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维生素D受体(VDR)是维生素D作用于细胞的关键调节因子。研究表明VDR或者其天然配基1,25-(OH)2D3可以调节肿瘤的生长。本文着重关注VDR在肺癌、结肠癌、食道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肿瘤生长过程中调节控制的差异,评价其选择性预防和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兰  郑秀 《医学综述》2009,15(1):65-68
维生素D受体(VDR)是介导1,25二羟维生素D3发挥生物效应的核内生物大分子,为类固醇激素/甲状腺受体超家族成员。1,25二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它除了具有钙、磷代谢调节作用外,还能调节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VDR基因上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与部分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VDR的结构及其功能、基因多态性,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机制及与妇科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及维生素D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维生素D受体(VDR)是亲核蛋白,属于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在体内主要介导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1,25.二羟胆骨化醇在体内作用广泛,与VDR结合后,除了产生经典的调节钙、磷代谢的作用外,还具有抑制增殖、促进分化、调节免疫及抑制细胞坏死、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等非钙调作用。近年来,活性维生隶D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备受注目,广泛应用于临床前抗肿瘤研究,有可能成为防治肿瘤的很有前景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正>维生素 D在人体内主要作为一种类固醇激素参与钙、磷代谢调节,促进骨吸收和骨形成,在机体生长、骨骼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维生素D与呼吸道感染、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1-4]。近期研究者还发现,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也广泛存在于睾丸、附睾、卵巢、子宫等性腺器官中,提示维生素D可能通过VDR影响性腺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D(VitD)是一组具有广泛生理作用的类固醇衍生物,其作用是通过VitD受体(VDR)介导的。体内大多数组织和细胞都有VDR。VitD抵抗是指机体对正常甚至大剂量VitD或1,25(OH)2D的低反应或无反应现象,VDR基因点突变是主要原因之一,对机体有着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介导的生物效应参与调节体内多个病理生理过程,包 括钙磷代谢、免疫调控、抗炎、抗感染、肿瘤预防等。自噬是真核细胞溶酶体介导的一种分解代谢途径,分为巨自 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3种类型。自噬有助于维持细胞能量及新陈代谢,炎症、感染、肿瘤等多种病理过 程均与自噬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维生素D/VDR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影响自噬,调节自噬的不同阶段,在自身免疫性疾 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炎症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余晓军  蓝小春 《浙江医学》2013,35(20):1845-1846
随着人们对维生素D认识的不断加深,现已发现维生素D不但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而且参与细胞免疫的调节。研究已证实活性维生素D[1,25(OH)2D3]与众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相关,其可以阻止实验性桥本甲状腺炎(HT)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1],其生物学作用是通过维生素D受体蛋白(VDR)所介导的。本研究将VDR基因作为候选基因,探讨VDR基因Bs-mI位点多态性与HT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 D3]对人白血病6T-CEM细胞株凋亡及维生素D受体(VD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1,25(OH)2 D3作用于6T-CEM。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染色法(TUNEL)检测细胞晚期凋亡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VDR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1,25(OH)2 D3作用后可促进6T-CEM 细胞的凋亡,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 <0.05)。1,25(OH)2 D3作用前后6T-CEM细胞均表达VDR蛋白,药物作用后VDR蛋白表达上调。结论1,25(OH)2 D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诱导6T-CEM细胞凋亡,使VDR蛋白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在钙磷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心血管功能及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能力。维生素D的大部分功能是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receptor,VDR)结合后实现的,VDR信号通路与其他细胞内信号通路相互作用,从而调节骨代谢、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周期进程和凋亡。细胞自噬在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中是一种基本的应激反应,对维持细胞和器官的最佳功能状态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维生素D/VDR通过诱导和调节自噬发挥抗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不仅能调节钙磷代谢,而且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能在NOD鼠和人类1型糖尿病(T1DM)的发生中起抑制作用。维生素D的缺乏可以使T1DM的发病率上升,补充维生素D通过调节免疫,可预防T1DM的发生和延缓胰岛炎的进展。因此,在婴幼儿时期防治维生素D缺乏是减少T1DM发生的简单和安全的方法。维生素D缺乏也与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有关。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1,25(OH)2D3,在体内需要激活维生素D受体(VDR)来发挥其效应。研究显示,VDR基因多态性存在着较大的种族差异,VD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可以为不同人群糖尿病易感性的差异,提供基因水平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侃 《华夏医学》2008,21(1):45-47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以下简称BALP)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原理测定治疗组末梢血BALP,同时摄双腕X线照片,对照组测定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将两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BALP异常值检出率(≥200U/L)占52.9%,远高于对照组Ca、P、ALP异常值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在267例BALP>250U/L(阳性结果)中,有佝偻病临床表现246例(92.1%),符合佝偻病X线表现238例(89.1%)。在BALP>250U/L组中符合佝偻病诊断的比BALP200~250U/L组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ALP对佝偻病的检测比Ca、P、ALP要敏感,以BALP>250U/L作为诊断佝偻病标准与佝偻病临床表现和腕关节X线照片有较高的符合率。对BALP检出异常值(≥200U/L)建议早期干预和治疗,1~3个月治疗后复查BALP作为疗效评估在临床收到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A和E(VA和VE)水平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微量荧光分析法对安阳市肿瘤医院32例术前食管癌病人和32例对照者,进行了血清VA、VE水平的测定与分析。结果:食管癌组和对照组血清VA水平均值分别为1.55μmol/L,1.70μmol/L。血清VE水平均分别为22.09μmol/L,24.59μmol/L。食管癌病人血清VA和VE水平均较对照者低,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VA和VE水平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D与免疫功能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 Vit D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3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 2 5 -( OH) D3 的水平、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钙、磷、碱性磷酸酶等进行研究对比。结果 :患儿 2 5 - ( OH) D3 、T细胞亚群、及 Ig G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 P>0 .0 5 )。患儿经补充 Vit D3 2 0~ 40万 u1个月后 ,随着 2 5 -( OH) D3 水平的升高 ,T细胞亚群明显升高 ( P<0 .0 1 ) ,Ig G、Ig A、Ig M及钙、磷、碱性磷酸酶无明显改变 ( P>0 .0 5 )。结论 :Vit D缺乏导致免疫功能损伤进而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要比导致 Vit 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的要早 ,后果更严重  相似文献   

14.
ENNG致犬胃癌过程中维生素变化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善军  朱舜时 《上海医学》1993,16(6):338-340
本实验借助ENNG致犬胃癌模型,动态观察血清和胃粘膜细胞水平的维生素A、E、C含量和胃粘膜病理改变。结果表明血清和胃粘膜细胞内维生素 A、E 含量与胃粘膜炎症、萎缩、不典型增生呈明显负相关(P<0.01),血清内维生素C含量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Vitc、Vite对DEHP致果蝇脂质过氧化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酞酸酯类化合物作用于果蝇引起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的作用和机理。同时探讨VitC、VitE对这种作用的拮抗。方法:测定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一2—乙基己基酯(DEHP)染毒组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薛(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再检测同时给予较高剂量DEHP和不同浓度的VitC和VitE的情况下,果蝇体内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喂以DEHP的雌、雄果蝇体内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喂饲DEHP和VitC、VitE可使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DEHP可引发果蝇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而VitC和VitE对这种影响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单次给药的长期神经毒性模型,探讨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的神经毒性机制及维生素C(VitC)是否具有MDMA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C、D、E),B组给予MDMA 20mg/kg,C、D、E组分别在给予MDMA前30min、MDMA后3h、5h给予VitC250mg/kg,A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脑皮层ATP、ADP含量的变化,海马、枕叶皮层神经递质5-HT的含量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羟色胺转运体(SERT)mR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给予MDMA12h后,与对照组相比,大脑皮层ATP含量明显下降(P〈0.05),7d后,与对照组比较,大鼠枕叶皮层、海马的5-HT均有下降(P〈0.05),大鼠海马的SERTmRNA的信号表达下降,而脑组织GFAP蛋白的表达则升高(P〈0.05)。提前30min和MDMA后3h给予VitC,未能见到对ATP、5-HT功能标志的保护作用(P〉0.05),MDMA后5h给予VitC对ATP、5-HT功能标志有保护作用(P〈0.05).给予VitC组对脑组织GFAP蛋白的表达均显示了保护作用(P〈0.05)。结论MDMA耗竭大脑皮层直接能源物质ATP,对中枢5-HT系统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在MDMA后5h给予维生素C,对能源物质ATP和5-HT能系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二次阻断主动脉及再灌注后血浆中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VitE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6例二次阻断及14例单次阻断主动脉的病人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测定不同时限血浆中LPO、SOD及VitE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一次阻断再灌注后血浆中均有LPO上升及SOD、VitE下降,但两组间无差异。二次阻断及再灌注后血浆中LPO进一步升高,SOD及VitE显著降低,术后2h实验组LPO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OD、VitE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循环术中再次阻断后将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损伤,同时机体抗氧化能力进一步耗竭。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维生素C(Vit C)为激活剂在PH5.0,30℃条件下测定了酵母蔗糖酶的活性,并用L-B作图法测得酵母糖酶的表观Km和表观Vmax。结果表明,表明Km=Km,表观Vmax随VitC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因L-B作图中所有曲线均交横轴于一点(交点不在其它任何象限),而VitC又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由此推测蔗糖酶活性中心的巯基恬于催化基团。  相似文献   

19.
李瀚明 《吉林医学》2013,(30):6218-6218
目的:探讨口服Vit K4佐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2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Vit K4片于夜睡前口服,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缓解程度,时间以及气道阻力降低、改善肺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缓解症状时间以及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功能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it K4有止咳、解痉、镇静等多种治疗作用,可显著缓解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减轻气道过敏反应;且本品价廉安全,不良反应少,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肤墨水与维生素AD胶丸联合标记在脊椎与脊髓病变MRI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45例脊椎和脊髓病变作MRI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由二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分别采用传统定位法、胶丸定位法、联合定位法及X线定位法定位,用手术或穿刺检验上述方法的准确性。联合法分别与传统法、胶丸法及X线法的定位准确性作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联合应用皮肤墨水与浓缩维生素AD胶丸标记定位法较传统定位法的准确性具有明显的优势。联合定位法虽然较胶丸定位法、X线定位法定位准确性无显著差异,但联合定位法能被临床直接使用,具有很大优势。结论:联合应用皮肤墨水与维生素AD胶丸标记在脊椎和脊髓病变MRI定位的方法,定位准确,简单方便,实用可靠,能直接供临床使用,具有普遍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