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骺板部分早闭引起肢体的进行性短缩或成角畸形,应采取有效确实的治疗.目的探讨骨桥切除对儿童骺板部分早闭患肢纵向生长能力的作用长期随访结果.设计回顾性临床研究.地点和对象12例骺板部分早闭且其面积小于50%的患者均来自1993-06/2001-06解放军总医院小儿骨科住院儿童.干预由高年资医师对骺板部分早闭患者在电视透视下进行骨桥切除和脂肪或骨水泥填塞.主要观察指标12例患者随访4~8.8年,临床检查和X射线评价.结果10例患儿在骨桥切除术后其骺板保持开放.2例术后骨桥再形成,再次手术后骺板开放.骨桥切除后,患侧肢体的纵向生长能力在4~6个月得到恢复,速率是正常侧的90%左右.结论骨桥切除术对儿童骺板部分早闭患肢有确实的促进纵向生长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长骨软骨母细胞瘤患者16例,7例骺板未闭;14例行囊内切除手术,2例行病灶边缘切除术。观察术后有无病灶复发、国际保肢学会评分、植骨愈合情况以及骨骺未闭合者的患肢长度。结果术后随访36~72个月,2例有轻度膝关节疼痛,14例术后关节功能良好;7例骺板未闭者术后患肢短缩7~13mm,对活动无明显影响;3例术后部分植骨吸收,但植骨区关节面无塌陷;术后国际保肢学会评分(28.5±1.1)分,无下肢跛行症状;随访时间未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病灶刮除及边缘切除术治疗软骨母细胞瘤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简称医用胶)作为充填物能否阻止手术后的骨桥复发,并初步探讨充填物在骺板部分早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4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通过切除兔股骨远端外髁处部分骺板,制成周围性骺板部分早闭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28只4~6周的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仅行关节囊切开,不切除骺板;模型组切除股骨远端外髁处部分骺板,但不充填任何物质;脂肪组充填自体脂肪;医用胶组充填医用胶。术后通过双下肢前后位X射线片、大体标本、组织学、组织化学等方法来观察和探讨医用胶治疗骺板部分早闭的效果。结果:实验兔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使用脂肪和医用胶作为切除部分骺板所遗留骨缺损腔的充填物,术后16周股骨的长度较模型组明显延长[(8.95±0.16),(9.12±0.25),(7.88±0.46)cm]。②术后16周股骨远端的外翻角度脂肪组和医用胶组及模型组分别为(19.6±4.86)°,(15.4±2.13)°,(46.2±3.42)°。③股骨远端生长长度对照组最长,约占整个股骨生长的57.6%,模型组最短,只相当于整个股骨生长的21.4%,脂肪组及医用胶组生长处于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分别占整个股骨生长的46%和52%。结论:充填物的充填并不能阻止因切除部分骺板所激活的成骨过程,而只是作为一种空间占据物,占据了形成骨桥所需的空间。医用胶是作为充填物的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简称医用胶)作为充填物能否阻止手术后的骨桥复发,并初步探讨充填物在骺板部分早闭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4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通过切除兔股骨远端外髁处部分骺板,制成周围性骺板部分早闭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28只4-6周的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仅行关节囊切开,不切除骺板;模型组切除股骨远端外髁处部分骺板,但不充填任何物质;脂肪组充填自体脂肪;医用胶组充填医用胶。术后通过双下肢前后位X射线片、大体标本、组织学、组织化学等方法来观察和探讨医用胶治疗骺板部分早闭的效果。结果:实验兔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使用脂肪和医用胶作为切除部分骺板所遗留骨缺损腔的充填物,术后16周股骨的长度较模型组明显延长[(8.95&;#177;0.16),(9.12&;#177;0.25),(7.88&;#177;0.46)cm】。②术后16周股骨远端的外翻角度脂肪组和医用胶组及模型组分别为(19.6&;#177;4.86)&;#176;,(15.4&;#177;2.13)&;#176;,(46.2&;#177;3.42)&;#176;.③股骨远端生长长度对照组最长,约占整个股骨生长的57.6%,模型组最短,只相当于整个股骨生长的21.4%,脂肪组及医用胶组生长处于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分别占整个股骨生长的46%和52%。 结论:充填物的充填并不能阻止因切除部分骺板所激活的成骨过程,而只是作为一种空间占据物,占据了形成骨桥所需的空间。医用胶是作为充填物的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背景:用于骺板部分早闭的实验动物模型多为周围型骺板部分早闭.目的:在周围型骺板部分早闭模型的基础上,改进建立股骨远端周围型骺板部分早闭动物模型.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设计实验,于2007-03/10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健康普通级新西兰幼兔20只,兔龄4~6周,体质量1.0~1.5 kg.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取膝外侧直切口,长约2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并于外侧髌旁切开膝关节囊后显露股骨远端外髁,此时股骨远端的骺扳线清晰可见.将右侧股骨外髁的骺板挖两个相邻的孔,深度约3.0~4.0 mm,以去除部分正常骺板,面积为股骨远端骺板总面积的33%~44%.左侧仅切开至骨膜作为自身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术后X射线片测量同时大体观察双侧股骨的长度、股骨远端外翻角度及股骨的畸形情况;组织学检查双侧股骨远端的骨桥形成情况.结果:1只实验兔术后31 d因腹泻死亡,19只术后生长良好,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4个月,X射线观察显示左侧股骨平均长度>右侧,外翻角度<右侧,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显著(P<0.01).股骨远端左侧平均生长2.27 cm,占股骨生长的57.6%,右侧平均生长0.45 cm,占股骨生长的21.4%.②术后4个月,对照组股骨形态正常,两髁及髌骨关节面光滑完整.实验侧股骨明显短缩,远端出现严重的外翻畸形.③术后5周,对照组骺板各层细胞排列整齐.实验组骨缺损腔内可见大量纤细的骨小梁,周围剩余骺板细胞层数减少.术后10周,对照组骺板已基本闭合;实验组骨小梁变得更为粗大.结论:本方法建立的模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应用灵活,造成的骨桥面积大小可以控制,适用骺板部分早闭疾病动物模型的要求,对治疗过程中充填物的选择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CT诊断骨骺早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X线平片随访确诊的骨骺早闭患儿99Tcm-MDP SPECT/CT资料,观察99Tcm-MDP SPECT/CT特征,评价其诊断骨骺早闭准确率。结果 25例骺早闭位于股骨近端1例、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6例、胫骨远端7例。X线平片随访显示25例骺板均全部闭合。CT显示骨骺全部闭合11例,部分早闭6例,不能明确诊断8例;99Tcm-MDP SPECT/CT融合图像显示25例均为骺板全部闭合,患肢骺板软骨处无放射性浓聚或较淡斑片状放射性浓聚,诊断准确率为100%(25/25)。结论 99Tcm-MDP SPECT/CT能早期准确显示骨骺早闭部位、程度和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健  刘少峰  刘敏 《华西医学》2012,(3):159-162
儿童骨折中可能涉及骨骺及骺板损伤,骺板损伤可导致骨骺与干骺端之间形成骨桥,骺板提前闭合,造成肢体短缩和(或)成角畸形,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骨骺及骺板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仍是小儿矫形外科的难题。现有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众多,但都不甚满意,现就儿童骨骺及骺板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半关节假体置换用于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效果。于1998—10/2006-07对15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儿行瘤段切除并半膝关节假体置换。影像学提示瘤灶位于股骨远端9例,胫骨近端6例,病变范围9-11cm。术前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骨肉瘤。按Enneking分期,均在Ⅱa期。术前均行一两个疗程的化疗。术前根据X射线平片、CT或MRI测量设计匹配的假体,假体略长于截骨段1.0~2.0cm。髌韧带及侧副韧带重建于人工半膝关节假体上。15例患儿均成功完成半膝关节假体置换。随访2-6年,患儿身高增加了4-6cm,患肢短缩1~3cm,均能进行日常生活学习。按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膝关节置换后功能评估:优7例,良5例,中2例,差1例。说明将半关节假体应用于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治疗,具有重建膝关节功能,保留正常端骨骺,最大限度减少膝关节置换后患肢缩短,并为成年后行全关节置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尺骨近段巨大肿瘤应用保肢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例尺骨近段巨大肿瘤,分别采取广泛肿瘤边缘切除、尺骨次全切除、部分骨间膜切除和桡骨骨膜部分切除。结果:1例随访6个月,另一例随访14个月,患肢保留大部分功能。结论:尺骨近段低度恶性肿瘤(Ia、Ib期)或良性巨大肿瘤,应用保肢手术治疗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胫骨上骺板下截骨延长治疗儿童下肢短缩武冈县人民医院李明胫骨上骺板下截骨延长治疗儿童下肢短缩,是近几年临床上创用的一种新的肢体延长方法。国内吴守义 ̄[1]、俞宏亮 ̄[2]先后有报道。我院自1989年以来应用该法治疗儿童下肢短缩11例,获得良好疗效。1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小儿骨骺慢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小儿骨骺损伤6个月后同时行X线、MRI检查,其中4例行CT检查,对影像检查结果相互对照。结果:隐性骨骺损伤X线表现为骺线轻度增宽,CT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吸收,MRI表现为生长板区带状长T1、长T2信号,生长板相邻骨质轮廓不光滑。骨骺滑脱X线表现为骨骺半脱位、骺线增宽;CT表现为骺线增宽,骺线两侧骨质轻度硬化;MRI表现为骨骺半脱位,生长板增宽,T2WI信号升高。骨桥形成X线和MRI均显示骨骺和干骺端之间骨桥相连,骺线(或生长板)局限性消失,骨骺和干骺端短缩。结论:轻微骨骺损伤宜采用MRI诊断,骨骺滑脱X线、CT及MRI均可明确诊断,骨桥形成X线、MRI均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黄越 《全科护理》2012,10(17):1548-1549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儿童下肢不等长的围术期护理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1例行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的儿童进行围术期护理,即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术后给予合理的体位,密切观察患肢情况,做好疼痛护理、饮食指导、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同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1例患儿拍X线片示:骨痂生长正常,骨延长顺利,未出现骨不连现象,肢体功能恢复。住院期间,11例儿童均未出现针道感染及其他相关并发症。1年后随访,8例儿童双下肢等长;1例儿童因疼痛明显停止延长,患肢较健肢短约2cm;2例儿童延长后患肢较健肢长1cm~2cm。[结论]做好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治疗儿童下肢不等长的治疗效果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钛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的儿童股骨骨折109例,以AO儿童长骨骨折分型为31-M/3.1的股骨转子间及分型为32-D/5.1的转子下骨折共17例(均为单侧),其中的13例患儿(男9例,女4例)接受了钛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平均年龄4.2岁,平均体重15.3 kg。术后予以髋人字石膏固定6~8周,术后6~8个月拔除髓内钉。术后随访患儿的骨盆正位片、双侧髋关节活动范围、双侧股骨颈干角及双下肢长度,并予统计学分析。计算13例患儿重量指数并与正常标准曲线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儿骨折均获得良好愈合,无一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不连、骺板早闭、髋内翻和患肢短缩等并发症。13例患儿的重量指数均位于同龄标准曲线的P50周围及其以下。对患、健侧髋关节活动度及颈干角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钛质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年龄、非肥胖儿童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交叉愈合的发生机理及其对踝关节的影响。方法。对13侧胫腓骨交叉愈合,其中9例患者于二次手术取出胫骨内固定物的同时行骨桥切除术,术后早期活动踝关节;4例患者仅行内固定物取出而未行骨桥切除术。结果:随访2~8年(平均5年),行骨桥切除术者,踝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未行骨桥切除者,不同程度出现踝关节酸痛不适。结论;胫腓骨交叉愈合限制了下胫腓关节的生理活动,使胫腓骨远端关节面及距骨关节面软骨承受应力改变,是日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因此,手术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时,应预防胫腓骨交叉愈合,避免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7例地震伤儿童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和护理,探讨其合理的判断指标及治疗护理措施。早期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四肢末梢血氧饱和度检测,对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2例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予抗炎、半量甘露醇加β-七叶皂甙钠脱水消肿治疗;16例肢体骨折患者及时予石膏托或支具外固定。结果22例治疗成功保住了患肢;4例截肢(1例膝下、3例膝上);1例死亡。认为对儿童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进行早期密切观察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患肢末梢血氧饱和度检测是一个可靠、直观、可行的判断指标;早期半量甘露醇加β-七叶皂甙钠脱水消肿、积极抗炎、配合支架外固定等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78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108例左髂静脉受压较轻患者一次手术取栓成功;38例髂总静脉短段闭塞者行闭塞段静脉切除,端一端吻合髂总静脉;27例患者再次静脉切开取栓,并采取股静脉-下腔静脉原位移植术12例,健侧大隐静脉-股静脉交叉转流移植术(Palma手术)15例。结果:96例(53.93%)患者于术后1~3d患肢肿胀消退并接近健侧。32例(17.98%)于术后5~7d后肢体肿胀消退。全组病例完成随访者146例,随访率83.15%,随访期间患肢症状改善满意,无静脉血栓复发出现。结论: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手术治疗,需要根据髂总静脉的闭塞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2例肢体恶性骨肿瘤中,成骨肉瘤16例,骨旁肉瘤4例,骨巨细胞瘤(Ⅲ)2例,其中股20例,胫骨上段2例,16例行肿瘤切除。关节置换术(部分加长),6例行骨肿瘤切除灭活再植术,术前术后均采用最新的全面而系统的花疗方案进行。结果:19例获得了3年5个月的随访,1例复发,2例死亡(一例为肺转移,一例为再次手术失败者)。结论:骨恶性肿瘤切除彻底是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前提。而术前、术后系统化疗则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少年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经骺板重建术的方法。方法 2007年8月~2011年11月收治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8例,均行经骨骺板重建术。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术后X线检查提示:骺板未发生阻滞现象,无肢体不等长及畸形发生,平均身高增加15.5 cm,Lysholm评分为96~100分,平均分为98.6分。结论青少年ACL损伤患者经骺板骨隧道重建术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骨肉瘤经过新辅助动脉化疗后,肿瘤微波原位灭活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在保肢、保骺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3月—2016年9月,采用微波原位灭活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19例儿童四肢关节周围骨肉瘤。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8岁。Enneking肿瘤分期,ⅠB期3例,ⅡA期2例,ⅡB期14例,平均随访47个月。结果:16例采取了保留骨骺的微波灭活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随访期间,18例存活,1例肺转移死亡,所有患儿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术后无感染、皮肤坏死,术后未发生灭活瘤段骨骨折。根据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肢体功能评定标准,平均功能评分为86.7%(26分/30分),优良率达89.5%。结论:微波原位灭活治疗儿童四肢关节周围骨肉瘤可获得优良的肢体关节功能,可使骨骺未被侵犯的儿童骨肉瘤患者保留更多骨骺、骨量及软组织覆盖。同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有效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是一种创新、安全的保肢术。  相似文献   

20.
收集我院从1991-2008年02月间行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再手术122例,随访5年,做如下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0例,女性82例,男女比例1:2.05,最小11岁,最大68岁。二次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间最短5日,最长3个月,第一次行甲状腺肿块切除50例,行患侧叶甲状腺部分切除术31例,行患侧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1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或滤泡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