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肌梗塞病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很多病人在心肌梗塞后会出现抑郁、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在治疗心脏病的同时,心理也需要康复治疗。因为心肌梗塞后的抑郁症预示病人预后不良。如果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在健康的人群中有1O%的人在一生的某一个时期曾被诊断为抑郁症。而在心血管疾病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生率更高,尤其是心脏手术和心肌梗塞后病人。美国国家精神健康协会指出,大约4065%的心肌梗塞后病人出现抑郁症,即使没有出现过心梗的心脏病人,出现抑郁症的比例也高达20%。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过不愉快、情绪抑郁  相似文献   

3.
近年,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心肌梗塞后病人的抑郁症,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总体而言,心脏病患者这个群体抑郁症的发病率接近20%。而且,这不仅仅是个心理问题,它还会影响心脏病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塞病人出院后的再梗塞和死亡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资料表明,心肌梗塞病人出院后2~6个月的死亡率为8.9%,7~30个月为44%,31~54个月为3.7%。多年来,人们针对已知的心肌缺血机理进行了许多有关心肌梗塞的二级预防试验研究(见表)。  相似文献   

5.
按照冠心病人发生心肌梗塞、死亡的危险程度进行分层对于判定预后,指导二级预防、治疗、康复运动有重大意义.例如心肌梗塞低危病人一旦恢复期结束,即可像大多数参加保健锻炼的人一样参与锻炼,毋须监护;而中、高度危险病人的锻炼通常需要严密的监护.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心肌梗塞病人用缓释(slow release)心得平进行二级预防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于1979年7月开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的  相似文献   

7.
很多事情都难以两全其美。对于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来说,事情正是如此。很多实验证据说明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能降低血压、延缓心功能衰竭、预防心肌梗塞,但却会导致病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尤其是本身已经具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人,例如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美国芝加哥洛许大学(Rush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知道,脑卒中的病人容易犯上抑郁症。据美国神经科杂志报告,每三个经抢救回来的脑卒中病人,其中有一个将来将发展成为抑郁症,抑郁症的发病率相  相似文献   

9.
十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总死亡率不断显著下降,但心肌梗塞存活者的死亡率并无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康复期的长远治疗应包括去除可能改变的动脉粥样硬化经典易患因素,以预防或消退粥样硬化变;去除与粥样硬化本身无关的致早期再梗塞与猝死的因素;并尽最大可能恢复和维持病人余存的心血管功能,从而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心肌梗塞存活病人中至少20%有不同程度体力、社会心理学和职业致残。急性心肌梗塞后6个月内冠心病致死的危险最大,因而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明确有一组心肌梗塞病人其冠状动脉造影并无显著狭窄。其后,尸检发现某些病人有心肌梗塞,但冠状动脉并无阻塞。这些病人诊断为心肌梗塞伴正常冠状动脉。透壁心肌梗塞伴正常冠状动脉的真正发生率很难估计,因并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可出院维续康复治疗。为了更好地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少心肌缺血,预防心肌梗塞再度复发,提高病人的存活质量,医护人员应做好病人的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2.
药物与外科手术预防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临床研究证实华法令可以减少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和心肌梗塞后病人的卒中危险率;非长期应用抗凝治疗的病人对阿司区林有效,但不及华法令。非心原性脑缺血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都有效,但作用平平;一般不单用潘生丁或苯磺唑预防卒中,但与阿司匹林合用是否比单用阿司匹林更有效还不清楚;阿中司匹林预防卒中的 最佳剂量也未明了。  相似文献   

13.
自90年开始,我院对20例心肌梗塞病人用β阻滞剂进行治疗及预防,现介绍如下。1 心肌梗塞预防作用 β阻滞剂虽不直接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但可减少心肌氧需,在一定时间内使心肌能耐受供氧不足、而不表现缺氧。β阻滞剂可改善缺血心肌血流分布,促进心肌基质的利用,能抑制血小板凝聚,适当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塞后第一年的并发症包括心绞痛(几乎半数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发性心肌梗塞及死亡。这些并发症常发生在开始几周或几个月。住院后期恢复阶段是估价心肌梗塞后病人心血管状态的理想时间,以判断其后出现冠状动脉意外的危险性,并估计治疗需要。梗塞后病人的危险性估价梗塞后病人的危险性似乎与三种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塞后的左室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对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过程、临床意义、可能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左室重构在心肌梗塞后病人中较常见,是慢性持续进行性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心室容积扩大及心室构型改变。左室重构早期主要是梗塞扩张,远期为非梗塞段室壁增厚及延长.重构后的左室容积准确反映心功能,与病人的远期预后密切相关。梗塞后早期静滴硝酸酯类或卡托普利能减轻梗塞扩张,长期口服卡托普利可能减轻远期的左室重构,但能否改善病人远期存活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syndrome,PMIS)为Dressler于1955年首先描述,以心肌梗塞(MI)后几周或几个月发生胸膜心包疼痛、发热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增高为特点。发生率为0~4.6%。本研究旨在对大批不加选择的MT病人,通过随访分析比较,以确定其临床特点、发病率及其预后。病人和方法 1,809例心肌梗塞后随访的患者.诊断标准是:心肌梗塞后1周以上发生下列症状:①胸膜心包疼痛;②发热37.5℃以上;③ESR>40mm。如果仅有上述中的2点,则诊断为可能PMIS。此外,除再发性梗塞、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力衰  相似文献   

17.
在患过心肌梗塞病人的各种死亡方式中,以猝死最为常见。猝死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已提出几种假设。一般都把猝死归咎于以下因素:(1)左冠状动脉主干中的血栓;(2)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的微血栓的移动,导致心肌缺血,再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3)慢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律失常;(4)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缺血及心律失常。必须作进一步研究制造一个动物模型来研究猝死的病理生理学。关于在心肌梗塞后如何预防猝死的问题,曾经针对可能导致猝死的多种因素,提出并研究了几种治疗方法。复习已经发表了的临床治疗试验,得出如下的看法: 1.迄今还没有明显有效的办法,用安妥明控制血胆固醇在二级预防(对心梗后病人预防猝死及心梗复发——译者注)方面未收到什么效果;2.对于抗凝疗法仍然有争论;在美国和欧洲,仍在继续研究抗血小板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有希望在今后若干年内得到某些结果。不管怎样,为了检验联合疗法的效果,很有必要进行新一代的临床试验研究。本文中心内容;猝死,次级预防,心肌梗塞,一般评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欣舒颗粒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病人心率变异性(HRV)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例,在常规西医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欣舒颗粒冲服,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病人24hHRV、hs—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HRV、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欣舒颗粒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病人的HRV,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冠心病疗效。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可出院维续康复治疗。为了更好地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少心肌缺血,预防心肌梗塞再度复发,提高病人的存活质量,医护人员应做好病人的出院指导。1加强教育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些病人由于对冠心病心肌梗塞发生。转归和危害性认识不足,在思想上精神上还没有从疾病的沉重打击中完全解脱出来,仍存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或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这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影响。医护人员应加强教育,做好精神疏导和耐心解释工作,以清除各种疑虑和不良情绪,改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塞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腔所改。目前,尚不清楚触发心肌梗塞的确切因素。可能与某些造成血儿茶酚胺浓度增高的因素有关,如体位,精神紧张和运动等。为评价这些因素在促发心肌梗塞中的作用,作者对186例确诊为心肌梗塞的病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本组病例186例(男149,女37),平均年龄57±12岁。所有病人均有血清CK-MB增高和典型的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病人进入监护病房后,由专人收集病人发病的时间、胸痛发作前30分钟内的有关情况(包括活动情况、精神状态和体位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