血区存活能力?方法 2005年1月至11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内科中心分离5~6周龄的小鼠胫骨、股骨,预冷的DMEM/F12培养基冲洗出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单核细胞,接种后12~16d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体外诱导分化鉴定分离的细胞:建立下肢缺血模型,荧光标记的体外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被移植入缺血组织,移植后1周,荧光显微镜及HE染色,检查荧光强弱分布与HE染色密度的时空关系。结果 体外传代培养的基质细胞诱导后分泌NO,移植1周在缺血区检测到大量荧光阳性细胞存活。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稳定,传代后的细胞增殖较快,表现出较早期细胞特点,在体外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可望用作缺血性心脏病的细胞治疗的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在化疗前后基质细胞上连接蛋白43(connexin43, Cx43)表达及由其介导的细胞通讯功能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初发急性白血病及其化疗后完全缓解的骨髓基质细胞,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及计算机灰度检测观察二者之间Cx43表达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染料传输技术比较二者之间通讯功能的差异.结果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的Cx43的表达增加,细胞间通讯功能较化疗前明显增强.结论化疗后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Cx43的表达及由其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功能较化疗前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血病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的可行方法及扩增白血病干细胞的特点.方法 体外用两种方法共培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一种方法是将MNCs中的贴壁基质细胞单独培养,第2代或第3代基质细胞用丝裂霉素处理后做饲养层,再同悬浮造血细胞共培养;另一种方法是将MNCs持续培养即原代共培养.观察MNCs形态学特征、长期存活情况及增殖特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表面标志.结果 两种方法共培养的细胞部分可以长期存活,在共培养中有卵石样区域细胞及悬浮细胞团的形成.原代共培养的细胞所形成的卵石样区域数目多,排列规律.结论 两种方法都可以起到扩增白血病干细胞的作用.同经过丝裂霉素处理之后的饲养层相比,没有经过处理的骨髓基质细胞在共培养时能够更有效地扩增白血病干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抑制造血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及其逆转对策。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电镜、流式细胞术观察39例再障患者血清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及促进正常人造血细胞凋亡的作用,并用不同浓度的造血细胞因子组合影响患者血清抑制造血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结果12例重型再障(SAA)和27例非重型再障(NSAA)患者血清在体外均可明显抑制正常人骨髓红系祖细胞和粒一单系祖细胞的增殖,患者血清作用后的集落细胞中有较多细胞呈现凋亡形态学改变,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AA患者血清集落形成抑制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均强于NSAA患者血清;培养体系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造血细胞因子,集落细胞产率可不同程度的恢复,集落细胞的凋亡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再障患者血清具有抑制造血活性和诱导造血细胞凋亡活性,造血细胞因子可不同程度地减弱其两种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