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eAg、抗-HBe与HBV DNA检测结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慢性乙肝与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定量测定HBeAg、抗-HBe及HBV DNA量。结果:慢性乙肝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HBV DNA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它们间的HBeAg及抗-HBe阳性率,抗-HBe量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的抗-HBe较高;77例患者中HBeAg阳性组与抗-HBe阳性组间HBV DNA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V复制是否活跃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病期无明显关系,慢性乙肝患者发生HBeAg向抗-HBe转化并非均提示病情好转,反而有可能是预示向肝硬化发展的一个前期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更深入了解HBsAg滴度与HBeAg、抗HBe、抗HBc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利于今后的工作,我们对HBsAg阳性血清进行检测。方法:使用正中静脉采血,HBsAg测定,用反向被动血凝法,HBeAg,抗HBe、抗HBc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HBeAg阳性者中,HBsAg滴度≤1:128与滴度≥1:256阳性率之间差别具有显著性:抗HBe阳性者中.HBsAg滴度≤1:128与滴度≥1:256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抗HBc阳性者中,HBsAg滴度≤1:128与滴度≥1:256之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HBs他滴度越大,HBeAg阳性率越高,而抗HBe阳性率越低,反之HBsAg滴度越小,HBeAg阳性率越低,抗HBe阳性率越高,而HBsAg滴度不论大或小均影响抗HBc阳性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428例HBsAg阳性携带者血清进行了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并对其中201例进行了肝功能检测,并进行年龄分组分析,结果发现“e”系统与年龄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相关,HBeAg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抗HBe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肝功能异常率与年龄无关,与“e”系统密切相关,从而提示少儿的预防接种应引起高度重视。在研究乙肝的病理变化和转归方面应把同一年龄组或同期感染者作为同一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孕妇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本,滴度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母婴垂直传播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855例孕妇采集肘静脉血,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消毒脐带留取脐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对HBsAg,HBeAg,抗-HBc及HBsAg滴度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855例孕妇HBsAg阳性者120例(占14.04%),120例HBsAg阳性孕妇的胎儿宫内感染率为32.50%(39/120);孕妇血清中HBsAg滴度的高低与胎儿宫内感染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孕妇血清中单纯HBsAg阳性者发生胎儿宫内感染率为16.67%(1/6),HBsAg 阳性合并抗-HBc阳性者发生胎儿宫内感染率为12.32%(9/73),而孕妇血清中HBsAg阳性合并HBeAg阳性者发生胎儿宫内感染率为70.73%(29/41),与前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孕妇血清中HBsAg的滴度与胎儿发生宫内感染无关,但HBeAg阳性率越高,其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机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调查饮食从业人员10108人,HBsAg阳性490人,携带率为4.85%,城区高于农村,男高于,春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HBsAg,携带逐渐下降,在不同行业中,以食品销售业最高,为14.22%,对490名HBsAg阳性者检测HBeAg和抗-HBe,HBeAg阳性率13.06%,抗-HBe阳性率为10.0%,HBsAg滴度大于等于1:128时,HBeAg阳性率为50.6%,笔者认为H BeAg滴度持续大于等于1:128者应调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  相似文献   

6.
散发性戊型肝炎及乙戊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情况,并了解戊型病毒性肝炎及被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的病情。方法:采用ELISA法对1547例肝炎患进行乙肝病毒标志(HBV-M)系列及戊肝病毒抗体(抗HEV-IgM和抗HEV-IgG)检测,对临床不同类型的86例单纯戊肝抗HEV和124例乙戊重叠感染HBV-M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戊肝患血清抗HEV-IgM和抗HEV-IgG的阳性结果在临床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有显性(P<0.005),单纯戊肝抗HEV-IgG阳性率占22.4%,尤其是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其阳性率占50.0%,乙戊重叠感染HBsAg阳性率急肝显低于慢肝(P<0.001)与肝硬变(P<0.05),HBeAg阳性率急肝低于慢肝(P<0.005)与肝硬变(P<0.05),抗HBe阳性率急肝高于慢肝(P<0.01),抗HEV-IgM阳性率重肝高于慢肝(P<0.001)与肝硬变(P<0.05);单纯戊肝中3例重肝临床均治愈,而乙戊重叠感染中重肝33例死亡24例。结论:抗HEV-IgM阳性可作为急性HEV感染的依据,戊肝存在极少慢性化的可能,散发性戊肝很少发生重症型,感染HEV无促发HBV变异,病情加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31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31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予拉米夫定(100mg qd)治疗12个月。疗效评估包括血清HBV病毒学,血清HBV免疫学,血清生化学应答。结果 治疗12个月末,血清HBV DNA总的转阴率为72.32%,治疗第9个月末的HBV DNA转阴者占转阴者总数的98.98%,一度转阴后再转阳的反跳率为24.40%,从未转阴的发生率为7.23%,HBeAg血清转阴率为33.96%;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9.75%,治疗第9个月末的血清转换者占转换者总数的90.32%;ALT恢复正常率为67.61%,反跳率为26.98%。综合疗效评价:完全应答9.43%,部分应答83.33%,无应答7.23%。治疗前血清ALT不同水平组间 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前9个月的拉米夫定治疗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后期;机体免疫状况对拉米夫定治疗疗效有较大影响,治疗前ALT水平是预测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HBVDNA、HBeAg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及血清HBVDNA,同时采用ELISA检测其血清中免疫指标HBeAg.结果 30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28例阳性率93.33%,肝组织中HBVcccDNA阳性19例阳性率63.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0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8例阳性率26.67%,肝组织中HBVcccDNA阳性5例阳性率16.6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例脂肪肝患者血清HBVDNA阴性,肝组织中未检出HBVcccDNA.结论 (1)血清HBVDNA或HBeAg阳性并不能完全确定肝内一定存在乙肝病毒正在复制.(2)HBeAg阴性抗HBe阳性不能完全确定肝内一定没有乙肝病毒复制.(3)要确定肝内病毒足否存在复制必须通过肝组织HB-VcccDNA检测来证实.  相似文献   

9.
宁炎 《实用医技》2007,14(35):4834-4836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HBV其他标志物及其DNA的关系。方法:对620例血清标本进行Presl、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DNA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与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三种阳性模式组,PreS1阳性率为84.8%、41,9%、51%。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5)。在PreS1(+)病例组,PreS1与HBeAg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8.87%、48.39%和51.61%,结果符合率达82.19%和87.67%。结论:血清PreS1主要存在于HBsAg携带者,且与HBeAg和HBV-DNA关系密切,是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的又一可靠血清学指标,PreS1联合HBV标志物同步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病变程度关系,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eAg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67例慢性乙型肝炎,45例肝炎肝硬化,52例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结果:血清HBV DNA水平,肝硬化,肝癌患者均显著高于慢性乙肝患者(P<0.05),肝癌患者中HBsAg( ),HBeAg( )组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HBsAg( ),抗-HBe( )组(P<0.05),结论:与乙肝相关的肝硬化,肝癌存在HBV高水平复制,部分抗-HBe( )者HBV复制水平仍较高。  相似文献   

11.
黄彪  郎江明  蒋开平  吴军  徐学群 《海南医学》2005,16(11):105-10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血清转氨酶变化水平与HBeAg转换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过专科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6例,按转氨酶水平分为升高型、降低型、稳定型三类,观察治疗后血清转氨酶变化水平与HBeAg转换的关系。结果血清HBeAg转换率高低随血清转氨酶变化水平不同而显现有差异,升高型53.73%、降低型33.33%、稳定型12.12%。其中,升高型、稳定型与降低型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稳定型与升高型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05)。结论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时,应将血清转氨酶变化水平与血HBeAg转换这一主体疗效因素进行有机联系。当血清转氨酶呈现升高型变化时,可能预示着会出现血清HBeAg转换的最佳治疗应答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云浮市健康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及免疫水平,探讨健康人群乙型肝炎防控对策和措施。方法采集43890人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5项标志物(HBVM),并按年龄、性别分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16.9l%,其中男性为17.80%,女性为16.20%,差异有显著性(P〈0.01);HBeAg总阳性率为6.46%,其中男性为6.60%,女性为6.34%,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HBs总阳性率为43.03%,其中男性为35.73%,女性为48-88%,差异有显著性(P〈0.01);HBVM全阴率为20.58%,其中男性为26.76%,女性为15.63%,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人群中HBV感染率高,易感者多,免疫水平较低,应加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扩大免疫屏障.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血清e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血清e系统的关系。方法:用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135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e抗原阳性组与e抗体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与各临床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DNA阳性多见于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且与e抗原表达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466例病人用固相放免法检测PHSA和HBsAg和HBsAg-IgM复合物阳性率分别为39.7%和36.1%,ELISA法检测HBeAg阳性率为29.6%。在目前缺少单克隆抗.HBe检测HBeAg药盒的情况下,对乙肝患者血清HBsAg阳性的病人检测PHSA-R和HBsAg-IgM可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燕 《医学新知杂志》2010,20(3):196-197,199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与乙肝病毒DNA(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500例乙肝患者按临床分型分为7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DNA。结果HBVDNA与HbsAg、HBeAg呈正相关(r=0.5332,r=0.3809,P均〈0.01);与抗HBs、抗HBe呈负相关(r=-0.1636,P〈0.01;r=-0.1271,P〈0.05);慢性轻度肝炎HBsAg含量与急性肝炎、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或0.001);慢性轻度肝炎HBeAg含量与急性肝炎、慢性中度、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肝,肝硬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01)。结论定量检测HBsAg、HBeAg能反映HBVDNA载量及复制情况,肝脏病变越重,HBsAg及HBeAg血清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16.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标志物及乙肝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血清斑点杂交、PCR和PCR产物斑点杂交方法对100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的老年慢性乙肝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6.67%、96.67%、100%;在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患者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27.78%、46.30%、51.85%;在抗-HBs、抗-HBc或抗-HBe阳性患者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0%、12.50%、18.75%。结论:在HBsAg、HBeAg同时阳性时,HBV复制最为活跃;在HBsAg、抗-HBc、抗-HBe同时阳性时,HBV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抗-HBs并伴有其它抗体阳性时HBV仍有复制。用杂交方法来判断PCR产物的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米呋啶联合α-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的协同作用。方法:68例HBVDNA及HBeAg阳性的CHB患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采用拉米呋啶和IFN-α联合治疗,乙组单用拉米呋啶。治疗24w和48w时观察两组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及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w时、甲、乙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5%和83%,HBVDNA转阴率分别为90%和89%,抗-HBe阳性率分别为15%和6.2%,以上指标两组相比无显性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0%和20%,两组相比差异显(P<0.05)。治疗48w时甲乙两组相比ALT复常率分别为95%和94%,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5%和93%,两组无显性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60%和25%,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P<0.01),抗-HBe阳转率分别为35%及8.3%,两组差异显(P<0.05)。结论:拉米呋啶联合IFN-α治疗CHB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对于HBeAg阴转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呋啶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甘肃省一般人群及特殊人群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特点。方法12个市(州)33个县(区)一般人群不同年龄组采集血清6227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AV、HBsAg、抗一HBs、HBcAg、抗-HBe、抗-HBc、抗-HCV、抗-HEV和抗-HDV。结果2003年不同人群抗-HAV、抗-HCV、抗-HEV和抗-HDV标化阳性率分别为89.05%、2.62%、4.06%和0.25%,HBsAg标化阳性率为11.82%,HBV标化感染率为69.12%,抗-HB8阳性率为43.26%,HBeAg、抗-HBe阳性率分别为4.41%和5.44%,抗-HBC阳性率为54.48%。HAV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85.0%的10岁以上儿童已感染过HAV。HBsAg阳性率在20~39岁年龄组呈现单个高峰。结论由于实施乙肝免疫计划多年,1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下降;HAV感染率较1982年和1992卑下降;HCV、HEV感染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许永成  沈秦 《安徽医学》1991,12(5):9-11
本文应用斑点杂交试验直接检测154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清HBV DNA,四个年龄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11月~15岁82.3%(28/34),~30岁67.8%(40/59),~40岁37.1%(13/35),41~60岁19.2%(5/26),其间有显著差异(X~2=32.1675 P<0.01)。四个年龄组HBeAg阳性率分别为:82.3%(28/34),67.8%(40/59),40%(14/35),26.9%(7/26),其间有显著差异(X~2=25.5248 P<0.01)。各组HBVDNA检出与HBeAg存在密切相关,与HBsAg、抗-HBe及抗—HBe阳性或阴性并无相关。结果表明无症状HBsAg携带者随着年龄增长,血清HBV复制水平降低,传染性减小。所以,在防治无症状HBsAg携带者构成社会极重要的传染源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小儿及青少年无症状HBsAg搏带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宁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834-4836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HBV其他标志物及其DNA的关系。方法:对620例血清标本进行PreS1、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DNA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与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三种阳性模式组,PreS1阳性率为84.8%、41.9%、51%。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5)。在PreS1 (+)病例组,PreS1与HBeAg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8.87%、48.39%和51.61%,结果符合率达82.19%和87.67%。结论:血清PreS1主要存在于HBsAg携带者,且与HBeAg和HBV-DNA关系密切,是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的又一可靠血清学指标。PreS1联合HBV标志物同步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