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节与脊髓的无根区(脊髓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所用的材料取自不同年龄的尸体:5个月胎尸7具,7个月的5具,9个月的5具,1岁婴尸6具及成人尸体4具,共27具。常规方法解剖,从背面暴露脊髓。我们划分脊髓节的标准是以脊神经的背根根丝为依据,两个相邻脊神经背根的最上根丝之间的一段脊髓为一个脊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正常小鼠胚胎脊髓不同发育时期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Draxin)的表达部位和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观察不同发育阶段胎鼠脊髓内Draxin的分布及表达变化特点;应用体外培养结合免疫荧光双染标记,观察不同类型神经细胞内Draxin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不同发育时期胎鼠脊髓内部及其周边组织内,Draxin的表达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趋势;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E11. 5开始Draxin表达量逐渐增加,至E14. 5达到高峰,此后下降并逐渐消失;体外培养结合免疫荧光双标的结果显示,部分Tuj-1阳性的未成熟神经元、Nestin阳性的神经干细胞以及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均表达Draxin。结论:Draxin在胎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趋势,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Draxin。 相似文献
4.
<正> 脊髓的血液供应,19世纪末期只有 AIexander 和 Suh 等氏进行过一些研究,直至本世纪中期,才有较多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由于发现脊髓血管病变也和脑血管病变一样可引起严重的后果——截瘫。故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这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也由单纯的肉眼解剖而发展至显微造影,甚至用荧光示踪剂追踪各血管的分布范围等。为提供教学、科研及临床的参巧,本文根据有关教科书及部分文献材料将脊髓的血液供应作一概略的归纳。 相似文献
5.
2健康心理学的形成过程2.1美国健康心理学的形成;最早关注健康问题的心理学家可以说是威廉·詹姆士(WiliamJames)和斯坦利·霍尔(StanleyHall)。但是,与现在的健康心理学形成有直接关连的是威廉,叔费尔德(Schofield)在1969年发表的论义。他在文章中指出,1966~1967年“心理学摘要”杂志上所刊登的论文中,传统的精神健康研究以外的论文仅占19%,主张必须进行超越传统精神健康的健康心理学研究。这篇文章一发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赞同和支持,从而使这个领域一跃而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受此影响,美国心理学会最早行动,组成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5脊神经结扎(SNL)术后7 d和28 d大鼠脊髓背角内胶质细胞数量的改变与意义。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NL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7 d和28 d取腰5节段脊髓制作石蜡包埋连续切片50张,等距随机抽选2套切片(每套各5张)分别用IBa-1和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采用体视学技术-光学体视框估计单位体积脊髓背角内MG或AS的数量(数密度),将其乘以脊髓背角的横断面积和单位长度(1 mm),即可得到1 mm长脊髓背角内MG和AS的数量。结果:与未手术侧相比,SNL组手术侧1 mm长腰5节段脊髓背角内MG的数量在术后7 d和28 d分别显著增加了210%和120%;AS的数量在术后7 d显著增加了62%,术后28 d无明显增加。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与胶质细胞数量的动态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7.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医学的基础课程,在机能学科蓬勃发展,形态学时逐步压缩的今天,这门课程是否还要讲大课,大课起什么作用,该讲什么和怎样讲好,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我回顾了自己学生时代学解剖学苦学少获的原因,教师言行对我的影响,行医中迂到的困难挫折和解决办法,任教过程里学生流露出来的一些倾向,深切地体会到:教好解剖学这门课,使它扎实地奠定一个医生的基础,确实不简单。要是只从人体形态这“物”的知识来看,须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味道;然而就中国医学教育和当前学生的情况等“人”的要求来看,又觉得“柳暗花明”,许多任务有待于做好。 相似文献
8.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综合研究(之二)——临床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们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表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儿童各个发育阶段很多环节和许多方面因素有关,从发育阶段来看,涉及到母孕期,围产期,婴幼儿期和学龄期四个时期,从影响因素来看,既涉及到生物医学因素也涉及社会和心理因素,而在不同时期的主要危险因素则又有所不同,母孕和围产期以生物学危险因素为主,随着年龄增大,在婴儿期,特别是学龄期社会心理因素所起作用愈来愈大,生物学因素有可能构成了行为儿童的素因。而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构成了行为问题的诱因和调节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括研究之一所发现的因素可能处于一个大的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脊髓神经病(adrenomyelo-neuropathy;AMN)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的一种变异型。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和神经系统症状。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发现一例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患者男,43岁,农民,因渐起皮肤变黑16年、乏力、跛行5年、性功能障碍18个月入院。患者于16年前渐起全身皮肤变黑伴毛发脱落,近5年来感走路乏力,右腿抬不高,渐至不能参加田间劳动。近一年半来性功能丧失。患者于1964年患过“肺结核”,经抗痨治疗而愈。1970年结婚,有2子1女均健在,家中无类同患者。家系调查:父母及外祖父母早故,病史欠清,同胞中无兄弟,有一姐,其子尚无症状。 相似文献
10.
生长发育过程中血细胞流变学特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在体内行使其生理功能的过程中经历了各自的分化发育过程,这些过程伴随有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变化。在此主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血液细胞在分化发育中的流变学研究,拓展了生物流变学和生物物理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目前,自由基与癌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我们已经观察到荷人鼻咽癌(NPC)裸鼠血浆丙二醛(MDA)增高,但其变化规律及自由基升高的来源,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利用NC裸小鼠复制荷人NPC动物模型,检测不同病期荷瘤鼠血浆MDA水平,以探讨荷瘤鼠血浆自由基的变化规律,并以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_(-2))为线索,检测不同培养时间CNE_(-2)上 相似文献
12.
1.作者观察了112例国人肝总动脉各分枝的类型,计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肝左动脉、肝中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右动脉等七项内容。2.肝总动脉起于腹腔动脉的占94.64±2.1%,起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占5.36±2.1%。肝总动脉的分枝为正常型而分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的,占75.00±4.0%;未发肝固有动脉的占19.64±3.7%,未发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而为其它分枝的占5.35±2.1%。3.肝固有动脉分为肝左和肝右动脉的,占63.39±4.5%:分为肝左、中及肝右动脉的占11.61±3.0%,没有肝固有动脉的占25.00±4.0%。4.肝右动脉起于正常肝固有动脉的占70.54±4.3%,起于腹腔肝总动脉的占16.96±±3.5%,共87.50±3.1%。另12.5±3.1%起于其它动脉。副肝右动脉的出现率为8.93±2.6%。肝右动脉的位置及行程与胆道的关系和临床有很大的关系,应注意各种变异,避免误损肝右动脉。肝右动脉位于肝总管后面的百分率,占66.07±4.4%,位于其它位置的占33.93±4.4%。5.肝左动脉起于正常肝固有动脉的,占70.54±4.3%,起于腹腔肝总动脉的占18.75±3.6%,共89.29±3.0%;起于其它动脉的有10.71±2.9%。副肝左动脉的出现率为25.00±4.0%。6.肝中动脉起于肝左动脉的占43.75±4.6%,起于肝右动脉的占30.35±4.3%,起于肝固有动脉的占14.29±3.3%,起于其它动脉的占4.46±1.9%。7.胃十二指肠动脉起于正常肝总动脉的占90.17±2.8%,起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肝总动脉占4.46±1.9%,起于肝右动脉的占4.46±1.9%。无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占0.89±0.84%。8.胃右动脉(100例)起于正常肝固有动脉的占31.00±4.6%,起于肝左动脉的占22.00±4.1%,起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占25.00±4.2%,另有22.00±4.1%起于其它动脉。 相似文献
13.
①都说知子莫如母,反之孩子若想知道母亲的心思,与其猜测不如直截了当地询问。她需要哪些帮助,你怎样做她的感觉更好?③和朋友们交流与母亲相处的经验,听一听别人的家事,看一看朋友们有什么技巧,有助于你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母亲。②如果你在某些办面与母亲的想法不一致,平心静气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当面交流为宜。如暂时说不通可冷处理,待情绪降温后再协商。④和母亲相处就像和我们自己相处。接纳母亲的性格和习惯,多些理解和包容,感情上满足母亲是最大的善待。心理卫生知识漫画——与母亲相处的艺术(之二)@王家琪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激肽B受体(NK3)与大鼠髓内伤害性信息和调控的可能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发慢性性大鼠脊髓背角神经激肽B受体的运动变化。结果:炎症侧腰髓氏脊髓背角NKB受体样免疫反应结构的染色强度有明显升高,背角浅层尤为显著。经进观察与图像分析有明,注射CFA2d后脊髓背角内免疫染色强度即开始升高21d左右抵达高峰,28d后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NKB受体可能参与炎性慢性痛状态下伤害性信息在脊髓水平的传递与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18)
背景:肝性脊髓病是肝病晚期引起的脑脊髓损害,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移植可作为从病因上治疗该疾患的一种尝试,但有关肝移植治疗肝性脊髓病的远期疗效罕有报道。目的:进一步探讨肝移植对肝性脊髓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8/2004-09于解放军第三○九医院行原位肝移植的2例肝性脊髓病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8,43个月,对肝移植后2例患者下肢肌力的恢复进行严密观察。结果与结论:两例患者肝移植后4周全身情况恢复良好,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获得明显改善,血常规及各项生化指标全部正常,移植肝功能正常。于移植后6周出院。患者1于移植后6个月可下床长时间站立,12个月手扶参照物缓慢行走,移植后43个月手无扶物可缓慢行走,下肢肌力4级;肝功能正常。患者2:移植后6个月双下肢可在床上移动,18个月手扶参照物可缓慢移动,下肢肌力3级;肝功能正常。说明肝脏移植可有效控制肝性脊髓病的发展并明显有利于双下肢肌力的恢复;肝移植对肝性脊髓病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总结的肝移植治疗肝脊髓病例数较少,观察时间短,其疗效有待于进一步多方面评估。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50例国人成年脑的大脑前动脉交通后部及其皮质支的数目、走行、分支和分布,并测量了主要动脉的管径。 1.大脑前动脉交通后部可分上升和水平两段。水平段分单干和双干二型。单干型又分胼周动脉亚型和胼缘动脉亚型。前者占52.0±5.00%,后者占15.0±3.57%。胼周动脉出现率为99.0±0.99%,胼缘动脉出现率为53.0±4.98%。 2.单干型者发出皮质支5~9条,双干型者胼周动脉发出1~4支,主要是楔前动脉和中央旁动脉;胼缘动脉发出3~6条,主要是前、中、后内侧支。眶动脉和额极动脉多发自上升段。 3.各皮质支多数为一条,少数为2或3条。其中中央旁动脉二条者占多数。各支始部可为独立干,也可与邻近脉共干。 4.皮质支的分布范围,在半球内侧面后端多数到楔前叶的中或后部;在背外侧面额前、中、后内侧支达额上沟,少数达额中回上部,中央旁动脉达中央前、后回上1/5~1/4。在额叶底面,眶动脉多达眶内侧回。 5.胼周动脉凹侧和大脑前动脉上升段还发出数支细小支至胼胝体。其中胼胝体压部动脉和胼胝体前动脉的位置较恒定。 6.各主要动脉的管径,胼周动脉平均为1.66±0.40毫米,胼缘动脉为1.62±0.32毫米。皮质支中中央旁动脉和楔前动脉较粗。前者为1.06±0.26毫米,后者为1.09±0.26毫米。 相似文献
17.
测定脑组织细胞内 Ca~(2 )浓度是评价缺血引起神经元损伤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Fluo-3/AM荧光探针标记技术,从单个活细胞水平检测缺血刺激诱发的海马神经元内Ca2+瞬间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低氧使胞内Ca2+浓度显著升高。谷氨酸引起Ca2+浓度升高缓慢但持续时间长。缺血对Ca2+浓度影响不显著。撤除葡萄糖则引起胞内Ca2+迅速降低。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缺血刺激因素引起的钙振荡各异。用LSCM对活细胞内部非侵入光学断层扫描,能清晰记录到这些瞬态钙值变化。 相似文献
18.
背景:成年哺乳动物脊髓室管膜细胞损伤后表现出干/祖细胞特性。目的:利用Nestin和Foxj1转基因小鼠标记室管膜细胞,以便追踪室管膜细胞及其子代在成年小鼠脊髓损伤后的增殖分化命运。方法:对转基因小鼠T_(8)脊髓节段完全切除1 mm脊髓组织,术后1-7 d连续腹腔注射BrdU动态观察室管膜细胞,在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3,7,14,28,56 d)借助BrdU,GFAP,Tuj1,Neu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区边缘室管膜细胞的遗传命运谱。结果与结论:①未损伤脊髓中,Nestin阳性的室管膜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脊髓损伤后室管膜细胞被激活,第3天时在损伤区周围大量增殖;②在损伤后第28天,约3.3%Nestin阳性的室管膜细胞表达神经元标记物Tuj1;③在损伤后第56天,约25.7%Nestin阳性的室管膜细胞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并构成胶质瘢痕的核心,参与胶质瘢痕的形成;④通过检测室管膜细胞在脊髓损伤后的时空动态变化、增殖和分化特征,为理解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提供理论依据,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已有报道提出老龄化进程可能对伤害性行为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相关的机制仍不很明确。辣椒素受体 VR1(现命名为 TRPV1)已被证实为热伤害性感受器 ,老龄化进程中 TRPV1在痛传导路中的表达水平是否随年龄改变尚不清楚。本研究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三个年龄段 (青龄 :2~ 3月 ;中龄 :17~ 19月 ;老龄 2 4~ 2 6月 )大鼠脊髓背角的 TRPV1的表达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 :(1) TRPV1在正常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的分布密度及其分布面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 ;(2 )在外周致炎状态下 ,脊髓背角 TRPV1免疫反应产物密度在同年龄组内比较 ,青龄组减少 ,中龄和老龄组增加 ,而三年龄组内比较其分布面积时都明显增大 ,并且在非致炎组存在的组间差异消失。在青龄组大鼠 ,TRPV1免疫反应产物密度结果和分布面积结果并不一致 ,其原因未知。综上所述 ,本结果提示正常大鼠脊髓含 TRPV1的纤维终末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但是在致炎情况下 ,TRPV1支配面积减少的现象消失。这可能是由于外周炎症刺激重新募集了背根节神经元 ,而老龄大鼠这种能力更强。本实验还提示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化学物质有无变化 ,测量光密度值和测量面积的方法都应该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水文应用超微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讨正常及切断后根大鼠胶状质(SG)内P物质(SP)及脑啡肽(ENK)轴突终末的分布及其突触联系。电镜观察发现:SP或ENK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轴突终末的大颗粒囊泡的内面,小清亮囊泡及线粒体的外表面,在未应用秋水仙素的情况下,ENK样免疫反应性也可出现于树突及核周质,但电子密度较低。大量的含SP或ENK的终末,分别和未标记树突形成突触。但也偶然见到肽能神经终末与未标记轴突或胞体接触或形成突触联系。常遇到三或四联体,亦偶可见到以含SP轴突终来为中心的突触球。切断后根,手术侧既可见到变性轴突(SP阳性)与未标记轴突接触,又可见到ENK阳性轴突终末与溃变轴突接触,但为数不多。因此认为:通过SP阳性一级传入细纤维传递的感觉信息既可汇集于神经元的一个树突又可多向传递于若干个神经元。ENK在胶状质的抑制作用主要为突触后,但ENK对含SP的一级传入纤维的突触前抑制也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