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梅庵     
王梅庵(1874~1961年)山东省莱阳县人。自幼随祖父来辽阳落户。少年时,聪明好学,富有刻苦钻研精神,鄙薄功名利禄,立志以医济吐,王老拜师学医后,精读中医经典著作,家中自藏图书千余卷,诸子百家,无所不览,他伤寒杂病尊仲景,温热时毒重叶孟(英)。王梅庵根据《内经》中记载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  相似文献   

2.
黄芪为补气要药,故自仲景而后的许多医学家都制有以黄芪为主药的方剂甚多。清代王清任虽以活血化瘀著称,但更善用黄芪,最多竟用240克,最少也用24克,而赤芍、桃仁、  相似文献   

3.
邓铁涛运用黄芪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铁涛运用黄芪的经验广州中医学院附院(51040)邓中光,邱仕君邓老善用黄芪,积数十年之经验,有其独到之处。我们跟师多年,重复用之常效,今试行整理,供同道参考。一、陷者举之重用黄芪以升陷,其适应证为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肾下垂等等)、重...  相似文献   

4.
我院张志坚老中医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颇负盛名。张老在治疗内科杂病中常据“气者,人之根本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等中医理论,对人体的正气(元气、宗气、中气、卫气)极为重视。对运用黄芪固本培元,摄纳中气,固护卫气,治疗多种疾病尤有独到之处。笔者收集验案数例,不过是一鳞片甲,实不足以概括张师学术经验。1 补气通络意在逐邪例1.葛某,女,52岁。1997年以来,自觉双手腕酸楚疼痛,抬举不利,气候变化或遇阴霾,其痛尤著,病发1个月后,双手肿胀疼痛而不能持物。自感头昏寐差,舌质红,脉细弦,查血沉98mm/h。张老辨证…  相似文献   

5.
张锡纯(1860—1933)为我国近代著名中西汇通派医家,他潜心医学四十余年,遵古而不泥古,注重实践,疗效卓著,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他辨证严谨,谙练药理,选药立方,别具一格,不仅能化裁古方,还能独出新意,融会中西医之长,反映了他“师古不泥,衷中参西”的学术思想。《医学衷中参西录》收录张氏自制方剂160余首,  相似文献   

6.
高辉远教授从事中医工作半个世纪,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青年时期继承家学,解放后曾受业于蒲辅周老先生门下。其医理精湛,学有素养,广采博览,独探奥蕴,临床方药别开生面,尤对黄芪的运用独有心得。笔者列入门墙随师学习,获益非浅。现择其要者,介绍于下。一、益气固表肺主气,外合皮毛,主卫外而为固。在正常情况下,肺气不虚则  相似文献   

7.
胡永信 《光明中医》1998,13(5):38-41
乔保钧主任医师,系豫西名医,并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500名老中医之一。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擅治内科杂病及妇、儿科危急重症。临证施药以少而精见长,对黄芪运用尤有独到。曾告其弟子:“《神农本草经》将黄芪列为上品,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甘而不壅。李东...  相似文献   

8.
9.
黄芪味甘,性温,为常用补气药,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姜春华老师在介绍黄芪的临床配伍应用时曾说:“黄芪不仅常与补养药同用以益气补虚,且常与祛邪药同用以扶正祛邪。在益气补虚方面:如配人参或党参,则大补元气;配附子,则补气助阳;配当归,则补气生血;配白术,则益气健脾;配参、术、升、柴等,则补中益气,治中气下陷,内脏下垂。在扶正祛邪方面:如配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可固表止汗,治卫虚自汗;配当归、穿山甲等如透脓散,可托毒生肌,治气虚痈疮难愈;配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可补气活血通络,用治中风后…  相似文献   

10.
11.
薛盟运用黄芪配方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水鑫 《中医杂志》2000,41(3):147-147
薛盟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从医50余载,擅治各种疑难重症。他尝指出:古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无论先天之元气,或后天之胃气,必须随时顾护。因此,凡杂病虽虚实兼夹之症,组方十九亦不离黄芪。认为本品能升能降,能通能补,且补而不腻,运用得法,正犹舟之有楫,车之有轮,成为鼓舞脏腑经络的原动力,以增强全方药效。薛师临证常用黄芪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系病变、肺结核、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糖尿病、急慢性肾炎,或妇科疾患等。所用剂量,一般为30~40g,重则高达120g。实践证明,服后并未见  相似文献   

12.
王清任在临床用药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擅长运用补气活血药治疗气虚血瘀证。他在治疗气虚证中往往重用黄芪,其用量之大、配伍之奇、用途之广,都是前所未见,形成了王氏用药的独特风格。本文试就王氏运用黄芪的经验加以整理综述如下。一、补气还五,主治半身不遂重用黄芪  相似文献   

13.
14.
<正> 先师张锡纯谓黄芪“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他对黄芪的运用,多不离“大气”学说而独具见解,今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郑启仲运用黄芪建中汤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启仲主任医师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笔者有幸跟随郑老师临证,常见其以张仲景的黄芪建中汤治疗儿科多种虚证,运用自如,疗效显著,现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整理于下。 1 培元固本治哮喘 李某,女,8岁,1993年10月8日初诊。患咳嗽、喉鸣时轻时重反复发作5年余。两月前感寒而发,某医院诊为慢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给予青、链霉素及麻杏石甘汤等,药后烧退,咳喘不愈而来院求诊。症见面白神倦,心悸气短,自汗恶风,咳嗽喉鸣,痰多色白,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无力。听诊两肺可闻哮鸣音。郑师云:“该患儿…  相似文献   

16.
栗锦迁教授运用黄芪组方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栗锦迁教授临证、科研、教学近50载,学验俱丰,疏方精巧,屡起沉疴,以治疗心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见长。笔者有幸作为其第4批全国中医师承的学术经验继承人,随师侍诊,获益颇多。今不揣浅陋,兹将其运用黄芪的经验简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尚昆  唐由之 《光明中医》2011,26(9):1769-1769
唐由之研究员是我国中医眼科的著名专家,他在处方用药过程中尤爱用黄芪。他认为:黄芪作为补气佳品,能够鼓舞人的正气,预防眼病的发生,和其它药物合理配伍能够增强药效。对于中医眼科而言,黄芪益气升阳的功能,有利于载药上行,起到了引经报使的作用。另外,黄芪药性平和,在处方中大量应用还有调和诸药之意。  相似文献   

18.
<正>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黄芪味甘而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作用,为临床常用药物。广泛应用于脾气虚证、肺气虚  相似文献   

19.
陈黎  周平安 《中医研究》2011,24(12):61-62
周平安教授业医四十余载,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他的学术思想渊源,为崇尚仲景、效法叶吴,临床既博采众家之长,又敢于开拓创新,组方精当有法,配伍巧妙有制,用药轻、疏、灵、动,既可起沉疴、疗痼疾,亦可治外感、救急症。现仅就他临证运用黄芪的经验归纳综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王改仙  丁凤  陈旭梅 《中医杂志》2005,46(3):176-177
王敏淑(1937~),女,196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为保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用药规律,尤其注重运用益气活血之剂.擅长治疗消渴及并发症、头晕、汗证、失眠、胃脘痛、胸痹等内科疑难病症.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编写<中国基本中成药>一、二部,<优选使用中成药>,<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等.1994年被评为保定市自然科学带头人.1997年参加虚拟古籍<本草纲目>的研究.2002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