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原膜复合rhBMP-2对大鼠牙周组织缺损模型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于下前牙龈颊沟冠方1 mm处制备实验性牙周组织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胶原膜组(Co组)和胶原膜复合rhBMP-2组(Co/rhBMP-2组)。术后4、6和8周分批处死大鼠,取实验部位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Co/rhBMP-2组术后4周缺损区可见大量新生骨;6周新生骨充满缺损区;8周新生牙槽骨密度较高,根面有新生牙周膜和牙骨质样组织,未见牙龈上皮长入。Co组术后4周缺损边缘可见新骨形成;6周新生骨量增多,但尚未充满缺损区;8周根面有少量牙周膜和牙骨质样组织形成。对照组术后4周缺损边缘有少量新骨沉积;6周缺损边缘可见束状胶原纤维;8周切迹内仅有少量新生牙周组织形成,并有牙龈上皮长入。结论:胶原膜复合rhBMP-2既有引导作用,防止牙龈上皮长入,维持生长空间;又具有诱导骨形成作用,能促进牙周组织修复再生。  相似文献   

2.
牙周韧带细胞植入量与牙周组织再生量关系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不同数量牙周韧带细胞(PDLC)植入慢性实验性牙周缺损内,观察细胞植入数量与牙周组织再生量的关系,确定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有效细胞浓度和有效细胞数量.方法 人工构建4只Beagle犬慢性实验性牙周缺损模型(5 mm×5 mm×3 mm的牙槽骨U型缺损),分别将载有1×104、1×105和1×106 PDLC的胶原膜植入牙周缺损内.12周后行组织学观察,测量新生牙骨质(NC)长度百分率和新生牙槽骨(NB)面积百分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牙周组织再生,1×104 PDLC组和1×105 PDL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106PDLC组的NB面积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 在实验性牙周缺损内植入PDLC,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其有效浓度为5×107 mL-1,有效数量为1×106 PDL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牙周炎致Ⅱ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下颌第一磨牙牙周病致Ⅱ根分叉病变的32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牙周翻瓣刮治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结合口腔修复膜充填修复骨缺损区;对照组则单纯翻瓣。临床随访观察6个月,检查牙周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水平的相关变化,评估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膜引导骨再生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后的牙周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水平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结合口腔修复膜修复牙槽骨缺损较单纯翻瓣组更为有效,牙周袋探针深度减少,临床附着水平增加。结论:应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牙周炎致Ⅱ根分叉病变能够达到修复牙槽骨骨缺损和改善牙周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陈琴男  ;赵翚  ;麻健丰 《浙江医学》2014,(15):1304-1306
目的:探讨载入奥硝唑的壳聚糖膜对牙周炎患牙的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65例(76颗患牙)。其中采用载药壳聚糖膜治疗33例(38颗患牙,观察组),采用常规奥硝唑药膜治疗32例(38颗患牙,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第0、2、4、6、8、12、24、48周的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结果载药壳聚糖膜组患牙的SBI、PD、AL在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第2、4、6、8、12、24、48周均较治疗后第0周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牙的SBI、PD、AL在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第2、4、6、8、12、24、48周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载药壳聚糖膜诱导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疗效强于奥硝唑药膜。  相似文献   

5.
不同浓度骨髓基质细胞修复大鼠牙周组织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方法将BMSCs以不同浓度(5×105,5×106,5×107mL-1)与胶原膜BME-10X复合培养后,复合物和空白胶原膜BME-10X分别植入SD大鼠牙周缺损部位,并覆盖膨体聚四氟乙烯膜(e-PTFE膜),以缺损处只覆盖e-PTFE膜为对照组,4周后取材,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各实验组新生牙槽骨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加(P〈0.05),5×106,5×107mL-1组的新生牙槽骨量与5×105mL-1和空白BME-10X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106,5×107,5×105mL-1与空白BME-10X组组间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新生牙骨质面积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浓度可影响其体内成骨能力,高浓度BMSCs能有效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骨引导材料(Bio-oss骨、脱钙冻干骨)在牙周组织及骨组织引导再生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31颗进行牙周引导再生术的患者分别应用不同材料(16例Bio-oss骨、11例脱钙冻干骨)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不同骨引导材料对牙周骨组织引导再生均有明显作用。结论 应用不同骨引导材料在牙周组织引导再生技术中均有效果,两者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骨形成蛋白-7(Hbmp-7)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为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联合应用于牙周组织缺损再生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人工构建5只Beagle犬慢性Ⅱ度根分叉病变模型,将转染Hbmp-7基因的BMSCs与未转染BMSCs分别以1×107个/ml接种于胶原膜BME-10X,植入牙周缺损内,对照组仅植入胶原膜,12周后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 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再生,实验组新生牙槽骨面积百分比和新生牙骨质长度百分比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P<0.05);转染细胞复合胶原膜组新生牙槽骨面积百分比(81.8%±7.8%)与未转染细胞复合胶原膜组(67.3%±10.3%)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新生牙骨质长度百分比(79.1%±8.6%与75.6%±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mp-7基因强化的组织工程技术是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引导组织再生术诱导牙周支持组织再生的作用 ,为其在牙周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实验组 ( 10 0例 )用国产聚四氟乙烯膜覆盖于牙周翻瓣术后的骨缺损区 ,对照组 ( 10 0例 )行牙周翻瓣术后直接缝合 ,牙周塞治。术后半年临床和放射检查 ,观察牙周附着水平和骨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 :引导组织再生术能在 5周内诱导牙周支持组织再生。结论 :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骨下袋具有明显的诱导再生作用 ,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总结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病患者60例患者63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先行根管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联合使用Bio-Oss骨胶原与Bio-Gide胶原膜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术后定期维护。结果:牙周治疗总有效率为38.62%,根管治疗为62.48%,综合治疗为100.00%。结论:应用BioOss骨胶原与Bio-Gide胶原膜联合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徐锡平 《中外医疗》2010,29(4):55-55,57
目的观察评估国产BME-10X医用胶原膜与骨又生在引导骨组织再生修复种植床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种植区牙槽骨存在骨缺损的15例患者共计22枚种植体。植入种植体后在骨缺损处植入国产骨又生骨粉及国产BME-10X医用胶原膜覆盖。术后,Ⅱ期手术前进行口腔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Ⅱ期手术后进行瓷全冠修复。结果2枚种植体覆盖粘膜少许裂开,1枚种植体缺损处新生骨组织较少,其余均有较多的新骨生成。结论国产BME-10X生物膜及骨又生骨粉可以引导骨组织再生,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强玻璃纤维夹板在牙周再生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基础治疗后牙周袋深度≥5 mm伴垂直型骨吸收的前牙慢性牙周炎患者27例,随机分为A组(13例)和B组(14例)。A组直接行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B组在超强玻璃纤维夹板固定后行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记录术前和术后6、12个月所有患牙的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和X线片情况。结果:2组术后6、12个月患牙CAL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且12个月时,B组患牙CAL明显低于A组(P<0.01)。2组患牙术后6个月和12个月X线片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再生性手术前应用超强玻璃纤维夹板固定术,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巩固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引导组织再生术在垂直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龈沟液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60例垂直性骨缺损牙周病患牙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引导组织再生术组(GTR),植入Bio-oss多孔骨后覆盖Bio-gide胶原膜;B组为对照组(OFD),行常规翻瓣术。术前、术后3、6、12个月观察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松动度(TM)、龈沟液(GCF)量及X线片牙槽骨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各项均较术前减少,A组X线片骨高度和密度轻度增加。术后12个月A组较B组PD、AL、TM及X线片骨高度和密度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GCF无明显差异。结论:引导组织再生术在垂直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Bio-oss多孔骨和Bio-gide胶原膜能有效恢复牙周垂直性骨缺损,改善临床指标,促进牙周新附着的形成;龈沟液流量可作为术后炎症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procedures provide predictable reconstruction of periodontal tissues in the treatment of furcation involvements in animals and huamns.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olylactic acid (PLA) membranes on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in surgically created class II furcation defects in dogs. Methods Full thickness mucoperiosteal flap was raised on the buccal aspects of the experimental teeth and class Ⅱ furcation defects having 5 mm vertical dimensions were created on mandibular premolar Ⅲ and Ⅳ on each quadrant. The exposed root surfaces were thoroughly planed and PLA membranes were placed over the experimental defects on both sites. One site received liquid polymer membrane (LPM), and resorbable periodontal mesh (RPM) membranes were applied to the other site.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t 7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the specimens were processed for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Results The average length of new attachment formed on the treated roots in both groups ranged from 3.02 mm to 4.5 mm. Complete bone filling was observed at the furcation site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wo membranes in any of the parameters (P&gt;0.05).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favorable regenerative outcomes by the use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LA membranes that could be used as alternatives for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AG),BAG和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联合应用,GTR、BAG、和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应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牙周骨下袋的疗效。方法21例患者的21颗骨下袋缺损牙随机应用BAG、BAG/GTR、BAG/GTR/PRP治疗,在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观察术牙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临床附着获得、骨新生量的变化。结果三组患牙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各项指标均比基线时明显改善(P〈0.01),而在各观察时间三组间的各观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AG/GTR/PRP、BAG/GTR、BAG均是治疗骨下袋的有效方法,应用PRP未发现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联合胶原膜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治疗前牙骨缺损效果。方法:将20例重度牙周病患者78颗下前牙骨缺损表面行胶原膜覆盖后随机分为单纯GTR组和HBO+GTR组,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12周记录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龈萎缩(RES)、牙龈指数(GI)、牙齿松动度(TM)、CBCT下新骨形成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O+GTR组术后6周其缺损中央及边缘有新骨形成,骨密度增高,PD、AL和TM显著减少;RES和GI指数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单纯GTR组直至12周后才逐渐有新骨形成。结论:高压氧联合胶原膜引导组织再生术能加快牙周组织恢复,加快缺损区骨密度增加及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6.
胶原膜在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面牙周组织再附着形成的可能性,为临床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钢丝结扎和去骨法,人工建立狗的牙周炎模型,牙周常规治疗后,使用可吸收性胶原膜进行GTR术,采用同体对照法,对侧行单纯翻瓣术,不放置诱导膜.术后 6、8、12周分别屠杀实验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实验侧可见明显的新生牙骨质、牙槽骨以及牙周膜主纤维样结构;对照侧根面形成上皮样结构,无纤维结缔组织再附着形成. 结论:牙周外科手术应用可吸收性胶原膜,可促进再附着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引导组织再生联合应用根内骨内种植的方法与单纯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中重度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引导组织再生 根内骨内种植治疗36颗牙,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38颗牙,术后3~6个月,观察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牙齿松动度、X线根尖片牙周新生骨量,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术前、术后自身对比,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牙齿松动度均比术前有明显改善,牙周有新骨形成,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术后两组之间比较联合组疗效好于单纯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治疗中重度牙周病,引导组织再生联合应用根内骨内种植术的临床疗效好于单纯引导组织再生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Bio-Oss骨移植联合Bio-Guide胶原膜的方法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31例双侧下颌磨牙患有Ⅱ度根分叉的患者,采用分口对照实验的方法,一侧采用Bio-Oss骨移植联合Bio-Guide胶原膜,另一侧采用单纯翻瓣术。结果双侧经牙周手术治疗后6个月及1年的牙龈指数、附着水平及根分叉探诊深度都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单纯翻瓣术组比较各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o-Oss骨移植联合Bio-Guide胶原膜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比单纯翻瓣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麦玉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4,(9):144-145,148
目的观察超强玻璃纤维夹板在牙周再生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28例,行基础治疗后牙周袋深度≥5 mm伴垂直型骨吸收患牙32颗,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未行松牙固定,直接行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B组在超强玻璃纤维夹板固定后行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由同一医生记录术前、术后12个月时所有患牙的临床附着丧失值和咀嚼有效率。结果 A、B两组患牙在术后12个月时临床附着丧失和咀嚼效率均比术前显著改善,且A组的改善程度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周再生性手术前应用超强玻璃纤维夹板固定术,可有效地稳定植入物,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并加快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巩固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Bio-oss胶原质和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35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照组30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刮治.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2个月患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牙松动度(teeth mobility,TM).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PPD、AL、TM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线根尖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对照组未见新骨形成.而且实验组骨密度增强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牙周翻瓣术后植入Bio-oss骨代材料,联合应用Bio-gide胶原膜治疗牙周病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疗效优于单纯翻瓣刮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