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查阅、研读相关中医古籍和历代文献,探索中医从痰论治月经病的理论源流及方药特色,总结归纳痰与月经病的关系,探讨由痰所致月经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名家治验,以及化痰法在月经病治疗中的应用,从而为治疗月经病的选方用药提供借鉴,同时为月经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肝郁是慢性肝病发病的始动因素,脾胃虚弱是慢性肝病发展的根本原因,气虚血瘀,痰瘀阻络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过程。辨治慢性肝病要遵循健脾益气、补气生血、补血活血的法则,同时不忘疏肝利胆、利湿祛痰。故基于“因虚致瘀”理论提出化瘀四法,即补气健脾、活血散瘀法适用于慢性肝病之气虚血瘀证;疏肝行气、祛痰通络法适用于气滞血瘀、痰瘀阻络证;养血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慢性肝病之气血不足、瘀血阻络证;软坚消癥化瘀法主要用于重度肝纤维化、肝硬化结节、肝脾肿大、肝内胆汁淤积、肝癌等慢性肝病患者。临证根据慢性肝病的症状体征及病因病机,随症加减药物,创立八珍荔核抗纤方。  相似文献   

3.
许芝银教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许芝银教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经验,认为早期证属郁热伤阴,治拟清热养阴;中期证属气滞、血瘀、痰凝互相参杂,治分行气活血、行气化痰、破瘀化痰等;后期证属脾肾阳虚,治拟温阳散寒。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朱丹溪治痰之法,为临床中医治疗痰证相关疾病提供更多诊治思路,并为完善朱丹溪相关学术体系提供文献依据。[方法]研读朱丹溪相关医学著作,阐述并分析其对于痰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认识,归纳总结其治疗痰证的理法方药。[结果]朱丹溪认为痰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脾胃亏虚、气血不足,饮食失宜、嗜食肥甘,七情相干、郁而为痰,痰瘀互结、缠绵难愈,六淫侵袭、外邪挟痰,禀赋异常、痰邪自生,相火妄动、炼津为痰密切相关,临床表现可因痰邪性质而变化多端,治疗上主要从气、火、湿、瘀、积、风及攻邪七个方面着手,常用治疗大法有补气化痰法、行气化痰法、清热降火化痰法等多种。朱丹溪对于方剂也有深入的研究,以二陈汤为基础方,总结了多首治痰方剂,如加味四七汤、白附子丸、清膈化痰方等。[结论]朱丹溪治疗痰证有其独到的见谛,主要从气、火、湿、瘀、积、风及攻邪七个方面论治,多以二陈汤为基础方,酌情加减,灵活运用,其治疗经验值得当代中医继承及发扬。  相似文献   

5.
方朝晖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是脾肾亏虚、气滞痰阻,提出其治法应以补肾健脾治其本,行气化痰除其标,并将活血调经贯穿治疗始终,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临床表现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行气药在临床上不局限于治疗气滞证和气逆证,痰证、湿证、寒证、郁热、积滞、瘀血及虚证等配用行气药往往可以提高疗效及减少副作用。本文论述行气药的配伍应用,旨在重视行气药在治疗他证时的作用,以扩大行气药的应用范围。一、化痰药配行气药宋代名医庞安时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调气是治痰的一个重要方法。化痰剂的基础方二陈汤中川陈皮,他如温胆汤、清气化痰丸中川陈皮、枳实,三生饮中用术  相似文献   

7.
行气二十法     
行气法是治疗脏腑气机阻滞病证的一种常用治法,主要用于脾胃气滞、肝气郁滞及肺气壅滞之证。临床在辨证原则指导下,常以行气与温里、清热、燥湿、祛痰、养肝、健脾、活血、调经、消导等药配伍,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大致可概括如下二十法。 1、行气止痛: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如头痛、胸痛、胁痛、腰痛、胃脘痛,疝气痛、月经痛、均可由气滞所致,其疼痛特点多为胀痛,且往往胀重于痛,部位不定,窜动作痛而时轻时重。治宜行气止痛,常用方如:柴胡疏肝散、木香顺  相似文献   

8.
邢新婵  黄甡 《中医学报》2020,35(9):1922-1924
黄明志教授运用愈痫丸治疗小儿癫痫时,常根据患儿风、痰、瘀三种表现的侧重不同,将癫痫分为肝风内动、痰浊蒙窍、瘀血阻窍、痰热惊风四个证型,辨证配伍进行诊治。肝风内动证,治以平肝熄风,方选镇肝熄风汤配愈痫丸;痰浊蒙窍证,治以化痰开窍,方选柴胡龙牡汤合温胆汤配愈痫丸;瘀血阻窍证,治以活血通窍,方选通窍活血汤配愈痫丸;痰热惊风证,治以清热镇惊、化痰熄风,方选风引汤合涤痰汤配愈痫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治疗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连师临诊、学习连师的著作,搜集痰瘀互结证相关医案,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论治原则,总结连建伟教授从肝论治痰瘀互结证的辨证思维方法及临床治疗的经验,并举3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认为痰瘀互结证与肝密切相关,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消瘀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痰法,平肝熄风、活血化痰法,清肝胆湿热、活血化痰法,通(肝)络逐瘀、活血化痰法。所附医案,以其特有的经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临床效佳。[结论]连建伟教授重视调肝论治痰瘀互结证的思想具有独创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潘善余主任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临证,从如何辨病论治,如何应用清热、治痰、补虚的方法等方面,总结潘师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结果] 潘师在临床诊治中,常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根据各种慢性咳嗽的特征及其伴随症状,辨病论治;常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痰热咳嗽;重视行气化痰和祛痰豁痰排痰法的应用;对反复发作的咳嗽,常祛邪与益肺、健脾、补肾纳气相结合。所举验案辨为风邪缠喉、痰热郁肺证,先治以清热宣肺化痰、祛风利咽通窍;后根据病情转变,及时结合益气固卫法,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潘师治疗慢性咳嗽,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辨病论治;应用清热、治痰、补虚的方法辨证施治,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的种类很多,病因各异,是多种疾病的并发症或后遗症。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病专家韦懿馨主任医师临床30余年,擅治心律失常,认为本病之主要病机特点是痰瘀互阻,脉道失畅,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以活血化痰为主。笔者受师亲授,收益匪浅,现将韦老治疗心律失常五法介绍如下,仅供同道临证参考。1 活血化痰,行气通脉法适用于痰瘀互阻,气机不畅。证见心悸,胸闷憋气,烦躁胁痛,失眠多梦,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舌质正常或紫暗,脉弦或结代。常见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治以活血化痰,理气宽胸之法。药用丹参30g…  相似文献   

12.
妇科"血证"包括多种类型女性生殖器官病变,其证治规律及方药配伍研究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可能起到关键性促进作用。笔者从妇科"血证"证治机制、"调经"证治规律及机制"、三阴论治"理论与周期治疗、月经与肝、脾、肾脏腑理论、"气血""精血"理论与月经关系、治法理论、"调经妊子"内涵及机制、证候规范、规律以及局部病变与全身表现间关系、方药配伍及其规律和物质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开展妇科"血证"证治规律研究,对于中医妇科学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顾仁樾教授提出,从痰论治冠心病可从气滞痰阻、气虚痰阻、痰瘀闭阻、寒凝痰阻、阴虚痰阻、阳虚痰阻、痰热闭阻等方面辨证,在治疗上采用行气化痰、益气化痰、活血化痰、化痰祛寒、化痰养阴、温阳化痰、清热化痰等多法结合,辨证论治。关键在于如何识别痰邪,如何辨证痰与其他致病因素的兼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夏永良老师治疗眩晕的临证特色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及反复研读夏永良老师临证病案,选取柴胡温胆汤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苓桂术甘汤案、补中益气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案以及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案,从病机、症候、方药等详述夏永良老师临证辨治眩晕的处方用药特色及经验。[结果]所选医案显示,夏永良老师论治眩晕,将其主要病因归结为"风""火""痰""瘀""虚",但认为单一病邪为患见之甚少,多种病邪相兼屡见不鲜,或气郁风痰上扰,或脾虚湿浊为患,或气虚精血内竭,或血水互结内阻等,并分别治以行气解郁、化痰熄风,运脾化浊、通阳利饮,健脾益肾、补气升阳,活血利水、温经通络等法,疗效确切。[结论]夏永良老师临证以柴胡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苓桂术甘汤、补中益气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分型论治各类眩晕,辨证精准,疗效可观,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从痰瘀论治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痰瘀互阻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在胰岛素抵抗的病理过程中,痰瘀互阻证可作为独立证型或作为兼证存在。胰岛素抵抗的一些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研究结果符合痰瘀互阻证的诊断标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活血化痰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临床验证,运用中药活血祛痰降糖方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十分有效。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中医药治疗在这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与潜力。  相似文献   

16.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气短,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等。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首先当掌握标本虚实,标实应区别阴寒、痰浊、气滞、血瘀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之虚。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或标本同治,虚实兼顾。治标常以散寒、化痰、行气、活血为主,扶正固本包括温阳、补气、益气养阴等法。活血通络、理气化痰是其基本治法。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患者3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结”理论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方药,从而为临床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指出气结、血结、痰结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机,临证对于“气结”甚者,多予柴胡疏肝散加减以疏肝行气,气行则血痰自利;对于“血结”甚者,多予桂枝茯苓丸加减以活血化瘀、行气除痰;对于“痰结”甚者,多予苍附导痰丸加减以祛痰利水、行气活血。临证基于“结”理论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二陈汤方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以下简称《局方》)。药用半夏、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半,生姜七片,乌梅一个。用于“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1]”。该方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善治痰证,被后世称为“祛痰之通剂”。全方药仅六味,配伍却体现了健脾和胃、理气渗湿的治痰大法。该方虽为宋人所制,但若推其渊源,则当始于汉唐。其制方立论反映了汉代中医经典及魏晋、隋唐代表医著对治痰法则和祛痰方药的认识过程。 1 《内经》、《金匮要略》对二陈汤组方的影响   二陈汤源于《内经》、《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立法,为历代医家所共识。如《张氏医通》云:“此方本《内经》半夏汤及《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细究其立法主旨与《内经》、《金匮》的源流关系,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从痰论治胸痹药物采用行气化痰益气化痰补肾化痰祛瘀化痰清热化痰活血益气化痰活血益气养阴化痰益气通阳化痰辨证施治,并配合精神饮食运动疗法共同祛除致病因素痰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丹溪认为,痰证的病机在于气机不行,病因主要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有关;临床辨证论治将痰证分为热痰、湿痰、食积痰、寒痰、风痰、老痰等,并确定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消积化痰、温化寒痰、祛风化痰、润燥化痰等各种不同的治疗原则;丹溪还认为,痰易与瘀结,故化痰消瘀亦为常用之法。丹溪治痰,根据痰证所发部位不同,用药及吐下之法各不相同。丹溪用药,标本兼治,从脾、肺、肝经入手,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剂,既施以化痰药除已生之痰,亦采实脾药物,杜生痰之源,间辅以理气药行滞,以证“气顺痰自消”之理,又采清热药防痰阻气滞、郁遏阳气以助热。[结论]丹溪治疗痰证的经验全面有效,其防治痰证的理法方药可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