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中风属中医“中风”的范畴,由于其发病率,致残率高,历来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随着对中风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对中风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效果均有所发展和进步。现将近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现状,综述如下。 1 治则治法 1.1 活血化瘀法 该法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治法,因为“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机,夏氏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缺……  相似文献   

2.
肾气亏虚与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为中医四大重症之首,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在理论探讨,临床辨证论治,急救等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研究已从经济医学进入到实验医学的领域。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实许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尤其是活血化瘀药物有明显的改善其病理生理过程的作用。为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科学提供了依据。但中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活血化瘀仅为其治标之一法。所以,我们应突破目前主要依赖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框框,使理法方药更加完善,争取在基础实际及临床研究方面有所创新,并提示其更深层次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浅谈活血化瘀治疗出血性中风山东省临沭县中医院(276700)闫西才李承功【关键词】活血化瘀出血性中风中医理论出血性中风,即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历代医家多认为活血化瘀偏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之恢复期。但余结合多年临...  相似文献   

4.
加味抵当汤对中风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加味抵当汤治疗中风144例,结果本方对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血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方面出现显著的双向调节现象,并对本方和活血化瘀法在中风治疗中的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海珍 《中外医疗》2010,29(32):30-30,32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分为活血化瘀汤治疗组和银杏叶片对照组,1个月为1个疗程;2组病例同时给予脉络宁注射液静点,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方对脑缺血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方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明显疗效。本工作旨在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活血化瘀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是否与改变脑内单胺类递质有关。1材料1.1药品①活血化瘀方由人参、三七、川芎、黄芪等药组成,按成人一日用药量,常规水煎,提取2次,浓缩为每毫升2g生药,冰箱保存...  相似文献   

7.
以舌下针对70例中风(缺血性)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观察到针刺后患者的全血比粘度(包括全血还原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电泳时间以及血浆比粘度等指标均有降低。其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可见用舌下针针刺后,患者血液的浓稠性,凝固性,粘滞性,聚集性均较针刺前有显著改善。这表明针刺后能使血液粘度降低,血管阻力减弱,血液流动加快,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了中风(缺血性)患者的脑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缺血性中风先兆征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龙寿丹口服,每次3粒,3次/d,连服4周治疗缺血性中风先兆征60例。结果治愈40例,显效14例,无效4例,加重2例,总有效率为899%;对病人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微循环滞留时间、血栓形成系数均有明显降低作用。结论龙寿丹可以改善高凝状态,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良药。  相似文献   

9.
陈正坤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147-147,150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方结合常规西医疗法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行常规行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活血化瘀中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扩充血容量等。  相似文献   

10.
补气化瘀法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益气化瘀之法治疗缺血性中风48例,总有效率93.8%,认为在急性期活血化瘀药早期足量应用是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活血化瘀法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兔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采用每周2次臀肌注射7.5mg/kg醋酸氢化泼尼松的方法,建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喂服活血化瘀中药,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结果造模动物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均明显上升,而治疗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说明血流变异常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活血化瘀中药可对抗激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丹参液经颈动脉注射治疗中风病30例武紫,李果烈(南京市中医院210001)活血化瘀法是针对气滞血瘀、脉络痹阻、血行失度的治法。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屡见报导。由于活血化瘀药物有扩血管抗血小板粘聚、抗凝及加速纤溶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用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中风预防和康复中的作用。中风又名卒中,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斜、不遂为主要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常分为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两类。缺血性中风一般起病缓慢,大多由于血液粘度升高、血栓形成引起;出血性中风或称脑溢血,起病突然,头痛、恶心、呕吐为先兆症状。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对血液流变学的深入研究,普遍认为血液流病变学的测定在缺血性中风的预测、诊断、疗效观察以及探讨发病机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但血溶量因素对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的影响国内迄今未见有关报道。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中,影响血溶量的药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探讨影响血容最的药物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血流变性的作用,进而指导临床,选择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法,本文就临床常用的几种药物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将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病,在中医学中统称中风.中风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而广受关注,普通人群对于中风更是谈"风"色变.疏血通注射液为地龙、水蛭精制而成,两者配伍有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水蛭含有的水蛭素,地龙含有的蚓激酶,能够抗凝、抑制血栓形成和溶微血栓作用.基于上述原因,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即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为缺血性中风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第163医院四内科副主任医师叶金玉,5年潜心研究缺血性中风的预报预防法,终于获得成功。他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诱发中风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血液粘度增高,形成血栓。他先后对冠心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脑血管病等5类老年性疾病患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治疗研究,推导和总结出全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等8项预报预防测定指数。在230余例测定有缺血性中风先兆的患者中,188例经及时采取中西医对症预防治疗,至今无1例中风。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法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运用及常见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中风”是近代中医学者在西医学传入我国后,对中医学中风病的进一步深化认识、中西医汇通基础上提出的。晚清时期,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总结前人经验,开始结合西方医学知识,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肝阳化风、气血上逆、上动犯脑所致,开创了中风治血之先河,为后世治疗本证运用活血化瘀方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已成常规,而对于能否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是随着大量临床及实验资料的报道,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中风已日益被人们接受,能否使用活血化淤法不再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化痰祛瘀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风又名卒中,以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为病变特点,其发病率、病死率、病残率均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将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中风的发生,病机虽复杂,中医多认为由虚、火、风、痰、气、血六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致。历代中风病治法很多,有醒神开窍、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平肝潜阳、补益、清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以活血化瘀、化痰开窍为主组成的自制中碾经脑醒冲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情况,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观察法对89例AIS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中药脑醒冲剂治疗组57例,西药尼莫通对照组32例。  相似文献   

20.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及变形的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血液流变学的测定,不单可以作为“中风预报”、普查普治之客观指标,亦可以作为提前投药预防和减少中风之发生率及观察中药“活血化瘀”,治疗缺血性中风之疗效的客观指标。现将我院132例脑血管病(缺血性)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及其中随机抽样20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