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患者输血前经血液传播疾病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输血前患者血液指标检测情况,并跟4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指标检测结果给予比较。结果 400例患者输血前HBs 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ALT等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29.5%,显著高于同期健康体检人群(P<0.05)。结论应该加强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指标之检测,这样可以降低或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3612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用梅毒血清学(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速率法(正常值0-40单位)检测谷丙转氨酶(ALT)。结果3612例受血者中HBsAg的阳性率为16.94%、抗.HCV的阳性率为0.47%、抗.HIV的阳性率为0.08%、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74%,转氨酶不合格率13.29%。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是一项对医患双方有自身保护作用的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人群中梅毒、HCV及HI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松  李光勤  赖智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22-122,124
目的:调查了解近年梅毒、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感染情况的变化。方法:对输血前及其他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梅毒、HCV和HIV检测。梅毒先采用TP-ELISA方法进行初筛检查,阳性者再采用TPPA方法进行确诊;血清HCV和HIV1/2抗体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2007年梅毒TPPA阳性率为2.29%,血清HCV抗体阳性率为0.35%,血清HIV1/2抗体阳性率为0.05%;2009年梅毒TTPA阳性率为3.72%,血清HCV抗体阳性率为0.60%,血清HIV1/2抗体阳性率为0.13%。结论:梅毒、HCV及HIV阳性率呈升高趋势,加强对梅毒、HCV及HIV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血人员输血前检验感染性指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245例需要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5例感染乙肝病毒,阳性率为10.27%;41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率为3.12%;2例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率为0.15%;8例感染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0.61%;24例感染梅毒,阳性率为1.83%。与女性相比,男性的HBsAg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与女性抗-HCV、抗-HIV、HBeAg、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验有利于了解患者在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有利于患者健康,同时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减少或避免因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受血输血前血液传染病三项指标检测的体会。方法 用EIA法,检测受血血液中HBsAg、抗HCV、抗HIV。结果 检测阳性率为6.99%,其中HBsAg阳性率5.84%,抗HCV阳性率1.14%,抗HIV阳性率0.01%。结论 开展受血输血前三项指标检测,对减少和杜绝是否为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本院妇产科患者输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了解专科医院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对630例妇产科患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实验。结果检出HBSAg阳性6例(0.95%)、抗HCV阳性1例(0.16%)、梅毒阳性2例(0.32%)、抗HIV初筛阳性后按规定送确认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确认无1例阳性。结论本院输血前患者血清4项传染病指标阳性率较低,明显低于综合医院,通过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及时发现潜在传染源,为新生儿提早做好预防保健,有利于患者治疗及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对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责任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的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HbsAg、抗HCV、抗HIV1/2型、TP-Ab的阳性率,说明输血前和手术前传染病四项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6319例患者手术前或输血前四项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自的阳性率及总阳性率。结果 6319例患者HbsAg阳性率9.83%,抗HCV阳性率0.76%,抗HIV1/2型阳性率0.13%,TP-Ab阳性率1.25%,总阳性率11.96%。结论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群体中传染病感染率较高,做好输血前和手术前HbsAg、抗HCV、抗HIV1/2型、TP-Ab的检测对医患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雪勤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2):107-108
目的 探讨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在医院血源性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0 668例患者输血前血液艾滋病毒(HIV)抗体、梅毒血清反应素快速试验(RPR)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及丙肝病毒(HCV)抗体的检测分析.结果 HIV阳性率0.131%,RPR阳性率0.066%,HCV阳性率1.66%,HBsAg阳性率5.118%,且其不同病区检出率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检测在医院血源性感染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医院感染提供依据,尽量避免院内感染及输血后传染病的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对13468例患者在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测血液中HBV两对半、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V阳性率11.8%,抗.HCV阳性率2.1%,抗HIV阳性率0.37%,TP-Ab阳性率3.2%。结论检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对避免输血医疗纠纷,减少院内交叉感染,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等传染病项目的检测,从而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的状况,避免临床输血和手术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我院2011年1~12月5846例患者的输血前、手术前血清传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2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等项目。结果在所检测的5846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1.5%,抗HCV阳性率为1.06%,抗HIV1+2阳性率为0.034%,抗TP阳性率为0.34%。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检查,不仅对医惠双方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安全监控且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以及确保患者进行有效治疗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瑞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274-275
目的探讨输血前检查血液传染病的必要性。方法查阅本市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034例输血病历,统计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抗HIV抗体[抗-HIV(1+2)]阳性率。结果 HBsAg阳性率为10.25%,抗-HCV阳性率为0.68%,抗-HIV(1+2)阳性率为0,抗-TP阳性率为0.29%。结论患者在输血前对相关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能够预防传染病通过血液传播,防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感染,避免出现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于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的传染病感染大况,避免和预防各种的病情感染或医患纠纷,进而探讨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于临床的意义所在。方法对1900例拟输血患者进行血液样本采集,并进行乙型肝炎5项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及人类自身免疫缺陷病毒抗体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在1900例拟输血患者中HBc-Ab具有最高发的阳性率;以HBe-Ag以外的检测指标,显示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同时HBs-Ag、HBe-Ab、HBc-Ab在性别因素中提示具有统计学意义;低龄组(低于60岁)只有HIV、HBs-Ag及HBe-Ag较高于高龄组(高于60岁),同时在忽略HIV和HBs-Ab的情况下,其他的检测指标均表现出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对患者输血前进行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医疗行为、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染、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多种医疗纠纷,对于医院、医师及患者、供血单位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状况,强调检查相关感染性项目的重要性。方法检测928例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所检测的928例患者中,HBsAg阳性100例,阳性率10.8%;抗-HCV阳性13例,阳性率14%;抗-TP阳性5例,阳性率05%;ALT异常117例,阳性率12.6%。结论患者在输血前其血清学上述感染性指标已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说明患者在输血前已有不同程度相关传染性疾病的感染,输血前常规检查4项传染病学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的感染情况,为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防止医护人员职业感染。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683例输血前患者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我院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病指标阳性率为11.5%,其中HBsAg阳性率为9.84%,抗-HCV阳性率为1.57%m,抗-HIV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1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并可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拟输血病人输血前状况,探讨有关检查项目设置的必要性。方法 术前抽血按操作常规检测。结果 妇科手术病人3939例,剖宫产妇670例,计4609例;术前抽血体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丙肝抗体(抗—HCV)、RPR及TPPA确证检测梅毒螺旋体、抗HIV抗体。其阳性率分别为HBsAg 14.0%、抗—HCV 0.065%、RPR 2.19%、TPPA 2.93%、抗HIV 0.022%。结论 手术前患者血清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测,对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探讨患者在输血前的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的价值与意义。方法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采用此法对就诊于我院的2056例患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检测的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检测的价值与意义。结果检测结果显示,2056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1.19%(230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88%(1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048%(1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0.72%(15例),总阳性率为12.84%(264例)。结论对于患者在输血前的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输血血液情况,防止各类严重传染病的传播,亦可以减少因输出引起的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论患者手术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患者手术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998年10月至2007年11月经初步资料回顾与统计,对受血患者手术前作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4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共4692人次。结果其中男2964人次,女1728人次,年龄最大82岁,最小2岁,平均41岁,术前发现HBsAg阳性92人次,抗.HCV抗体阳性3人次,抗HIV抗体阳性4人次,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0人次。结论手术前传染性指标检测有效地防范和杜绝了输血纠纷的发生,为医疗安全、医护健康、患者早13康复做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三项检测在输血前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752例受血者输血前三项,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3752例标本中抗-HIV全部阴性,抗HCV阳性率为0.68%,梅毒阳性率为0.56%。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三项的检测是明确诊断,预防医患之间交叉感染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7680例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对7680例输血患者的输血前标本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与艾滋病病毒抗体;血清凝集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 4项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位,阳性率为8.98%;HCV感染率为0.65%,HIV感染率为0.20%;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1.25%。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其他3项检测结果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指标检测对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8282例患者输血前及术前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以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的状况,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8282例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HCV和HIV检测,同时应用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方法查滴度,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方法确证。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6.70%(555例)、梅毒抗体阳性率1.36%(113例)、丙肝抗体阳性率1.64%(136例)、HIV抗体阳性率0.48%(40例)。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检查,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