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哮喘患者痰液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探讨两种疾病发病机理的异同。方法采用荧光酶标法对COPD和哮喘患者痰液EC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哮喘组痰液ECP为(278.4±149.8)μg/L,显著高于COPD组(78.4±46.4)ug/L,p<0.05。哮喘组痰液ECP水平与呼吸秒率(FEV1%)呈显著负相关(r=-0.68,p<0.05).而COPD组两者之间未显示出明确的相关性。结论COPD和哮喘息者虽然都存在着气道炎症,但两者的性质不同,痰液ECP浓度测定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例哮喘患者雾化吸入人重组IL-5,并分别于吸入前、吸入后2、24和48h采集静脉分离血清,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嗜酸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与吸入IL-5前基础值[(6.3±1.1)μg/L]相比较,吸入IL-5后ECP水平均随时间而明显升高,至24h达最高值(17.6±2.8)μg/L,(P〈0.01),(P  相似文献   

3.
应用T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对缓解期内,外源性哮喘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总IgE进行检测,结果提示:①缓解期哮喘患者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近,而CD8±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②外源性哮喘组血清总Ig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CD8+细胞百分率呈明显负相关(r=一0.733)。此结果说明缓解期哮喘患者存在着体内细胞免疫失衡,其可能与哮喘的发病机制有关。而外源性哮喘患者外周血IgE增高可能与T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一种对眼部恶性肿瘤较可靠实用的诊断和随诊方法。方法对眼部恶性肿瘤患者47例用RIA法测定了泪液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癌胚抗原(CEA)的含量,以良性肿瘤44例和正常人50例对照。结果恶性肿瘤β2-M含量,泪液14.61±5.57mg/L、血清1.54±1.08mg/L,另两组泪液β2-M含量均值分别为8.60±2.62mg/L,8.54±1.40mg/L.升高阳性率泪液71.11%、血清9.52%.恶性肿瘤组CEA含量,泪液83.24±47.26μg/L,血清11.11±5.25μg/L,另两组泪液CEA含量分别为24.26±9.92μg/L,20.17±3.46μg/L.升高阳性率泪液95.35%、血清4.76%.泪液β2-M和CEA值均升高的阳性率69.05%.恶性肿瘤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升高阳性率也明显高于血清。术后观察无复性者泪液两项值下降至正常,有复发者升高。结论泪液和血清β2-Μ,CEA检测并结合临床可作为眼部恶性肿瘤的一项较可靠的辅助诊断指标和随诊方法,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检测了74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和5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血清甘胆酸(CG)的浓度,结果ICP患血CG浓度显升高(13.52±9.54mg/L),为正常孕妇(2.67±1.92mg/L)的5~10倍,根据血CG浓度将ICP患分为〈10、10~20,〉20mg/L3组,将3组胎儿出生情况与正常组相对照,结果显示血CG浓度〈10mg/L组羊水胎粪污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与正常组无差异,而  相似文献   

6.
哮喘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正常儿童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嗜酸细胞(EOS)计数及呼气峰流速(PEF)。结果显示,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且ECP水平与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血清ECP测定可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程度及病情轻重,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LDL和HDL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利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观察了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对其增殖的影响。我们发现,经LDL刺激48h,在浓度为50~200mg/L范围内,LDL能促进系膜细胞增殖,且在100mg/L时促进作用达高峰,MTT掺入后细胞的A值为0.208±0.019,较阴性对照(含5%脱脂小牛血清)0.085±0.024明显升高(t=8.092,P<0.001)。延长刺激时间至106h,则高峰为200mg/L,3H-TdR掺入后的min-1数为3010±324.56,是阴性对照(1432.34±570)的2倍多(t=4.241,P<0.01)。但当LDL浓度>200mg/L时,细胞增殖水平均有所下降,甚至显示出轻度抑制作用。用20%脱脂血清取代全脂血清,细胞增殖明显降低,A值由0.422±0.09降至0.102±0.042(t=7.86,P<0.001);在脱脂血清中重新加入20mg/L和100mg/L的LDL,A值上升为0.335±0.057和0.64±0.098,分别为脱脂血清的3.28和6.27倍(t值分别为8.03和11.97,均P<0.001)。而不同浓度的HDL对细胞显示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gE值,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研究了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发现:SLE在疾病活动期患者血清IgE值为286.5±143.6IU/ml。明显高于稳定期(88.5±50.2IR/ml)和正常对照组(86.5±53.6IU/ml)。同时发现SLE在疾病活动期T细胞亚群结果与稳定期相比,CD4+高,CD8+降低。提示:观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gE变化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活动情况,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淮南市1 993     
目的:了解淮南市居民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水平,以供临床检验参考和原发性肝癌的普查。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正常成人血清AFP男性为10.64±8.98μg/L,女性为9.10±5.53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CEA男性为7.23±4.13μg/L,女性为7.52±5.63μg/L,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正常参考范围为7.28±4.46μg/L;并发现1名女性肝癌患者,其血清AFP异常升高,>4000μg/L。CEA检测中未发现异常升高者。结论:该市人群血清AFP及CEA水平无异常变化,而放免法测定血清AFP可作为肝癌普查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小儿哮喘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肺炎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ECP浓度。同时检测最高呼气峰流速(PEF)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结果: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ECP与Eos之比值与PEF呈负相关。结论:血清ECP测定可反映小儿哮喘支气管粘膜炎症情况,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压缺氧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制成豚鼠哮喘模型,比较正常组,诱发哮喘发作后24小时(发作组),未经任何治疗哮喘豚鼠(对照组)以及低压缺氧治疗哮喘豚鼠(治疗组)的血浆皮质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低密度嗜酸性粒细胞(HEO)以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陈新  于化鹏  戚好文 《医学争鸣》2002,23(13):1174-1177
目的 探讨哮喘发病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基因表达与嗜酸粒细胞 (Eos)活化的关系及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方法 将豚鼠 30只随机分为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 .卵蛋白致敏及诱发哮喘 ;制备豚鼠肺组织病理标本 ,H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 Eos阳离子蛋白 (ECP)在哮喘气道粘膜中的表达 ;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肺组织中 Eotaxin m RNA的表达 ;将二者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与地塞米松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哮喘组豚鼠肺组织中 ECP细胞 (172± 4 4 )· mm- 2与 eotaxin m RNA(196±5 7)· mm- 2表达明显增强 (P<0 .0 0 1) ,Eos活化增多 ;且二者呈正相关性 (r=0 .74 4 7,P=0 .0 135 ) ;糖皮质激素对 Eotaxinm RNA(2 0± 14 )· mm- 2 ,ECP(2 6± 19)· mm- 2 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结论 哮喘豚鼠肺组织中 Eotaxin表达增强 ,Eos活化增多 .糖皮质激素能抑制 Eotaxin表达及 Eos活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onic protein,ECP)、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e E,T-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phils,EOS)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3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ECP、T-IgE水平及EOS按常规法计绝对数.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中ECP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哮喘组血清T-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无显著差异.而3组的EOS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CP是EOS活化后脱颗粒释放的主要炎性介质,是反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清ECP含量的变化与哮喘患儿疾病的状态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对18例慢支急发期患者和10例缓解期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和支气管粘膜组织活检。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EOS数和测定BALF中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粘膜组织的总EOS和活化EOS(EG+2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急发期BALF中的EOS数和EC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对照组,其粘膜组织中EOS和EG+2细胞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EOS参与了慢支急发期气道炎症过程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在支气和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8例哮喘患者雾化吸入人重组IL-2,并分别于吸入前、吸入后2,24和48h进行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嗜酸阳离子蛋白(ECP)及总IgE水平。结果 吸入IL-5后嗜酸性粒细胞(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绝对细胞数以及ECP水平均随时间而明显升高,至24h达最高值,48h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粉尘螨过敏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均分成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常规加特异性免疫)治疗组(免疫治疗组),常规组仅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治疗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6月、12月EOS及血清ECP水平.结果:(1)两组患儿EOS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治疗组EOS低于常规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P<0.05,免疫治疗组P<0.01,与治疗6月比较,治疗组P<0.05;(2)两组患儿ECP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免疫治疗组ECP低于常规组,P<0.05及P<0.01;组内比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P<0.05,免疫治疗组P<0.01,与治疗6月比较,治疗组P<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能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EOS及血清ECP水平,且ECP下降更明显,这可能是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血清ECP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25例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和43例喘息型支气管炎因症状加重而住院者其治疗前后血清ECP水平、血白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和通气功能FEV1/FVC%。结果发现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治疗前后EC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患者(P<0.01)。经积极治疗一周后,ECP水平、血白细胞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则大幅下降(P<0.05)。但FEV1/FVC%改善不明显(P>0.05)。血清ECP水平主要取决于嗜酸性细胞激活状态和分泌蛋白的能力,用以反映过敏性疾患的活动情况。本实验提示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间除有感染外,可能与支气管哮喘一样,有过敏因素参与。血清ECP检测可用于监测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高反应性炎症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探讨过敏性哮喘中Eotaxin致气道炎症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于化鹏  戚好文  陈新  王钧  邓火金  刘玉华 《医学争鸣》2002,23(13):1170-1173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致气道炎症的机制 .方法 将豚鼠 4 0只随机分为哮喘组和对照组 ,卵蛋白致敏及诱发过敏性哮喘 . 1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 ,观察细胞总数 (TC)及嗜酸粒细胞(Eos)、巨噬细胞 (AM)、淋巴细胞 (L)、中性粒细胞 (N)比例变化 ;2豚鼠肺组织病理标本经 HE染色 ,观察病理学改变 ;3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观察肺组织中 Eotaxin m RNA的表达 ;4采用 Northern blot方法观察肺组织中 Eotaxin m RNA表达情况 .结果 过敏性哮喘豚鼠 BAL F中 TC,Eos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 .0 1) ,AM比例显著下降 (P<0 .0 1) ,L和 N比例与对照组相差不明显 (P>0 .0 5 ) .哮喘豚鼠肺组织中可见气道炎症反应及 Eos和 L粘膜下浸润 .支气管粘膜、粘膜下层及周围肺组织中 Eotaxin m RNA阳性细胞表达率(198± 4 6 ) mm- 2较对照组 (16± 8) mm- 2明显增加 (P<0 .0 1) .Nortthern blot杂交可见哮喘组表达 Eotaxin m RN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结论 过敏性哮喘中 Eotaxin基因表达明显增强 ,同时伴有 Eos肺内募集及激活 ,进而导致气道炎症而诱发哮喘  相似文献   

19.
儿童支气管哮喘96例血清IL-13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IL-13水平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3、总IgE水平,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同时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哮喘组患儿血IL-1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哮喘组血IL-13水平与ECP、总IgE及EOS计数均呈正相关。结论:血IL-13水平与儿童哮喘发病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Itiswellknownthatairwayinflammationcontributestothepathogenesisofbronchialasthma Bothinatopicandnon atopicasthma ,eosinophilsareconsideredtobethecriticalinflammatoryeffectorycellswhichreleasemajorbasicprotein ,eosinophilcationprotein ,eosinophil derived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