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紫丁香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别名丁香、紫花丁香为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植物,该植物约19种,我国有15种。地域分布广泛,多分布于辽宁、北京、河北、陕西、河南等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桂林紫薇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桂林紫薇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9个化合物,包括6个三萜,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lupeol,I),木栓烷酮(friedelin,Ⅱ),白桦脂醇(betulin,Ⅲ),阿江三萜醇酸(arjunolic acid,Ⅳ),胶三萜-5-烯-3β-醇(glut-5-en-3β-ol,V),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三十五烷(pentatriacontane,Ⅸ)。结论:以上化合物I~Ⅵ,Ⅶ,Ⅸ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紫牡丹P aeon ia d elavay 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aeon isu ffra l(Ⅰ)、芍药苷元(paeon iflorigenone,Ⅱ)、pa lb inone(Ⅲ)、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 in,Ⅳ)、槲皮素-3,7-二甲氧基(querc itrin-3,7-d im ethoxy,Ⅴ)、紫云英苷(astraga lin,Ⅵ)、单棕榈酸甘油酯(g lycery l m onopa lm itate,Ⅶ)、1-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1-lino loy l-3-pa lm itoy lg lycero l,Ⅷ)、没食子酸甲酯(m ethy l ga llate,Ⅸ)、香草酸甲酯(m ethy l van illate,Ⅹ)、丁香酸甲酯(m ethy l syringate,Ⅺ)。结论化合物Ⅰ,Ⅲ,Ⅴ~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北沙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北沙参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层析,通过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北沙参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率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法卡林二醇(falcalindiol,Ⅰ)、(8E)十七碳-1,8-二烯-4,6-二炔-3,10-二醇[(8E)-1,8-heptadecadiene-4,6-diyne-3,10-diol,Ⅱ]、佛手柑内酯(bergapten,Ⅲ)、蛇床克尼狄林(cnidilin,Ⅳ)、花椒毒素(xanthotoxin,Ⅴ)、水杨酸(salicylic acid,Ⅵ)、香草酸(vanillic acid,Ⅶ)、阿魏酸(ferulic acid,Ⅷ)。结论 化合物Ⅱ和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湖丹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湖丹皮进行系统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并运用理化及波谱方法进行结构确证。结果:从湖丹皮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I),对羟基苯甲酸(II),没食子酸甲酯(III)、没食子酸(IV)。结论:湖丹皮中能分离多种有效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IR,MS,^HNMR,^13CNMR,2DNMR)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糙叶败酱根的脂溶性部位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urvularin(Ⅰ)山柰酚(Ⅱ),5,7-二羟基黄酮(Ⅲ),β-谷甾醇(Ⅳ),胡萝卜苷(Ⅴ)。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Ⅰ具有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天然植物Lophira alata系生长在热带的一种多年生灌木植物,属于栎属科.在非洲的热带国家多有分布,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被当地人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肝炎,麻风病,皮肤病,偏头痛,病毒性感冒以至于癌症,特别是在预防治疗口腔科疾病中更具有明显的功效[1,2].  相似文献   

8.
目的 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具有消炎作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并阐明其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IR,MS,^1H和^13CNMR)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析鉴定了8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22E,24R)-ergosta-5,7,22-triene-3β-ol(Ⅰ),5α-lanosta-8(9),23-diene-3β,25-diol-22-acetate ester(Ⅱ),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22-diene-3β-ol(Ⅰ),5α-lanosta-8(9),23-diene-3β,25-diol-22-acetate ester(Ⅱ),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22-diene-3β-ol(Ⅲ),(2S,3S,4R,2′R)-2-(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octadecane-1,3,4-triol(Ⅳ),adenosine(Ⅴ),N,N-dimethyphenylalanine(Ⅵ),N-methlphenylalanine(Ⅶ),D-allitol(Ⅷ)。结论 化合物Ⅵ和Ⅶ均系首次从高等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ODS和凝胶等柱色谱方法对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Bennet)干燥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了17个化合物,包括6个β-咔巴啉类生物碱:1-methoxycarbonyl-β-carboline(1),1-carbamoyl-β-carbolin(2),4-methoxy-β-carboline-1-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3),1-ethoxycarbonyl-β-carboline(4),1-ethyl-β-carboline(5),cordysinin C(6),5个铁屎米-6-酮类生物碱:4,5-dimethoxycanthin-6-one(7),11-hydroxycanthin-6-one(8),5-hydroxycanthin-6-one(9),5-hydroxy-4-methoxycanthin-6-one(10),canthin-6-one(11);2个铁屎米-5,6-二酮类生物碱:3-methyl-4-methyoxycanthin-5,6-dione(12),3-methylcanthin-5,6-dione(13);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10α-hydroxycadin-4-en-al(14),canangaterpenes III(15),15-oxo-T-cadinol(16),1个甾体类化合物androsta-1,4-diene-3,17-dione(17)。其中化合物16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5614~17为首次从苦木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0.
鼓槌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鼓槌石斛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活性成分,开发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中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2,4,7-三羟基-9,10-二氢菲(Ⅰ),2,7-二羟基-3,4,6-三甲氧基菲(Ⅱ),5,4′-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Ⅲ),3,4-二羟基苯甲酸(Ⅳ)。结论 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离鉴定板蓝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ODS等柱色谱分离纯化,以核磁、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及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为新橙皮苷(Ⅰ)、甲酸铵(Ⅱ)、异甘草素(Ⅲ)、甘草素(Ⅳ)和腺苷(Ⅴ)。结论 其中新橙皮苷、甘草素和异甘草素为首次从十字花科中分离得到;甲酸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白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萃取、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制备和纯化,采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确证。结果从白芍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芍药苷亚硫酸酯(Ⅰ)、芍药苷(Ⅱ)、芍药内酯苷(Ⅲ)、苯甲酰芍药苷(Ⅳ)和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Ⅴ)。结论化合物Ⅰ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蔷薇科悬钩子屑药用植物白叶莓Rubus innominatus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甲醇室温浸提后以乙酸乙酯萃取,萃取物通过多次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并采用NMR,MS等波谱方法及与标准品对照TLC鉴定化学结构,抗菌活性用杯碟法测定。结果 共分离鉴定出10个三萜酸和2个甾体类化合物,抗菌试验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和一些三萜酸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 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决明毛状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毛状根培养技术,在实验室摇瓶积累生产决明毛状根干重90g,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betulinic acid(桦木酸)。结论 此化合物为决明毛状根和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通过决明毛状根与其干燥种子、根、茎、叶的化学成分在薄层层析上比较。结果表明,决明毛状根培养可代谢产生桦木酸或大幅度提高桦木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取分离板蓝根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用95%乙醇渗漉,用不同极性溶剂分级萃取,再分别用硅胶和大孔树脂作柱层析分离,测定纯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板蓝根中分得2个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依靛蓝双酮(isaindigotidione,Ⅰ),(E)-二甲氧羟苄吲哚酮[(E)-3-(3‘,5‘-dimethoxy-4‘-hydroxy-benzylidene)-2-indolinone,Ⅱ]。结论:Ⅰ和Ⅱ为2个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nuifoliside B(I),3,4,5-三甲氧基肉桂酸甲酯(Ⅱ),polygalaxanthoneⅢ(Ⅲ),7-O-methylmangiferin(Ⅳ)和lancerin(V)。结论: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远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V为首次从远志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药黄檀木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檀木(Dalbergia hupeana Hance)系豆科黄檀属植物,药用其根皮,夏、秋季采挖,味辛、苦,行平,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之功效。主治疮疥疗毒、毒蛇咬伤、细菌性痢疾、跌打损伤等。民间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目前对黄檀木化学成分研究的报道很少。我们对从广西桂林采集的黄檀木根皮作了化学成分研究。经提取分离,从氯仿部分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和IR、1H-NMR、13C-NMR、DEPT、2DNMR、EI-MS谱的结构鉴定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yl acetate)、无羁萜酮(friedelin)。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传统中药牡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PSA)抗内毒素(LPS)活性组分进行定向分离及体内外活性评价。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层析、离子交换-HPLC等技术对牡丹皮进行活性组分的定向分离。通过活性组分对LPS介导RAW264.7分泌细胞因子的抑制实验、对LPS和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实验,评价所得活性组分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结果从牡丹皮水提取物中分离到一个与Lipid 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PSA-3),PSA-3在体外能抑制LPS介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TNF-α(P45μg<0.05,P90、180μg<0.01),对致死剂量LPS攻击小鼠的保护率为50%(P<0.01),对致死剂量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率为50%(P<0.05),而低结合活性PSA-1组分则不具有抑制作用,对LPS和热灭活大肠杆菌(HK-E.coli)攻击小鼠也无保护效果。结论从牡丹皮中分离到一个与Lipid 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该组分在体内外对LPS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传统中药牡丹皮(Paeoniasuffruticosa Andr,PSA)抗内毒素(LPs)活性组分进行定向分离及体内外活性评价.[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层析、离子交换-HPLC等技术对牡丹皮进行活性组分的定向分离.通过活性组分对LPS介导RAW264.7分泌细胞因子的抑制实验、对LPs和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实验,评价所得活性组分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结果]从牡丹皮水提取物中分离到一个与Lipid 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PSA-3),PSA-3在体外能抑制LPS介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TNF-α(P45μg<0.05,P90.180μg<0.01),对致死剂量LPS攻击小鼠的保护率为50%(P<0.01),对致死剂量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率为50% (P<0.05),而低结合活性PSA-1组分则不具有抑制作用,对LPS和热灭活大肠杆菌(HK-E.coli)攻击小鼠也无保护效果.[结论]从牡丹皮中分离到一个与Lipid 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该组分在体内外对LPS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