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张兆  张千 《微创医学》2014,(4):414-416
目的研究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 imaging,PWI)联合脑血管造影评估颈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行PWI检查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随访观察90 d脑梗死发生率,分析TIA患者的PWI表现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WI灌注异常的TIA患者90 d发生脑梗死风险明显增加(P0.01);颈动脉狭窄50%TIA者较颈动脉狭窄50%TIA患者90 d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灌注异常合并颈动脉狭窄50%组与PWI灌注正常合并颈动脉狭窄50%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I在评价脑循环的血流动力变化方面有重要的作用,DSA可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做出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患者经彩超或CTA筛查发现共42支血管有病变,再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评价其价值.结果 颈动脉狭窄≥70%者26支,占61.9 %;颈动脉狭窄≤70%者13支,占31.0%;无狭窄3支,占7.1%.结论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于颈动脉狭窄病变是一种安全、可靠、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re sonance angiography,3D CEMRA)在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3例患者的3D CEMRA及DSA资料,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颈动脉狭窄的检出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并比较3D CEMRA与DSA在不同程度血管狭窄方面的符合程度。结果与DSA相比,3D CEMRA颈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为97.5%,特异度为95.9%,两种方法对颈动脉狭窄的检出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在五种狭窄程度(Ⅰ-Ⅴ)3D CE-MRA与DSA比较符合度分别为97.5%,91.7%,88.9%,93.8%,100%。结论 3D CE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基本可以替代DS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磁场三维对比增强MRA(3DCE-MRA)在颈动脉狭窄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D快速小角度、多容积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对100例临床疑有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行3DCE-MRA检查,3例同时采用亮血(bright blood)、黑血(black blood)技术,并使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方法进行后处理。结果100例3DCE-MRA均获成功,3DCE-MRA图像良好地显示出颈部血管起始段至入颅段,发现血管异常42例,表现为动脉狭窄、闭塞和硬化。3例亮血、黑血技术结合3DCE-MRA清晰显示血管壁及动脉硬化斑块。结论①3DCE-MRA能快速、无创、完整、全程显示颈部血管,准确诊断颈动脉狭窄。②亮血、黑血技术结合3DCE-MRA有助于显示颈动脉狭窄硬化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中牟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彩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DSA作为金标准,血管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敏感性为79.16%,特异性为94.82%;诊断颈总动脉狭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98.24%。结论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以及随访。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超声与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鼎  李丰升  陈俊红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02-1504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与脑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中87例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的检测结果.结果 478例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出颈动脉硬化病变397例,检出率为83.05%;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32例(1 098块),斑块的主要分布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处(BIF)、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起始段及颈外动脉(ECA).对颅外颈动脉<70%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颈动脉超声与DSA两种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70%~99%的狭窄,两种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颅外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对颅外颈动脉<70%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与DSA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对≥70%的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低于DSA,颈动脉超声对颅外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高于DS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MRA)对颅内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37例临床上具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同时接受3D 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3D TOF-MRA诊断颅内血管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 经MRA和DSA检查的血管共407支,其中有402支具有一致性.狭窄率超过70%时,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9.7%,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 3D TOF-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上与DSA有很高的相关性,是一种可靠、无创的颅内血管狭窄评价方法,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行超声造影、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动脉狭窄情况,对比三者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金标准,23例46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93.8%,Kappa=0.861;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9.5%,准确性为95.9%,Kappa=0.863;超声造影联合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97.9%,Kappa=0.945。结论: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超声造影各有优缺点,相互之间存在互补性,有机地将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相结合,可从多侧面、多方位地了解颈动脉的狭窄情况,能基本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0.
宋明轩 《中外医疗》2016,(35):196-198
目的:探讨颈动脉多普勒彩超在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6月该院收治的40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超(CD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金标准,分析CDUS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结果以阴性(正常)与阳性(狭窄或闭塞)作为切分点时,颈动脉CDU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7%、90.7%、91.9%,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32)。而从临床治疗的角度考虑,以重度狭窄作为切分点,颈动脉CDU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1%、89.5%、88.8%,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01)。结论颈动脉多普勒彩超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CA)。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电力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为狭窄组,15例无颈动脉狭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相匹配。在稳定的全身麻醉状态下,同时记录脑组织氧饱和指数(TOI)和平均动脉压,计算相关系数r,根据r值判断CA状态。结果狭窄组患者狭窄侧与非狭窄侧的T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52±6.50比65.23±4.50;t=0.93,P=0.368),狭窄组狭窄侧与对照组同一侧的TOI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6.52±6.50比64.22±3.87;t=1.18,P=0.248)。狭窄组狭窄侧和非狭窄侧的r值分别为0.36±0.12和0.17±0.11,狭窄组狭窄侧和对照组同一侧的r值分别为0.36±0.12和0.13±0.08。术前3个月内,狭窄组15例患者中,5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有脑梗病史。将r值为0.342作为评估CA异常的判断点时,其敏感性为0.625,特异性为0.909。结论在正常血压波动范围内,单侧颈动脉重度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SCT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64-SCTA、MRA及DSA三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脑血管狭窄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DSA相比较,64-SCTA评价脑血管的符合率为97.2%;诊断脑血管狭窄的敏感性92.6%,特异性97.8%,准确率86.2%.MRA评价脑血管的符合率为93.2%;诊断脑血管狭窄的敏感性82.4%,特异性95.0%,准确率73.7%.结论 对比研究结果表明:64-SCTA、MRA和DS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DSA仍是目前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风险较大且费用高,不适宜作为脑血管狭窄的首选诊断方法,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64-SCTA作为一种无创或微创性检查,其对脑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率高于MRA,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脑血管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青中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探测观察组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推动脉的管腔狭窄程度与斑块情况,并与对照组相比。结果:青中年脑梗死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以不稳定斑块为主,且多发生在大动脉分叉处,提示斑块形成除与血脂血压、血糖吸烟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血管的切应力有关。结论: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是引起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直接后果是导致青中年脑梗塞多发。而颈动脉超声作为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及病因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影响。方法:对65例新发生的脑梗死患者做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的结构特点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并与45例年龄相当、伴随疾病相似、无明显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症状、体征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1)脑梗死组IMT与对照组IMT比较无明显显著差异(P>0.05)。(2)脑梗死组软斑和溃疡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3)2组间管腔狭窄程度皆以轻度狭窄(<50%)为主,但脑梗死组中度狭窄(50%~75%)及严重狭窄(>75%)的比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与对照组有明显不同,这些特点可能与发生脑梗死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法:收集5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和同期48例无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症状作比较分析.结果:(1)狭窄组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事件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像学:两组均以基底节区腔隙性病灶为主;狭窄组中分水岭梗死比率高(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须排除合并颈动脉狭窄,对于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应强调个体化治疗,以利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VR),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反应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德国DWL MDX 0630型TCD检测仪,通过屏气、过度换气及吸入自体CO2的方法,连续监测双侧MCA脑血流速度变化,计算血管运动反应性(VMR)、脑血管运动储备(CRC)及呼吸抑制指数(BHI)等数值评价脑血管反应性.结果:①颈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及中度狭窄组的VMR、BHI、CRC值无明显差异.重度狭窄组的VMR、BHI、CRC值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双侧VMR、BHI、CRC值结果无统计学差异.②呼气末CO2分压(PCO2):对照组与血管狭窄组呼气末CO2浓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VR无明显变化;重度狭窄患者CVR明显减低.②VMR、BHI、CRC值可以作为评价CVR的指标.③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CVR的可行性,易于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王志文 《医学综述》2007,13(16):1243-1246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最常见的老年病之一,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早期主要表现为嗜睡、一过性晕厥或黑蒙,随着狭窄的加重,随时有可能发生脑梗死,导致偏瘫或死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术前需进行头部CT扫描、磁共振、颈动脉超声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超过50%,无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超过60%可作为CEA的主要手术指征。全身麻醉仍是CEA的主要麻醉方法,局部麻醉亦有有利之处。补片成型以及应用转流被大多数学者所采纳。与CEA相比,血管内治疗仍处在实验阶段,尚不能取代CEA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苏逸娟  莫永祥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5):1385-1386,1389
目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的金标准,本研究旨在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及与DSA的吻合程度.方法 选择42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TA和DSA检查,CTA后处理采用多维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CTA检查与DSA检查比较,颈动脉Ⅰ度狭窄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Ⅱ~Ⅳ度狭窄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颈动脉Ⅰ度狭窄的敏感度(Se)69.2%、特异度(Sp)95.3%、符合率(π)85.5%、误诊率(α)4.7%、漏诊率(β)30.1%;Ⅱ度狭窄的Se 82.1%、Sp 97.6%、π 91.3%、α 2.4%、β 17.9%;Ⅲ及Ⅳ度狭窄的Se 93.3%、Sp 98.1%、π 97.1%、α 1.9%、β 6.7%.结论 颈部血管CTA检查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DSA检查吻合程度好,是一种有效、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朱钦辉 《黑龙江医学》2019,43(10):1173-1174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脑保护装置下CAS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TT指数低于对照组,CBF、CBV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颅外颈动脉平均狭窄率为(15.12±2.67)%,NIHSS评分为(4.35±0.42)分,MRS评分为(1.47±0.26)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保护装置下CAS治疗可有效减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情况,改善靶病变血管相关区域脑灌注,提高神经功能,临床良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姬冬辉 《中外医疗》2016,(19):196-198
目的:观察评价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作用与意义。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住院部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心血管内科疑似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分别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以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头颅CT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检验结果。结果应用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脑梗死病变的灵敏度为97.62%(41/42),特异度为87.50%(7/8);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病变的灵敏度为93.02%(40/43),特异度为74.13%(5/7);两种检查方法下对脑梗死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诊断有确切价值,可有效掌握检查对象病变血管血流动力学以及斑块形成情况,对脑梗死发病因素判断有参考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