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药小儿肺热咳喘液是防治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该药具有见效快,效果显著,明显缩短疗程的特点。我们采用该药辅佐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我们于2004年3月至2005年9月收治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共60例,年龄5个月至3岁。诊断均按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和1992年全国呼吸会议标准确诊。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24例,女6例;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在5个月至3岁,均有咳嗽、气喘、气急,两肺可闻及喘鸣音、中细湿啰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利巴韦林及普米克、可必特压缩吸入,对照组加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口服,观察组加清金化痰汤口服,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儿咳嗽、喘憋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出现呼吸衰竭或(和)心力衰竭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喘憋、咳嗽明显减轻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呼吸衰竭或(和)心力衰竭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明显减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62P和CD44在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炎)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4 年11 月至2015 年5 月住院治疗的毛支炎发病期患儿33例和恢复期患儿19例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支气管肺炎患儿30例为支气管肺炎组,非感染患儿26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CD62P的表达百分比,ELISA法测定血清CD44的水平。结果 毛支炎发病期组CD62P和CD44水平显著高于毛支炎恢复期组、支气管肺炎组及对照组(PPr=0.91,P结论 黏附分子CD62P、CD44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其水平高低可反映毛细支气管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CD40L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毛细支气管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目前认为毛细支气管炎是在病毒感染后继发的免疫功能异常。CD40/CD40L是免疫应答中的一对协同刺激分子,它们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及IgE的产生中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旨在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40/CD40L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清IgE的相关性及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PBMC CD40及CD40L的表达情况检测,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总IgE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40L在毛细支气管炎组和肺炎组表达均增高(P<0.05),且毛细支气管炎组的表达高于肺炎组(P<0.05);CD40在毛细支气管炎组的表达高于肺炎组及对照组(P<0.01);IgE在毛细支气管炎组的表达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P<0.01),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毛细支气管炎组中CD40及CD40L的表达与IgE均成正相关(r=0.607,0.819,均P<0.01),在肺炎组和对照组中二者无相关性。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CD40/CD40L及IgE的表达增高,且二者具有正相关性,这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5):354-356]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2002~2004年选择因每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3次以上的患儿172例,诊断符合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除外先心病、免疫缺陷病、哮喘、结核等疾病。年龄6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男88例,女84例。支气管肺炎8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64例,支气管炎28例。将172例患儿随机分为I、II两组,每组8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格发育、病情轻重、抚育因素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均给予抗感染退热、止咳、平喘等治疗。II组加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1岁者5mg/(kg·d),>1岁者10mg/(kg·d),疗程2个月。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  相似文献   

6.
潮气呼吸肺功能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年龄在2个月~3岁同期住院婴幼儿哮喘患儿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45例作为研究组,非心胸疾患外科择期手术术前患儿5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测定,然后予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1.25ml,雾化吸入15min后再次测定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观察各研究组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及改善率的差异。结果①婴幼儿哮喘组、支气管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R增快,Ti、Te、TPTEF/Te及VPTEF/Ve明显降低;支气管肺炎组Vt/kg减少,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毛细支气管炎组TPTEF/Te、VPTEF/Ve值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均明显降低。②婴幼儿哮喘组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Vt/kg增加,TPTEF/Te、VPTEF/Ve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毛细支气管炎组、支气管肺炎组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RR减慢,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婴幼儿哮喘组与毛细支气管炎组、支气管肺炎组比较TPTEF/Te、VPTEF/Ve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毛细支气管炎组与支气管肺炎组比较TPTEF/Te、VPTEF/Ve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以TPTEF/Te、VPTEF/Ve任意一个改善率≥15%作为支气管舒张试验的阳性标准,灵敏度为31.3%,特异度为82.6%。结论①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适宜于婴幼儿肺功能检测,间接反映婴幼儿哮喘、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特征;②TPTEF/Te、VPTEF/Ve可以显示气道阻塞;③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TPTEF/Te、VPTEF/Ve的改善率可以为婴幼儿哮喘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儿科2008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83例。年龄0.5~37.0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对照组服用盐酸氨溴索颗粒,观察2组患儿的疗效、肺部啰音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42.8%),有效20例(47.6%),无效4例(9.6%),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显效9例(22.2%),有效20例(50.0%),无效12例(27.8%),总有效率为72.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啰音消失时间为(6.1±2.4)d,对照组啰音消失时间为(8.4±2.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P<0.05)。对照组2例用药24 h出现皮疹,未处理自行消失;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液对改善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较盐酸氨溴索颗粒显著。  相似文献   

8.
皮下注射小剂量东莨菪碱辅佐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选择与分组 :1996年 3月至1997年 3月在我科住院患儿中选择肺部有 口罗音的 80例肺炎患儿 ,年龄 48天至 11岁。其中支气管肺炎 5 5例、毛细支气管炎 2 5例。诊断参照小儿肺炎防治方案 [中华儿科杂志 ,1987,2 5 (1) :47]。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 40例 ,重症 5例 ,轻症 35例 ;男女各 2 0例。对照组 40例 ,重症 4例 ,轻症 36例 ;男 2 5例 ,女 15例。治疗前的病程观察组平均 (4 0± 1 2 )d ,对照组(3 7± 1 0 )d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1 0 4,P >0 0 5 )。治疗前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项目 :治疗前均做胸部X线检查 ,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测定单次潮气肺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和比较住院且1岁的756例初次喘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1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单次潮气肺功能。部分达峰时间比≤第20百分位和≥第80百分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出院1年后电话随访其喘息情况。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支气管肺炎患儿比较,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吸气时间,吸呼比,呼出25%、50%潮气容积时的呼气流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达峰时间比≤第20百分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年内再喘息的比例为37.5%;达峰时间比≥第80百分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年内再喘息比例为1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潮气肺功能测定提示,阻塞程度较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再次喘息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31例2岁以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毛细支气管炎组,同期住院的同年龄段支气管肺炎患儿25例和患有疝气、肾结石等非感染性疾病患儿25例分别作为支气管肺炎组和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127lowTreg 占CD4+T 细胞百分比。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127lowTreg 占总CD4+T 细胞的8.0%±2.1%,低于支气管肺炎组(9.6%±2.6%)及对照组(11.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水平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反映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状态的参考指标,其在外周血中数量下降提示Treg细胞可能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9例2岁以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毛支Ⅰ组(n=28)和毛支Ⅱ组(n=31),其中毛支Ⅰ组为具有特应质高危因素的患儿,毛支Ⅱ组为无特应质高危因素的患儿。同期住院的同年龄段支气管肺炎患儿36例和患有疝气、肾结石等非感染性疾病术前患儿31例分别作为肺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患儿外周血IL-12的水平。结果毛支Ⅰ组患儿外周血IL-12为(34.72±7.96)pg/ml;毛支Ⅱ组患儿外周血IL-12为(55.30±6.72)pg/ml;肺炎对照组患儿及正常对照组患儿外周血IL-12分别为(56.79±10.36)pg/ml、(61.23±11.51)pg/ml,其中毛支Ⅰ组与毛支Ⅱ组相比,外周血IL-12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支Ⅰ组与肺炎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IL-1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支Ⅱ组与肺炎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IL-12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2降低是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具有特应质高危因素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12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8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予雾化吸入炎琥宁注射液和口服阿奇霉素颗粒剂,对照组予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注射液和口服阿莫西林颗粒剂,5~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药物副反应及总有效率,随访半年,记录患儿出院后反复喘息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7.78%(44/45),对照组有效率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喘息发生率4.44%(2/45),对照组20.4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疗效,减少患儿日后喘息发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童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11 例支气管炎、418 例支气管肺炎和83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疾病组,同期健康婴幼儿235 例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支气管炎组总T 淋巴细胞、CD3+CD8+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肺炎组总T 淋巴细胞和CD3+CD8+ 细胞低于对照组、Th 和CD4/CD8 高于对照组,且Th 比例高于支气管炎组;与轻症肺炎组相比,重症肺炎组总T 淋巴细胞降低而B 淋巴细胞升高(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Th 细胞和CD4/CD8 高于对照组、CD3+CD8+ 细胞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3 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B 淋巴细胞增高、NK 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以及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参与了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变化程度与疾病类型及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布地奈德混悬液及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2月一2006年2月临床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二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抗病毒、吸氧、止咳、镇静等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比较二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持续时间、病情治愈好转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憋缓解、心率恢复、缩短哮鸣音湿啰音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a<0.01).观察组治愈率(92.86%)与对照组(66.1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2.31P<0.01).结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可作为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婴儿喘息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苏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0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0例婴儿喘息患儿(喘息≥2次)、3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7例普通肺炎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并对部分患儿行血过敏原检测及鼻咽部抽吸物病原学检测。选择同期在该院儿保门诊体检的34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 (1)婴儿喘息组、毛细支气管炎组、普通肺炎组血清25-(OH)D3水平分别为(55.73±18.16)nmol/L、(68.43±18.63)nmol/L、(70.74±23.56)nmol/L,三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2.99±16.43 nmol/L)(P0.05);婴儿喘息组显著低于毛细支气管炎组、普通肺炎组(P0.05),而后两者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609);(2)毛细支气管炎组、婴儿喘息组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5.7%和65.5%,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37.1%(P=0.001),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婴儿喘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25-(OH)D375 nmol/L组呼吸道病毒检出阳性率及反复喘息发生率均分别高于≥75 nmol/L组(P0.05),而两组患儿血过敏原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结论病毒感染是婴儿喘息发生的主要因素,而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可能增加反复喘息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静注酚妥拉明致小婴儿呼吸困难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男15例,女11例,均为住院小婴儿;年龄11天~30天7例,~3月15例,~5月4例;新生儿肺炎并心衰7例,毛细支气管炎并心衰8例,支气管肺炎并心衰6例,毛细支气管炎5例。酚妥拉明0.5mg/kg·次,加10%葡萄糖20ml缓慢静注,每日2~3次。用药5~15分钟后患儿均表现为烦躁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VitD缺乏与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以及免疫力低下的关系.方法 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非VitD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患儿30例(肺炎组)作为对照.应用生化法检测血钙及血磷水平,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法检测血清AKP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gA水平;同时记录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1.VitD治疗组喘憋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非VitD治疗组减少,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VitD治疗组转入ICU比率显著低于非VitD治疗组(P<0.05);VitD治疗组28例(93.3%)痊愈,非VitD治疗组21例(70%)痊愈,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毛细支气管炎组与肺炎组血清25-(OH)D3、AKP、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AKP、25-(OH)D3及Ig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4.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gA水平与 25-(OH)D3水平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 VitD缺乏与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及免疫力低下密切相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过程中,补充VitD可及时缓解临床喘憋症状,且明显缩短其病程;VitD缺乏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的潜在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骨膜蛋白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及外科住院的17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毛细支气管炎组85例(轻度毛支组40例、重度毛支组45例);普通肺炎组44例及对照组47例。分别检测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和骨膜蛋白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及普通肺炎组、对照组四组血清骨膜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5.8053,P<0.0001);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较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高(χ2=8.31,P<0.05)。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四组嗜酸粒细胞百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8710,P =0.2757);四组间血清Ig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1088,P=0.7750)。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气道存在嗜酸性粒细胞炎症,骨膜蛋白是毛细支气管炎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炎琥宁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0例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炎琥宁,对照组32例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发热缓解、气急缓解、喘鸣音消失、肺部哕音消失的时间上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琥宁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96例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进行沙丁胺醇加异丙托溴铵及氨溴索微量气泵吸入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我科2000年3月~2001年3月诊断为毛支住院患儿96例,均符合毛支诊断标准。男64例,女32例;年龄50d~2岁。均有咳嗽、发作性喘息。两肺闻及喘鸣音及中细湿啰音,X线均有肺气肿、肺不张、小点片状阴影表现,并心衰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