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小儿腹外疝的外科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腹横纹下小横切口行小儿腹外疝疝囊高位结扎术824例.结果 824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平均22分钟,术中出血少,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天,无1例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及医源性隐睾发生.术后随访678例,随访时间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腹横纹下小横切口行小儿腹外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适合小儿腹外疝患者,患儿切口小、疾苦少、恢复快,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腹横纹下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院采用经腹手术的方法治疗1.5~7周患儿腹股沟斜疝39例,对包括6例嵌顿疝在内的15例患儿采用了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对两种术式术后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小儿腹股沟斜疝通常是由于腹膜鞘状突在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渚合不全伴腹压增高后而形成的.对于1岁以上经保守治疗不能自愈的患儿可采用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2003年~2007年10月应用腹横纹下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200例,男180例,女20例,年龄8个月-5岁,2岁以下者为190例(90%),全部患者腹股沟区均有可复性包块,指诊皮下环扩大,咳嗽时指尖有冲击感等,均符合腹股沟疝诊断,手术后复发疝不用此法治疗。  相似文献   

6.
蔡多特  朱振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28-129,131
目的探讨小切VI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口,观察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手术效率与效果、并发症、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均全部治愈,在手术效率与效果、并发症与复发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横小切口治疗小儿腹外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258例患者采用横小切口手术.结果:采用横小切口治疗小儿腹外斜疝具有切口小、愈合快及疤痕小的优点,临床复发率低.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无需特殊器械,便于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8.
9.
朱德淼  李锦成 《重庆医学》2012,41(3):293-294
目的通过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合理方法。方法将6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进行结果比较。结果采用经腹小切口手术患者,在手术、住院、疼痛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组(P<0.05)。结论经腹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安全、快速、简单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玉楼 《大家健康》2017,(10):75-76
目的:探讨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86例腹股沟疝患儿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切口美容指数以及并发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效果与传统手术相似,但损伤更小,围手术期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手术安全性好,是治疗小儿腹殷沟疝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儿患者,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腹外疝是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肠系膜壁层,经腹壁或盆腔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成.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其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腹外疝分为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等临床类型.临床常见的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和切口疝.  相似文献   

12.
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斜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新生  黄兴建 《河北医学》2002,8(8):709-711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方法:经外环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加修补术。结果:全组126例,平均手术时间12min,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此方法有切口小、时间短、创伤轻、恢复快、费用低、疤痕不明显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潘加忠  麻年富 《医学文选》2000,19(4):500-500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的常见病 ,我院自 1992年 1月至1998年 12月采用经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132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2例中 ,男 113例 ,右侧 93例 ,左侧 2 0例 ;女 19例 ,右侧 15例 ,左侧 4例。年龄最小 4个月 ,最大 14岁 ,平均 5 .2岁 ,全部患儿以腹股沟可复性肿块而就诊 ,其中 13例以嵌顿疝入院 ,5例行急诊手术 ,8例先行手法复位 ,2~ 5天后再行手术 ,均无疝内容物坏死。1.2 手术要点 氯胺酮分离麻醉 ,在相当于腹股沟管内环处沿腹横纹作一长 2~ 3cm横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 ,向…  相似文献   

14.
杨松 《当代医学》2014,(18):107-107
目的:探讨两种术式治疗小儿腹外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腹外疝患者32例,随机均分成2组(n=16),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通过治疗后各项数据都要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于小儿腹外疝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该种方法具有术后恢复速度快、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腹腔内脏器经由一个先天存在或后天形成的裂口自原来的位置脱出,叫作疝。腹腔器官自一异常的裂口或薄弱区脱出于体外时叫腹外疝。腹腔内脏器自其原来的位置通过腹腔内一个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进入另一位置时就称为内疝。无论是外疝还是内疝,疝入的脏器往往是肠管,所以能发生肠梗阻。  相似文献   

16.
疝是一种常见病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的基层医院承担了绝大部分疝病的医疗工作,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误诊、误治的情况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是对一些常见的疝较为熟悉,而对一些少见或者是罕见的疝认识不够。疝是一种发生在身体各部位的疾病,如脑疝、眼疝、心疝、肺疝、膈疝、肌疝、腹内疝、腹外疝等。因此,我们在掌握一些常见病的同时,对那些少见疝和罕见疝也应该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本文介绍腹内脏器向外疝出的几种少见情况, 白线疝白线疝并不少见,约占各种疝的1%,而尸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腹外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31例腹外疝的声像图进行分析诊断并经手术和随访结果证实。结果:本组31例腹外疝中,腹股沟斜疝20例,白线疝2例,脐疝1例,股疝1例,腰疝2例,切口疝2例,闭孔疝2例,直疝1例均与手术和临床随访相符。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疝囊壁和疝内容物,对腹外疝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腹外疝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分析.方法 :将6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33例.B组使用传统疝修补术法,A组使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法.结果 :比较两种治疗小儿疝气手术方法的效果,B组手术出血量为(154.23±19.86)ml,出血时间为(115.56±20.46)min,住院时长为(4.31±2.11)d;A组手术出血量(79.78±24.58)ml,出血时间为(73.35±23.69)min,住院时长为(2.31±0.51)d,A组的手术效果低于B的手术效果,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使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效果更佳,可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腹外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脏器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区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腹外疝是腹部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其次是股疝占5%左右,较常见的腹外疝尚有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此外,尚有类别甚多的罕见疝.绝大多数腹外疝病例并无明确病因,其发生与该处腹壁正常强度减弱和腹腔内压力过高两类因素有关.依据疝内容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腹外疝尚可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滑动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癌.  相似文献   

20.
张渭仁 《河北医学》1998,4(6):93-94
小儿腹外疝临床误诊2例(312500)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张渭仁1临床资料男女各一例,均系足月平产,母乳喂养,年龄为26个月与21个月,均有咳嗽发热呕吐病史。2例均为左腹股沟斜疝嵌顿,误诊时间27h及18h。2病案举例男,26个月,于1995年9月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