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Yin HF  Li T  Li JX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556-1560
目的 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0)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法的适用性,观察淋巴瘤不同类型的发生率以及淋巴瘤类型分布的地域人群特点。方法 对已经病理证实的304例恶性淋巴瘤(ML),复习其组织学、免疫组化标记和临床特点,按WH0新分类标准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 304例中霍奇金淋巴瘤占6.6%,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为93.4%,其中发生于淋巴结者41.8%,结外为58.2%。284例NHL中B细胞肿瘤60.2%,T和NK细胞肿瘤39.1%;前6位最常见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L)、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FL),共占NHL的88.03%。本组与欧美等地区发病相比,NK/T-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明显较高,而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和FL明显较低。结论 使用新分类使ML病理诊断变得较为简便易行,大多类型依据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标记特征即可作出相应诊断。  相似文献   

2.
周航  邓飞  刘华庆 《广东医学》2006,27(11):1705-1706
目的 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组织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分类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既往诊断的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进行HE染色和CD45RO,CD20,CD3,CD56,CD4,CD8,CD30,ALK的免疫表型测定,结合临床,根据新的WHO 2001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 确诊了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包括29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性),占45.3%;1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占20.3%;11例(17.2%)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ITCL)和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SCPTCL)各5例,各占7.8%;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CL),占1.6%。临床上,男性多于女性,大于40岁多见(78%)。发生在淋巴结的有44例,其次鼻咽部10例,咽喉部5例,睾丸、腹部包决、左大腿、腰椎、甲状腺各1例,累及的部位较广。组织病理形态:瘤细胞大、中、小均可见,染色质细,胞浆浅染。免疫组织化学: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70.3%,10.9%,98.4%分别表达CD45RO,CD20,CD3;1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11例表达CD30,11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100%表达CD56,阳性率和阴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肿瘤,必须结合临床、病理组织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分类。  相似文献   

3.
权小英  张智慧   《四川医学》2019,40(4):334-339
目的根据2008版WHO造血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探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诊治的2148例淋巴瘤,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①非霍奇金淋巴瘤2085例(97. 07%),霍奇金淋巴瘤63例(2. 93%)。其中B细胞淋巴瘤1600例(76. 74%),T/NK细胞淋巴瘤485例(23. 26%)。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前五位分别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171例(56. 16%),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295例(14. 15%),滤泡淋巴瘤103例(4. 94%),套细胞淋巴瘤97例(4. 65%),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83例(3. 98%)。霍奇金淋巴瘤以结节硬化型最常见33例(52. 38%)。②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结外部位为扁桃体169例(14. 43%),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结外部位为鼻腔255例(86. 44%)。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亚型,结节硬化型是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亚型。扁桃体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结外部位,鼻腔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结外部位。  相似文献   

4.
原发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2%~10%,是常见的结外NHL之一。鼻腔NHL可来源于NK、T或B淋巴细胞,中国的鼻腔NHL以NK、T细胞淋巴瘤为主,B细胞淋巴瘤少见。本病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其预后比其他结外器官淋巴瘤差,5年生存率在20%~56%。现将1例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并全身转移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根据WHO(2000)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回顾分析205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组织分类。结果 恶性淋巴瘤205例中。霍奇金病(HD)7例,占3.41%.均位于淋巴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98例,占96.59%。NHL按细胞起源分类:(1)B细胞淋巴瘤138例。占69.21%。其中以下几种类型多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78例,占56.9%;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27例。占19.7%;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细胞淋巴瘤12例。占8.9%。(2)T细胞淋巴瘤58例,占29.70%。其中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3例.占38.9%;周围T细胞淋巴瘤15例,占25.9%;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9例.占15.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8例,占13.8%。(3)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及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各1例,占O.99%。NHL发病部位:位于结内73例,占35.9%;结外12S例,占64.1%。结论 应用WHO(2000)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对恶性淋巴瘤进行分类有重要的临床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6.
褚勇  翁德胜 《广东医学》2005,26(6):794-796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EB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鼻腔及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标本,普通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及组织学类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多种抗体标记T淋巴细胞(CD45RO,TIA-1)、B淋巴细胞(CD20,CD45RA)及NK淋巴细胞(CD56),同时进行EBV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①按照WHO新分类法,64例中36例诊断为鼻NK/T细胞淋巴瘤(56%),24例B细胞淋巴瘤(37.5%),4例外周T(非特殊类)细胞淋巴瘤(6%)。②在36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EBER1/2检出率为83%(30/36),24例B细胞淋巴瘤及4例外周T(非特殊类)细胞淋巴瘤EBER1/2均表达阴性。3种不同组织类型的淋巴瘤之间EBER1/2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及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以鼻NK/T细胞淋巴瘤多发,EBV感染与淋巴瘤组织类型有关,与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7.
结外 NK/T细胞淋巴瘤是 WHO(2008年)对于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的一个独立类型,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少见类型,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2%~10%,亚洲和南美洲发病率较高,约占总发病人数的70%,欧美发病约占21%[1]。本病极少数病例发病初期即表现为全身播散,而无明显鼻腔受累。以胸腔积液和胃肠道受累为表现的结外 NK/T细胞淋巴瘤少见有报道。本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易误诊、漏诊。现报告1例曾在外院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后在广西医学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下胸膜活检病理确诊的以胸膜和消化道受累表现的结外 NK/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8.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一鼻型(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nasal type)是来源于NK/T细胞,以面部中线部位的破坏为特征,并与EB病毒密切相关的一类淋巴瘤。随着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深入研究,已经明确为NK细胞及T细胞来源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21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V,rt(EB病毒编码的小RNA)表达情况,统计不同类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结果121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阳性率为63.6%(77/121),其中结外者EBER阳性表达率为75.9%(60/79),阳性细胞多为肿瘤细胞,阳性细胞数〉30%;而结内者EBER阳性表达率为40.5%(17/42),阳性细胞多为母化的肿瘤细胞或反应性B淋巴细胞,阳性细胞数〈10%。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表达率显著高于结内(P〈0.01)。EBER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P〈0.01)。不同类型淋巴瘤EBER阳性表达率不同: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CL)为98.0%(48/49),EBER阳性细胞数〉30%;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为77.8%(7/9),阳性细胞数〈10%,阳性细胞多为反应性B细胞;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NOS)为41.5%(17/41);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为33.3%(2/6);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ALK阳性(ALCL,ALK+)者为18.2%(2/11)。结论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发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而结内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病毒感染可能为继发感染。检测肿瘤组织EBER表达有助于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周洪亮  徐德  刘强  薛林  王代文 《四川医学》2009,30(9):1422-1423
目的探讨攀枝花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按照WHO恶性淋巴瘤新分类诊断标准对攀枝花地区5家医院193例NHL进行重新分类。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病理诊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3例NHL中,男137例,女56例;结内70例,结外123例;在123例结外淋巴瘤中,最常见的部位依次是消化道、鼻腔、口腔;B细胞淋巴瘤139例,T细胞淋巴瘤54例;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结论攀枝花地区结外淋巴瘤的比率超过结内,男性比例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因,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并行病理活检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80例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0例患者中,恶性淋巴结肿大96例(53.33%),其中主要为转移癌39例(40.62%)和非霍奇金淋巴瘤40例(41.67%),不明原因转移癌8例(20.51%);良性淋巴结肿大84例(46.67%),其中主要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32例(38.09%)和淋巴结结核34例(40.48%).结论:颈部恶性淋巴结肿大以转移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最为常见;良性淋巴结肿大以非特异性淋巴结炎与淋巴结结核较为常见.对不明原因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例,应及时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为首发症状的扁桃体非霍杰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2例扁桃体非霍杰金淋巴瘤引起OSAS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0岁男性及71岁男性,睡眠打鼾,易醒.后者伴有无痛性双侧颈部包块。CT示前者双侧扁桃体肥大,口咽腔狭窄,咽旁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后者T1加权MRI增强扫描示双侧扁桃体肿大,与周围软组织界限清晰,并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组织学前者可见滤泡样结构,缺乏极性和外套区,南小一中等大的淋巴细胞构成,核仁不明显,部分区域似单核细胞样。后者滤泡样结构消失,弥漫分布大一中等大小的生发中心样细胞,可见核仁。免疫组织化学示前者CD3(-)、CD20(+)、CDIO(-)、Bcl-2(+)、Ki-6725%(+)。后者CD20(+)、Bcl-6(+)、MUM-1(+)、CDIO(-)、CD45RO(-)、Ki-6750%(+)。诊断:(右侧扁桃体)非霍杰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以OSAS为首发症状的扁桃体非霍杰金淋巴瘤罕见,临床容易误诊。影像学有助于诊断,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是确诊分型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与多项肿瘤标志物对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47例住院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血清中的β2-MG及多项肿瘤标志物的浓度进行分析。结果:β2-MG:147例中10例(6.80%)在正常范围,137例(93.20%)异常升高;多项肿瘤标志物:147例中84例(57.14%)在正常范围,63例(42.86%)异常升高;β2-MG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多项肿瘤标志物的异常检出率(P<0.001)。结论:血清β2-MG的异常升高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密切相关,应该首选此项检测,而不是多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Bcl2表达对不同基因表达谱细胞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4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DLBCL的组织形态特点、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和Bcl2的表达;搜集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DL-BCL中31例表达Bcl2(73.8%),生发中心细胞来源样(14/17)和活化后细胞来源样(17/25)DLBCL病例之间Bcl2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但Bcl2阳性和阴性病例之间临床分期有明显差别,Bcl2阳性病例临床分期明显晚于阴性病例(P〈0.05);原发于结外的DLBCL淋巴结累及者多为Bcl2阳性病例(5/6),Bcl2阳性DLBCL病例的生存状况有差于阴性病例的趋势(P=0.06)。结论:DLBCL中Bcl2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没有明显关系,但与DLBCL的临床病理过程和预后有关,可能是判断DLBCL预后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magnetic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健康体检者及7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WB-DWI检查。70例患者中乳癌34例,1例为术前检查,其余均为术后复查病例;血液系统疾病13例,粒细胞性白血病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卵巢癌8例;子宫内膜癌4例;肺癌、大肠癌、胃癌各3例;前列腺癌、食道癌各1例。其中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做了2次WB-DWI检查。原发灶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瘤的诊断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而定。对WB-DWI图像、常规MR图像和CT图像行帧对帧对比分析。分别测量正常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B-DWI检出健康者良性病灶5例,70例患者中,除去37例无转移灶及3例全身骨髓弥漫扩散受限外,30例WB-DWI共检出原发灶以外异常信号136处,其中真阳性、假阳性分别为118处和18处,假阴性15处,检出率为86.8%(118/136)。经x2检验正常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的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WB-DWI对恶性肿瘤性疾病的分期、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1例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表现,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回肠末段多发性息肉瘤细胞累及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破坏淋巴滤泡;CD20、CD79ct、cyclinD1、CD5等抗原表达阳性。结论: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多为套细胞性淋巴瘤,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其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以综合治疗为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任玉楼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0,30(2):98-99,103,F0003
目的:探讨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的病理特征。方法:对5例小细胞性PTCL,NOS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免疫组化分析采用SP法。组织学分类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淋巴造血组织分类标准。结果: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5~77岁,平均58.4岁。临床1期4例,病灶局限于局部淋巴结肿大、鼻咽部斑块、结肠肿块。临床3期1例,有脾肿大,骨髓肿瘤累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升高。肿瘤增生的淋巴结结构破坏,为单一的小淋巴细胞取代。图像中见有少量大细胞混杂3例,同时伴有小血管增生2例。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有2种以上T细胞标记表达、CD43阳性、CD20和CD46阴性。有4例CD99阳性。随访:死亡1例,存活2例,失访2例。结论:小细胞性PTCL,NOS少见,组织学形态表现为惰性淋巴瘤,当本病进入高临床分期时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武加标  任敏  肖菁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1):1093-1095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的血清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符合2002年修订的国际分类(诊断)标准的62例pSS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学和免疫学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表现不典型,首发症状以口眼干燥、低钾血症和关节痛表现多见,而雷诺现象者少见。实验室检查ANA(+)、SSA-52KD(+)者多见,分别为83.9%和85.5%,RF滴度、IgG增高分别为72.6%、79.0%。pSS患者CD4+T细胞表达水平(32.0±8.4)%低于参考值(47.2±5.8)%,CD4+/CD8+比值降低。NK细胞CD16+56+表达为(5.8±2.6)%,低于正常参考值(10.0±3.8)%。结论:pSS患者血清中SSA-52KD阳性率较高,T细胞亚群中CD4+表达低于正常,CD4+/CD8+比值降低,CD16+56+表达水平降低,提示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预示可能会发生淋巴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0年1月~2010年8月29例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29例MALT淋巴瘤中,发生于胃肠道共25例,占86.21%,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其中13例胃MALT淋巴瘤中,HP感染10例,感染率为76.92%;发生于眼眶3例,甲状腺1例。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部分病例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和CD79a,CD5和CD10无表达。结论:胃肠道是MALT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具有共同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20.
毛敏  郎涛  王晓敏  聂玉玲 《医学综述》2011,17(19):3018-3020
目的观察并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及经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6个月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健康志愿者40例、初治患者26例及经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患者16例6个月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淋巴细胞明显降低,而NK细胞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CD19+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够迅速有效地抑制B淋巴细胞淋巴瘤的恶性克隆增殖,在短期内,对机体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影响不大,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仅6个月,有待于继续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