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孤立性血尿207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孤立性血尿的病理类型.方法:对207例符合孤立性血尿诊断标准的患儿行肾活检术,肾组织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结果:轻微病变72例(34.8%);正常肾小球61例(29.5%),其中局灶节段性肾小球透明样变性5例.IgA肾病36例(17.4%);薄基底膜肾病21例(10.1%),其中正常肾小球7例,伴轻微病变1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3例(6.3%),其中伴薄基底膜肾病2例;局灶增生性肾炎4例(1.9%).结论:轻微病变与正常肾小球占第一位,IgA肾病是小儿表现为肉眼血尿的孤立性血尿的主要原因,但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IgA肾病病理变化相对较轻,为轻微病变或轻度系膜增生.所有病例均无新月体形成、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受累.提示孤立性血尿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性肾炎,最新定义为自体肾活检组织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标染色显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不要求所有肾小球均有IgA沉积),同时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IgA沉积。IgA沉积须有一定强度,分布于系膜区,可伴有或不伴有毛细血管袢沉积。除外单纯膜性、弥漫、球性、颗粒状或线状肾小球基底膜(GBM)沉积。  相似文献   

3.
正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ar sclerosis,FSGS)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较为常见的一种肾小球疾病,其病理是局灶性节段性系膜基质增多并取代相应的毛细血管袢,临床上少见合并新月体形成。新月体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损伤和断裂,常见于新月体肾炎、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甚至膜性肾病中亦有报道[1],但是在FSGS中鲜有报道。其对FSGS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就伴有新月体形成的FSGS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活组织病理检查(下称肾活检)在肾病综合征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近10年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患者1009例,分析肾活组织穿刺检查术后的病理结果。结果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71.9%,病理类型以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及膜性肾病多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占28.1%,其中居前3位的是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结论肾活检对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肾穿刺活检病理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疾病谱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330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本地区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2330例肾活检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15,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2330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896例(占81.37%),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为 IgA 肾病820例(占35.19%)、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72例(占15.97%)、膜性肾病298例(占12.79%)、微小病变肾病200例(占8.58%)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78例(占3.35%);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67例(占15.75%),以狼疮性肾炎最常见(134例,占5.88%),其次为紫癜性肾炎127例(占5.45%)、糖尿病肾脏疾病35例(占1.5%)和淀粉样变性肾病20例(占0.86%);肾小管间质疾病50例(占2.15%);遗传性肾病17例(占0.73%)。2330例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肾病综合征1015例(占43.56%)、慢性肾炎综合征681例(占29.22%)、急性肾炎综合征392例(占16.82%)、隐匿性肾小球肾炎121例(占5.29%)、慢性肾衰竭72例(占3.09%)、急性肾衰竭47例(占2.02%)。近年来,膜性肾病构成比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本地区肾脏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其中 IgA 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最多见的病理类型,膜性肾病的检出率有增高趋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肾炎和紫癜性肾炎最常见。  相似文献   

6.
本表对日肾志21(4),105~111,1979,第1次会议所列的表的排列略加修正,余按第一次会议说明,未有变动。 表1肾小球的基本改变i。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肾炎和有关情况)2。周身疾病性肾小球肾炎 A微小肾小球异常狼疮性肾炎 B局灶/节段性损害(其他肾小球只伴有微小过敏性紫瘫性肾炎 异常)IgA肾病 C弥漫性肾小球肾炎GoodPasture氏综合征 a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周身性感染性肾小球损害 b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败血症 系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感染性.合内膜炎 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短路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梅毒性肾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本院近5年1224例肾活检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224例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的病理类型.结果 1224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年龄范围为4 ~ 82岁,男661例,女563例.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81.7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2.17%,小管间质疾病占5.07%,代谢相关性肾病占0.82%,移植肾占0.16%,未确定诊断0.0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占30.30%,其次分别为IgA肾病28.00%,膜性肾病17.5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0.50%,增生硬化性肾炎3.90%,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10%,新月体肾炎2.60%,微小病变性肾病2.50%,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60%.继发性肾损害最常见的继发肾脏病是狼疮性肾炎31.54%,其次分别是高血压肾损害27.52%,紫癜性肾炎13.42%,肾脏淀粉样变性11.4%,糖尿病肾病7.38%,乙肝病毒相关性肾损害2.68%,血栓性微血管病2.01%.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IgA肾病次之.且IgA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另外,继发性肾脏病逐渐增多,继发性肾脏疾病中仍以狼疮性肾炎最为多见.通过肾活检和临床病理讨论,不仅能明确疾病的病理类型,更重要的是指导临床治疗,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对疾病的预后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正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glomerulonephritis,HBV-GN),简称乙肝肾,是乙肝病毒直接或间接诱发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病理类型有: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等。其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为继发性膜性肾病中最常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1992年~2006年经肾活检确诊IgA肾病合并ARF 20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病理选择治疗方案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20例IgA肾病合并ARF,占活检IgA肾病的3.8%(20/527)。其中急性肾炎综合征4例,急性肾炎综合征合并肾病综合征5例,以浮肿、少尿为主8例,以恶性高血压为主3例。病理改变上系膜增生性肾炎5例,新月体肾炎8例,增生硬化性肾炎伴新月体肾炎3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合并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4例。14例肾功能恢复正常,4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性透析治疗后行肾移植。结论:IgA肾病合并急性肾衰竭发生率达3.8%,高于目前文献报道。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理表现为多种病理类型。病理轻则预后好,新月体肾炎诊断治疗及时预后好,多数患者肾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因此早期及时肾活检对IgA肾病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此类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对我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常合并胸腹腔积液。肾脏病理类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微小病变及IgA肾病多见。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2例,占46%;微小病变型10例,IgA肾病9例。所有患者均依据病理分型给予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同时行利尿、控制感染、抗凝等综合治疗,其中5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肾损伤大多好转,但增生硬化型肾炎等预后较差。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临床并不少见,多发生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微小病变及IgA肾病,尽早明确病理诊断和去除诱因,并予相应治疗,大多患者预后良好,肾功能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和由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而发展至肾衰竭的患者血清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水平的变化(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方法: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40例按病理类型的分组,并设立正常对照(NC)组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衰竭(cRF)组。抽取入选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外周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对其进行检测,观察各组问TIMP-1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肾衰竭组、膜增生性肾炎组以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血清中TIMP-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且肾衰竭组和膜增生性肾炎组血清中TIMP-1水平又较系膜增生性肾炎组显著增高(P〈0.01),而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组患者血清中TIMP-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IMP-1在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及肾衰竭患者血清中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在病理过程中,随着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的增加,肾脏固有细胞分泌MMP-9和TIMP-1增加,但两者的分泌水平失衡,从而使肾小球基底膜Ⅳ型胶原降解减少,肾小球基底膜网络状结构破坏,导致肾小球基底膜重塑。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继发性。肾小球性。肾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与遗传背景、免疫复合物介导、HBV直接感染及自身免疫紊乱等有关。肾脏病理改变以膜性肾病(MN)最多见,其次是膜增生性。肾炎(MPGN),其他如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局灶增生性肾炎,轻微病变及新月体肾炎等也有报道。  相似文献   

13.
肾小球系膜区免疫球蛋白沉积是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常见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而最常见的是系膜区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IgA肾病(IgAN).近年来提出了一种以系膜区IgM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IgM肾病.IgG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其常在多种肾小球肾炎中沉积,例如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感染性肾小球肾炎等.  相似文献   

14.
杨霓芝教授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是一种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据其免疫病理可将其分为IgA肾病(以IgA沉积为主)及非IgA肾病两大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通过回顾分析237例肾活检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诊断,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总结.方法:分析237例行肾活检病人的临床诊断、免疫病理、光镜、电镜的改变,做出病理诊断.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8.1%,主是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占19.8%,主是狼疮性肾炎、紫疲性肾炎等.发病年龄平均为37.12岁.讨论:原发性肾病是较常见的类型,以IgA肾病为主,继发性肾病则以狼疮性肾炎为主;绝大多数的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的病理表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使得肾活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较为复杂,发病机制临床上尚未完全阐明,是一种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的以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和水肿等为特征的症候群。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肾病(MCD),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FSGN)、膜型肾病(MN)、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Ms CGN)、系膜增生性肾炎(Ms PGN)五种病理类型最为常见。其中儿童及青少年以微小病变肾病较多见;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流行的高发区[1],HBV感染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 nephritis,HBV-GN)[2,3]。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4],HBV感染与多种病理类型肾炎相关,如膜性肾病(HBVM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HBV-MPGN)、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HBV-MsPGN)、IgA肾病(HBV-IgA)  相似文献   

18.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约占原发肾小球疾病的30%~40%。自从40多年前Berger首次报道IgA肾病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IgA肾病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组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颗粒状弥漫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的临床综合征。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镜下血尿伴或不伴有蛋白尿到典型肾病综合征,或严重的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MN又称膜性肾小球肾炎、膜上性肾小球肾炎、膜外性肾小球肾炎,也称为膜周性肾小球肾炎。Gluck等描述MN的病理特点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上皮侧有弥漫、均匀的颗粒状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一般不伴肾小球固有细胞增殖和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治疗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以伴发肾小球疾病。文献中报道过HBV感染并发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包括了膜性肾病、膜增殖型肾炎、IgA肾病、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新月体肾炎等,但一般认为膜性肾病、膜增殖型肾炎这两种病理类型与HBV感染关系较为密切,然而目前仍无直接证据证实HBV可以导致肾小球疾病。因此,命名上目前仍采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肾病)(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的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