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后验案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女,30岁,农民。1983年5月18日初诊:第二胎顺产,产后18个昼夜不眠。产时出血量一般,恶露已净。产后即见昼夜不能入睡。时朦胧,对外界动静仍听得清楚。屡用冬眠灵、安定片及中药未效,特来就医。患者素体尚好,除产后失眠外,尚觉胸中烘热如火上冲,烦躁不宁,头、胸部汗出淋漓,口燥咽干,面色不华,时值夏季身着棉衣。四肢欠温,小便清长,夜尿多,大便常。舌红少津,  相似文献   

2.
临床中常有小儿高热持续数月,西医诸法治疗高热不退,全身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正常,于是辗转求治于中医。王霞芳老师应用伤寒六经,或温病卫气营血理论,细心辨证施治,辄能药到热退,取得佳效。显示了中医药治疗高热重症的优势特色。  相似文献   

3.
例 1.宁某某 ,男 ,32岁 ,市防疫站职工 ,1996年 6月 18日就诊 ,患者于 6月 15日开始 ,自觉右侧颞部刺痛难忍 ,呈阵发性 ,每次持续几分钟 ,间隔 1~ 2分钟发作 1次 ,当夜疼痛加重 ,在市人民医院行针刺治疗 ,疼痛暂时缓解 ,起针不久 ,疼痛如故。故前来我科就诊。查 :舌正苔薄 ,脉弦数。左眼充血 ,耳部有一明显压痛点。此乃肝胆郁热、风邪搏结、少阳风火上炎所致。宜疏少阳 ,解郁热。取阿是穴 ,用麦粒大小之艾炷 7壮直接灸 ,灸后疼痛立止。又用针刺足临泣、申脉、外关 3穴 ,以司巩固。次日就诊 ,自诉天明时 ,头窍阴穴处有轻度刺痛 ,持续时间较…  相似文献   

4.
笔者运用自拟的三个定痛汤,用治于不同类型的产后痹证,取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产后腰痛及下肢麻木】刘×,女,25岁。1983年5月6日诊。产后三个月,腰痛及下肢麻木二月余。始因病情较轻,未加注意,后因劳累又感风寒,致病加重。腰酸痛,屈腰活动受限,下肢麻木,倦怠乏力。诊其面色萎黄不泽,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尤两尺为甚。此属  相似文献   

5.
吴毓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770-770
孕妇分娩后,出现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称为产后胁痛。笔者近年来,辨证施治,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三则于下。  相似文献   

6.
史文华(1893~1973)山西省岚县人,幼承家学根底深厚,从医六十余载,治学严谨方粮药简,以少化钱治好病而著称。临床精中医内、妇各科,对疑难杂病的诊治尤具匠心,笔者通过整理其遗留笔记、讲稿及遗著,受益非浅,兹撷其验案三则如下。1腹痛杨某39岁1960年6月8H初诊。产后半月,下腹隐痛六七日,近两口腹痛甚拒按,上腹服满,呕恶不欲食,D干,烦躁时汗出,神疲乏力,已五8不见腑行,小便少而黄,舌尖红苔操有芒刺,脉沉紧。证属正气不足邪入中州,燥热互结于阳明。治拟定中行气、补虚落实。药用太子参15g,白术129.炙甘草109,当归I…  相似文献   

7.
案一:王××,女,21岁,学生,1966年3月17日会诊。一周前因头晕头痛而住某医院治疗,经西医确诊为“肠伤寒”,肌注青霉素乏效,遂邀余会诊。诊见:该患头痛眩晕,发热重,恶寒轻,身疼,腰痛较重,右胁胀痛,胸闷纳呆,口干渴不多饮,望之神靡呈无欲状,时瘈疭,舌质绛苔黄白  相似文献   

8.
产妇分娩时用力、出汗、出血等耗气伤津损伤元气,瘀血浊液阻滞胞宫、胞脉,加之新产后摄生不慎,故产后病常见"多虚多瘀"。以经方治疗产后多汗、产后不寐、产后身痛的验案各一则,论述"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的临证思想。  相似文献   

9.
产后哺乳期的妇女,不经婴儿吸吮而乳汁自然流出者,称为乳汁自出,俗称“漏奶”。如产妇体质壮实,无不适,乳房丰满,有时乳汁外溢者,乃属生理现象,不需治疗。产后乳汁自出其病因有虚有实。虚者为产后气血耗损,摄纳无权,故乳汁自出;实者为胃经血热上冲,热迫乳汁外溢;或因恼怒伤肝,肝郁化火,乳汁为肝火所迫,妄行而出等。现择数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2,17(4):35-36
产后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亡血伤津 :由于分娩时用力出汗和产伤出血过多 ,使阴血暴亡 ,变生它病 ;二是瘀血内阻 :产后瘀血浊液易生瘀滞 ,或胞衣残留或感染邪毒、均可导致瘀血内阻、败血为病 ;三是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 :产后气血俱伤、元气受损 ,抵抗力减弱、稍有感触或生活失慎 ,致生产后诸病。至于临床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 ,本着“勿拘于产后 ,也勿忘于产后”的原则 ,临证须细心体察 ,针对病因 ,虚则宜补 ,实则宜攻 ,寒则宜温 ,热则宜清 ,当随证随人 ,辨析明了 ,纤毫勿爽。试析三例验案 ,就教于…  相似文献   

11.
火针疗法 ,古称火卒刺。最早见于《灵枢·官针》篇 :“火卒刺者 ,刺燔针则取痹也。”所谓燔刺 ,即用火将针烧至发白 ,然后以闪电般疾入疾出法刺入穴内或病所 ,从而达到通经活络、散寒止痛、扶正祛邪的一种针刺方法。笔者用此法治疗多种疾病 ,屡屡获效 ,兹介绍如下。肩凝案李某  相似文献   

12.
验案三则     
陈某,男,54岁,工人。2002年10月9日初诊。  相似文献   

13.
验案三则     
一、盗汗朱××,男,11岁,学生,1981年6月10日初诊。患儿夜间盗汗,时发时止,已历三月。近一周来,每夜必作,寐则通体汗出如油,粘腻气秽,衣裤皆湿,饮食减少,精神萎顿,面黄肌瘦,四肢乏力,小便清长,舌淡红胖嫩、苔薄而少,两脉细弱、尺部沉微。证属肾阳不足,脾气虚弱,阳不固阴,津液外泄。治宜温培脾肾,益气固表。处方:制附子5克,官桂3克(后下),大熟地15克,山萸肉5克,淮山药15克,茯苓神(各)10克,炙黄芪15克,炒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炙五味倍(各)5克,瘪桃干15克,三剂。  相似文献   

14.
验案三则     
一、手足心奇痒案杨××,女,38岁,教师。1989年11月起,手足心痒,多发于夜间及闲暇之时,搔抓、锥刺难以制止,约持续数十分钟自行缓解,每日发作1至数次,皮肤科检查无异常。1990年3  相似文献   

15.
验案三则     
急攻缓补治心悸高某,女,34岁,农民。1986年8月15日初诊。阵发性心悸、气短5年,某医院做心电图、胸透及化验检查正常。血糖100毫克%,甲状腺~(131)I吸收率32%/24小时,T_3145毫微克%。近10余日心悸加重,伴眼睑颤动,  相似文献   

16.
验案三则     
去年,随同本善老师临证,见分析病证精确,擅用验方而不泥,深得仲景要旨:兹选所录验案三例,整理如下:一、胃脘痛顾××,女,25岁,本县莫城公社人,1981年8月18日初诊.胃脘隐痛,时作时止,已经数月,甚则呕恶,食入倾吐而出,脘部按之作痛.刻下脘痞,腹胀,纳呆,苔希薄腻微黄,脉细弦带滑,此水饮阻格,气滞不宣,胃失和降.先予苦辛通降,方用半夏泻心汤出入.处方:制半夏10克,炒黄苓5克,淡干姜2克,炒黄连3克,金铃子10克,淡吴萸2克,青陈皮5克,枳术  相似文献   

17.
验案三则     
一、大热大寒,温清同投患女,76岁,1993年10月16日出诊.有“慢性膀胱炎”、“肾功能不全”病史五年,身体羸弱,4天来持续高热,伴寒颤鼓颔.天时尚未入冬,却盖被重叠,而仍颤抖不止,振动牵床.按之全身肌肤滚烫(腋温39.8℃),然患者自觉阵阵寒气从骨间而生.神情悲恐,食欲全无.舌红而胖、苔黄厚,脉数,尺脉稍弱.处方;生石膏(先煎)30g,熟附子、黄苓、黄柏、青蒿、淡豆豉、太子参、陈皮各10g,草果、干姜、桂枝各5g.二剂.鉴于患者惧服中药,为防其药入吐出,嘱其家属先用鲜姜让其咀嚼,再少量缓缓喂药.首剂服后症减其半,翌日上午再剂后,诸症全瘥.  相似文献   

18.
验案三则     
<正> 一、久泻(霉菌性炎肠)刘某,女,9个月。1965年8月初诊。其父代控:患儿腹泻已3个余月,初起大便1日八、九次至二十余次,检查有粘液与脓球,住医院传染科治疗两个多月,用尽各种抗菌素,疗效不著。后经大便检查,诊为霉菌性肠炎。目前大便1日多达二十余次,粪中稍带有粘液,食乳尚可,时有烦哭,口干引饮,尿少稍黄,伴有低热。要求单用中药  相似文献   

19.
验案三则     
例一、刘某,女,14岁,学生,住哈市道里××街。于1982年3月下旬经介绍去某医院会诊。症状:经来二十余日未止,量多色红,小腹不痛,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自觉发热,时有微冷,头部汗出,肢体酸软,胃纳  相似文献   

20.
验案三则     
一、眩晕袁某,女,53岁.素患眩晕证,此次因受寒而致眩晕发作.述头晕如坐舟车,卧床,不能站立,头痛恶心、吐大量白稀痰沫,脘腹痞满不适,不欲饮食,无发热,微恶寒。面色苍白,四肢欠温,少气懒言。舌淡,苔薄腻,脉沉紧。血压17/10.5kpa.证系脾胃阳虚,饮停中焦.治当温阳化饮,降逆止呕。方拟:茯苓30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