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O1群霍乱弧菌是一群与O1群霍乱弧菌生化性状相似,菌体抗原不同的细菌。它可引起散发及局部流行性腹泻,并可引起食物中毒’‘1992年~1995年我们从465例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4株非O1群霍乱弧菌,均为VBO;型.现将签定结果报告如下。菌体形态与生长特性《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孤菌。在碱性胆盐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与()1群霍乱弧菌相同·光滑湿润.透明扁平·直径Z一3run。菌落周围有明显菌景:几件F巾励下车*林非0;群星乱弧菌*B乙型生化结果续表血清分型4株菌均与VBO多价血清(MI)和单价血清2型凝集呈’”#”.与生理盐水不凝集。…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1991年对我市郊区卫生防疫站所送15株非0—1群霍乱弧菌的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经系统鉴定15株菌(菌株号50、53、49、40、15、13、46、41、65、47、8、42、82、81、44)均为革兰氏阴性弧菌,不被0—1群霍乱弧菌多价血清凝集,生化性状与0—1群霍乱弧菌相似。血清分型分出7个血清型。分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2005年至2008年对4株疑似O139群霍乱弧菌进行系统的分离鉴定。方法:依据检验标准,对样本进行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系统生化鉴定(VITEK32)、PCR检测其分型及毒素基因等鉴定。结果:该4株菌为维罗纳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与O139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有交叉凝集;且其中一株还与大肠埃希菌O157诊断血清有交叉凝集。结论:该4株菌是与O139群霍乱弧菌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维罗纳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Aerom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为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假阳性,必须进行系统化鉴定,以确保菌株鉴定的准确性。特别是在处理霍乱疫情时病原菌的正确鉴定可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西首次分离 O139群霍乱弧菌的病原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O139群霍乱弧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经典的微生物学、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法进行生化、药敏和流行菌株的分型,并用家兔肠段结扎方法进行霍乱肠毒素检测。结果 4株菌与O139群霍乱诊断血清发生强凝集反应。与O1群多价血清不凝集;在庆大琼脂平板上菌落较O1群霍乱弧菌混浊、隆起。霍乱肠毒素检测均为中等毒力,对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对9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霍乱肠毒素检测为中等毒力,具备引起流行的能力,为流行株。因此加强监测,及时做好防治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与O139霍乱弧菌血清交叉凝集的麦氏弧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基层实验室上送的6株疑似O139霍乱弧菌进行检测及研究。方法:参照1999年《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及相关资料进行检测。结果:该6株菌均系与O139霍乱弧菌血清有交叉凝集的麦氏弧菌。结论:该批菌株不是O139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  相似文献   

6.
<正>我县每年一次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粪便检测标本中,经常发现有符合沙门菌、志贺菌三糖铁反应的可疑菌落与沙门、志贺菌诊断血清发生凝集,而系统生化鉴定又不符合的交叉凝集现象。因为工作量大,血清凝集很费时间,我们采用可疑菌落-三糖铁-多价血清凝集-系统生化-血清分型的操作流程。一经多价血清凝集先做系统生化,生化确证后再血清分型。在检测中我们发现有64株与沙门菌、志贺菌多价血清凝集的菌株,经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武汉市硚口区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霍乱防治工作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依据第6版《霍乱防治手册》和霍乱诊断标准WS289-2008中的有关要求进行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2004-2013年共检测出15株霍乱弧菌,其中稻叶型霍乱弧菌毒力株5株、稻叶型霍乱弧菌无毒力株8株、检测出2株与O1、O139群血清有交叉凝集现象的O71群霍乱弧菌。结论近年来检测出的稻叶型霍乱弧菌虽然大部分无毒力基因,但仍应加强对水产品的主动监测,以明确霍乱防控工作重点,制定防控策略。基层实验室在遇到霍乱弧菌血清凝集实验阳性的可疑菌时,应及时送上级疾控部门做进一步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得到准确的结果。此外,水产品霍乱弧菌检出率与采样质量密切相关,标本采集人员应接受专门的采样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05年-2010年霍乱弧菌监测中分离的25株疑似菌株进行系统鉴定。方法: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系统生化鉴定(VITEK32)、PCR检测其分型及毒素基因、药敏试验。结果:25株菌鉴定为霍乱弧菌的有21株,与霍乱弧菌发生交叉凝集4株;病例监测主要为O139霍乱弧菌、外环境监测主要为O1群霍乱弧菌;病例监测菌株携带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AB)、其他菌株均不携带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AB)。药敏实验结果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对其他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武汉市霍乱弧菌在病例监测中主要为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外环境监测中主要为O1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不同型别菌株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沙门菌血清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2015年无锡市健康从业人员肠道分离得到的144株沙门菌,分别采用传统玻片凝集法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血清分型,以前者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144株沙门菌利用传统玻片凝集法均可分型,共鉴定出28个型别。两种方法鉴定结果一致的有134株菌,符合率为93.06%,Kappa值为0.68,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实时荧光PCR法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与玻片凝集法鉴定结果一致性高,且检测时间较短,操作简单;对不常见血清型或存在交叉情况时,建议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提高沙门菌血清分型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霍乱疫情分离株的流行菌型及其耐药性,为霍乱疫情的快速有效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海南省某地霍乱疫情采集的6株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噬菌体-生物分型、霍乱毒素基因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6株菌均属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除1株为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流行株(1c),其余5株均为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流行株(1c);6株菌均具有霍乱毒素基因;PFGE分型为2个型,但聚类图谱分析相似性为100%;6株菌均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多粘菌素B耐药;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等9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该起霍乱疫情的流行菌型为O1群埃尔托霍乱弧菌稻叶型流行株(1c);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等可作为病例和带菌者治疗的指导用药,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多粘菌素B则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下城区饮食、服务行业人员粪便标本进行霍乱弧菌监测。方法:2007年1月-2007年9月采集25052名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者粪便标本,分别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后分离4号琼脂。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动力和生化试验等检查,对所分离的疑似霍乱弧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采用霍乱弧菌O1群及O139群单克隆抗体的玻片凝集试验、噬菌体生物分型、霍乱弧菌ctxA和tcpA基因PCR检测进一步鉴定各霍乱菌株。结果:上述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各1株。1株O1血清群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为1 L,属埃尔托生物型非流行菌株,霍乱弧菌ctxA和tcpA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为ctxA阴性,tcpA阳性,判定为有毒力的非流行菌株。另1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ctxA和tcpA基因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为无毒力非流行菌株。结论:尽管所检出的2株霍乱弧菌均为非流行菌株,但因携带者从事职业的特殊性,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和全基因组测序2种分子血清分型技术,对抗原缺失血清型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方法 采用玻片凝集法对3株沙门菌进行分型;提取沙门菌基因组DNA,采用液相芯片技术进行血清型分型;然后全基因组测序后组装草图,用SISTR预测沙门菌血清型.结果 3株沙门菌分离株,用传统玻片凝集法鉴定属于B群和E1群沙门菌,未...  相似文献   

13.
目的:C群沙门菌血清型的鉴别诊断研究。方法:对2007年上海市黄浦区的C群食源性暴发沙门菌鉴定中存在与泰国产沙门菌分型血清H相因子有交叉凝集的菌株使用丹麦(SSI)血清参比;分析菌株的抗生素耐药性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图谱,选择部分猪霍乱和汤卜逊沙门菌腹泻株进行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MLST)分子分型;通过PluseNetChina非伤寒沙门菌数据库图谱比对上海的汤卜逊暴发菌株与重庆市C群沙门菌暴发菌株的分子型。结果:2007年黄浦区报告8株猪霍乱暴发菌株经丹麦血清分型鉴定为汤卜逊沙门菌;2007年的4株猪霍乱和5株汤卜逊沙门菌经丹麦SSI血清复核鉴定均为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汤卜逊沙门菌暴发菌株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为100%,耐药谱与散发株显著不同;2007年重庆市的多起食源性暴发案例中的C群沙门菌经复核鉴定亦为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并与上海的暴发菌株在遗传学上存在高度同源。结论:泰国血清的H相因子间存在交叉凝集现象。推测2007年上海市发生的食源性暴发病例可能由输入性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多重耐药克隆株引起。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最新研制的霍乱弧菌“O”分型血清81型,首次对河南省非0—1群霍乱弧菌196株进行了血清分型的研究,不同来源的非0~1群霍乱弧菌,除24株未定型者外,可分为37个血清型,分型率为87.8%。以 O_2和O_7型较多。作者认为,O_2血清型为河南省已发现的主要菌型,而且是我省腹泻病患者主要致病菌型。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在印度和孟加拉湾沿岸城市,首次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所致的典型霍乱样腹泻爆发流行,这种新菌型有产生霍乱毒素(CT)的能力,所致的腹泻在临床上和流行病学上与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不能区别,病原菌不与O1群霍乱血清凝集,也不与非O1群霍乱血清(138个型)凝集,国际细菌学专家将其命名为霍乱弧菌0139血清群。O139霍乱弧菌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弧菌,在血清学诊断方面是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用O139群国际标准株MO45(印度菌株)免疫家兔制备特异性诊断血清,以提供我省霍乱监测之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试验菌株制…  相似文献   

16.
广东地区212株非O_1群霍乱弧菌血清学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应用国内新研制的一套81种分型血清体系对广东地区212株非O_1群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试验的结果。在212株菌中有175株可以分型,37株未能定型需要进一步研究。从急性腹泻病人粪便获得的175株菌中共有31个血清型,以O_7和O_2占优势。从水源获得的3株菌中有2个血清型(O_5 和O_8)。从海产品获得的34株菌中有9个血清型,其中O_(12)、O_(16)和O_(28)为优势血清型。试验结果肯定该分型血清系统比较实用,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建立一套更简单,分型率更高的血清分型系统。  相似文献   

17.
2005年福建省霍乱弧菌流行菌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福建省霍乱弧菌流行菌型特征,为控制传染来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分型法、噬菌体-生物分型法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法对2005年霍乱疫情中不同来源的142株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分析。结果:142株霍乱弧菌血清学、噬菌体-生物分型结果:流行株124株中O1群埃尔托稻叶1d型占95.16%(118/124株);其余菌株为6型以上非流行株。70株霍乱弧菌PFGE分型结果呈现3大类8种带型。结论:2005年霍乱疫情期间患者菌株与福州市闽江水系分离株菌型一致,表明具有高度同源性,而与市场水产品不相关。流行菌型更换而出现的埃尔托稻叶1d型,提示福建省今后仍有发生霍乱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霍乱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以剧烈腹泻、呕吐、迅速脱水、循环衰竭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1992年10月首先在印度南部的Madras发现一株能引起临床症状与O1群霍乱相似,并能引起大流行的弧菌,由于该菌与O1-O138群霍乱弧菌的血清不凝集,故将其命名为O139血清群。新发现的传染病O139血清群霍乱肆虐南亚,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广州市151株非O_1群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分型试验结果。全部菌株生物学特性与国内外报道一致。在151株菌株中有98株可以分型,33株未定型,需要进一步研究。98株菌分属39个不同血清型,以VBO_1型最多,占8.6%,其次为VBO_(51),O_2、O_(10)、O_(11)型,分别占6.62%和3.97%。从急性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获得的26株菌对新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23种抗生素敏感;绝大多数菌株对青霉素、两性霉素等耐药。非O_1群霍乱弧菌是指与O_1群霍乱弧菌鞭毛抗体相同,生化性状相似,菌体抗原不同的一组弧菌。该菌对人类有致病性,被列为急性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霍乱弧菌在不同的增菌液中增菌效果。[方法]配制“模拟水产品棉拭子标本”,在不同增菌液中增菌后进行胶体金试条检测及参照《霍乱防治手册》中的方法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在庆大琼脂上挑取典型菌落进行血清凝集,经增菌液2增菌的霍乱弧菌凝集菌株数均高于经增菌液1增菌的凝集菌株数;在胶体金试纸条试验中,霍乱弧菌在增菌液2中增菌6h开始出现阳性,增菌12h后均出现阳性;在增菌液1中增菌8h开始出现阳性,增菌12h部分未出现阳性。[结论]在增菌液2增菌后划线庆大琼脂较容易分离出霍乱弧菌;在胶体金试纸条试验中增菌液2增菌效果较好。这可能与增菌液2含有促进霍乱弧菌生长的物质及抑制杂菌生长的物质,以及胶体金试纸条不仅能检测活菌,还能检测死菌等有关。可以选择增菌12~14h进行胶体金试纸条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